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精選14篇)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新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2.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地方發生了地震?地震嚴重嗎?(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在這場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9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認真地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開始吧!
2.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指導。
3.交流。
(1)什么地方發生了地震?(洛杉磯)
。2)一場怎樣的地震?你從哪兒知道的?
大地震:A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B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4.災難的來臨就是這樣的突如其來,給人們帶來的是巨大的傷害,是無盡的傷痛。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洛杉磯大地震后拍到的圖片。你看,昔日繁華的都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高高的立交橋眨眼變成了殘垣斷壁;一輛輛漂亮的小轎車被砸的面目全非,一個個無辜的生命被堆堆瓦礫掩埋;震后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更是無情的吞噬著人們最后的希望。昔日美麗的家園已變得滿目蒼痍,地震過后的洛杉磯留給我們的只有陣陣嘆息、片片廢墟、堆堆瓦礫,還有那火光沖天的大爆炸,還有多少絕望的眼神。課件出示詞語:昔日 、地震、洛杉磯、嘆息、廢墟、瓦礫、爆炸、絕望。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著幾個詞語好嗎?
6.在這場殘酷的大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在廢墟中經過了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7.面對這樣的大地震,這對父子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找文中是怎樣評價這對父子的?
8.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這節課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三、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1——12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語句中感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開始吧!
(學生讀文思考,教師巡視。)
2.交流。
。1)第五自然段:別的父母哭喊過后,絕望地離開,可父親不聽別人的勸阻,堅持不離開。
A哪些人勸說父親?他們是怎么勸的?(大屏幕出現課文片段)
B面對別人的勸阻,父親是怎樣回應的?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意思差不多,后兩句一模一樣。)
C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是啊,父親的回答就是這樣簡單而有點重復的三句話,請四人一組合作討論一下:父親在說這三句話時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分角色讀一讀。開始吧!
D交流。
《1》看著這些好心人,父親多么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所以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是的,此時的救援在與時間賽跑。多一個人的幫助,孩子就多一份生還的希望,所以父親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2》消防隊長負責指揮救援工作,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希望,父親此刻迫不及待的想得到消防隊長的幫助。(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孩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3》警察走過來,勸他馬上回家,似乎在告訴他兒子已經沒有希望了,勸他放棄,此時的父親簡直崩潰了(絕望了、悲痛欲絕),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E父親簡簡單單的三句話,你們讀出來他的懇求、他的迫不及待、他的崩潰,下面老師和大家合作,帶著你們的體會在讀讀這三句話吧! 《師引讀》,多一個人的幫助,兒子就多一份生還的希望。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懇求地問道-------- 誰愿意幫助我?
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兒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卻讓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F這位一心想救兒子的父親,不理解為什么消防隊長要攔住他,為什么警察要勸他馬上回家,同學們,你能理解嗎?(余震、爆炸、病菌——危險)
3.此時 父親早已把自身的安危拋到九霄云外,此時的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請問:如果你是阿曼達的父親,你會離開嗎?為什么?
《1》 兒子還在廢墟之下,生死未卜,我當然不會離開。——一位多
么堅定的父親呀!
你會離開嗎?
《2》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不找到兒子,我絕不離開。——一位多么堅忍不拔的父親。
你會嗎?
《3》 我對兒子說過: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兒子在與
死神搏斗,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救出兒子!晃欢嗝淬∈刂Z言的父親。
4.同學們,請你告訴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挖掘,不肯離開呢?(父親對兒子的愛、父親對兒子的承諾)
5.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份濃濃的父愛;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讀懂了這是一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是一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是一位(永不放棄)的父親,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6.讓我們再次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當好心人勸他時,他懇求地問:“誰愿意幫助我?”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7.還從哪兒能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ㄕn件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8.你想怎樣來讀這個句子?想一想,讀一讀,開始吧!
