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識記“濃、喃”等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喜、重”等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有感情朗讀體現父親知鳥愛鳥的句子和父親的話。
3、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鳥
一說起鳥,你會想起了哪些詞語或詩句?
2、看來大家對鳥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與鳥有關的課文《父親和鳥》,看看它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3、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碰到不會讀的字詞,把它圈一圈,請教“小樹葉”請教同學,多讀幾遍,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反饋交流:
出示詞語:
霧蒙蒙 喃喃地說 鳥味 濃濃的草木味
黎明 焐的熱騰騰 獵人 瞬間 嗯
(1)借助拼音,請小老師帶讀
(2)我們來挑戰一下,去掉拼音。
(3)指名讀。
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嗎?
濃濃:跟它相反的是什么?
熱騰騰:你見過什么東西熱騰騰的?
黎明:是指什么時候?
喃喃:是怎么樣的?
(4)齊讀生字詞
(5)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三)整體感知
1、再輕聲讀一讀,我們用心去感受,看看有什么發現沒有?
2、交流反饋:(學生答)
3、老師:從剛才你們的發現中能感受到父親對鳥很熟悉,很了解,也很愛鳥,愛整個森林。
(板書:愛鳥知鳥)
4、課文中的哪句話就能表達你們剛才說的意思呢?
出示: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指名讀,指導朗讀這句話。
(四)感悟體會
1、那么,你們又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知鳥、愛鳥的人呢?請大家快速讀課文,劃出有關體現父親知鳥的句子。
2、交流反饋
(1)出示: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a、這句話哪里讓你感受到父親知鳥呢?
b、父親“望了又望”望見了什么?是不是樹枝在動?哪里知道?
樹枝在動,他知道了什么?我站在旁邊,我知道嗎?
c、“聞了又聞”聞到了什么?聞到這鳥味,父親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聞”到了嗎?為什么只有父親感受到了呢?
d、齊讀: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2)出示: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a、這里讓你感受到什么?
b、為什么父親的話要這么輕?你覺得父親對小鳥好像對誰?
c、我們該怎么讀父親的話?
(生自由練讀——指名讀,指導讀——齊讀)
(3)出示:父親又說:“聽,鳥要唱歌了。”我們剛坐下,鳥就唱了起來。
a、小鳥的叫聲讓你感受到什么?父親怎么就知道了呢?
齊讀: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b、我知道父親這時——?
父親的心里除了快樂,還有什么?
請你帶著這樣的感覺讀讀這句話?
3、出示: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a、父親不是獵人,“我”為什么“真高興”?
b、如果父親是獵人的話,小鳥的命運是怎么樣?
(五)總結提升
難道我僅僅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還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嗎?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田字格里要寫的8個生字,仔細觀察,說說哪個字我們要注意什么?
2、重點指導書寫“喜、重”。
3、學生臨寫,練寫。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本文開篇就說,“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開門見山,明白地告訴我父親和鳥的關系不同尋常。雖然課文題目是《父親和鳥),但作者并沒有寫“父親”樣保護鳥或為鳥的生活環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過敘述“父親”對鳥的深層了解來“父親”的愛鳥,這正是課文獨具匠心之處。課文通篇是“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從“父親”的話語中我們發現,他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父親”可算得上是鳥的知音了。而“知音”正是父親愛鳥的真切體現。課文最后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雖然言語稚純真,但愛鳥、護鳥之情溢于言表。全文看似平淡。但透過課文所描繪出的人與自然相處的畫面,就如同一個古老的童話,韻味悠長,值得指導學生好好體會。
設計理念
《父親和鳥》一文看似平淡,但言語韻味悠長,適合孩子們憑借悠然的言語朗讀。讓言語在孩子們心中流淌,正是本設計的價值追求。這里的“言語”,不僅僅指的詞,也指言意、言情、言理。為此,本設計通過朗讀文本、玩味詞句、想象畫面、體會感情等等,讓這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舊舊前行,滋潤著孩子們的“心根”,哺育出優美的詞藻。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主動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激發學生愛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及“我”的護鳥心愿,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流程
一、聽讀——用想象描攀圖畫,讓言語拂過心靈
1、板書“鳥”:一說起鳥,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或者詩句?
2、看來大家對鳥的了解還不少,可你知道鳥什么時候最快活,什么時候容易面臨危險?這樣吧,我們來聽讀一篇課文《父親和鳥》。在聽讀時,輕輕地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
3、聽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重點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朗讀——用聲音觸摸文本,讓言語蕩瀟心間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第一遍,讀準字音,看看有什么發現。
2、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3、抽讀全文。學習新詞,讀通文本;讀第二遍。
4、全班交流自讀感受。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初步感受可能涉及字詞、交等方面。教師要相機點撥,重點從內容上給予歸納:內容,以及語言,有的同學關注了鳥的知識,有的關注了鳥的情趣,有的同學關注了父親對鳥的愛。
三、默讀——用心靈揣序文本,讓言語編織理解
1、啟發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初步感受,選擇深入閱讀的點:或者進一步了解課文中的知識;或者看看課文中寫了鳥的哪些情趣;或者研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父親
2、自由默讀課文,根據自己確定的閱讀理解問題研讀。一邊讀,一邊勾畫出重點。
3、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并做好全班交流的準備。
4、全班交流閱讀收獲。教師除了激勵和肯定外,重在指導學生對以下語句的研讀:
(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奔子聞了又聞。他喃!說:“林子里有不少鳥。”我并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指導學生理解:父親“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鳥,而“我”卻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
(2)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父親的話音很輕,可見,父親平時對鳥的觀察和了解,父親很喜歡鳥。“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嗯,還有鳥,生怕驚動了鳥。我只聞到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指導學生理解:父親說話“輕”,“生怕”驚動鳥,是因為父親很愛鳥。同時,父親聞味,“我”卻沒有,對比中,可以看到父親對鳥很熟悉,原因也在愛鳥。
指導學生理解:父親太熟悉鳥了,說鳥要唱歌,鳥真的就唱了,太神奇了,但神奇背對鳥的愛。
(4)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
指導學生理解:鳥快活,父親也快活。可見,父親十分愛鳥。
5、交流后,可以請一位學生做總結,也可以由教師總結。但無論怎樣總結,都要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導到“愛鳥”上來,因為對鳥的知識了解越多,對鳥的情趣了解越多,這都為愛鳥的原因。
四、小結。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S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的熟悉與熱愛,這種愛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愛鳥意識,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
設計理念
以讀悟情,有感情地朗讀是體會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題,圍繞課文題目,抓住重點文段和重點詞句,朗讀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復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對樹林和鳥的愛,激發學生愛鳥、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說說詞語的意思,并用舒暢、快活造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鳥的具體表現,體會父親的愛鳥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我的心情變化:為什么心里掠過一絲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教育學生懂得愛鳥、保護大自然。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質疑課題。
讀了題目,愛動腦筋的孩子腦子里必定會閃過一些疑問。(學生說)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見一見昨天認識的生字朋友)
3、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會讀書的同學能把課文讀成一句話,你能在默讀全文后,在文中找一個句子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學生匯報: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板書)
指名讀句子,體會一生最喜歡。
師:讀了這句話,愛動腦筋的孩子此時又會產生疑問了,請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三、細讀感悟。
到底這樹林和唱歌的鳥憑什么魅力而成為父親一生的最愛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樹林里的鳥吧。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個段落描寫了樹林的鳥?(提示:默讀時動眼、動腦、動手畫。)
2、學生匯報,指導學習第十自然段。
師:誰能把這一段話讀正確、通順、流利?(指多名學生讀)
師:讀了這段話,你了解到鳥的什么特點?(鳥有氣味)
師:哪句話最能讓你了解到小鳥有氣味?
