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認識》(說課)
說課課題:《ip地址的認識》
授課教師:農墾加來高級中學:劉小忠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內容:《ip地址的認識》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選修課本《網絡技術應用》第二單元中第一節的內容(2課時),共有四個知識點:ip地址的格式、分類、分配與管理以及發展與前景。
(2)地位作用:是在學習了第一單元網絡通訊、網絡及組網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本單元將要學習到的“ip地址與域名”、“接入因特網”等知識的基礎與鋪墊,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1) 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信息技術基礎,對計算機網絡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個體差異十分明顯。
(2) 在技能方面,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較強,有很強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已經具備了一定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 在情感方面,求知的欲望強烈,喜歡探求真理,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
3、目標分析
新課程目標當中,三維目標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價值觀,并把前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當中,新課標還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目標的制定和設計包括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鑒于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ip地址的格式與轉換,掌握ip地址的分類和了解ip地址的分配與管理及ip地址的發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分組探索與交流”學會與人合作。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注重課堂中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息素養。
4、重、難點分析
ip地址的格式及分類,是本節課兩個重要的知識點,也是學生今后學習ip地址與域名,接入因特網、建設網絡家園等環節的基礎知識,因而,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同時,由于學生剛接觸到有關ip地址的知識,對ip地址如何分類,特別是根據ip地址判斷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等知識更是不容易把握和了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因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擬定如下:
重點: ip地址的格式及分類。
難點: 根據ip地址判斷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
二、教法分析
(1)教法
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本節課我擬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a、基于任務的探究式教學法。
(作為結果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掌握探求獲得結果的方法才是重要的。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說過,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再是沒有文化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需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b、分組與分層次教學法。
(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
本節課采用基于任務探究式教學法和分組與分層次教學法相結合,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