《1》 請你讀讀這個句子好嗎?(緩慢低沉)
為什么要讀的這么緩慢低沉?(突出父親挖的時間長,筋疲力盡)
《2》 如果作者直接寫他挖了36 個小時,好嗎?(羅列時間更突出了
父親挖的時間長,更能表現父親的堅持不懈、堅韌不拔。)
《3》 時間是如此的漫長,父親是多么的勞累!可他仍在苦苦挖掘,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你說這是一位(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堅忍不拔、)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 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請你讀讀!稄娬{36小時、越來越快、聲音
越來越大》__________敬佩,著急
《5》 同學們,那可是大地震過后的36小時呀,也許(會發生大爆炸),
也許(會發生余震),也許(會再次發生塌方),也許(父親因過度勞累而暈倒),也許(父親什么也沒挖到,一無所獲)、可是這位父親毅然決然地堅持著,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9.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苦苦挖掘,不肯放棄呢?請你告訴我。(愛、承諾、決心、信念)
10.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這的的確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1.36小時過后,我們看到了這位父親是這樣一種形象。(課件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全班齊讀。
12.此時的他已是疲憊不堪,此時的他已是傷痕累累,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
四、拓展練習,情感升華。
1.看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20xx年汶川地震后這些父親的形象。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這位在廢墟旁跪尋女兒的父親,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個父親心中最深的傷痛;這位父親背著從廢墟中挖出的兒子的尸體,在山路上艱難地行進,因為他要帶兒子回家;還有這些父親,一個擁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在告訴孩子:“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碧煜赂改盖f,愛子之情一樣深。就讓我們再次走近阿曼達的父親,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兒子還是生死未卜。請你將淚水凝聚筆端,寫寫此刻父親會對自己心愛的寶貝說點什么呢?
2.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3.請你動情地讀給大家聽。
A親愛的阿曼達,你渴不渴?餓不餓?你害怕嗎?我來了,我要救你出來,一起回家。
B親愛的阿曼達,你在哪兒?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邊,我向你承諾過,無論發生什么,我都會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堅持住,爸爸馬上就來。等著我,我親愛的兒子。
C親愛的寶貝,你在那黑暗的廢墟中渴嗎?餓嗎?害怕嗎?如果害怕就閉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時那些快樂的回憶。你一定要堅持,你忘了我常對你說的那句話嗎?爸爸來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遠愛你。
4.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
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這個人就是——父親。
有一種愛把我們縈繞,這種愛就是——父愛。
有一歌這樣唱到:《父愛如山》。
這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將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節課我們在交流探討。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親
了不起
兒 子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感受父親對兒子無私而真誠的愛;感悟兒子對父親的信任。
2、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地震中父與子的偉大。
3、引導學生與主人公進行對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播放制作有關地震的錄相片]。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課前先觀看一段錄相片,請大家認真看并說一說看過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正處其中又會怎樣呢?(生談感受)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大地震的情景,給人的感覺確實是驚心動魄,地震中也會發生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發生在一次大地震中的一對父子身上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這個感人的故事?生:想。(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想象畫面,引讀悟情
1、
自由讀文,要求:
。1)
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句子認識本課生字和新詞。
。2)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述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及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2、
讀第十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想象。
3、
生匯報,指導朗讀。
生:我看到父親滿身都是灰塵,可他什么都不顧了。
生:我看到父親的手指摳破了,手上全是鮮血。
生:父親的眼睛腫了,布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
師:同學們說的多感人啊﹗把你們想象到的融入到朗讀中,自己試著練一練。(指名讀,評讀,齊讀)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
默讀課文,要求:
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2、
學生默讀課文,小組交流學習收獲。
3、
除了剛才學習的
,文中的哪些描寫還使你感動?
引導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保ㄟ@個句子說明父親得知兒子有危險。“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的情況。)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保ǜ赣H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發自心底的痛苦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向起!他堅定地站起身來,向那片廢墟走去!保◤倪@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來,并向廢墟走去。那么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評議,齊讀)
。4)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在一起,”(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接(“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心中即有千言萬語,而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是通過言語來表現,請你試一試怎樣讀才能把父子重逢后的激動與喜悅之感讀出來呢?(小組分角色讀,男女生讀,師生讀)
(5)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真切的語言——生接“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是會跟我在一起的。“
是呀,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話牽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四、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
總結:這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學習后,你有什么感受?想對文中的父親和兒子說些什么嗎?
2、
學生講
3、
感受多么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記在你們的日記本中。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過程與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2、理解重點語句,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悲痛的父母
1、師:同學們,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洛杉磯市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洛杉磯的一所小學里,(悲傷的音樂響起)(出示句子)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很多孩子根本來不及逃出來。孩子們的父母趕到學校,看到這小山一樣的廢墟,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深深的埋在底下,心里是多么的悲痛。∵@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
2、找出文中描寫父母悲痛欲絕的句子。(出示兩處句子)讀一讀
師引: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生:
。1)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2)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絕望地離開了
二、了不起的父親
1、師:其它的父母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只有這位年輕的父親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他要去干什么?(他要挖廢墟,尋找自己的孩子。)
請大家想一想,其他的父母為什么不留下來挖廢墟?
原因:
(1)三層樓倒塌,鋼筋、水泥形成一個巨大的廢墟堆,很難憑幾個人的力量挖掉。
(2)被埋在下面的小孩必死無疑,已經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3)那里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有生命危險。
2、師:可是,這位父親根本沒有想這些。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自由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把你體會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
。1)你來讀一讀這句話,你知道父親挖了多少時間,36小時,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挖,挖到傍晚有沒有停止?(沒)挖了一夜,挖到明天凌晨有沒有停止?挖到明天中午呢?挖到明天傍晚直至深夜才是三十多個小時?這是( )的三十多個小時,你能把這種漫長讀出來嗎?