隨機指導朗讀句子每一只鳥才張開呼吸著。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語給你的感受最深?
隨機指導理解舒暢一詞:你用什么辦法理解這個詞?
小結:、換近義詞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指導朗讀句子,讀出鳥兒的歡快舒暢,可以加上動作讀。
師:誰能用舒暢來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鳥,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它們的快活吧――齊讀一至四句。
4、這是鳥特有的氣味,非一般人所能聞到,那如何才能聞到?讀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剛才的.辦法,把這個句子讀成一個或者兩個詞語,也就是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
結合學生的匯報,隨機指導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詞?(換近義詞:專心,認真。)我們平常聞氣味都是用鼻子聞,可父親卻說要用心聞,那么,怎樣聞才是用心地聞呢?你能聯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話來解釋嗎?
5、默讀課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問題。
6、學生匯報,隨機指導理解用心地聞。
突然,父親站住了聞了又聞?(從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體會父親仔細看、用心聞。)
我茫然地望著兀立的父親。指導朗讀,體會父親靜靜地用心地聞、仔細地觀察。
隨機指導理解:茫然、凝神靜氣。(、聯系上下文)
再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親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這時心里想什么?(哪有鳥?父親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鳥?)請位父親來回答。
8、指導讀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用心愛護鳥的感情以及父親對鳥的熟悉。
9、父親這么仔細觀察、用心地聞鳥味,再次讀文段,讀到父親的心里去,看看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愛鳥――讀第一段)
10、看來,父親對于鳥來說真是個有心人,而喜歡樹林和鳥的父親對鳥的了解僅止于氣味嗎?――
11、默讀課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親對鳥還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讀句子-讀詞語的方法找一找)
12、學生匯報學習結果,隨機結合課件指導朗讀。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想知道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是什么樣的嗎?――看課件。
理解群鳥齊鳴,指導朗讀第十一段。
鳥最快活的時刻,是飛離樹枝飛向天空的(指導指導朗讀句子,體會快活,并用快活來說一句話。)
鳥兒歌唱著要飛上天空時,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卻不知它面臨的危險――
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看,父親知道鳥兒什么時候唱歌,也了解鳥兒最快活與最危險的時刻,父親真了不起啊!這一切都源自于――讀第一段中心句。
13、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此時,我的心情如何?
1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我心情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15、小結:是啊,父親不是獵人,即使是獵人也不會傷害小鳥,因為――(齊讀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總結全文。
1、讀了這篇課文,令你最感動的是什么?(再次體會父親對鳥的了解與喜愛。)
2、將題目的頓號換成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讀一讀。(愛)
3、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寫作方面: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內容感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鳥兒們常常歡歌笑語,喜歡自由飛翔,它們也有自己的歡喜憂愁,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父親一樣,關愛鳥兒,讓它們和我們一樣快樂地生活。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拓展。
走進大自然,去看一看鳥是怎樣飛的,聽一聽鳥的叫聲,再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4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以前上課很少讓孩子們提問題,常覺得他們小,提的問題不著邊際,凈浪費時間。準備上這一課前,我認真讀了好幾遍課文,讀時心中產生了一種感覺,這位父親真了不起,對鳥這么了解。同時對最后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個問題很順暢地就把孩子們帶進了本單元的主題,“保護動物,珍惜生命”。
備完課后,我想試試孩子們的問題意識,于是在孩子們初讀課文后,大體能把課文讀通以后,我對孩子們說:“老師讀完這篇課文后,頭腦中產生了一個問題,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你有沒有問題,看誰的問題好?”這樣一說,有孩子就開始認真再讀課文了,看著學生讀得差不多了,我讓他們把自己的問題先寫在書上,我下去溜達看了一下,一看,果真有孩子把問題給提出來了,而且還不只一個。孩子們在大量讀書中,對文章的欣賞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時,又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 “為什么父親能聞出鳥的味道而我不能?”多好的問題!我馬上抓住這個問題,引領孩子們開始讀課文。我說:“其實有一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大家找一找。” 一會兒,孩子們劃完了,很多孩子舉起了手。
“因為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什么”
“我覺得父親對鳥非常了解,所以他才能聞出鳥的味道。”
“那你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父親對鳥非常了解呢?”
