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含3個多音字)及10個新詞。
2.能從第2、5、6、9自然段中自選一段背誦。
3.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4.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感受作者對劉老師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個人對生活要有追求,要熱愛生活。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通過作者回憶的四件往事,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
三、教學難點: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四、教學時數: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含3個多音字)及10個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回憶劉老師的四件往事的內容,學習課文的第1—4自然段。初步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樂觀的殘疾老師。
3.指導背誦課文的第2自然段。
教學過程:
。ㄒ唬⿲W習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氣等詞語的意思。
。ǘ┚毩曊_、流利地朗讀課文。簡介作者。
(三)理清文章結構,知道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四件事,指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引導學生發現每件事在敘述之后都有描寫“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畫一畫。質疑。
。ㄋ模⿲W習課文的第1—3自然段。指導學生運用想像畫面的方法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學習“笑談腿殘”這件事: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樂觀的殘疾老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鳂I:
1.寫生字詞。
2.背誦課文的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感受作者對劉老師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個人對生活要有追求,要熱愛生活。
2.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
教學難點: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教學過程:
。ㄒ唬┮耄
齊讀課題。播放課件,學生看畫面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瀏覽全文,看看“我”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①笑談殘腿;②講課極好;③提問學生;④放飛風箏)
回憶第一件事的學習內容。
。ǘ┥钊雽W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5—10自然段,畫出描寫劉老師具體表現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做簡要批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學生自學批注,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順學而導):
。1)講課極好:
學生體會劉老師是一個熱愛祖國,愛崗敬業的人。引導學生想像和課文有關的內容,通過師生對讀體現劉老師在講授不同內容時的不同表現。
。2)提問學生:
同桌兩個人合作朗讀劉老師課堂上提問同學的內容,從中體會劉老師的特點。教師指導朗讀。
(3)放飛風箏:
、龠吥x邊想像劉老師放飛風箏的畫面,看看哪個情景給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畫下來。
②學生交流所畫的內容,可能談到劉老師平時放飛風箏時的情景;也可能談到劉老師故意撒手線拐時的情景,教師要順學而導。其間,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著劉老師笑談自己的殘腿,理解劉老師為什么要故意撒手線拐?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厶K叔陽先生的話能否代表我們的心聲呢?出示:“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敝该首x。
、荦R讀第10自然段。之后出示資料:94年蘇叔陽患腎癌,病中的他仍寫下了二百多萬字的作品。20__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進行文學創作,并堅持參加許多社會活動。用他的話說,“我要盡情享受這五彩斑斕的生活。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斌w會蘇叔陽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回答了當年自己的問題。讀過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身患絕癥還會如此堅強呢?學生談感受。
。ㄈ┥A情感,突破難點:
劉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著他的每一個學生。此時你能理解為什么說劉老師放飛的是理想的風箏嗎?指名回答之后,教師要小結課題的兩層含義:風箏象征著劉老師對生活的愛與追求;他在課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著學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使學生也成長為像他那樣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說劉老師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
師生對讀結尾兩個自然段。
。ㄋ模┬〗Y全文,領會寫法:
縱觀全文,你欣賞作者的哪些寫法呢?(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
再次播放春天美景的畫面,出示小練筆:我忘不了劉老師_____________的情景,這情景深深感動了我,我想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試寫,展示,評價。
。ㄎ澹┎贾米鳂I: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9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2.修改課上的小練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檢查背誦。
2.進一步體會本文的寫作手法和安排材料的方法,體會四件事情之間的內在聯系。
3.指導小練筆。
4.處理練習題。
教學過程: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示背誦第2、5、6、9自然段的方法,指導、檢查背誦。
2.小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鑒賞文中的好詞佳句,領略作者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方法的巧妙,體會作者議論、抒情點睛之筆的精妙。體會四件事情之間的內在聯系。
3.交流小練筆的內容,指導修改,強調表達的規范性,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4.處理《學習·探究·診斷》中的本課練習題。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劉老師樂觀、熱愛生活、不服輸的精神。
3、領悟用故事寫人的奧秘。
學習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劉老師樂觀、熱愛生活、不服輸的精神。
2、領悟用故事寫人的奧秘。
導入新課
師:根據你們的的經驗,寫人的文章都有那些注意的要點?