。2)經過36小時的挖掘,父親變成一副什么樣子?
讀說想象畫面:手指摳破了,他沒有停止;衣服劃了長長的口子,他沒有停
止;眼睛腫著、布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范讀再度想象。從外貌上去體會父親的艱辛,感受到父親的偉大。
。3)現在為什么沒人阻擋他?曾經有哪些人來阻擋他?我們一起來讀課
文。(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讀)人們以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這樣連續挖38個小時,但是我們知道這位父親沒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生齊讀
3、師:老師把這幾句話改寫成詩歌的形式。(出示詩歌)
挖了8小時
父親滿臉灰塵,疲憊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挖了12小時
父親臉色慘白,雙眼布滿血絲,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挖了24小時
父親衣服破爛不堪,身上血跡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挖了36小時
父親精疲力竭,搖搖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讀一讀詩歌:師范讀
一組讀第1小節,兩組齊讀第2小節,三組齊讀第3小節,四組齊讀第4小節。(配樂朗讀)
4、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師: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父親啊!
三、了不起的兒子
1、師:這三十多個小時,對被埋在廢墟下的存活著的孩子們來說,是多么難熬。
。ǔ鍪疽欢卧挘⿲W生讀一讀,并口頭補充完整。
阿曼達和另外13個孩子幸運地活了下來,但是他們周圍漆黑一片,到處是
斷裂的鋼筋,破碎的水泥塊,孩子們痛哭并大喊:“爸爸,媽媽,快來救我呀!”阿曼達痛哭過后,突然想到爸爸常對他說的一句話: 于是,阿曼達心里充滿了希望,對同學們說:
2、師:請同學們想象兒子苦苦等待父親來救的情形,那里沒有一滴水,沒有一點食物,在三十多個小時里,他的身體狀況會怎么樣?他是怎樣熬過來的?
學生仿寫詩歌,然后指名讀一讀。
等了8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 等了12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等了24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等了36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3、兩首詩歌融匯在一起,讀一讀:
8小時過去了
父親滿臉灰塵,疲憊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兒子又累又困,饑渴難耐,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12小時過去了
父親臉色慘白,雙眼布滿血絲,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兒子嘴唇干裂,嗓子冒火,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24小時過去了
父親衣服破爛不堪,身上血跡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兒子渾身乏力,難以支撐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36小時過去了
父親精疲力竭,搖搖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兒子饑寒交迫,極度虛弱,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 )
4、師:在漫長的38個小時里,父親心中始終懷著一個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著我,所以他不停地挖呀,挖呀;兒子心中也始終懷著一個堅定的信念:父親會來救我的,所以他滿懷信心地等呀,等呀。是什么讓這對父子彼此心靈相通,都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
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讀一讀。你讀懂這句話了嗎?好!我來把前半句改一下,你們說后半句,誰敢試一試?
。1)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
(父親和阿曼達在一起商量如何解決。)
。2)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
父親帶著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類似的話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
師:當父親孤軍奮戰,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父親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師生讀:不論發生什么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當兒子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
師生讀: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5、師: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愛的諾言;這是兒子對父親的信任的源泉。是愛和信任讓他們有了堅定的信念。是父愛創造了奇跡,是父愛感動了上蒼,是父愛救出了這14個幸運的孩子。
6、師:從孩子們被埋在廢墟下到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這中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十個小時,足足有兩天一夜哪,阿曼達終于等來了父親,終于可以走出可怕的廢墟了,這時,阿曼達多么想馬上„„多么需要„„
7、師:可是,當父親向他伸出雙手說:阿曼達,出來吧。那時,阿曼達卻說(全體學生接下去讀)
出示:“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8、這是一個怎樣的兒子?
師:在這個時候,還會想到讓同學們先安全地離開,自己最后一個離開,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孩子!