孩子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就這樣,孩子們邊交流邊朗讀,“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恩,還有鳥味。”“聽,鳥要唱歌了。”“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重。”由他們自己提出的幾個問題迎刃而解了。最后,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了鳥的這個小秘密,會不會去傷害小鳥呢?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鳥類朋友?”孩子們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室里更加熱鬧了。
這節課問題是由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也是孩子們自己思考解決的,整節課他們興味盎然,孩子們感受到了思考的樂趣。這節課讓我深切地體會到自主學習不是一句空話,不能老是領著他們走,放手對他們是一種歷練。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因課題研究結題的需要,今天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第29課《父親和鳥》。課,上完了,這心里總有一咱沉甸甸的感覺。
臨時加上的“焐”字。
因一段時間來生字的學習都是由小組合作完成,而且完成的情況不錯,每次檢查,絕大部分學生順利過關。所以,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沒在生字的學習上想得太多。一個沒留神,這就出亂子了。
孩子們自讀后,我讓他們齊讀課文,讀了三個自然段后,我開始急了起來,怎么感覺他們讀得那樣慢呢?臨時改變注意,由齊讀變成指名讀,叫到見博的時候,他把“焐”字讀成了第三聲。讀完課文后,我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重點指導了讀音。接下來是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與往常一樣,孩子們的合作應該完成兩個任務,一是解決組內成員認讀有困難的生字,二是總結生字的記憶方法。合作學習后,我讓孩子們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交流后,我開始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的情況。當我把“焐”字舉起來的時候,第一個孩子讀出了讀音,但沒能組詞,叫起第二個,仍是這樣;又叫起第三個,結果還是這樣。此時,心里很是奇怪,為什么今天的合作會這樣不成功呢?雖說在檢查完小組合作后,我再一次重點指導了“ 焐”字字義的理解和組詞,但為這個字我卻耽誤了不少時間(本來因機器問題,上課就晚了近五分鐘,現在又……)。
一直在為今天孩子們合作的反常感到奇怪,一直合作都沒有問題,怎么今天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剛才突然想到,這個“焐”字本不是要掌握的生字,昨天在制作字卡時,發現本課要掌握的生字是9個,為了湊成雙數,一張紙打兩個字,我臨時加上了“焐”。字,孩子們在合作時并沒有就這個字進行研究,現在突然檢查,問題當然就來了。這分析到最后,問題的根源在我這里。一個不經意,一個心血來潮竟惹出這么大的 “亂子”。孩子們的合作還是非常有效的,這也說明:合作學習,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缺少有效的朗讀指導
一節課下了,學生們自讀一遍課文,齊讀、指名讀一遍課文,只讀兩遍課文,顯然不足以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雖說我設計中第一課時只是能正確朗讀課文,但這兩遍,是不能讓孩子做到正確的。一直以來,就因為孩子朗讀時間不夠而苦惱,但一直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不讀課文,孩子們的理解,也就變成了老師的理解。孩子們自主的內容沒有了,有效又從何談起呢?自主有效課堂,可是眼下最最時髦的東西了,趕不上這時髦,自然也就是不什么好課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得在朗讀上再下功夫。
就這節課來看,孩子們的分組合作,應該是成功的;就我的整體評價上,也是到位的。一節課下來,就孩子們合作學習生字情況,課上發言情況,作業書寫情況進行了評價。評價是及時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業。有得有失的一節課,仍是讓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南海大瀝中心小學 劉文潔
在課堂教學中,教者能結合新課標精神,把準課文中的布疑點,巧妙地運用自主質疑,解疑的探索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突破點,找出重點詞句,隨之相機指導朗讀,誘發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語言環境中體驗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對于課堂上的教學資源能合理應用,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一節課,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有趣,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
29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第一遍默讀,只有寥寥的幾個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接著再讓學生標記出"我"和"父親"的言語,反復閱讀,并讓學生進行交流:從閱讀中你明白了什么從哪些話中能體會出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了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讓學生反復讀出這些話并談一談感受,對課文最后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是怎樣理解的,表明了"我"怎樣的心愿..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本文通過“我”和“父親”的對話,使我們了解到父親能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可見,父親是鳥的知心朋友了。而知鳥不正是愛鳥的表現嗎?
目標預設:
1、認識7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課前準備:
學生做生字卡片,收集有關鳥的知識。
教學預設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2、揭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關于鳥的`課文。板書:父親和鳥
3、讀題。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再把課后“我會認”里出現的字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師生交流。
(1)認一認:多音字“中”,并組詞。
(2)讀一讀: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帶拼音的)
霧蒙蒙 喃喃 嗯 味道 焐得 熱騰騰 一瞬間 獵人 黎明
(3)玩一玩: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玩,你指我讀。
(4)說一說:四人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1、同桌輪讀,并互相評價。
2、學生挑戰、競賽讀。(教師注意正音,指導讀通,讀順課文)
3、小組互讀。
(1)、組內成員先各自讀,邊讀邊勾畫疑難問題。
(2)、組內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全班質疑。
(3)、釋疑小結。
四、指導寫字,練習寫字。
1、出示田字格“并、喜、重、群”四字。仔細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導學生注意橫的筆畫)
2、教師范寫:“喜、重”
3、學生練寫
4、互相展示,評價寫字情況。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字。會寫“并、夜”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能用“快活”等詞說句子。
4、打寫結合,擴展閱讀,激發學生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從字里行間去感受“父親”那份非同尋常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課時設計: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談話激趣。
1、揭題: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猜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些什么內容?圍繞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文章雖然以“父親和鳥”來命題,但是卻沒有直接寫出父親與鳥之間發生的事情。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據題猜想,啟發學生想像,激發學生讀文興趣,引入新課教學,進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尋找自己所提問題的答案。】
2、談話:播放鳥叫的錄音,引導學生談話。你喜歡小鳥嗎?你了解小鳥嗎?把你課外收集的有關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展示給大家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愛鳥的故事-------《父親和鳥》(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營造氛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鳥的興趣,挖掘學生對鳥的認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交流與展示資料為愛鳥護鳥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激趣導讀。
1、對話平臺:鳥兒是大自然中的精靈,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一對父子在一片森林里進行著一段關于鳥兒的對話,你們想知道他們說了什么嗎?“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快讀讀課吧! (要求:先自己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再把課后“我會認”里出現的字多讀幾遍。然后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指讀課文和生字。)
2、分別用不同的標記畫出“我”和“父親”的語言。組內重點練習人物的對話,體會課文內容。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指讀課文,組織評議。(評議的重點放在正確、流利上。)
4、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閱讀中你明白了什么? 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設計意圖:激發讀書興趣,培養學生自讀意識和能力,指導識字,幫助學生打好識字閱讀基礎。引導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人物對話進行理解,線索清晰,有利于對課文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三、合作識字。
1、出示字詞卡片,讓學生逐個認讀,學生互相糾正。
2、開火車讀字詞:教師相機指導,并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如:提示“喃”、“濃”的聲母都是鼻音“n”; 觀察“味”與“妹”、“惜”與“借”的字形,教給學生一些記字的方法,如“味”為什么是口字旁,“獵”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個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3、教師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認一認,讀一讀,進一步鞏固識字。
【教學意圖:抓住兒童識字規律,多形式呈現字詞,反復識記。結合本課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識字方法,積累識字經驗,體會識字規律,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四、指導寫字。
1、指導學生整體觀察,發現規律。如:可以將“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當中橫的寫法。
2、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
3、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規律。
【設計意圖:學寫生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練習打寫
形式:
1、用生字擴詞。
2、用一個生字組詞后,進行詞語接龍。
3、用生字組詞,再用生詞寫一句話。
【設計意圖:通過打寫,培養學生擴詞、寫話的能力,同時積累更多的詞語。】
六、擴展閱讀。
七、小結。
第二課時
一、激趣引入。
1、揭題:板“鳥”:一說起“鳥”,你們想到哪些成語和詩句?(學生先說,再看課件展示的成語和詩句。)
2、聽讀:看來大家對鳥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可你知道鳥什么時候最快活,什么時候容易面臨危險嗎?我們來聽讀《父親和鳥》。在聽讀時,輕輕地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
3、聽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聽讀,用想象描摹圖畫,讓言語拂過心靈。】
二、質疑問難。
提出問題:你們能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幾個有意思的問題嗎?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一下提不出來,師可作適當引導,如:
(1)父親望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2)哪些地方可看出父親很愛鳥?
