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教學設計
一、設計意圖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的過程。為此, 本課教學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實踐性,體驗性,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社會調查、討論、辯論、模擬表演、談感受等教學活動,盡可能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動起來,這樣不僅能更好地發揮個體的創造潛能,成為課堂學習和社會成長的主人,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將課堂要傳授的知識內化為覺悟、外化為行為。
(2)注重開放性,時代性,創造性地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當地的典型事例、最新的時政熱點,利用焦點訪談、新聞聯播等影音資料,以及網絡資源、教師親身經歷、當代藝術歌曲等,將它們大膽充實到課堂教學中去,為我所用,為課堂教學服務。
(3)教學案例、材料的選擇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例如:選取廈門市XX年為民辦實事的舉措,廈門市的led夜景工程引發的討論、教師在集美汽車站的親身經歷等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政治其實離自己的生活很近。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而且由于課堂教學導入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從而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4)不僅注意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匯報成果、導入新課”“情境分析、引疑激思”、“思維碰撞 、情感升華”、“情境回歸、培養能力”、“課堂小結 、鞏固遷移”等環節,通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的實踐、探究、分析綜合等能力得到確實的提高。
二、教案
(一)課題:第三課第二框《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
課時:1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了解我國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的途徑和方式。
(3)理解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標
(1)提高歸納與分析能力。如:從典型案例中歸納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具體要求。用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具體要求分析案例中政府的表現等。
(2)提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3)學會用唯物辨證的思維來觀察問題、認識問題。既要看到我國絕大部分政府部門都能對人民負責,又要看到還有少數政府部門沒有做好。
(4)在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懂得向政府尋求幫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確我國政府的性質和宗旨,進一步升華對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認同,從而支持政府的工作,熱愛我們的黨和政府,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2)關注我國政府的表現,積極尋求政府的幫助,參與評價政府,培養現代公民意識。
(3)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團結與合作的進取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