9、師:讓我們一同來分享劫后重生、親人團聚那無比幸福的一刻吧
全班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四、總結全文
骨肉終于團聚,是信守承諾讓他們團聚,是親情使他們這樣幸福。在生活中,我們也感受著這樣的愛。愛是一首不老歌,愛是一首感人的詩,愛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愿我們多能成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3、感受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感受父愛的偉大。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等。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看完了剛才的短片,大家一定學到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識,假如有一天,災難真的發生,但愿你們能把這些知識活學活用,保護自己。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和地震有關。請同
學們打開語文課本,翻到第十七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朗讀錄音,并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1、交流: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師:這確實是一場大地震。他發生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地震中,曾經宏偉壯麗的高樓大廈被夷為了平地,昔日繁華的商業大街傾刻間化為烏有,豪華的小轎車被攔腰截斷,人們驚惶無措,四處奔逃。在災難面前,人類顯得多么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就在這場地震中,有一對父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2、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主要內容) 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一個叫阿曼達的孩子被埋在了廢墟底下,他的父親憑著堅定的信念,徒手堅持挖掘38小時,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其他被埋的同學。
3、課文中說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板書:了不起 父 子)
三、并列行進,研讀“了不起’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的了不起?快速默讀課文,請男生找出體現父親了不起的語句,女同學找出體現兒子了不起的語句,邊讀邊作上批注,還可以與別的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閱讀體會,品讀重點句,體會“了不起”。
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關鍵句子找得也很準,正是這些語句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老師對其中幾個句子感受頗深,讓我們一起分享。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你是從哪個詞語體會到的? “沖”體現了父親在地震中焦急、擔心,希望兒子平安的迫切心情。
(2)、課文第5到9自然段中有一組對話,其中對父親的語言刻畫,深深打動了我。
“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誰愿意幫助我?”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好心人來勸,父親多么希望有人能幫助他,可是,沒有,當*長和警察前來勸阻,卻依然沒有人來幫他。人們為什么不肯幫助這位父親?(因為這里已經成了一片廢墟,他們都認為孩子生還的希望太渺茫了,而且這里還隨時可能發生余震、大爆炸等險情。)父親覺得呢?(堅信自己的孩子還活著,所以誰勸他也不肯離開,所以懇求別人的幫助)一想到兒子生死未卜,父親心都碎了,他簡直快要崩潰了!我們應該怎樣讀這組句子?帶著焦急,帶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我們再讀這組對話。
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你就是這位父親,你為什么不走?是什么支撐著你苦苦挖掘?父親曾對兒子有過什么諾言?
四、情感升華,回歸主題
1、38小時的苦苦挖掘,38小時的耐心等待,這對父子在經歷了巨大磨難之后,才換來這幸福相擁的感人一幕。是什么創造了這奇跡?是承諾,是信任,是愛創造了奇跡!
2、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父愛的深沉與寬廣。是父愛的力量教我們堅強,也是父愛的力量教我們從容面對挫折和一切災難。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浸潤在父母的愛中。父母的愛不是亮閃閃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只是我們在悲傷的時候一句簡單的安慰,只是我們在寒冷時一個溫暖的懷抱,我記得有人說過:父母的愛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們則是那小小的帆,永遠也走不出那片海。讓我們每一位同學都珍惜這份愛,并努力去回報這份愛。
六、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我們雖然沒有過這樣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浸潤在平凡生活中的愛,一樣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挖掘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愛,感受這份愛吧!學完了課文,你會怎樣表達這種感情?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5
麗雅交待今天的兩節語文課用來第四單元考試,可因為打印室的機器壞了,所以只能臨時準備《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備課如果是有感覺的話,時間少點也不要緊。今天就是這種情況。
我先初步理清了課文頭緒,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將這位父親形象借助課文語文語言銘刻在孩子的心里。如何分層落實呢?
一.感知背景,進行鋪墊
關于地震,孩子們是沒有生活體驗的,但對此又并非零起點。他們在影視作品、報刊雜志或是課堂學習中對此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這應是學生的學習起點,所以課堂切入的談話也就從地震開始了。接著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這場大地震。從對地震的一般了解到具體到某一次地震的理解,學生對于地震本身災難性的認識已有質的飛躍。這為進一步閱讀文本中的故事,走進故事中的人物內心有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直面父親,濃墨重彩
父親是這個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中始終保持著客觀冷靜的態度。文中唯一帶有強烈個體情感傾向的就是結束時“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的表達。我想這也是作者在寫完整個故事之后,無法自抑的流露。作者對這位父親最重彩的描寫就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作者從時間的長度,父親的外貌,他人的行為等角度將一個偏執得有些發狂的父親作一個細致的描寫。在這里,“36小時”是個怎樣的概念?那是整整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的漫長,那是學生兩個星期的課時量!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父親在不斷地挖著,在一片廢墟里,又有著怎樣的困難與危險啊!或是余震不斷,或是塌方連連……每一次危險都可能是致命的!在這里,我采用聯系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象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將這段文字讀懂、讀活、讀厚、讀出情味,這是感受偉大父愛的關鍵所在。
三.旁敲側擊,映襯烘托
在這一場災難中,在這一片廢墟里,其實還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遭遇。難道說他們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或是愛的不夠深嗎?為什么會只有這一位父親孤軍奮戰呢?不是的,那是面對一片廢墟,凡是還有一點理智的人都能看到,生還的可能幾乎是不存在。所以,很多父母“絕望”地離開。好心人的一句“太晚了,沒有希望”是多么辛酸的無奈,消防隊長與警察以專業的眼光作出理性的分析:“這里太危險”!但是,這些所有合情合理的規勸都無法使父親放棄一個沒有理智的行為。“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這一次又一次語無倫次的回答,執著得近乎固執的追問,讓我們看到此時所有一切的理性思考與客觀分析都不存在,占據他內心的只有那父子之間曾經的承諾:“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這里,通過師生的對讀,引導學生對他人行為的理解,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深切地感受偉大的父愛超越一切!