(3)為什么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設計意圖:把問題作為學生閱讀課文的一把金鑰匙,以問題指導朗讀,實現學生自主意義上的閱讀。】
師過渡:那就讓我們帶著同學們的疑問一起品讀課文吧!
三、品讀文本。
(一)、理解3-8自然段。
師:這是一片霧蒙蒙而又美麗的,有著清新空氣的樹林,我和父親順著小路經過這個樹林,他朝著樹林……
1、(出示卡片:望了又望 聞了又聞)你來讀讀這兩個詞語。誰發現這兩個詞語有什么特點?該怎樣讀?
2、我們把這兩個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去讀讀。(出示: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3、師:那父親望見了什么呢?又聞到了什么呢?自由朗讀課文的第3-8自然段。
(1)學生匯報。
a.(當學生說到望見樹葉在動時引導)那他就知道了什么了?--理解“喃喃”,指導朗讀父親的話。
b.“我”就站在父親的身邊,卻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聽見一只鳥叫。可見,父親平時對鳥的觀察和了解,父親很喜歡鳥。(板“知鳥”)
c.(當學生說到父親聞到鳥味的時候)鳥味是怎樣的?你知道嗎?我聞到的只是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為什么父親卻能聞出來呢?對比中,可看出父親對鳥很熟悉。父親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這也說明了什么?原因也是在愛鳥上。(板“愛鳥”)
(2)父親為什么對鳥這樣熟悉呢?(長年累月的感覺,他也許每一天都要那樣地望一望,聞一聞。)
(3)我感覺到有點不對了,父親對鳥很熟悉,應該望一下就知道,聞一下就能聞出鳥味才對,為什么要“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呢?
(4)學生說理由(喜歡、愛……),帶著熟悉的、愛的感覺再次讀第三段。
(5)這種感覺真的不一樣,讓我們回到3-8自然段,把這種感覺連起來感受一下。(學生自由讀。)
(二)理解9、10自然段。
父親說鳥要唱歌了,瞧,我們剛坐下鳥兒就唱了起來。(課件出示
課文插圖,并播放小鳥的叫聲。)
1、小鳥的叫聲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導理解:父親對鳥太熟悉了,說鳥要唱歌,鳥真的就唱了,太神奇了,但神奇背后是對鳥的愛。
2、可愛的小鳥啊,仿佛在唱什么?(想象)
(三)理解11、12自然段。
是啊,這是樹林和小鳥最快活的時候。(課件出示: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
1、帶著快樂讀這兩句話。(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引導領會快活。)
指導理解:鳥快活,父親也快活。可見。父親十分愛鳥。)
2、試用“快活”說句子。
(四)理解13-16自然段。
就在這時,父親卻說了這么一段話。(課件出示: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1、為什么?
2、思考:父親的心里除了快活,還有什么?(擔心)
過渡:父親已經把小鳥融入自己的生命,小鳥快樂他快樂,小鳥危險他擔心,你覺得這樣的父親可能成為獵人嗎?為什么?(父親和小鳥就像親人一樣?)
3、如果父親是獵人的話會怎么樣?
4、是啊,所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課件出示: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板書:不是獵人 ,讀句子。
【設計意圖:用心靈揣摩文本,讓言語編織理解。】
四、情感升華。
難道我僅僅是在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的內心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讓情感得到升華,讓主題得到深化。】
五、課內擴展。
1、進入“資料城”及“中國愛鳥網”,看看其它動物與人類的感人故事,了解鳥的更多知識。
【設計意圖:擴大閱讀量,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2、借助課件展現故事內容,引導對話:在清脆的鳥叫聲中,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這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想對獵人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講到高潮,學生的話閘子徹底打開,讓他們在說的過程中,放飛自己的想象,使個性得以施展。】
3、登錄“留言板”打寫:
(1)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這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想對獵人說些什么?
(2)創作簡單的護鳥標語或口號,看誰寫得多又好。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六、總結課文,突出主題。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跟父親一樣,用自己的真心去善待我們身邊的生靈,我們的生活才會處處充滿溫情,大自然與人類的情感才會更密切,更和諧。
七、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對話;
2、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幾句話。
板書設計:
29 父親 和 鳥
∣
不是獵人—— 愛鳥、知鳥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同時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信息資料
1、生字詞卡片、課件或掛圖,錄音機及錄有鳥叫聲的磁帶。
2、收集鳥的圖片和有關鳥的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揭題: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猜想:這篇課文究竟會寫些什么內容?圍繞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文章雖然以“父親和鳥”來命題,但是卻沒有直接寫出父親與鳥之間發生的事情。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據題猜想,啟發學生想像,激發學生讀文興趣,引入新課教學,進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尋找自己所提問題的答案。)
2、談話:播放鳥叫的錄音,引導學生談話。你喜歡小鳥嗎?你了解小鳥嗎?把你課外收集的有關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展示給大家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愛鳥的故事-------《父親和鳥》(板書課題)
(營造氛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鳥的興趣,挖掘學生對鳥的認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交流與展示資料為愛鳥護鳥奠定了情感基礎。)
對話平臺
一、自讀
1、師:你們想知道“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要求:先自己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再把課后“我會認”里出現的字多讀幾遍。然后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指讀課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
2、組內練習讀課文,認生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
3、指讀課文,組織評議。(評議的重點放在正確、流利上。)
(激發讀書興趣,培養學生自讀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認真識字,幫助學生打好識字閱讀基礎。)
二、識字
1、出示字詞卡片,讓學生逐個認讀,學生互相糾正。
2、開火車讀字詞:教師相機指導,并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提示“喃”、“濃”的聲母都是鼻音“n”;觀察“味”與“妹”、“惜”與“借”的字形,教給學生一些記字的方法,如“味”為什么是口字旁,“獵”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個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3、教師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認一認,讀一讀,進一步鞏固識字。
(抓住兒童識字規律,多形式呈現字詞,反復識記。結合本課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識字方法,積累識字經驗,體會識字規律,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三、朗讀
1、自讀課文,同時分別用不同的標記畫出“我”和“父親”的語言。
2、引導學生重點練習人物的'對話,(自讀、教師示范讀、同桌互讀等)體會課文內容。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閱讀中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對話內容較多是本課的一個特點,對話內容又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流露。所以引導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人物對話進行理解,線索清晰,有利于對課文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寫字
1、指導學生整體觀察,發現規律。如:可以將“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當中橫的寫法。
2、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
3、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規律。
4、學生書寫作業展示,師生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引導學生發現生字的規律,大膽進行書寫嘗試,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保證了寫字教學過程的實效。觀察發現,書寫評議,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寫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導入
1、出示“我會讀”的內容,指讀詞語。一生任讀一詞,其他生書寫。
2、指讀課文,讓學生說出上節課的學習收獲。
(通過復習,鞏固了對本課字詞的認讀記憶,同時也復現了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和理解。為進入新的學習活動創造了條件。)
提問
在讀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你覺得你提哪幾個問題,對小朋友理解課文有幫助)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
如: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知鳥愛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怎樣理解?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聽了父親的話,今后的“我”會怎樣?