預設:兩三件事情來表現人物的優秀品質
要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來刻畫人物形象。
要選取典型的事例。
。ò鍟河霉适聦懭,特點寫好故事)
師:故事寫人的奧秘遠遠不止這一些。這一節課,我們就通過學習《理想的風箏》這一篇課文來尋找這一些奧秘。(板書:奧秘)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這篇課文寫誰?(板書:劉老師)劉老師是一個殘疾人,他哪里有殘疾?(板書:只有右腿)
師:課文寫了劉老師的哪四件事情?(板書:講故事 寫板書 放風箏 追線拐)
師:從“講故事”中看出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預設:樂觀。(板書:樂觀)
繼續學習課文,體會人物精神
1、師:我們繼續來學習剩下的三個故事,請同學們看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從“寫板書”“放風箏”“追線拐”這三個故事中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故事來學習:
。1)找到這個故事中描寫細膩的句子在下面畫橫線,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溫馨提示:提筆即是練字時)
。2)有感情地讀一讀。
2、生自學,師巡視。
3、交流。
。1)寫板書
課件: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預設:重點理解“撐地”“急速地”“轉”。
。ò鍟侯B強)
課件: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轉一次,就引起同學們一陣激動的心跳。
預設:重點理解“年過半百”“多少次”。
。2)放風箏
課件: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
預設:重點理解“決不肯”。(板書:樂觀)
課件五: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預設:重點理解“甜蜜的笑”“漾”。
(3)追線拐
課件: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
學生喊一喊劉老師的話。
重點理解“笑”“叫”“蹦跳”“喊”
。ò鍟侯B強)
領悟用故事寫人的奧秘
1、故事的分配
。1)四個故事中兩個寫課上兩個寫課余,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
。2)試一試,學習怎樣分配故事。
。3)小結:合理分配故事,會分配出不同的味道。
2、故事的長短
。1)數一數四個故事的長短。
。2)小結:寫故事我們要做到長短不一,錯落有致,詳略得當,不要有話可寫就洋洋灑灑寫得很長很長,沒話可寫就不寫或少寫。
3、故事的關聯
。1)點撥幫助學生找一找四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2)小結:
四個故事是有關聯的:作者是圍繞著劉老師熱愛生活、自強不息這一主題來選擇材料的。
4、故事的連接
。1)點撥:第七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可不可以刪掉?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呢?
。2)寫景——課上——寫景——課余
。3)小結:故事的連接。
5、夾敘夾議
。1)找到每一件事情后面表達對劉老師尊敬、感激之情的句子。
。2)小結:夾敘夾議。
總結升華
1、板書一分為二,發現了什么?
左邊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右邊是課文的寫作方法。
2、總結:用兩只眼睛會看到完整的世界,用兩只眼睛看課文會得更清、更透、更明、更好。
布置作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學們,你能嘗試著用本課中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寫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人嗎?(提示:能用幾種用幾種)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2、了解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細致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感受等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學生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冬去春又來,又是一年春柳綠。看,藍天上那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嬉戲,引動許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這個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風箏。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劉老師,繼續學習22課《理想的風箏》。
二、交待學習任務:
復習: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身殘志堅;樂觀幽默。
這節課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這理想的風箏又是什么?
三、學習第三件事(表現劉老師熱愛、關心學生,與學生心心相。
出示:輕聲朗讀5—6,抓住劉老師言行神態去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
“極好”(講課的老師,聽課的學生)(男、女、分讀)
關心學生:
(1)他便靜靜……微仰著頭……細細的聽。
(學生讀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談體會或句子,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他就吃了一驚的瞪大眼睛,關切……細聲“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補助點頭。
(3)課文從兩個角度寫了劉老師對同學的提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學,面對老師的鼓勵與關愛,內心會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過你的讀使我們更深切的看見這可敬的劉老師。
(4)喜歡哪種情況就讀哪種情況。
。5)投影:(老師邊說邊投影)
①這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你們讀讀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受呢?)
②填寫:
(提問同學的、關心同學的)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想起來,(關心鼓勵同學的樣子)依舊那么清晰、親切。
過渡:劉老師的課及對學生的態度,雖然事隔三十年,卻使我已經……親切(生齊讀)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四、學習第四件事
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想:作者主要回憶了那兩個情景?
把打動你的情景讀讀,想想這情景為什么打動你。
(1)放風箏
。2)故意撒手,對命運的抗爭,對困難的挑戰,他覺得自豪、幸福、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態度、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過渡: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時我深深感動。
五、處理11、12自然段:
1、想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ㄓ米约旱难孕腥ソ逃腥疚覀,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ㄉ須堉緢、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六、總結
我們認識了一位可愛、可敬的劉老師。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帶著對劉老師無限的愛戴與思念。其讀最后一段。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4
【教學過程】
一、猜題中揣意
1.填空:(板書“風箏”,齊讀)說說有些什么樣的風箏?(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題:(把課題補充完整)課題給予的是“理想”一詞,請大家猜測一下,課文會賦予風箏什么含義呢?
【設計意圖】題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學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題目的精心,也為學文作好鋪墊。學生在習作上的通病是不會精心取題,不懂得含蓄地將題目與文章的主題融合,所以平時的閱讀教學應充分關注這一點,適時利用教材的優勢順勢引導。
二、瀏覽中明構
1.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再看看內容與我們的猜測相同嗎?