整個設計簡單、樸實,緊扣語文本質,緊貼情感共性,帶領學生經歷一場深刻的愛之旅程。
后記:我甌海的一位同學也研究過這一課,課后在網絡上找到她的反思,沒想到與她的上課思路基本一致。反思里的很多語句也就借用了她的語言。真有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欣喜。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6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從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的故事。文章真摯感人,讀后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 我把“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反思:
(一)教學思路體現了“一條主線,兩個場景”。條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學重點。“一條主線”就是感悟父親的了不起。“兩個場景就是”:一是別人勸阻父親別挖的場景;二是父親奮力挖掘38小時的場景。
(二)充分引導了孩子們讀,讓同學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時有層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點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讀出父親的累,然后通過想象寫話,讓同學們帶著想象讀,讀出感受。接著當學生明白父親之所以能堅持,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永恒的承諾,有希望,又要同學們帶著希望去讀。在課堂上我采取了多種方式讀,有評價讀、范讀、想象畫面讀、引讀,齊讀等形式,在層層推進的朗讀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為深刻的感悟。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斷升華。
(三)注重了學生的自讀感悟,我讓學生邊讀邊寫批畫;抓住重點詞語,重點段落去理解課文,滲透了學法的指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進行句子的對比,體會寫作特點等語言文字訓練,使課堂教學比較扎實有效。
(四)貫穿了讀寫結合,給學生們練筆的機會。在這節課中,我進行了“想象寫話”,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同學們更深地走進父親,情不自禁地感動于父親的了不起。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學時間緊,學生自學時間偏短,寫話時間、交流感悟的時間也偏少。
(2)在教學中,我面帶笑容,與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調不太協調 。
(3)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學生的情緒沒帶動起來。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7
一、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復習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出示課件,學生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2.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父親了不起表現在哪兒?兒子了不起表現在哪兒?
3.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讀課文2—23自然段,用“~~~”線畫出描寫父親的語句,并說說父親為什么了不起?
4.全班交流,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
──“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快速默讀課文12—23自然段,用“——”線畫出描寫兒子了不起的語句,并說說兒子為什么了不起?
(1)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
...,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2)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ㄒ唬┱J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ㄈ⿵恼n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ㄋ模╊I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一)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ǘ┮龑W生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ǘ┙處煖蕚湔n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ㄒ唬┏鍪菊n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一單元,將讓我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7課(師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ǘ┏踝x課文
。ㄈz查生詞
。ㄋ模┱w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兒呢?
。ㄎ澹┪闹械母概c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語言
(一)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的父親為什么了不起。請大家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用波浪線把它們畫出來,在旁邊用一兩個詞簡單地寫下你的感受。
。ǘ┲攸c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以下重點句段
1.第3自然段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從哪看出痛苦?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此時的心情。
(3)盡管痛苦,但他還是堅定地站了起來,透過“堅定”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4)朗讀,讀出父親的痛苦與堅定
2.第5—11自然段
。1)誰阻擋過他?是怎樣阻擋的?
(2)為什么父親反復只說這一句?