(疑問是通向真理的鑰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二、讀議
1、自由結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3、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指導語出適當的語氣。如:“父親喃喃地說”,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讀父親說的話。相機引導學生用“快活”說句子。試著寫出與”霧蒙蒙“結構類似的詞。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抓住語言文字的特點,進行了有效地朗讀指導和語言訓練,增強了學生的語感,促進了語文積累,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匯報
1、選讀得好的小組表演讀,師生評議。
2、交流合作學習的成果。針對提出的問題每個小組選代表進行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地引發學生的爭論,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父親愛鳥護鳥優秀品質的感悟。
(通過讀書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匯報活動充分展現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個性化解讀。在交流與辯論中,深刻領悟了“父親”對鳥的超乎尋常的“愛”,從中受到了教育熏陶。實現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四、擴展
1、運用收集的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建一個“小鳥樂園”。布置在班級一個合適的地方。
2、編故事:
(1)聽了父親的話后“我”會怎樣想,怎樣做呢?引導學生續編故事。
(2)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或課件展現故事內容:在清脆的鳥叫聲中,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后面的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導學生續編故事。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8
課前談話:二⑵班的小朋友從話筒里傳出來的聲音真好聽。要上課了快用亮晶晶的眼睛朝老師看一眼,有些同學的眼睛會說話……
一、導課談話,感受樹林的美麗與寧靜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故事是《父親和鳥》,它是留在我記憶深處美好的回憶。記得那是一個清晨,一個霧蒙蒙的清晨,我們經過一片樹林,這是清晨的樹林。(欣賞課件)
師:它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1:它讓我感覺到有很多霧。
生2:它讓我感覺到清晨有很多霧。
生3:它讓我感覺到清晨的空氣很新鮮。
生4:它讓我感覺到清晨是很涼爽的。
生5:它讓我感覺到是很綠的。
生6:它讓我感覺到是有很多樹的地方。
(欣賞課件:美麗寧靜的樹林──暢談感受,渲染了與課文相對應的氣氛,成了一個心理場,直接作用于兒童心理,讓兒童去感受,促使兒童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對課文故事中的環境加深內心體驗,處于一種最佳的情緒狀態。)
二、學習課文3~8自然段
1、品讀句子: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理解“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意思,引出兩詞:
這是一片美麗的有著清新空氣的樹林,我和父親朝著小路經過這個樹林,他朝著樹林……誰來讀這個詞。(生:望了又望)(師貼望了又望卡片),他還……(生:聞了又聞)(師貼聞了又聞卡片)。一起來……(生齊讀兩個詞)。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錢老師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深入文本。)
2、讀通句子:
師:讓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讀讀。
⑴ 生自由讀。
⑵ 指名讀(師:你讀得非常正確,我們像他那樣把句子讀正確)。
⑶ 生自由朗讀。
3、領會句意:
師:那父親望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打開課本讀第3~8自然段,錢老師建議大家讀兩遍。
⑴ 生自由讀。
⑵ 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交流?
生:父親望見了樹枝上的小鳥。
師:是小鳥嗎?再仔細讀讀課文。
生:望見的是樹枝在搖動。
師:你是從哪里讀到的?
生:讀句子。(師:也就是課文的第11自然段)
師:順著這位同學的思路你們讀讀第5自然段,思考:父親是不是望見樹枝在動?
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
師:父親望見了樹枝在動,他知道了什么?
生:他知道了有許多鳥。
師:那“我”站在父親身邊知道樹枝上有許多鳥嗎?
生:不知道。
師:那為什么父親知道,我不知道?
生1:因為我粗心。
生2:以為父親看得很仔細,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
生3:可能是父親很喜歡鳥,發現了鳥的習慣,兒子不喜歡,他不會去探索鳥的奧秘。
師:那父親聞到了什么呢?
生:鳥味。
師:你知道什么樣的氣味是鳥味嗎?你聞得出來嗎?誰聞得出來?
生:父親。
師:父親說鳥的味道是一種怎樣的味道?
生:父親說是熱騰騰的。
師:“熱騰騰”是一種氣味嗎?那是一種什么呢?
生:是感覺。
師:這種感覺誰能感覺得到。
生齊答:父親。
師:為什么只有父親感覺得到?
生1:父親懂得鳥的知識。
生2:父親小時候就看見鳥。
師:他是小時候還是從小到大都看見鳥,喜歡鳥的?
生:父親從小到大都看到鳥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第一自然段中明白的。
師:你讀一讀.。
該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師評:你真會讀書,能前后連起來讀。)
師:父親是不是今天才來到樹林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生1:不是。是他見得多了。
生2:因為他了解鳥的生活習慣。
師:他經常到這兒來玩,這是一種常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感覺,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津津有味地讀這句話。
生齊讀。(師提議自由讀該怎么讀。)
生自由讀。
指名讀。
生1讀(師評:你這個“望了又望”,“聞了又聞”讀得特別好)
生2讀(師評:你“望了又望”與剛才同學不一樣了。)
生3讀(師評:這位同學還加了情態,多棒呀!)
生4讀(師評:你這個“上上下下”讀得也特別有味道。)
師:這邊的同學也想來試試。
生5讀(師評:你很有父親那種非常專注的表情。)
師:這么多同學想讀,大家在位置上表現,老師走過來可以看見。
生自由讀(師隨機評:看見那邊兩個同學用肢體語言)
師指著黑板上卡片,生齊讀兩詞。師:這兩個詞中都有什么字?