2.明確內容。文章是寫什么的?(寫人)寫人的文章卻以物為題,以前也學過這樣的課文,有什么特點?(物與人之間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瀏覽課文。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事來表現,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鸥爬ㄊ吕盒φ勍燃;板書;放風箏。
⑵歸納分段:前兩件事可歸在一起,同為劉老師的“工作”部分,“放風箏”為他的“生活”部分。(對應段落分段)作者在選材的時候既關注了劉老師的工作,又關注了他的生活,你們有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
整體感知文章結構與內容,明確選材時既關注工作,又關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形象和內心世界。對比學生習作情況時的選材單薄,從篇章的布局結構上有一個較好的指導作用。
三、賞景中循路
1.賞景。看看文章是怎樣引出劉老師的。(讀1~3自然段)(明確不屬開門見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來)
2.循路。(出示三個擬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特點?⑵這三個擬人句能不能調換?(明確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帶出風箏,然后由風箏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3.仿說。你的一個好朋友在秋天的季節離開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寫?
【設計意圖】
一個典型的觸景生情、見物思人式的開頭,在賞景中及時抓住練筆的機會,明確思路后創設情景讓學生仿說,為最后練筆作了指導和鋪墊。教學的資源一旦被發現要及時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用足文本,真正體現“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學習“笑談腿疾”。
⑴介紹人物。(出示相關句子,指名讀)讀著作者的介紹,你心頭涌起的是怎樣一種情緒?(深深惋惜其不幸)
、企w會內心。然而劉老師本人卻是這樣說的——(齊讀劉老師的話)從中你聽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兩字可用“致使”,為何劉老師用“只是”?(從一份寬容中感受到人物的樂觀、開朗、自信)
、恰八釢惫催B內外。字面理解: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何謂“酸澀”?
勾連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曾經心里泛起過酸澀?(啟發拍畢業照時復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的體會)那么文中的同學們又為何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呢?(為劉老師的不幸惋惜,同時被他的開朗、樂觀而感染,內心十分復雜)
⑷小結提升。僅有描寫劉老師的語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說“泛起酸澀的感情”嗎?(明確作者選材的精心,只有將兩個片段放在一起,才能這樣說)
填空:劉老師雖然( ),但是( )。
【設計意圖】
一段文字分兩塊學習,最后由“酸澀”勾連起來,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師生的情誼,又習得了寫作的方法。學生在構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寫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這里巧妙地引導學生抓住“酸澀”一詞悟得作者的寫作技巧。
2.學習“板書”。
過渡:就是這樣一位殘疾的老師,作者沒有寫他怎樣上課、怎樣輔導學生,卻選取了“板書”這樣一個細節,從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呢?
、拍x。圈畫批注。
、平涣鳌#ㄔ趧⒗蠋煼纸獾膭幼髦畜w會精神)
填空:劉老師的這一轉,是的一轉,也是( )的一轉。
⑶體會。是什么力量使劉老師能夠堅強地面對這一切?文中同學們的心頭又涌起了什么樣的感情呢?
【設計意圖】
關于劉老師的兩件小事,運用兩次精當的填空練習,抓一個細節,人物的精神得以凸顯,同時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五、回扣中練筆
1.總結。劉老師的這根圓木棍,撐起的何止是他殘疾的左腿,撐起的何止是他強壯的身軀,撐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對工作的熱愛。兩件小事中,劉老師的形象逐漸清晰高大起來,此時,你看到的是怎樣一位老師?填空:一位( )的老師
2.回扣。此時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文章的開頭,你能從中讀到劉老師的影子嗎?或者還能讀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師生的情誼流露在字里行間,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開頭啊)
3.練筆。(二選一)作業一:模仿課文的開頭,續寫一個片斷,可以寫你的朋友、親人或老師;作業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為結尾寫一個片斷。
【設計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風貌后再次閱讀開頭,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明了文章在敘述時的精妙,并趁熱打鐵,練筆提高寫作水平。
“課文表達了什么和怎樣表達的,是同一個事物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是一只飛翔的小鳥不可或缺的‘雙翼’!保ǜ吡稚Z)因此閱讀教學要將兩者有機融合,還 要把理解與把握課文表達了什么和課文如何表情達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體會課文是如何表達實體與過程的。整堂課將情與法有機地融合,既關注文章寫了什 么,又關注了表達的方法,隨學隨練,讀寫真正結合,保證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六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讀通課文。準確讀通長句。
3、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寫了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風箏三件事。知道課文是從劉老師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品質的。
教學重點:
掌握生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歸納出課文的三大事例。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板書:理想)老師的理想是當一名學生尊敬,信任,喜愛的好老師,愿意談談你們的理想嗎?同學們的理想是遠大的!(板書:風箏)看到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書:的)理想與風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學反思:學生對于理想,對于風箏顯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但兩者如何有機融合,似乎解決得并不巧妙。這種無須回答的問題是否有著存在的必要呢?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齊讀課題?吹竭@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學反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順著學生的思維整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方面還考驗著我的課堂駕馭能力。
3、是呀,這篇課文到底寫的是什么呢?風箏中寄托著怎樣的理想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自己喜歡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
(2)課文中寫了劉老師的哪些事?