。3)分角色讀課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3)為什么說沒人再來阻擋他?(引導學生學習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3)你覺得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父親?(師板書:堅強執著)
。4)聯系生活,出示地震災害圖片。
。5)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6)小結全課
(7)這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為什么說他的兒子也同樣了不起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三、布置作業
。ㄒ唬⿲懮
。ǘ┱闹嘘P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讓我們深深感動。那么,他的兒子又為什么了不起呢?請大家自由讀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ㄒ唬拔腋嬖V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ǘ┎,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展開聯想,即時練筆
(一)討論
大家設想一下,剛才有個同學談到,當時埋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也可能害怕,他害怕還是不害怕?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來證明。
(二)想象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隨記錄片,再親自看看1994年美國發生地震的一剎那。就在災難發生的這一刻,忽然樓房晃動起來,身體也跟隨著晃動,教學樓象山一樣向我們壓下來,把我們送進了漆黑的廢墟底下:
師:只聽見四周是────(生闡述想象)
只看見──(生闡述想象)
。ㄈ┚毠P
1.阿曼達是那樣的了不起!他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谶@38小時里他都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寫,用你的想象去寫,把了不起的阿曼達用說手中的筆寫出來。
2.請幾位寫得有代表性的同學朗讀。
四、誦讀經典句段,拓展延伸
。ㄒ唬﹦撛O情境,感情朗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ǘ┓纸巧首x父子對話
。ㄈ┬〗Y全課,拓展延伸
推薦課外書《感悟父愛》
五、作業
。ㄒ唬┩瓿删毠P
。ǘ┱n外閱讀《感悟父愛》
。ㄈ⿵土暽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9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重點抓住了文章的一個中心點,以點引面,引領學生潛心會文,透視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堅定信念,提升人物飽滿形象。
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
這篇文章中,堅定的父親和勇敢的兒子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細細分析課文,抓住了“一個中心線索”規劃全文教學。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由這個中心點挖掘出這對父子的了不起,這是文章的精華所在!
文中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他孤軍作戰,傷痕累累。仔細研讀,學生很快找到這一場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段話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學生很明顯感受到父親為了救兒子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能體會到父親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以及父親絕不放棄的信念。同樣,“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達簡簡單單的一“讓”,不僅讓出了小小年紀的勇敢、讓出了對他人的關愛、讓出了父子血濃于水的親情,更讓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信念。
二、情感震撼,讀中體驗
語文課堂是學生充分體驗感情的課堂。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情感,就要有動情的語言,震撼學生的心靈。在提煉中心句“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并進行朗讀訓練時,我采用了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
師:當父親看到漂亮的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的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響在他耳邊的還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樣多個環節的朗讀,反復地感受,從而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父與子之間的情感。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過于注重教學流程而忽略了學生情感的生成。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文章中有兩句父親的語言描寫:(1)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2)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雖然父親口中是同一句話,但是卻包含父親截然相反的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了這種情感的變化,但是我為了教學流程的順利進行,沒有給學生更多時間,加上自己情感的朗讀,忽略了學生情感的生成,這讓我感到很遺憾。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嘗試,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10
一、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復習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出示課件,學生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2.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父親了不起表現在哪兒?兒子了不起表現在哪兒?
3.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讀課文2—23自然段,用“~~~”線畫出描寫父親的語句,并說說父親為什么了不起?
4.全班交流,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
──“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快速默讀課文12—23自然段,用“——”線畫出描寫兒子了不起的語句,并說說兒子為什么了不起?
(1)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
...,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2)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墒沁@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五、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么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闭f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并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12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資料,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3.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②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③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2)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①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②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③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1)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3、感受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感受父愛的偉大。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等。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看完了剛才的短片,大家一定學到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識,假如有一天,災難真的發生,但愿你們能把這些知識活學活用,保護自己。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和地震有關。請同
學們打開語文課本,翻到第十七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朗讀錄音,并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1、交流: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師:這確實是一場大地震。他發生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地震中,曾經宏偉壯麗的高樓大廈被夷為了平地,昔日繁華的商業大街傾刻間化為烏有,豪華的小轎車被攔腰截斷,人們驚惶無措,四處奔逃。在災難面前,人類顯得多么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就在這場地震中,有一對父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2、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主要內容) 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一個叫阿曼達的孩子被埋在了廢墟底下,他的父親憑著堅定的信念,徒手堅持挖掘38小時,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其他被埋的同學。
3、課文中說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板書:了不起 父 子)
三、并列行進,研讀“了不起’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的了不起?快速默讀課文,請男生找出體現父親了不起的語句,女同學找出體現兒子了不起的語句,邊讀邊作上批注,還可以與別的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閱讀體會,品讀重點句,體會“了不起”。
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關鍵句子找得也很準,正是這些語句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老師對其中幾個句子感受頗深,讓我們一起分享。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你是從哪個詞語體會到的? “沖”體現了父親在地震中焦急、擔心,希望兒子平安的迫切心情。
(2)、課文第5到9自然段中有一組對話,其中對父親的語言刻畫,深深打動了我。
“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誰愿意幫助我?”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好心人來勸,父親多么希望有人能幫助他,可是,沒有,當*長和警察前來勸阻,卻依然沒有人來幫他。人們為什么不肯幫助這位父親?(因為這里已經成了一片廢墟,他們都認為孩子生還的希望太渺茫了,而且這里還隨時可能發生余震、大爆炸等險情。)父親覺得呢?(堅信自己的孩子還活著,所以誰勸他也不肯離開,所以懇求別人的幫助)一想到兒子生死未卜,父親心都碎了,他簡直快要崩潰了!我們應該怎樣讀這組句子?帶著焦急,帶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我們再讀這組對話。
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你就是這位父親,你為什么不走?是什么支撐著你苦苦挖掘?父親曾對兒子有過什么諾言?