生齊答:又。
師:兩個詞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不止看了一次,不止聞了一次,也就是望了好幾次,聞了好幾次。
4、朗讀指導:
師:聽你們這么一說,我感覺有點不對了,父親很熟悉,他應該一來樹林就知道,為什么要望了又望,聞了又聞?說理由。(此處的質疑把學生的知識、能力、智力、情感諸因素的培養糅合在了一起。)
生1:如果父親不仔細,他也不會發現?
師:為什么?悄悄地給你點提示,這是個怎樣的早晨。
生2:(補充)跟早晨環境有關系。
生3:我想父親有點老了。(師:他想確定一下)
生4:他從小就這樣。(師:是他的一種……)
生齊:習慣
生5:也許這次感覺不一樣。
師:你面對怎樣的東西你會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生1:媽媽給我買從來沒見過的東西。
生2:媽媽給我買巧克力橡皮。
生3: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理由,父親對熟悉的樹林望了又望,聞了又聞,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讀。
自由試讀。
師:這種感覺真的不一樣,讓我們回到3~8自然段,把這種感覺連起來感受一下。
學生自由試讀。
(錢老師以”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為切入點在學生從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親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原因后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錢老師又引導學生繼續與文本對話,抓重點詞句朗讀,深入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
師:讀完的小朋友向老師看一眼,父親呀,每次來到這片樹林,都會情不自禁地朝這片樹林,你們聽父親說鳥要唱歌了,瞧,我們剛坐下鳥兒就唱了起來。(出示課件。)
師:小鳥的叫聲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讓我感受到了快樂。
生2:讓我感受到了情感。
生3:讓我感受到了森林里的新鮮事。
生4:讓我感受到了小鳥給我們唱歌。
生5:讓我感受到了這是一種幸福。
生6:讓我感受到了小鳥在歡迎我們。
生7:讓我感受到了小鳥在為我們加油。
(課件鳥叫聲不斷)
三、學習課文9~12自然段
1、品讀句子: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
師:小鳥的歌聲遲遲不肯離去,父親也說……(課件出示句子)
指名讀句子。
生1讀(師評:我發現你的最讀得好。)
生2讀(師評:我發現你的快活讀得好。)
生3讀(師評:我發現大家都快活起來了。)
生4讀(師評:我發現你的樹林很快活。)
生5讀(師評:我發現你讀出了小鳥很快樂。)
生6讀(師:真快活呀!)
生7讀(師:真快活呀,你父親特別快活!)
生8讀(師:我看見了你臉上洋溢的微笑了。)
生9讀(師:我發現你都被陶醉了。)
錢老師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后,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其間錢老師的評價更是讓學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關懷。相信這些鼓勵性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和學習的快樂感,激發他們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
師:每個小朋友都在位置上大聲地表現一下吧。
生齊讀這句話。
師:此時,父親的心情如何?
生齊:高興。
2、理解句子: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打中。”
生打開課本自由讀9~12自然段。
師:愿意讀給同桌聽聽嗎?把你的快樂傳達給你的同桌。
生同桌互讀。(師:表現好的小朋友就朝老師看一下。)
師:就在我快活的時候,父親又對我說了這樣一段話。
(課件出示這個句子)
生自由讀。
師:再讀這句話,思考:父親的心里除了快活,還有什么?
生1:有點歡樂。
生2:還有點擔心小鳥被獵人打中。
師:你帶著這樣的感情讀這句話。(生2讀)你希望他被獵人打中嗎?(生2:不希望)
生3:他在擔心小鳥的安全。
師:請你也跟著父親來擔心一下,好嗎?
生3讀(師:我看見了你臉上的表情了,你多么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呀!)
生4:有點兒傷心。
生5:我想父親有些憂傷,因為鳥會越來越少。(生5讀)
師:此時,父親的內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請你們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感受,在座位上自由地讀一讀。
四、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理解:“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師:當小鳥快樂時,父親就喜悅,當小鳥危險時,父親就擔心,你們說,
這樣的父親會成為獵人嗎?為什么?
生:不會。若父親是獵人,就不會擔心小鳥被打中。
師:父親和小鳥就像什么一樣?
生1:親熱的朋友一樣。
生2:親朋好友一樣。
生3:親生父子一樣。
生4:一家人一樣。(師:血濃于水呀!)
生5:兄弟一樣。(師:手足之情呀!)
生6:像自己的寶寶一樣。
生7:自己一生中最喜歡的孩子。
師:你們說這樣的父親會成為獵人嗎?
(課件出示)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生齊讀。
師:如果這樣的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生1:小鳥全都沒有了。
生2:到處是槍響聲,沒有鳥叫聲了。(師:槍響聲代替了鳥叫聲,真可悲呀?)
生3:如果他是獵人,小鳥早就死了。
五、學習課文14~16自然段
師:如果這樣的父親是獵人的話,小鳥的命運是怎樣的?輕輕地讀14~16自然段。
交流:
生1:若這樣的父親是獵人,那么他前面說的話都是虛情假意。
生2:小鳥全都飛離樹林了。
師:若這樣的父親成為獵人,真可怕呀!所以──
生齊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指名讀。生1。生2。生3。(師:好慶幸。)生4。
生齊讀。
六、總結提升
師:難道我僅僅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心理還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嗎?
生1:讓其他的獵人不打小鳥。
師:僅僅是讓其他的獵人不打小鳥嗎?
生2:我希望世界上不要有獵人。
生3:我要讓大家都來保護動物。
生5:我要讓我的后代保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生6:我希望動物園里的動物到大自然去生活。
(在錢老師設計的“父親若是獵人”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迫切意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此處沒有生硬的說教,通過錢老師的一系列追問,“愛鳥──愛身邊所有的生靈”可謂是水到渠成。)
師:這是我最美好的心愿,希望我身邊所有的生靈都不要受到傷害,我們的自然和人類能友好相處,和諧相處。這是我們大家美好的心愿,讓我們把這個心愿深藏在心底。
【總評】
錢老師充滿激qing的話語,洋溢真情的評價;學生動情地朗讀,真摯的具有個性化的體會打動了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錢老師用自己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厚的文學修養,靈活的教學機智,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點撥,讓課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風,似綿綿細雨,融進了學生的心田。特別錢老師在本課教學中“以情帶讀,讀中悟情”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節課錢老師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讀,而且主要是誦讀。為什么作這樣的考慮與設計呢?