(3)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寫得細膩感人,畫出來,認真讀一讀,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以這四個問題統領全課,既解決生詞,又把握了課文中心,且抓住重點語句讀好了課文。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出示生詞:風箏 瞇眼 蜈蚣 倘若 連翹花 翹尾巴 撒脫 撒謊 急速一轉 旋轉 酸澀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圓木拐杖 女媧造人 擎著風箏 翩翩起舞 翱翔盤旋 氣喘吁吁 功德無量
(1) 讀準字音:指讀正音。注意三個多音字,幫助學生區別好。
(2) 認清字形:倘 敞 箏 掙 睜
(3) 理解詞義 A酸澀 文中是酸澀的感情,什么情況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難受呢?文中為什么而酸澀?B 看到功德無量這個詞,你想起了哪些偉人?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為什么那根圓木棍是功德無量的呢?C誰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詞語說一句話,如果你能用上幾個詞,那就說明你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棒喲。當然也可以結合我們的課文內容來談說話。
(4) 指導寫字:字會讀、會認、理解了,我們還要寫好它。在寫字之前,一定要先認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布局,還要看清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叫讀帖,讀完帖后,要一筆一畫認真書寫。這六個生字中,哪個字最難寫?我們一起來寫它。請看老師板書。請大家認真在書上119頁描紅。注意寫字姿勢,一定要做到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教學反思:對于生詞的教學,我常常采用這樣的方式。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太多的新意,但應該做到了扎實。高年級學生字詞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詞義的理解,及積累運用詞語的能力。因而在設計時我著重關注了這一點。對于多音字的教學,從思想上重視了,但或許因為對學生學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學中發現部分學困生對于字音并沒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況下,字音教學應該是針對學困生。
2、課文主要寫的是劉老師,寫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風箏)指讀第四、五、八、九自然段。這三件事構成了文章的主體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的呢?指讀第一段。文章的結尾又寫了些什么呢,你們覺得最后這兩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師小結:課文開關通過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了對劉老師的加快;中間第四至九自然段通過三件事,表現了劉老師的人生態度,最后又回到現實中,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之情。
教學反思:這部分讓學生說事,部分學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既讀了課文,又概況了課文大意。對于分段,概括大意,個人認為不是教學的重點,因而直接用語言引導,讓學生有個大體印象即可。或許這樣的設計仍有牽著學生走的痕跡,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3、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能用書中的語言來解釋你為什么這么說嗎?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實際教學中,效果還是比較好的。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4、你找了哪些細膩感人的句子,愿意讀給我們聽嗎?學生讀后,追問: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心中涌起怎樣的情感?
教學反思:這一設計也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學生自主地感受與表達。無論學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問題或許學生表達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滲透這樣的讀書要求,還有非常有必要的。邊讀邊思的習慣應該逐步培養并落實。
二、作業布置
1、 將生字在田字格中書寫四遍,生詞抄寫兩遍
2、 認真反復朗讀課文,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讀三遍)
教學反思:在最后我特別強調的“讀”這一項作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課,真正的落實還得有賴于課任老師。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疑點
結尾句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 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布置作業 。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 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3.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4.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思考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疑問。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
1.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積累·運用四》中的《風箏》一文。
附: 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質疑問難的能力。
3、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22 理想的風箏
。ǘ┱w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ㄒ驗閯⒗蠋煇鄯棚L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敖^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ㄋ模┛偨Y、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ㄎ澹┎贾米鳂I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 上課 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
22.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 熱愛生活自強不息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9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開頭先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然后作者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上課和課后的情景,最后以議論形式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課文贊揚了劉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課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稱敘述,采用倒敘的寫法,運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境界,寫人的方法值得借鑒。【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系,.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能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窘虒W重點】 在語言描述中體會人物精神境界!窘虒W準備】課件【教學流程】 一、朗讀語段,導入 1、出示語段: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 2、誰愿意讀一讀?(提示輕聲字:喇叭、風箏)大家再一起讀一讀。3、談談你們的感受。(可能會說春天的美好)3、.小結:春天生機勃發,春天蘊含著希望,春天代表著美好生命。春天來了,作者想起了誰?他是怎樣一個人?快讀讀課文吧! 二、學習課文,評價 1、邊閱讀邊在課文中作上思考的記號。