四、情感升華,回歸主題
1、38小時的苦苦挖掘,38小時的耐心等待,這對父子在經歷了巨大磨難之后,才換來這幸福相擁的感人一幕。是什么創造了這奇跡?是承諾,是信任,是愛創造了奇跡!
2、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父愛的深沉與寬廣。是父愛的力量教我們堅強,也是父愛的力量教我們從容面對挫折和一切災難。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浸潤在父母的愛中。父母的愛不是亮閃閃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只是我們在悲傷的時候一句簡單的安慰,只是我們在寒冷時一個溫暖的懷抱,我記得有人說過:父母的愛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們則是那小小的帆,永遠也走不出那片海。讓我們每一位同學都珍惜這份愛,并努力去回報這份愛。
六、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我們雖然沒有過這樣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浸潤在平凡生活中的愛,一樣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挖掘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愛,感受這份愛吧!學完了課文,你會怎樣表達這種感情?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挖掘、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讀懂課文,品味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5.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揣摩、體會,品味并感悟“挖掘”一詞中蘊含的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感悟課文中心句“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內涵,從而感受到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洛杉磯大地震》的片段影視資料;相關的詞語、句子、詩歌《父親》制作成的課件。
教學方法:
談話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美國的洛杉磯是個美麗的城市,有一年,這里發生了大地震,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2.[播放錄像]
師:看了錄像后,你想說什么。
師:是啊,地震的確很可怕,屏幕上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大地震給洛杉磯帶來了災害。自己放聲讀一讀。
[課件出示洛杉磯大地震資料]
師:就是在這次地震中,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地震中的父與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寫課題,注意字的筆順。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播放地震錄像,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情”在觸目驚心的畫面中,再造地震現場,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預習時都已經讀熟課文了,看看屏幕上的這些詞語讀準了嗎?
[課件出示“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挖掘等詞語]
請同學們先自己放聲讀,再指名讀,師酌情糾正。
2.請坐端正,輕輕打開課文,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是怎樣的一對父子?
生快速讀課文后,交流回答問題。
師:板書“了不起!!愛”
三、賞析詞句,品評父子
1.師讀:[課件出示“學習提示”:讓我們仔細默讀課文2,3,4,5自然段,回到地震現場,看看父親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學生默讀勾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出示“學習提示”教給學習方法,并逐步養成邊讀邊想邊畫的讀書習慣。
3.指名同學說父親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重點詞補讀。
師:請同學們抬頭看著大屏幕,聽我讀,我沒有讀的詞句你們一起把它補讀出來。
師:我會跟你在一起。
生: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再聽]師: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生: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再聽]師: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生: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好,有同學在讀的時候,可能關注了標點符號,真細心,剛才同學們又讀了幾遍這句話,在反復的讀中,你對這句話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ㄗ⒁庖龑W生抓住“總會”這個詞表達的意思是永遠,從“不論”可以看出不管發生了什么危險,父親總會救兒子。)
師:這么看來,這句話實際上就是父親心中的什么?
再讀,能做著手勢讀這句話嗎?
。ㄉ鑫杖瓌幼髯x)
(這句話實際上就是父親心中的信念。)
生齊讀這句話。
[板書:信念]
師:同學們,這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父親的“了不起”?
。ㄕZ言描寫)
[板書 :語言]
設計意圖:中心句的朗讀,采取補讀的方式,而且補讀的內容都是在理解這句話時應該注意的關鍵詞語。加上隨后的問題,不僅使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養了語感。
5.細品深析“挖掘”一詞,感悟父愛的執著和偉大。
師:正是懷著“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樣的信念,父親堅定地站起身,向廢墟走去。他在廢墟上挖掘著。父親是怎樣挖掘的呢?[課文中沒有寫],請你們想像父親挖掘的這種行為,把它描述出來。
(同桌互相小聲說一說,然后指名說)
請一名學生說。
師:這是你體會到的“挖掘”,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W生板書:挖掘)
再請一名學生說。
師:這是你體會到的“挖掘”,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再請一名學生說。
。▽W生板書:挖掘)
師:這是你體會到的“挖掘”,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再請一名學生說。
。▽W生板書:挖掘)
師:父親在挖掘時還會遇到什么?會怎么辦?
師:同學們,正像你們所說的,遇到大石塊,父親會把它撬起來或者搬起來,遇到鋼筋鋼絲,父親會把它們拽出來,或拔出來,他就是這樣地挖掘、挖掘、挖掘[師指著學生板寫的三個“挖掘”]……這里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父親的“鍥而不舍”?
