第八課 走近國際社會第一框 國際社會的成員
第八課 走近國際社會第一框 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教材分析
本框“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是對國際社會概況的靜態分析。下設三目。第一目“國際社會的構成”是本框的情景導入,從不同角度導入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讓學生感悟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的有關內容。第二目“主權國家的地位和國家組織的作用”是情景分析,闡述了主權國家的含義,主權國家與地區的區別,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主權國家的多樣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國際組織的分類和作用等。
第三目“活躍在聯合國舞臺的中國”是情景回歸,是對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有關知識的深化并有機地融入了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是負責任的國家。
學生分析
高一年的學生對時事有較濃厚的興趣,也具備了搜集材料的能力。結合本框的內容應充分發揮其優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當代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了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以及其權利和義務;懂得國際組織的內容和作用。
【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探索有關國際社會中的主權國家、國際組織、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等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命運,增強民族的自信心;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樹立做負責任大國的心態;培養合作學習,團結友好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難點:國家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教學方式
談話、討論合作與講授法相結合。
教學用具
傳統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探究】
分別搜集有關歐盟,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材料。
【導入新課】
引用探究與共享情景導入,從四幅圖片入手,從它們反映的內容引發學生思考。國家和地區有什么區別?中國臺灣當局“參與”聯合國的圖謀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當今,國際社會成員有哪些?導入新課。
【教學結構】
一、國際社會的基本構成:主權國家、國際組織
二、主權國家
1.主權國家的地位、分類和構成要素
2.主權國家與地區的區別
3.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三、國際組織
1.國際組織的含義
2.國際組織的分類和作用
四、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中國
1.聯合國的宗旨、原則、作用
2.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師生互動】
問題探究:國家與地區的區別在于是否擁有主權;中國臺灣“加入”聯合國的圖謀之所以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臺灣不擁有獨立的主權,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聯合國是主權國家參與的政治性國際組織。通過這些問題的探究,讓學生明確主權在國家構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國家的最重要構成要素,是國家的靈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國家社會的成員是主權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
一、國際社會的基本構成:主權國家、國際組織
下面我們就分兩個方面來認識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
二、主權國家
1.主權國家的地位、分類和構成要素。
由圖片一可以歸納出: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