首先,它牽涉一個對“讀”的價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問題。閱讀教學“讀”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課就是為了“讀”而“讀”。關于“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培養,*“聽”是聽不會的,*“講”是講不出的,*“做”(特指做習題)是做不成的,只有通過“讀”才能學會“讀”。把課文讀準讀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并非易事。朱熹有言:“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問題在于,這樣讓學生讀書,有人不以為然,也有人不知所措。學生的讀書水平普遍不高,這不能說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見,把功夫扎扎實實地花在讀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把課文讀美讀活更非易事。這就需要學生反反復復地讀、專心致志地讀、細致入微地讀、切已體察地讀、浮想聯翩地讀,最終達到清人唐彪所說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熱,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錢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其次,錢老師執教的《父親和鳥》這一課的教學主要安排的是誦讀而非默讀,為什么?我認為,錢老師是從小學生語言發展的規律、從語感培養的機制、從課文本身的特點等角度來考慮的,對小學生來說誦讀尤須加強。從讀的功能效果看,誦讀過程不光是一個理解的過程,還是一個感受的過程,一個感情勃發的過程、想象飛揚的過程,靈性閃現的過程。誦讀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更有利于內化學生的語感圖式,更有利于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更有利于實現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一篇課文,讓學生反反復復地讀,學生容易厭煩。但是,讀得不充分,課文中的形象就很難鮮活起來,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因此,要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必須花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如何解決這個矛盾?要注意讀的目標、讀的頻率和讀的方式。每一次讀,都應該有每一次的具體要求,體現讀的質量的動態上升過程,而不只是讀的數量的簡單堆砌。在讀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以情帶讀,讀中悟情”。就語文教學而言,沒有感情的課堂,如同沒有清流的溪澗、沒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發揮教師在讀中的引導作用。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讀,而非代替學生讀。因此,老師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讓學生讀,還學生以讀的權利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這是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老師“該出手時就出手”:當學生讀得提不起精神來的時候,錢老師調動學生讀的欲望和興趣;當學生讀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時候,錢老師引領學得充分、讀得細膩;當學生讀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時候,錢老師點撥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想象。總之,教師應該是學生讀的喚醒者、激勵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能讓每個學生在語文課上“自信地讀、自主地讀、自覺地讀”。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通過精心創設教學情
境,充分展開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引領學生創造性地感受,理解文本.在反復朗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教學重點:
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父親和"我"的對話中體會父親的愛鳥,知鳥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以及父親為什么快活.
教學準備:
本課的生字卡片若干.
課前搜集關于鳥的知識資料.
將父親說鳥的句子做成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小鳥嗎 今天這節課,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課文.(板題:29,父親和鳥)
指名讀,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師:剛才的這些問題,答案在課文里,請大家趕快讀讀課文,邊讀劃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和序號.遇到難讀的句子可以把它畫下來.(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自學生字,交流反饋:
▲師:你以為哪個句子生字比較多的,難讀的,找出來.
學生舉例,師相機通過課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如下:
a,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b,我只聞到濃濃的草水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c,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師:誰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自由讀一讀,指名讀,正音.
這些句子中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現在生字寶寶從句子中走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嗎 (課件隱去句子,將生字留在屏幕上,排列整齊.)
指名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生字及詞語,交流識字方法.重點讀準后鼻韻母的字"蒙,濃,騰",提示特殊音節嗯的讀法.
▲指導寫字,引導觀察發現:
重點指導觀察味,喜,并,重,群這幾個字中橫的變化,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
學生逐段讀課文(指名讀,再次正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
求讀得流利.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怎樣讀好呢 (指名讀,齊讀.)
童年的一天清晨,這位父親和他的孩子在一片樹林里進行著一段關于鳥的對話.想知道他們說了什么 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主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父親和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父親很了解鳥,父親很愛鳥,黎明時鳥翅膀潮濕,飛起來重……)
二,朗讀感悟.
師:大家說的這些關于鳥的情況都是誰告訴你們的 (父親說的)那咱們就一起來看看父親是怎么說鳥的.
生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父親說鳥的句子.
交流匯報,教師通過課件隨機點擊,出示父親的話.
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 嗯,還有鳥味."
"有.在樹林里過夜的鳥總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
人打中."
"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重."
3,師:咱們把父親說鳥的這些句子連起來自由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生分小組學習,說說自己的體會.(父親很善于觀察鳥,
很了解鳥……)
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11-12自然段.
結合學生的體會,相機出示句子:"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是最快活.
▲師:什么時候鳥最快活 這時候還有誰最快活 快活什么
(鳥快活,樹林快活,父親快活,"我"快活,還有森林里的小動物也很快活……)
[出示課件:茂密的樹林中藏著許多鳥,黎明時開始出來活動.]
師:你們聽,鳥兒正在唱歌呢 如果你是這林中的一只小鳥,想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這森林中的小動物,又會說些什么 (啟發想象,發散思維)
師:"我"快活什么 從哪些地方看出"我"很快活 你認為"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愛鳥,護鳥的人)理解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指名用"快活"說一句話
小結:從父親說的每一句話的字里行間,都凝聚著父親對鳥的深深的愛,他對鳥的了解之深,就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和鳥是那么親密無間,就像一家人.
5,指導朗讀父親的話,讀出父親和鳥,愛鳥的語氣.
師生合作讀,生讀父親的話,師讀文中"我"的語言.
同座位的兩個同學分配讀,男女生齊讀(讀全文)
6,讀到這,你想對這位父親說什么 (你真是鳥的朋友阿!你簡直是一個鳥類專家……我要象你一樣保護小鳥,不讓獵人打它們……)
小結:在父親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也成了一個愛鳥,護鳥的人.
三,拓展延伸.