。▌幼髅鑼懀
[板書 :語言]
師:就是這樣,父親挖了8個小時,他已是怎么樣?
師:但是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R說)不論……
師:就是這樣,父親挖了24個小時,你們還能想像得出,他已是怎樣?(請一名同學說)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齊說)不論……
師:就這樣,父親挖了36個小時,36個小時是多長時間?
。▋商靸梢梗
師:你們還能想像得出,此時他又是怎樣?
師:同學們,透過這些數字,我們體會到了父親面對的困難;透過這些數字,我們體會到父親的信念始終如一。如果把我們的體會融進這組數字中,仿佛變成了這樣。
[課件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自己練習讀。
師:如果把我們的體會帶進有感情的朗讀中,會是怎樣呢?
課件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自由練讀后再指名讀,再請學生讀讀描寫“此時的父親已是怎樣的”句子。
生讀句子“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這里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父親偉大的愛?(外貌描寫)[板書 :外貌]
師:此時,如果這位父親就站在我們面前,你會對他說什么?
設計意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边@是文中的一個重點句。對于這句話的朗讀處理,讓學生在憑借聯想走進文本所描繪的具體形象世界的同時,加上課件相關詞語的提示,很自然地讀出了這句話的語氣和語勢。這樣熔“導”“練”于一爐,融理解、感悟于一體,既注重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內涵。
四、抓空白點想象,重視表達運用
1.師:14人孩子在廢墟下呆了38個小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阿曼達又是怎樣安慰他們的?
四人一小組交流,可以表演他們的表現。
2.師:此時,如果阿曼達就站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指名說。
3.師:同學們,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達即將出來,他的父親伸出了雙手迎接他。
[出示課件:(師讀要求)請結合這幅圖,自由寫一段話,可以描述圖意,也可以抒發你的感情,還可以展開想像敘說故事,不限長短。]
學生自由練寫,師巡視酌情指導。
。ㄕ2名同學讀,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廢墟中的阿曼達和其他孩子經歷怎樣的煎熬,文章并沒有寫,課中抓住這個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在交流中,學生逐漸明白,正是“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使阿曼達能在廢墟中堅持38小時;也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阿曼達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廢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課堂上重視發揮教材中插圖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這節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點,用教材這個例子來教會學生說話、寫話,使學生會表達、會運用。
五、體會情感,揣摩寫法
1.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這對地震中的父與子有什么了不起?
。ㄋ麄冇袌远ǖ男拍,相互的信任,頑強的毅力)
2.師:對照板書回憶課文內容,思考:作者抓住了父與子的什么來進行描寫表現出他們的“了不起”?
。ㄕZ言、動作、外貌)
師:是啊,作者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表現出了這是一對具有“堅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頑強的毅力”的父子,他們憑著永不言敗的執著精神,譜寫了一個蕩氣回腸的傳奇故事!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讀故事的結尾。
。ㄉR讀)
師:讓我們抓住“了不起”、無比幸!、”緊緊擁抱“這些字眼,一起來祝賀這對重逢的父子吧!
(生齊讀)
3.齊頌小詩,升華情感。
師:同學們,當我第一次讀完這個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詩,現在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詩歌《父親》,配樂,師生齊誦。]
師小結:今天我們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希望你們能夠運用學到的方法來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
六、拓展閱讀,領會寫法
師:此情此景,讓我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場景,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最后的短信》,邊默讀邊畫出有關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并用心體會、感受偉大、無私的母愛。
。▽W生自主學習)
師小結:閱讀寫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語言、行動、外貌的描寫,來理解人物的品質。這是閱讀寫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大家要在閱讀實踐中多加運用。以后我們讀描寫人物類的文章,也要這樣,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外貌等,仔細體味,并展開合理的想像。我們寫人,也要學會抓住人物的動作、外貌、動作去描寫。
設計意圖: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是“領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子之愛的”,這里借用書本外的閱讀材料《最后的短信》的學習,拓展閱讀,鞏固遷移,領會寫法,同時也升華、豐富了情感。
七、聯系生活、深化主題
1.師:地震無情,父親有愛。這種父愛是通過特殊環境和特定事件來體現的。雖然,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像地震這種驚心動魄的事,但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父愛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父母的愛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請課后選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親情小事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同時也可以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感謝父母。
2.師:其實,從古至今,有無數的文人雅士,熱情謳歌書寫著父母之愛,課后請同學去讀讀我國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國作家艾爾瑪·邦貝克所寫的《父親的愛》。看看這兩篇文章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父愛的,到時我們再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信念
了不起 愛 語言
外貌
挖掘 挖掘 挖掘 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