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宗教政策
【教學設計】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三框我國的宗教政策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基本政策,它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國的宗教政策還包括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本框第一目“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這個情景導入是讓學生對宗教界有所了解,便于進入下面的學習。第二目“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主要是介紹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闡明我國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和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強調必須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第三目“弘揚科學精神”。本目是明確應該如何面對宗教。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識記: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理解:(1)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長期性;(2)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內容;(3)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有關規定。(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能力目標
能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加強宗教的政策觀念,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活動,特別是認清邪教本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緊緊抓住中央一再強調的三句話:(1)全面貫徹宗教政策;(2)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3)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學情分析
這是本課的難點。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特別是宗教對一些少數民族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我們東部地區的學生,很多人還存在疑惑: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還允許宗教存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因此,在這一課的課件設計中,可以插入更多的圖片或音像,通過音像或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學生收集與本課有關的圖片和資料以擴大視野。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系有關實例,讓學生感悟、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正確性
五、教學方法
本課是新授課,學生對宗教問題較陌生,難點和疑點很多,采用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分析交流---驗證結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
六、課前準備
1、生活中的宗教現象和熱點材料搜集與整理
2、導學案的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視頻:尼日利亞沖突、世界三大宗教簡介
展示資料:我國有五大宗教并行流傳,歷史悠久。雖然我國的宗教信仰者只占很小的比例,但由于我國人口多,信教者的絕對數字是不小的。現在可以統計的信教群眾有3千多萬人。佛教、道教沒有嚴格的入教儀式,信教人數比較難準確統計,估計也有好幾千萬人,加起來,我國有上億人信仰各種宗教。此外,在我國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傳,有10多個民族基本全民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