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IP地址》(說課)
本課所使用的中國地圖出版社的普通高中教材《網絡技術應用(選修)》,教學內容是第二單元第一節——認識ip地址。網絡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熱點。學習網絡基本應用技術是當代社會對高中生的基本要求。本模塊將帶著學生從一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知網絡的本質,真正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一、說教材
1.教材剖析
本教材設計了三個主題:網絡技術應用、因特網應用、網站設計與評價,從網絡技術的應用出發,以組網、建網到用網為邏輯線索,從技術到應用依次遞進展開,同時凝練了網絡協議、ip地址、網絡通信、信息檢索、網頁設計等核心概念。對于本節內容來說,就象一個橋梁,起到連接的作用,網絡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與此同時這樣就為后面暢游因特網作下了很好的鋪墊。在本單元里,為第二節走進域名知識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圍繞ip地址這一核心概念進行展開,在第一單元中已經對兩臺計算機對等連接作了介紹,其間提到了ip地址的設置和查看問題,但只是作為一個數值填寫到了tcp/ip協議屬性中,同時為這節內容作下鋪墊,ip地址這一新概念比較抽象,怎樣使學生形成一個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關鍵,根據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結構特點,充分考慮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由此確定:
(1)教學重點:ip地址概念、格式、分類
(2)教學難點: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與意義建構
(3)教學關鍵點:使學生建構起ip地址的概念
二、說目標
因特網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臺,滲透各個領域,也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因此,了解網絡的實質,讓學生知道網絡中的計算機是如何實現相互訪問,相互通訊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書寫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類方式。
(3)知道在因特網中對ip地址的管理辦法和相應的重要機構。
(4)討論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網絡和書籍獲得自己關心的知識,擴展和更新知識面。
(2)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積極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夠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復雜問題的討論研究。
(2)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3)樹立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
三、說教法
從學生原認知結構結構出發,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更快的建構起新概念,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巧設情境,體現兩“主”
我通過設疑,營造探究新知識的氛圍,在引導學生聯想用數字表示網絡中的計算機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計劃,有目的的啟迪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在比較、討論、觀察、研究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實現對新概念的建構與有意義學習。
2.設置實驗,操作發現
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觀察網絡的通與否,讓學生動手操作,直觀的感知和理解新知識,消除學生在學習技術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的畏懼心理,很快的接受新知識,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找出所發生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