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認識》(說課)
(2)教學輔助手段
采用電子網絡教室、投影儀、多媒體等進行輔助教學。
三、學法分析:學法指導的立足點是從“學會”提高到“會學”和“樂學”的高度上來,以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本節課采用的學習方法可以用16個字概括:
1、類比遷移,對照學習。
(現代課程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必須經過遷移過程來完成。采用類比遷移對照學習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采用的教學法擬定的,本節課中有很多知識點的有著類比點,采用類比遷移學生容易掌握這些知識點,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參與,這是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因而,課堂教學中要不時地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以交流與合作能力為目的學習訓練。)
四、教學過程設計
現代教學論認為,所謂學科教學,不是灌輸作為結果的知識,而是指導受教育者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教學
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一、
創
設
情
境
溫
故
知
新
創設情境,溫故知新
(1)問題情境1:
假設小明家有兩臺電腦(原ip地址都為192.168.0.2),原來兩臺電腦互不連接,前幾天學習了雙機互連后,小明想把兩臺計算機互連起來,平時共享資料,周末想跟老爸玩玩網上紅心大戰,現線纜連接后,兩計算機出現ip沖突,請1位同學運用第一單元所學內容自告奮勇地上來解決。
(2)問題情境2: “因特網上的每臺計算機以什么方式進行通訊和識別的呢?
通過輸入ip地址:進入google搜索網站。(提示學生)讓學生得出結論:因特網上的每臺計算機以ip地址的形式惟一標識。
并推出ip地址由4個十進制數組成。
新課標指出,應該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ip地址的概念。
二、
類
比
遷
移
啟
發
思
維
類比遷移,啟發思維(分析ip地址的格式)
(1) 列出ip地址的格式并分析
如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010
便于記憶采用點分十進制法表示為:
210.73.140.2
(2) ip地址格式的轉換
十進制數是按10的冪進位的。如十進制210 的表示形式:210=2*102+1*101+0*100
計算機內部使用的是二進制數,二進制數是按2的冪進位的。如二進制11010010的表示形式:
11010010=1*27+1*26+0*25++1*24+0*23+0*22+1*21+0*20
(3) 引導學生使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科學型計算器驗證自己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在學生對ip地址組成有一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分析其格式,加深學生對ip地址的掌握。
通過十進制和二進制表示形式的類比遷移方法使學生掌握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的方法。
教學
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三、
感
知
問
題
合
作
探
究
感知問題 合作探究(ip地址的分類)
活動1:
提問: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由哪兩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