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課堂教學實錄
生2:我們不妨把“陽光”看成是鄉(xiāng)村冬天的“聚光燈”,作者在遙控著;“麥田”是鄉(xiāng)村冬天的大“背景”;“苔蘚”、“長春藤”、“報春花”、“紫羅蘭”、“孟加拉玫瑰”,還有“鳥兒”,都是鄉(xiāng)村冬天這個大“背景”中的景物點綴;“白雪”和“冰凌”是鄉(xiāng)村冬天另一個風格截然不同的替換用的大“背景”;在太陽這盞天然的碩大的“聚光燈”的照射下,鄉(xiāng)村的冬天驟然生輝。
(這是為下一層次“表現(xiàn)美”作必要的準備。)
第四層次:表現(xiàn)“美”。采用多媒體課件空白填補法,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構思,設置成一個“美”字形圖案。
〔內容實錄〕:
師:作者表現(xiàn)鄉(xiāng)村冬天之美的景物有陽光、麥田……冰凌,太多了,也沒有必要把它們都制作到課件中去。想一想,能不能把這些景物合并一下“同類項”?
生1:就按前面說的,分為“光”、“色”、“聲”三類,或者分為“動”、“靜”兩類。
師:不妥,因為這樣分,很難在課件上把作者的意趣體現(xiàn)出來,如果用大類套小類的辦法,實際上又沒有減少項數(shù),反而增加了項數(shù),不利于我們表現(xiàn)“美”。
生2:我認為苔蘚、常春藤、報春花、紫羅蘭、孟加拉玫瑰可以用“植物”來統(tǒng)稱。
師:思路不錯。可是,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植物”會不會太“專業(yè)”了呢?
生3:我認為用“花草”概括比較合適。
師:好!概括得好。
生4:我認為“冰凌”可以歸到“白雪”中去。
師:為什么?
生4:因為“冰凌”是白雪的“副產(chǎn)品”。課文中寫道:“當?shù)孛娴陌籽┫耔驳你@石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或者當掛在樹梢的冰凌組成神奇的連拱和無法描繪的水晶的花彩時,有什么東西比白雪更加美麗呢?”作者認為“冰凌”只是“白雪”的另外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而已。
師:說得好極了。可是要把作品中寫到的景物對應設置到一個“美”字中去,而“美”字共有九畫,它是一個上下結構的會意字——“羊”“大”為“美”(必須把“美”字的原本結構提醒學生,否則會產(chǎn)生誤導),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把景物歸納為五項(陽光、麥田、花草、鳥兒、白雪),還差四項怎么辦?
生5:我原想當初只要把“冰凌”歸到“白雪”中去,正好九筆,現(xiàn)在我覺得把十個景物歸納為五項,這是分類概括,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我想“美”字上邊的兩點是并列的,把“陽光”兩個字拆分出來,分配給兩點,看起來也很整齊。(其他學生會意地笑。)
師:很好,突出了“陽光”,下面四行分別表示另外四項景物。那么,剩下的呢?
生6: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字,只要把中間的一豎跟下面的一撇連起來,就是一個“人”站起來了。
師:好主意。但我們總不能憑空給課件加上一個“人”字吧。
(短暫沉默。)
生7:不。老師,我認為作品當中有“人”。就在課文的最后三行。
生眾:我也發(fā)現(xiàn)了。
師:哈哈,原來作者早就知道我們要制作這樣一個課件,一定會缺少一個“人”字,她為我們考慮得真周到呀。
生8:我認為作品中不僅有“人”,而且作者著力要歌頌的就是冬天鄉(xiāng)村的“人”的精神生活。
師:分析得好極了。有美景,沒有人,不白白浪費了大好美景嗎?有美景,沒有“美”人,景也會不美,作者當然早就考慮到這一點。
(學生再次會意地笑。)
師:茅盾先生在《風景談》中寫道:“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沒有了人,還有什么可以稱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內生活及其充滿的人作為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懷念?”可見,“人”在文中是多么重要啊。(由于高一學生尚未學過茅盾的《風景談》,所以通過超連接推出第六幅畫面,展示以上引號中的話。)
(現(xiàn)場制作,完成“美”字造型,并分別標上景物名稱,“人”字牢牢地撐住各種景物,上面陽光普照,優(yōu)美迷人。)師:同學們,我們把作者感受到的美都表現(xiàn)出來了嗎?
(學生疑惑沉思。)
師:再看看課文,還漏掉了什么?
生:我們把作品的第一段給忘了。師:第一段寫什么?生:不僅寫到鄉(xiāng)村,更多寫到了都市。師:作者也喜歡都市的冬天嗎?生:不,作者認為都市的冬天毫無生氣,作者感到惡心。師:教師為什么要這樣寫?生:用都市冬天的“丑”映襯鄉(xiāng)村冬天之美。(現(xiàn)場制作,完成課件剩余部分,并整合到課件中去。)
第五層次:重溫“美”。
〔內容實錄〕:
分三個步驟:
1.較快速度地將整個多媒體課件(包括學生參與設計制作部分,共7個畫面)按序演示一遍。演示過程中,教師略作點撥。
2.學生配樂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深入感受鄉(xiāng)村冬天之美的具體內涵。
3.布置課外延伸鑒賞:閱讀鑒賞日本中學生皆川美香的習作《秋》(見《語文讀本》第一冊305頁),體會小作者勇敢、大膽地感受生活,不蹈陳規(guī)、不拘一格地表現(xiàn)生活的勇氣和風格。(推出第七幅畫面展示。)五.〔教學反思〕:
五個層次,以第三和第四為重點。第四層次,表面上是指導學生制作課件,實質是第三層次的延伸和深化。尤其是對冬天鄉(xiāng)村人們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贊美,是本文鄉(xiāng)村冬天之“美”的升華;第一自然段流露作者對都市冬天的“惡心”,是本文對鄉(xiāng)村冬天之“美”的強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第四層次學生仍然在繼續(xù)挖掘課文的“美”。
作品中鄉(xiāng)村冬天的景是美的,鄉(xiāng)村冬天里的人的精神境界更美,而作者的“心”尤其美。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把這一堂課上得盡量“美”一些呢?因此,在構思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可以選擇制作較美的界面,配合動畫音樂,以及少量的特技,盡可能地把作品的風格展示出來,把作品的意蘊呈現(xiàn)出來,把作者的意圖表現(xiàn)出來。在課堂用語方面,注意輕松活潑一些,與作品中的鄉(xiāng)村冬天之美盡量和諧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