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處理──Word字體設置--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了解字體、字號、字形和字色的區別。
2.技能目標
使學生掌握改變字體、字號、字形和字色的具體方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
【內容分析】
1.本節的作用和地位
完成了文本的輸入后,下一步可以對文本進行美化處理。文本格式的編輯決定文本在屏幕上和打印時的顯示形式,word可以使用系統提供的各種字體和其他方式來修飾文本,例如:使用字體、字號、字形、顏色等。文字處理在高中信息技術會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這一模塊也是容易得分的,而word字體設置又是其中相對容易得分的一部分。
本節課應以學生掌握文字格式的設置作為重點,首先我對本節課的知識做簡單介紹;其次,操作訓練時將知識分部進行講解、示范,讓學生模仿;最后,盡可能節約時間留給學生操作練習。
學生在能夠利用工具欄中命令按鈕完成對文字進行格式設置的基礎上,學會利用格式菜單欄中的命令通過多種方法對文本進行設置作為本課的難點。
通過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文字格式的設置操作技能。
2. 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格式工具欄的使用。
(2)教學難點:格式工具欄的使用。
【學生分析】
我校高一年級學生在xx年9月進校后我親自作過簡單問卷調查,在信息技術學科中有20%左右的學生是“零起點”,因為有的鄉鎮的初中畢業班根本沒有開設過信息技術課。有50%的學生雖然是“非零起點”,但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較差。word這一部分的內容,非零起點的學生基本都已學過。但只局限在文字的錄入方面。美化文章、圖文混排都沒有學過。因此,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能力水平出發,通過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從而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文字格式的設置操作技能。
【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在教學中選用了學生對兩個不同文檔的對比,一個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文檔,一個是經過加工后圖文并茂的文檔。引導出學生對美化文章的理念和學習興趣,通過強烈的對比,運用反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以“引導興趣探究新知”及“比較法”來引入新課,以強烈鮮明的對比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探索知識的意向并轉化為動力,使學生學得主動,思維積極。由于文字處理的實際操作性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解、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最后一個問題(設置字形)的設置采用了研究性學習,使課堂教學達到一個新的高潮,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達到教學目的。
2.關于教學流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
3.學生上機操作安排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1)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目標;教師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視指導?
由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學生上機練習采用分層的任務和目標,將學生按是否是“零起點”分為a類和b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