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存在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宗教的長期性是宗教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我們對宗教的基本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還將長期存在,這是我國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據。
宗教不僅具有長期性,更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如何把這一力量引導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上來,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義所在。
三、弘揚科學精神
小李的困惑(七):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際上不就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嗎?
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2、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
小李的困惑(八):我能入黨嗎?
我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在學校開展的“推優”入黨活動中,被推選為學校業余黨校培訓學員。
思考:
(1)弘揚科學精神,為什么不干脆政府直接禁止宗教活動?
(2)中學生應不應該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學生能不能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點一: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信教是中學生的權利,中學生可以信教。信仰宗教的學生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點二:中學生應該是無神論者,宗教信仰者是有神論者,二者是矛盾的。中學生不應該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學生更不能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點三:孩子信教,其實大多是由于受大人的影響,并非他自己有什么信仰,我們應該以科學的人生觀教育影響他們。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本節主要了解了我國的宗教狀況,認識了我國政府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場觀點。通過學習,要明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發展規律,科學處理宗教問題。我們應該加強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逐步創造宗教消亡的條件。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1、構建本框知識框架。
2、利用導學案預習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容。
九、板書設計
一、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3、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三、弘揚科學精神
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2、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
十、教學反思
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這一課時中教師不斷地通過設疑、釋疑、解惑,然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加上老師的歸納,不僅使學生明辨是非,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導學案】
第三框我國的宗教政策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全面正確的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2.弘揚科學精神,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3.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4.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關系
二、預習內容
一、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