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第二框題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你怎么評價小雅?請你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依賴別人有什么危害?
這件事情說明,小雅是一個依賴思想比較嚴重、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都比較差的人。
依賴別人具有嚴重的危害:1)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過不勞而獲的生活,貪圖享受,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甚至危害社會和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是不是要拒絕他人的幫助?依靠是不是依賴?為什么?
同學們,依賴別人具有嚴重的危害,這是不是說自立就是要拒絕他人的幫助呢?依靠就是依賴呢?
幼小的時候我們對父母、長輩有所“依賴”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立能力的增強,我們就會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樣管理自己的生活。這說明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識,我們不再依賴,我們渴望自立于獨立。
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需要互相幫助,互相依靠。自立絕不是拒絕幫助,依靠也不是依賴。因為,長輩的知識、經驗畢竟較多,生活閱歷也比較豐富,看問題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學、就業等重大問題時要多征求與聽取他們的意見,作為自己解決重大問題的參考,對自己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那種認為自立就是拒絕幫助,甚至跟父母對著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長的。自立應該是既有自己的主見,也要善于聽取別人意見和接受別人幫助。善于接受別人幫助不是依賴。
4、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39頁“如何看待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對我們的管束多?”
(幫助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去認識問題。“對于這種管束,同學們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動,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立與幫助和依賴、管束與自由的關系,從而自覺地學會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對我們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為我們在小學時,還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該怎樣管理自己的生活與學習,不能自主地處理生活與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而進入中學以后,我們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比小學時要強的多了,因此,中學老師對我們的管束比小學老師要少得多。正是小學老師的嚴格管束才使我們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才使我們學會了自我管理。沒有小學老師的嚴格管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也不會自我管理。
5、依賴心理的主要表現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獨立意識,作判斷 作決定總要依賴他人。
2)行動上依賴別人的指導和督促甚至讓別人代替自己來行動。
6、如果你是招聘者,你會聘用這個26歲的年輕人嗎?為什么?(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40頁“老太太的應聘”)
在一個招聘會上,曾出現這樣一幕:一個老人在各個攤位前忙個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類求職應聘表,并且不斷向招聘單位咨詢。許多人以為她是來找工作的,一打聽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 是為了26歲的兒子 。此時此刻,他的兒子正在家“賦閑”。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聊天、玩牌、上網。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會聘用這個26歲的年輕人。因為他的自立意識、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較差,依賴心理比較嚴重。這樣的人是很難獲得事業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關系
同學們,《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社曾經對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過調查,發現杰出青年在童年時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為首位,可見,自主自立對于我們的來來發展有多么重要。隨看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僅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我們自己也要沉著、冷靜,果斷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