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文字及其處理技術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漢字來源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 2、了解漢字編碼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理解漢字來源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能夠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總結需要利用文字處理技術解決的問題,并對自己所獲取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進行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體驗文字處理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意義,讓學生能體會信息是一項重要的資源,在現代信息社會里,信息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激發學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二、教學要點: 1、體驗文字處理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意義 2、了解文字在計算機中的編碼方式三、教學組織: 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針對這種情況,采取讓學生自學并書寫自修筆記的方式做課前準備,在自修筆記中學生會摘錄下課文的知識點、上網下載有關的內容和自己的體驗和感想等等。課堂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討論問題,學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因此課堂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四、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回憶上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舉生活的實例,激發學生思考到底什么是漢字呢?漢字的來源如何呢? 一、體驗文字處理技術1、文字是人類為了更加流暢地表述意義、傳遞經驗而發明的工具。漢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閱讀資料:p53頁 資料一:漢字的造字法有四種: 象形:用一個圖畫來表示有形可見的事物,如“日”、“月” ; 指事:借助抽象符號來表示一些較抽象的概念如:本、末。 會意:用幾個象形字拼成一個字。 形聲: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義,一部分是“聲旁”表示讀音,如:“鴿”是“鳥”形“合”聲,“河”是“水”形“可”聲。 資料二、書法是一種凝結了我國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藝術形式 。例:中國美術家徐冰發明了方塊英文 資料三: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發展簡史 2、東巴文字: ⑴東巴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古象形文字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象形文字,是文字史上的活化。 ⑵東巴象形文字在工藝美術設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在古代,東巴象形文字作為納西族東巴文化的載體,其使用方式一直沿襲用竹簽進行手工繪畫的方式;電子東巴實踐:搜索,下載,安裝電子東巴軟件,并嘗試使用該軟件。 3、處理文字的技術:手寫、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機械式打字機和計算機。 二、漢字編碼目前計算機上使用的漢字編號主要有三種:1、用于漢字輸入的編碼 輸入碼(外碼):計算機上輸入漢字的方法有多種,有鍵盤編碼輸入,語音輸入法,手寫輸入法,掃描識別輸入,最常用的是鍵盤編碼輸入。漢字輸入碼是指直接從鍵盤輸入的各種漢字輸入方法的編碼,屬于外碼。如智能abc、五筆等。2、用于儲存漢字的編碼 機內碼(內碼):計算機系統內部進行存儲、加工處理、傳輸而統一使用的代碼。如國標碼(gb)、big5碼。3、用于輸出漢字的編碼 輸出碼(字型碼):在屏幕上顯示或在打印機上打印出來的點陣存儲信息,由漢字的字模信息所組成。(有16x16、24x24、32x32、48x48、64x64點陣) 資料p56頁:漢字輸入碼的編碼方式:音碼、形碼和混合碼三大類 三、漢字的處理過程 漢字的處理過程:鍵盤輸入(輸入碼)——編碼轉換(機內碼)——編輯與輸出(字型碼)造字方法:“開始”—“ 附件”—“truetype 程序造”—“選擇工具欄中的各種工具寫字”。 四、小結 我們了解了漢字的來源和意義,知道漢字的編碼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漢字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著深刻的影響,但是,對于漢字,如何通過多種渠道來利用它呢?在信息時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開展交流,這些信息素養正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程要學習和提高的。 五、實踐 請使用合適的關鍵詞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填寫表4-1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