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及管理》
說課課題:《ip地址及管理》
說課者:洋浦實驗學校 劉蕾
課時:1課時
一、說課標:理解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知道ip地址的管理辦法及重要管理機構。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網絡技術應用(選修)第二章第二節內容。在初中階段,學生就已經了解了什么是二進制。前一課的教學,又使學生掌握了域名及其管理的一般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將使學生理解ip地址的作用、格式、分類、及ip地址管理的方式,并能利用ip地址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本課內容為后續章節中子網掩碼、網關、dns服務器等的學習也起著鋪墊作用,更為今后深入學習網絡技術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觀察類比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對ip地址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現概念和實踐的銜接。
【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ip地址在網絡中的重要地位;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需要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加強學生的甄別信息、自我保護意識。
加強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意識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新課程注重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質,課標是使學生掌握網絡基礎知識、提高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本課把重、難點定為:
重點:ip地址格式(所有環節都在ip格式基礎上展開。)
難點:判斷ip地址類別;使用ip地址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學情: 高二的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已經有很大發展,他們能從不同方面運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遷移能力增強。ip地址概念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還是一個抽象的新鮮概念。但也有個別學生在課前就使用過ip技術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從高中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因素來看,強烈的求知欲望、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生創造力發展的內在動機。怎樣把“網絡的ip地址”這個抽象的概念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使它不再枯燥,是教師在上課時首要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我首先用“網絡故事”引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欲望。 “ip地址”概念教學中,采用課件演示、類比的方法,使抽象概念盡可能通俗易懂;再安排恰當的課堂練習、實踐操作讓學生分析、探究,更進一步的加深理解,自覺運用。
課堂上,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給個別學生增設“能力提升”實踐題目。
五、說學法:
充分地感知教師創設的具體情境,并通過分析、比較法、抽象出概念的本質屬性,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形成概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ip地址的分類、管理”部分,用自學法,培養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探索能力;
通過學生之間的獨立分析、合作討論、探索學習,在運用概念操作、嘗試的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這樣,學生不僅概念明確,智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六、媒體與評價:
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課件 學生學件
評價分析: 采用過程性評價,即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可以進行評價,既可以針對學習內容評價,也可以是針對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在評價時,要注重以激勵為主,同時,還要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讓學生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