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 教學設計
2.簡介作者:
(孔尚任,清初戲曲作家、詩人、孔子64代孫。有文名,精樂律,擅詞曲。《桃花扇》是他用十年時間三易其稿,于1699年完成的傳奇劇本。這出戲的創作成功,使他譽滿文壇,與《長生殿》作者洪昇齊名,稱“南洪北孔”。)
3具體賞讀曲詞:
(1)提示生字,學生朗讀課文(只讀七支曲子)
蒿(hāo)菜 秣(mō)陵 長楸(qiū) 阿監(jiàn) 丹氣墀(chí) 餓莩(piǎo) 哰哰(liáo liáo)
(2)討論題一:這一套曲子,有“頭”有“腹”有“尾”,應當如何劃分?三部分主要內容各是什么?
(第一支曲子【北新水令】是“頭”,總寫蘇昆生所見戰后南京郊外的凄涼景象,定下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中間五支曲了是“腹”,寫昔日國都各處的殘敗與冷落,寄托悼亡傷懷的哀思。最后一支曲子是“尾”,直抒胸臆,慷慨悲歌,慨嘆南京城的今非昔比,表達強烈的亡國哀痛。)
(3)討論題二:【北新水令】中,“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二名構成對仗工整的一聯。試分析名中四個形容詞的修飾作用。
(四個形容詞是“殘”、“廢”、“瘦”、“空”,分別修飾“軍”、“壘”、“馬”、“壕”四字,可看作曲詞煉字的范例。戰事已成過去,眼前只剩下“廢壘”、“空壕”和臥于空壕中的“瘦馬”,使人聯想到南明王朝軍敗如崩、四散潰逃的情景。上下聯不過寥寥十字,就真實地重現了經歷過戰爭活動的城池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4)討論題三:從【駐馬聽】到【太平令】五支曲子分別寫了金陵古城的哪些景物?怎樣凸現其殘破、冷落的景象?
(解答此題,可將五支曲子的曲詞與曲詞前三人的賓白作比較。賓白與曲詞,都是按蘇昆生故地重游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作描述的。從城郊始,依次寫了孝陵、故宮、秦淮、板橋和舊院。孝陵乃皇家陵園,故宮乃赫赫皇城,秦淮乃歌舞繁華之地,當年玉柱紅墻,琉璃瓦,翡翠窗,何等威嚴;長橋舊院,粉黛成群,處處笙蕭。兩相對比,更顯出江山淪亡、時過境遷的悲傷。這些曲子都以寫景為主,但寓于景,不言情自在景中。)
(5)討論題四:最后一支曲子【離亭宴帶歇拍煞】是畫龍點晴之筆。這支曲子與前六支曲子關系如何?在語言和抒情方式上的何特點?
(前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鋪敘描述,層層蓄勢,最后則水到渠成,激情迸發,激越動人。前六支曲子主要是寓情于景,末一支曲子則直抒胸臆。從語言上說,末尾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又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氣韻酣暢,令人慷慨擊節。)
(四)總結、擴展
明清傳奇采用南曲,但《桃花扇》卻將《哀江南》這一套北曲收入劇中,就是因為北曲豪邁雄壯,便于傳達沉郁、悲愴的情感。末一支曲子“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揮。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度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了全篇主旨。南明滅亡、江山易主是不爭的事實。唱曲人的不信、難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見亡國之情的痛切。
此篇讀罷,可將本單元四篇課文的主要曲詞(或選每篇最典型的表彩段子)逐一吟誦,作比較性的賞析,體會其抒情與語言特色。
(五)課后作業
1.背誦文中曲詞。
2.整理與本單元四位作家有關的作家作品常識,記住最生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