2、檢查生詞:喇叭、天穹、屁簾兒、擎著、抻動。誰會做“擎”、“抻動”兩個動作。 3、評價人物: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文中有關語句加以說明。(殘疾、熱愛工作、關心學生、教學有方、熱愛生活……) 4.、提問:為什么要把放風箏這件事寫得這樣具體呢? 5.、過渡:劉老師課上的表現,也許別的殘疾人也能做到,但課后的表現,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這也是讓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發出感嘆。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6、如何理解這兩句話的?和小組同學議論議論。 7、交流體會! 三、聯系生活,感悟 1、再出示第二自然段,品讀。2、作者僅僅是寫春天的美好嗎?聯系全文,想想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義。(象征著劉老師對生活充滿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對人生積極樂觀,頑強不屈。) 3、在你的周圍有沒有像劉老師這樣的人呢?舉例說明。 4、小結:同學們,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對待困難和挫折該怎么辦?是唉聲嘆氣,還是積極面對,頑強克服?不同的態度就有不同的人生! 四、拓展延伸,表達 1、為什么用“理想的風箏”作題?2、學了課文你有何收獲?(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談。課文內容思想;文章的表達方法。) 3、作業:寫一個令你敬偑的人 板書設計: 14.理想的風箏 面對挫折 自強不息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揣摩劉老師具體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豐富的情感。
2、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感受文中細膩生動描寫的作用,理解文章關鍵詞句在文中的意思。
3、感情朗讀文章,學習文中人物積極的生活態度及頑強的生命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揣摩課文生動細膩的描述,體驗人物豐富的.情感和表現的積極精神。
教學策略:
開展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創建自由流暢的交流平臺,指導有效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詞語組讀,構建課文內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讀下面每組詞語,聯系課文想一想,每組詞語使你想到文章中劉老師什么樣的故事
女媧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丟了腿
旋轉跳躍 撐 離 急速一轉
手持線拐 翩翩起舞 扶搖直上 翱翔盤旋
撒脫 蹦跳 氣喘吁吁 得以滿足
2、交流板書:說丟腿 寫板書 放風箏 追風箏
3、交流:初讀課文,在你的心里,劉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
二、學習事件,體驗人物豐富情感,感受細膩描寫之妙
。ㄒ唬⿲W習劉老師笑談丟退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讀了這一段你認為文中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3、情感體驗: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情感,同時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ǘ⿲W習劉老師上課寫板書
1、自讀課文感受: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劉老師又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2、具體學習劉老師上課寫板書的生動描述,體驗劉老師的敬業精神和上課換發的工作激情。
(三)學習劉老師春天放風箏
1、自學課文相關內容,自學要求:
思考你讀懂了劉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 圈畫文中關鍵詞句,寫上讀后感。
2、交流學習,執導朗讀
重點語句
。1)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和我一樣的少年。
。2)它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
三、感受主要畫面,揣摩課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
1、出示語言,感受畫面: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繩,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中翱翔盤旋。
2、討論揣摩:劉老師僅僅放飛的是風箏嗎 這理想的風箏告訴,給予了劉老師的學生什么呢
3、出示課文一二段,討論:是什么讓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
4、深情呼喚:劉老師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著您……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1
22.理想的風箏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設計以建議性學習方案為教學主思路。抓住情感線索使學生在自讀中悟情、在啟發中激qing、在朗讀中誦情、在練習發散中升華情感。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多種方式的理解課文各部分內容,最終體會到“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完成對課文的整合。教師則充分估計學情,隨時調整教學設計、相融學生自擬的學習方案。
【教學背景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課文語言親切、自然,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由劉老師想起自己的老師,因而對于課上的劉老師學生很容易由已知感受體會到劉老師的樂觀、風趣幽默、待生平等……,但劉老師對生活強烈的愛與追求,以及課題“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學生則不易理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
2、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本課運用 “‘分層教學、自主探究’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設計,通過初讀定向——自探研討——共議交流——拓展延伸四個環節設計教與學,體現了教要立足于學。本節課在上節初讀定向,整合教材和學生需求擬定學習方案的基礎上,先學后教:學生按照建議性學案或自擬的學案自主探究,做到因需合作;教師因學習重點和學習態勢引導共議“劉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從課上和課下兩方面對劉老師的認識,使學生立體感悟劉老師這個人,為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做好鋪墊。
3、技術準備
課前搜集本課原文《我們愛老師》和蘇叔陽的其它相關資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劉老師放飛風箏”的視頻資料,使文字、視覺與情感達到共鳴。
4、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
在預習和第一課時初讀的基礎上,學生能讀懂劉老師是個身有殘疾、講課好、對學生親切的好老師,而對身殘志堅的劉老師對工作、對生活那種強烈的愛與追求以及他的言傳身教帶給學生的深遠影響還需教師引導、點撥。
【本課教學目標分析】
1、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認識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體會到作者對老師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個人對生活要有追求,要熱愛生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我”的心情、想法對表現劉老師的精神、品質的作用。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劉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么已經近三十年沒有見到劉老師的“我”還這樣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他呢? 二、展示自擬學案,出示建議性學案, 依據所選擇的學習方案自主探究
