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中的元件--
三、教學目標框架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夠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師生共同分析,學會策劃和編輯元件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
②掌握可以將逐幀動畫、變形動畫、運動動畫等制作動畫的方法應用到元件的創作中。
③掌握元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對實例調整大小,修改顏色值等操作。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解決制作電子賀卡中遇到的問題,學會策劃和編輯作品中的元件。
②通過自己的嘗試與實踐,學會元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模仿到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體驗成功,激發求知欲望。
②在欣賞優秀作品過程中,創設了美的情境,拓展思考模式并從中享受美帶來的樂趣。
③通過制作各種主題的電子賀卡,體驗用動畫形式策劃信息的表達。
(二)教學重點:對元件的策劃和編輯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教學難點:對元件的策劃和編輯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使用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3分鐘)
從學生給老師留言中提煉出大部分同學在制作電子賀卡的過程中遇到的類似問題。
v展示3個同學遇到的問題(登錄平臺,找到三個同學的留言并展示)
學生想要實現以下動態效果:
碎片在下落過程中變換顏色
雪花抖動飄落
星星一閃一閃的劃過夜空
學生認真聽講,思考自己是否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教師登錄教學平臺的“論壇”查看學生提問
從學生制作動畫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入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新知
(15分鐘)
過渡:今天這節課解決這個問題。
1.元件的編輯
v教師以自己的作品為例進行講解如何實現星星一閃一閃地劃過夜空。
引導:通過制作運動動畫實現了星星劃落夜空的效果。而同一個層上的同一個時刻內只能制作一個動作,要使得星星的一閃一閃和滑落兩個個動作同時存在我們需要修改“星星”這個元件。
元件好比動畫中的演員,同樣是完成劃落這個動作,如果演員本身就是一閃一閃的,就可以實現預期的效果。
講解:
雙擊庫中的“星星”元件,進入到元件編輯狀態
星星的閃動可以理解為星星大小的變化,通過制作逐幀動畫,實現星星閃動的效果
v分析學生作品中的元件如何修改實現預期的效果(學生回答)
實現雪花的抖動
(兩幀動畫)
實現碎片變換顏色
(逐幀動畫實現)
v學生實踐(學生間相互幫忙)
認真聽講
觀看教師制作的作品
分析如何修改自己作品中的元件,實現預期的效果。
登陸教學網站,下載自己上節課上傳的作業(*.fla文件)進行完善
運用機房內的電子教室系統使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就可以觀看到教師的操作
學生登錄網站下載自己的作品。在教學網站中有學生每節課完成的作品,以及教師給予的反饋。
教師由自己制作的作品入手,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模仿教師的操作,完成自己的作品
學習新知(10分鐘)
2.元件的使用
過渡:剛才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在我的作品中,美麗夜空不可能只有一顆星星,要實現滿天繁星的效果,在制作過程中是否需要重復制作多個元件。
v學生演示如何由一個元件創建多個實例。
v教師講解:一個元件可對應多個實例,可對實例進行調整大小和修改顏色值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