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
【教材分析】
“數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是高中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第五章“圖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節(jié)內容。本節(jié)要求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階段及其對社會產生的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在多媒體信息上主要體現在對圖像進行理解和加工,初步體驗圖像的獨特魅力,嘗試合理、有效地選擇工具進行圖像加工,并在實際應用中能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
通過前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及工具,本節(jié)內容是前一節(jié)內容的延伸,也是整個圖像信息加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photoshop的一些應用來嘗試圖像簡單合成的過程。其課型屬于“實驗操作課”類型,同時也是一節(jié)“新授課”。由于本節(jié)只進行圖像合成及修飾的基本操作,故教學課時為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photoshop進行簡單的圖像合成和修飾。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和互助方式獲得新知識,任務驅動與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欣賞美的能力,團結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
【學情分析】
小學和初中已普及信息技術課程,大部分學生都很熟悉計算機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如鼠標操作及對應術語等),具備良好的操作基礎。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學習過“畫圖”、“金山畫王”等圖像制作工具,具備一定的圖像處理能力。通過前面“圖像的加工”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photoshop的打開、選擇、移動、色彩調整、旋轉、濾鏡、關閉等操作。此外,學生還具備一些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對美的認識,什么樣的圖像才是完美的)。
【教學重點】
掌握photoshop合成圖像及修飾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圖層概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
采用有趣的情境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任務驅動與評價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模式;采取“實物演示”方法介紹圖層的概念;在指導巡視過程中注意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同時要發(fā)掘典型便于評價;采用對具體案例評價分析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
【學習方法】
在機房服務器內建立導學教案,學生通過瀏覽它們,自學和總結操作步驟。
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以及新授課的特點,學生采取異質分組(根據本校實際,4人一組)。
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完成任務。
通過評價和自我定位,優(yōu)化操作。
通過自主思考,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環(huán)境】
網絡教室 大屏幕 photoshop8.0中文版
【情境導入】
腦筋急轉彎:把大象裝進冰箱總共需要幾步?
合作探究1:
1.參考導學案例“不規(guī)則選取”與“圖像合成”部分,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選擇完整大象圖形,與冰箱圖進行合成。
2.組內協(xié)作完成,個人總結步驟。
問題發(fā)現:
在合成后的圖像中,選擇移動工具并在屏幕上拖動鼠標,能隨著鼠標拖動而改變位置的只是最后一次被合成的圖像元素,這是為什么?
實物演示:演示透明膠片疊加效果,解釋圖層的概念。
合作探究2:
1.參考導學案例中“圖層概念”部分,實踐其中的操作。
2.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圖層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