自擬學案1:課文中寫道:劉老師“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蹦x課文,文中哪些語句與這句話有聯系,畫下來讀一讀,結合這些語句及自己的理解說一說“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么?自擬學案2: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劉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也可以寫寫批注。自擬學案3:已經近三十年了,我為什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并深深地思念他呢?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寫寫批注,也可以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教師建議性學案:畫出描寫劉老師語言、動作及神態的語句,體會劉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可以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也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三、共議交流我們用建議性學習方案為主思路進行交流,用自擬學習方案學習的同學也要注意隨時參與進來。你認為劉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要求:先讀出相關語句,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可能先從劉老師放風箏,撒手追線拐的情景談起;也可能先從劉老師講歷史課的情景談起;還可能先從劉老師提問學生的情景談起……依據學生的匯報,再確定共議交流的順序,并適時相融其他學案)1、笑談身殘——樂觀、幽默。(劉老師講女媧補天造人的傳說)估計學生能從“劉老師笑著談到自己的身殘”談出他的樂觀、幽默。但對于學生心中會飄起“酸澀”的感情容易忽視,引導:劉老師是笑著談到自己殘疾的身體,在場的每一名同學聽后,他們的情感是怎樣的呢? 出示:
教室里自然騰起一片笑聲,是因為 。 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是因為 。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又是因為 。
自由讀、指名讀體會劉老師的樂觀精神。2、傾情講課——講課極好。(劉老師講歷史課的情景)(1)學生可從劉老師的 “慷慨激昂”、“哽咽”和學生的 “激動得落淚”、“沉重地低下頭去”談出劉老師是個講課極好的老師。指名讀,師生合作讀,體會劉老師課講得極好。 (2)引導:從劉老師的“自豪”、“慷慨激昂”和“哽咽”中,你們還感受到了他的什么?(認識到劉老師的 “愛國”)3、待生平等——關愛學生。(劉老師課上提問學生的情景)(1)估計學生能抓住劉老師提問學生時的語言、動作及神態的描寫,體會出他對學生的親切、贊賞、鼓勵和理解。(2)想象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請你也做一回劉老師,你是怎樣面對學生的回答的。自由練讀,指名表演讀。(3)引導:這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呢?(印象深、影響深……)過渡:課上劉老師用他的言行影響、感染著每一名學生,那課下的他又是怎樣的呢?。4、放飛風箏——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劉老師放風箏和追線拐的情景)(1)如果學生先說到劉老師是個喜歡放風箏的人。(讀一讀相關語句)引導深入:劉老師的腿雖然不便于奔跑,但他是怎樣放起風箏的呢?從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繼續(2)】(2)如果學生談到劉老師是個堅強、樂觀的人。如果學生先談到“撒手追線拐”,則引導學生補充他總是“不肯放棄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然后出示下面的內容;如果學生按照課文的順序,先談到劉老師“絕不肯放棄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則出示第一段內容,體會后,補充出示第二段。相機出示(或補充后完整出示):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卻絕不肯放棄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看風箏的同學們說笑。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賹W生容易結合“絕不肯放棄……親手送入”、“總是”……;“故意撒手”“我自己來”、“氣喘咻咻”等語句談出劉老師是個堅強、樂觀的人。(談到哪兒讀到哪兒)②自由讀這一部分,你還能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抓住“他仰望……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這時候他最幸!薄澳翘欤欢ㄟ^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等處體會。(同時將“他最幸!薄八欢ㄟ^得最幸福、最充實……”點擊變為紅色)出示:
當_____________時,劉老師最幸福,因為他可以_______________。當_____________時,劉老師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可以____________。
指導朗讀:劉老師對生活的這種熱愛該怎么讀呢?自由讀、指名讀【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到這一點,課件展示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情景,引導學生:你從劉老師要親手放飛風箏和享受放飛風箏、追趕線拐的過程中還體會到了什么呢?(再同上處理)】③看到此情此景,作為劉老師的學生,你最想問劉老師什么呢?想一想他會怎樣來回答呢?(情景交際)④指名讀 評讀⑤這情景使“我”深深地感動,出示:(融合學案二)
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么樣呢?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劉老師對生活的態度……劉老師對我們的影響……)追問:一個活潑潑的少年應該怎樣呢?小結:劉老師是個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言傳身教,在課上教育我們,在生活中影響我們,他用自己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了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三、整合提升,理解課題的含義(融合學案一)1、出示:
他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現在,你能說說“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么了嗎?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這句話?(學生感到困難時安排討論)2、該怎樣讀呢? 指名讀 齊讀3、整合對劉老師的認識:劉老師放飛的是自己充滿理想與樂觀精神的風箏,他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影響著他的學生,在學生的心田播種下一顆顆理想的種子,作者用飽含深情的語句向我們表達了他對老師的無比思念,課文學到這,你們對劉老師都有了哪些認識和了解呢?(用下面的句式說)出示:
劉老師啊,劉老師,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全課總結雖然已經近三十年沒有見到劉老師了 ,可這樣一位優秀的老師又怎能不讓人思念、懷念呢。讓我們和文中的作者一起帶著對劉老師的無比思念讀一讀文中的最后一段吧!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劉老師那樣堅強、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資料,看后說說你的感受。五、積累表達,拓展延伸1、從以下兩項練習中任選一項完成。(1)從第2、5、6、9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背誦。(2)自由表達。(用幾句話表達自己學文后的感受,或以“我們愛老師”為題寫一首小詩或小作文)2、推薦讀蘇叔陽的原文《我們愛老師》。附板書設計: 22.理想的風箏 劉老師 放飛 堅強 樂觀 學生 埋下 理想種子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2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思考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疑問。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
1、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冬去春又來,又是一年春柳綠。看,藍天上那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嬉戲,引動許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這個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風箏。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劉老師,繼續學習22課《理想的風箏》。
二、交待學習任務:
復習: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身殘志堅;樂觀幽默。
這節課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這理想的風箏又是什么?板書:22理想的風箏?
