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第二框題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1、討論:①假如你是一個住宿生,半夜時宿舍突然著火,而你又住在四樓,你怎么做?②如果星期一你放學回家后,居委會的劉大媽告訴你,你的爸爸因車禍受傷被送往醫(yī)院了,而你的媽媽又值夜班,你怎么做?③如果你放學回家后發(fā)現(xiàn)家中被盜,你怎么做?……
教師總結:我們要通過努力,使自己不依賴他人,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間是什么關系嗎?你是怎么做的?
(本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從幾個假設中認識到自立和自主的關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現(xiàn)。“幾個假設”探討的過程中,建議教師幫助學生用辨證的方法看問題:自立應有自己的主見,但也應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在重大問題上應多征求與聽取長輩和老師的意見)
2、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41頁插圖故事“她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并分析:
這個女學生以前改不了睡懶覺的壞習慣,有哪些原因?為什么她后來改正了?
那個女學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懶覺的習慣,是由于她沒有認識到按時上學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負責。通過父親的幫助,她認識到了按時上學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負責,她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并勇敢地去承擔自己的責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
(學生在討論時可能會提出,這里既有意志力問題,也有理想問題,還有生活目標問題、自我管理問題等。但教師在總結時要往明確責任、承擔責任上去分析。)
3、“成功者少年時具有怎樣的素質”討論活動: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41-42頁插圖內容
①如果班主任外出學習一周,學校又沒有安排其他老師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沒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將如何安排你的學習?(提示:從學習紀律、學習效果、作業(yè)完成等方面考慮)
②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個人在家,你將如何安排你的生活?(提示:從作息時間、吃飯、衛(wèi)生、安全等方面考慮)
(一方面是讓學生明確自立與成功的關系,更主要的是通過兩個“假設”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遇事有主見,是自立的前提。并用書生趕考的事例說明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建議老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假設”,以使教學更有實效性。在分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還要講清初中生在個人學習與生活、集體生活和社會關系問題的處理上,能對自己哪些行為負責,這樣就能引導學生負起與自己年齡相符的責任)
4、什么是自主?自立和自主的關系是怎樣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主,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
告別依賴,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是獨立地生活。要獨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成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前提是要學會自主。遇到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獨立也是徒有虛名。很難設想,一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人、卻怎么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怎么能夠在生活中自立?
總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現(xiàn)。自立就是明確并承擔自己的責任。自主才能明確并承擔責任。
5、你認為自立自理的關鍵是什么?
自立自理的關鍵是獨立地生活,明確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
6、閱讀教材第42頁的插圖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問:
從前,有個書生騎著騾子,由書童挑著書陪他進京趕考。路過一個村子時,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瞧,這個書生騎著騾子趕考。”書生聽了之后,就把騾子送給別人,自己和書童一起步行。走了不遠,又聽有人說:“這個書生還帶著一個書童進京趕考。”書生把書童辭了,自己挑著書,繼續(xù)趕路。不久,遇見一個農夫,農夫問:“怎么挑了這么多書去趕考?”書生聽了,丟下書籍,什么都不要了。最后,他身無分文,沿途乞討。看到他的人又說:“看,這個書生什么都不帶,還進京趕考呢!”書生聽了后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