師:老師相信,小朋友也愿意象這對父子一樣成為鳥的好朋友.把你們從課外查找的關于鳥的知識在小組里交流交流,看看你又結識了哪些鳥類朋友.(學生分小組交流展示)
可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有許多小鳥和其它小動物們的生命受到人類的危脅,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對于這些無知的捕獵者,你想說什么時候嗎 (每人寫句廣告詞)讓我們象課文中的父子倆一樣,愛護動物,保護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同學們,請記住:"愛護動物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板書: 29,父親和鳥
知鳥 愛鳥
(………………) 學生寫的廣告詞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10
課前透視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了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閱讀本文,就好像走進了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世界,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復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許多生字,并能讀懂淺易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根據這樣的基礎,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教者應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 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愿,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同時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信息資料
1、生字詞卡片、課件或掛圖,錄音機及錄有鳥叫聲的磁帶。
2、收集鳥的圖片和有關鳥的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揭題: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猜想:這篇課文究竟會寫些什么內容?圍繞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文章雖然以“父親和鳥”來命題,但是卻沒有直接寫出父親與鳥之間發生的事情。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據題猜想,啟發學生想像,激發學生讀文興趣,引入新課教學,進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尋找自己所提問題的答案。)
2、談話:播放鳥叫的錄音,引導學生談話。你喜歡小鳥嗎?你了解小鳥嗎?把你課外收集的有關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展示給大家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愛鳥的故事-------《父親和鳥》(板書課題)
(營造氛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鳥的興趣,挖掘學生對鳥的認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交流與展示資料為愛鳥護鳥奠定了情感基礎。)
對話平臺
自讀
1、師:你們想知道“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要求:先自己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再把課后“我會認”里出現的字多讀幾遍。然后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指讀課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
2、組內練習讀課文,認生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
3、指讀課文,組織評議。(評議的重點放在正確、流利上。)
(激發讀書興趣,培養學生自讀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認真識字,幫助學生打好識字閱讀基礎。)
識字
1、出示字詞卡片,讓學生逐個認讀,學生互相糾正。
2、開火車讀字詞:教師相機指導,并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提示“喃”、“濃”的聲母都是鼻音“n”;觀察“味”與“妹”、“惜”與“借”的字形,教給學生一些記字的方法,如“味”為什么是口字旁,“獵”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個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3、教師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認一認,讀一讀,進一步鞏固識字。
(抓住兒童識字規律,多形式呈現字詞,反復識記。結合本課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識字方法,積累識字經驗,體會識字規律,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朗讀
1、自讀課文,同時分別用不同的標記畫出“我”和“父親”的語言。
2、引導學生重點練習人物的對話,(自讀、教師示范讀、同桌互讀等)體會課文內容。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閱讀中你明白了什么? 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對話內容較多是本課的一個特點,對話內容又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流露。所以引導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人物對話進行理解,線索清晰,有利于對課文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寫字
1、指導學生整體觀察,發現規律。如:可以將“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當中橫的寫法。
2、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
3、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規律。
4、學生書寫作業展示,師生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引導學生發現生字的規律,大膽進行書寫嘗試,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保證了寫字教學過程的實效。觀察發現,書寫評議,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寫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出示“我會讀”的內容,指讀詞語。一生任讀一詞,其他生書寫。
2、指讀課文,讓學生說出上節課的學習收獲。
(通過復習,鞏固了對本課字詞的認讀記憶,同時也復現了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和理解。為進入新的學習活動創造了條件。)
提問
在讀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你覺得你提哪幾個問題,對小朋友理解課文有幫助)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
如: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知鳥愛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怎樣理解?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聽了父親的話,今后的“我”會怎樣?
(疑問是通向真理的鑰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讀議
1、自由結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3、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指導語出適當的語氣。如:“父親喃喃地說”,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讀父親說的話。相機引導學生用“快活”說句子。試著寫出與”霧蒙蒙“結構類似的詞。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抓住語言文字的特點,進行了有效地朗讀指導和語言訓練,增強了學生的語感,促進了語文積累,提高了學習效率。)
匯報
1、選讀得好的小組表演讀,師生評議。
2、交流合作學習的成果。針對提出的問題每個小組選代表進行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地引發學生的爭論,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父親愛鳥護鳥優秀品質的感悟。
(通過讀書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匯報活動充分展現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個性化解讀。在交流與辯論中,深刻領悟了“父親”對鳥的超乎尋常的“愛”,從中受到了教育熏陶。實現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擴展
1、運用收集的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建一個“小鳥樂園”。布置在班級一個合適的地方。
2、編故事:
(1) 聽了父親的話后“我”會怎樣想,怎樣做呢?引導學生續編故事。
(2)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或課件展現故事內容:在清脆的鳥叫聲中,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后面的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導學生續編故事。
(抓住兒童愛玩愛動,愛想像,愛表現的心理進行創新的活動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動手實踐、大膽想像,創意表達的能力,加深了對課文中愛鳥護鳥這一主題的深刻認識。)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味、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父親知鳥愛鳥的情感。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認識字。
教學難點:能體會父親愛鳥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1、今天咱們來學習第29課,指生讀課題。(“父親”要讀輕聲)齊讀。
2、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父親和鳥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答案就藏在課文的一句話中。聽老師讀課文,找到這句話。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配樂)
2、交流中心句:“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指生讀。(你讀得非常流利;是呀,父親一生最喜歡的是樹林和愛唱歌的鳥;你把父親這種最喜歡的感情讀出來了。)
3、父親是怎樣愛樹林、愛唱歌的鳥的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童年時代的那天清晨。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詞語讀準確了,把課文讀通順了。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生字詞語反饋。
霧蒙蒙 熱騰騰(讀好后鼻音)
濃濃的 喃喃地說( “喃喃地說”就是怎樣地說?)
黎明 獵人 (你知道“黎明”是指一天中的什么時候嗎?)
焐熱 一瞬間 打中(讀好多音字“中”)
味 輕(組詞)
5、寫字:味 輕
觀察字的結構:左窄右寬。
教師范寫;學生練寫兩個。(配樂)
三、研讀課文。
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愛唱歌的鳥,從哪兒看出來呢?請小朋友快速地讀課文,找到一處最能看出父親愛樹林愛鳥的句子,把它劃下來。
全班交流。
2、出示句子,誰能讀好這些句子?指生讀。
學生把所有的句子讀一讀,你體會到什么?(喜愛;了解;感興趣;熟悉……)板書。
3、研讀第三自然段。
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1)指生讀,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你讀懂了哪句話?哪個詞語?)
(2)交流。
◎父親為什么在樹林邊“突然站定”?
◎“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是怎樣一幅樣子?
父親在望什么?又在聞什么?
◎“霧蒙蒙”的樹林,看起來模模糊糊的,還要從茂密的枝葉之間發現鳥的蹤跡,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嗎?那父親為什么卻能發現“有不少鳥”?
(3)朗讀。
正因為父親愛樹林愛鳥,所以當我們從樹林邊走過的時候,父親——突然站定
正因為父親愛樹林愛鳥,所以他才會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正因為父親愛樹林愛鳥,所以盡管樹林此時霧蒙蒙,但他還能通過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判斷出——林里子有不少鳥。
四、小結鞏固。
1、小朋友們,我們正是在這樣的句子中,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看到了父親對鳥的喜愛,對鳥的了解,對鳥的癡迷。像這樣的句子課文中還有很多,咱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瞧,現在林子里的這些鳥飛出來了,我們來和他們打聲招呼吧!
鞏固生字。
板書: 29 父親和鳥
父親 喜愛 了解 鳥
熟悉 感興趣
……
《父親和鳥》的教學設計 篇12
自主合作,朗讀感悟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
⑴ 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對鳥很了解?
⑵ 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⑶ 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2、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3、派代表發言,教師隨機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