劉老師
三、學習第三件事(表現劉老師熱愛、關心學生,與學生心心相印)
出示:輕聲朗讀5—6,抓住劉老師言行神態去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
“極好”(講課的老師,聽課的學生)(男、女、分讀)
關心學生:
。1)他便靜靜……微仰著頭……細細的聽……
。▽W生讀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談體會或句子,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他就吃了一驚的瞪大眼睛,關切……細聲“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補助點頭。
。3)課文從兩個角度寫了劉老師對同學的提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學,面對老師的鼓勵與關愛,內心會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過你的讀使我們更深切的看見這可敬的劉老師。
。4)喜歡哪種情況就讀哪種情況。
(5)投影:(老師邊說邊投影)
這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你們讀讀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受呢?)
填寫:
(提問同學的、關心同學的)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想起來,(關心鼓勵同學的樣子)依舊那么清晰、親切。
過渡:劉老師的`課及對學生的態度,雖然事隔三十年,卻使我已經……親切(生齊讀)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四、學習第四件事
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想:作者主要回憶了那兩個情景?
把打動你的情景讀讀,想想這情景為什么打動你。
。1)放風箏
(2)故意撒手……(對命運的抗爭,對困難的挑戰,他覺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態度、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過渡: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時我深深感動。……
五、處理11、12自然段
1、想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ㄓ米约旱难孕腥ソ逃腥疚覀,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ㄉ須堉緢浴酚^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六、總結
我們認識了一位可愛、可敬的劉老師。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帶著對劉老師無限的愛戴與思念。其讀最后一段。
結尾:
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但我堅信我的劉老師他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柱,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向人們展示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3
導入部分: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說話!
成長需要空間,讓孩子在尊重中長大;
成長需要理想,讓孩子在希望中長大;
成長需要激勵,讓孩子在肯定中長大;
成長需要體驗,讓孩子在自信中長大;
成長需要溝通,讓孩子在和諧中長大。
關于以上的句子,能讀懂的同學請舉手。
好,大致上大家都明白,很好!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句話,這一次聽老師讀:
教給學生們惠及一生的東西,是用傳統的精華為其奠基,用人文的環境為其培植,用現代的技術為其武裝,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其發展.
能聽懂的舉手!顯然有一定的難度。知道這些句子,袁老師是從哪里搜集來的嗎?
是的,其實在我們校園里有許多的名言警句,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而我相信,上完這一課之后,你們對剛才的語句一定會有更多一點兒理解,那么這一堂課你的收獲就已經很多了,F在我們開始學習新課。
新授部分:
1、質疑。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理想的風箏》(板書課題)。學貴有疑,疑則進也?吹秸n題,你有什么問題?
2、讀詞。
我們的思維十分廣闊,很好!說明大家也已經有了預習的習慣,那么先來認讀課文中的詞語,誰來讀?請跟老師讀一遍,注意體會詞語的思想感情。
3、初讀。
下面我們就要帶著問題快速地讀課文,同時拿出筆來請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有價值的詞句,可以是語言優美的,可以是描寫細膩的,可以是含義深刻的,讀完之后,想想我讀懂了什么?或者又有什么新的疑問嗎?
