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算法及其實現(xiàn)》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實際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來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算法
(1)師生共同完成游戲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農(nóng)夫過河的游戲(游戲內容分別用文字和flash動畫顯示在屏幕上),請同學們按小組討論,幫農(nóng)夫設計一個具體的步驟,安全地將這三樣東西帶過河。
生:分組討論過河的方案,最終得出了成功的方案。
師:讓小組代表與全班同學分享各自的方案,評價各組的方案進而得出正確的步驟并總結:
同學們,這6個步驟是這個游戲中是不可缺少的動作,否則就不能完成總體目標,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因此,在解決某一問題時我們要把各個步驟都精確的考慮到。
上面這個例子中的解決問題的步驟其實就是編制程序的基礎:算法。
設計意圖: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完成游戲中已經(jīng)編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算法,讓學生輕松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2)學生閱讀,完成學案
師:現(xiàn)在請大家閱讀課本3.4.1第一二自然段,完成學案1、2、3題。
學生:閱讀課本制定內容,完成學案。
學生完成學案時,教師要走進學生,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完成后,學生要對學案的完成做簡要展示,教師要對學生的完成情況作簡要總結。
師:大家完成的都很好,請同學們告訴我有那些生活中算法的實例呢?
生:回答(多樣)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樂譜、菜譜、廣播體操圖解、搬家的次序等等都是生活中的算法,就拿“搬家”來說,是不是設計的次序不一樣,搬家的效果就不一樣呢?也就是說,解決同一個問題,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算法,那么什么樣的算法更好一點呢?
現(xiàn)在請大家閱讀課本3.4.1剩余部分,完成學案4題。
學生完成學案時教師引導:
師:方法甲和其他兩個方案比較優(yōu)秀在哪里?節(jié)省了什么?
我們在設計算法時應如何做呢?
生:回答
設計意圖:以學案的形式給學生一個一個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究,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結,接下來再嘗試,這樣就形成螺旋式的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過程。學生的主動和教師的主導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重視的不應該是結果,而是過程。
2、算法的表示
(1)常見算法的表示形式
師:大家已經(jīng)知道我們可以編寫算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示算法呢?請大家閱讀課本3.4.2第1自然段,完成學案5題。
完成后要挑選學生回答。
(2)流程圖
師:通過大家的閱讀和總結,流程圖是形象直觀,便于掌握的描述算法的形式,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學習如何用流程圖描述算法,現(xiàn)在請大家閱讀課本3.4.2中2、3、4自然段,完成學案第6題。
生:完成學案第6題。
(3)用流程圖描述算法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流程圖的功能,現(xiàn)在我們就嘗試著用流程圖來表示算法,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流程圖描述算法之前必須能能夠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否則也無法用流程圖來描述。
操作一:將大象裝冰箱
操作一由老師講解演示,學生聽講。
操作二:學校上體育課,一般在操場上課,遇到下雨或下雪,改到室內上課,用流程圖表示。
操作二由學生獨立完成。
生:聽老師講解完操作一之后,完成學案的第7、8題。
操作三:對任意輸入的三個整數(shù)x,y和z,找出并輸出其中的最大值。
操作三老師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