請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是作者回憶自己的劉老師(板書),描寫了劉老師上課時講課和下課后放風箏的情景,贊揚劉老師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且對生活充滿著愛與追求。理想的風箏指的是劉老師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等內容。)
4、品讀。
那么,你們認為劉老師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大家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小組合作學習)
現在我們就來發展自己的觀點,誰來說呢?(學生說出詞語,老師進行板書,并且請學生結合課文原文說明理由,中間進行朗讀指導,并啟發結合生活的例子來談。)
總結的特點估計如下:(樂觀向上、身殘志不殘、勇敢堅強、慈祥忠厚、熱愛生命、有著陽光的心態、關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愛祖國、對學生充滿著賞識、懂得尊重學生、不辭勞苦等。)
學生分析的語段估計有如下:
1、他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
2、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ㄟ@一段話中的動詞十分傳神,請大家圈出來,然后想像此時你就是他的學生,看著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師這樣不辭辛勞地為你講課,請讀一讀。)
3、他的課講得極好。祖國的歷史,使他自豪。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常常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
。ㄟ@位老師正是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精神在為我們的人生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從而讓我們立志報效祖國呀。)
4、倘若同學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案一側,微仰著頭,瞇起眼睛,細細地聽,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后,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親切、大聲地說:“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關切地瞧著這個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币贿叢蛔〉攸c頭,好像那每一次點頭都給學生注入一次啟發。
5、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抻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躥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
6、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嘴里還不停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彼K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ㄟ@一處有動作描寫、有語言描寫還有什么神態描寫,仿佛這位老師就近在眼前一樣清晰,同學們,這就是細節描寫。我們前面看到的一些句子也可以稱為細節,我們來讀這一段語:所謂細節描寫,在寫人的文章中就是要根據文章的立意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外貌形象、表情神態、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等,這樣才能讓人物的形象更生動,人物的特點更突出。)
同學們,作者正是運用細節描寫這一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劉老師是一位:指著黑板上的板書讀。
5、研讀。
這又讓我想起《快樂大作文》讀本(出示原書)中的一段話,標題是《快樂是一種美德》,我念給大家聽吧:
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它不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欣賞與贊美,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與輕快。
希望不能沒有但不要太奢望。不要希望那些自己所夠不上去希望的事。本分一點,知足一點,憂愁也就可以少一點了。
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雨幾晴和,愁水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坦蕩外,還有一種自我凈化的功能。欣賞你目前的環境,愛你目前的生活。在無意義之中去找意義,在枯燥之中去找趣味。
你們能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6、題詩。
同學們,快樂是一種美德,在本文而言作為學生的“我”能感受到老師的快樂,看到一張和藹可親又快樂幸福的面孔,而其實背后是老師博大的胸懷、艱苦的付出、堅強的精神和永恒的追求、不滅的希望,此時,再看到課文的這兩張插圖,你們要說點什么或者寫點什么嗎?每個人都想一想,然后舉手,與大家分享。
結束部分:
同學們,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就是我們的語文。相信大家學了這一課后,對校園里的那幾句名言不僅僅停留在就認得那幾個字的程度上,一定會去思索它們背后傳達的信息和內函。家庭作業是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選擇一處在原句后注明自己的理由或見解。2、根據課文中的插圖,任選一幅寫一首現代詩。3、學習課文中關于人物的細節描寫,選擇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進行小練筆。以上三項,請從中任選兩項。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語言加深體悟劉老師的人物形象。
2. 進一步體會濃濃的師生情,弄清劉老師對作者的影響。
3.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
4. 學習文章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教學重點:
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劉老師的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
教學媒體:
課件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伙伴。培養學生搜集課外資料的習慣,運用補充的課外資料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充分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設疑,引入。
1.學生齊讀課題。
2.師述:上節課同學們提出“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它作題目?這節課我們走進文本、走進劉老師的內心世界,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設計理念:由上節課學生的疑問引入,學生學起來會更專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三件事?教師引述:一是(談腿疾),二是(寫板書),三是(放風箏)。
這位劉老師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人呢?為什么作者會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讓我們深入研讀這三件事,走進劉老師的內心深處。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帶著疑問去學習!
二.感悟劉老師形象,理解“理想的風箏”的一層含義。
1.請自由讀這幾部分的描寫,畫出最能表現劉老師特點的句子或圈出相關的詞語,把你讀到的劉老師的特點寫在旁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讀邊思,學會讀書】
2.說說你從文中讀懂的劉老師。別人發言時要耐心傾聽,傾聽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有不同收獲可以發表。
【設計意圖:按新課標的要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伙伴,充分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學生交流過程中相機出示句子,引導進一步體會,練習感情朗讀。
(1)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保L趣、幽默、樂觀)
抓住“笑著”體會劉老師的幽默源自對生活的樂觀。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為什么不寫呢?引導學生明白圍繞中心選材。
。2)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
圈出描寫劉老師寫板書動作的詞,仔細體味,你從中體會出什么?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的跳躍旋轉多少次。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想想為什么要對“寫板書”描寫得如此細膩?
劉老師工作上認真,堅強不屈的個性還可以從哪句話看出?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保
“站上好幾個小時”說明什么?為什么他不坐下來?透過這幾個字我們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老師?(工作認真、堅強不屈、嚴于律己、一絲不茍、樂于奉獻、意志頑強等)
你此時有什么感受?把你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帶進去讀。
文中像這樣細膩的描寫還有多處,我們要細心體會,只有會讀書的人能夠成為它的知音。
一個殘疾教師對工作如此認真,對自己的要求這樣嚴格,為什么?
。3)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瓦片兒”,也有長達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風箏。(心靈手巧、熱愛生活、樂觀)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引導從“絕不肯”來體會。指導讀出劉老師的堅強不屈。)
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樂觀、開朗)
理解“漾”的表達效果,體會劉老師的樂觀堅強。
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于,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樂觀堅強、自強不息)
劉老師去抓風箏可能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對劉老師說什么?他為什么還非要自己去拿?想象師生對話,揣摩劉老師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