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zhí)著的追求。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于用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之間的聯(lián)系,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因課文較長,又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jù)“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學引導。
二.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2.認識本課5個生字。
重點:了解課文通過哪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與工作態(tài)度是緊密聯(lián)系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質疑。
1.導言:“風箏”同學們并不陌生,放風箏是許多同學的愛好。今天我們學習“理想的風箏”一課(板書),你有什么疑問嗎?
2.質疑:如,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二.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學生帶著疑問聽讀思考。
三.學生談聽讀后的感想,就讀前疑問談談各自理解。
教師相機介紹作家蘇叔陽的一些情況,使學生知道,作者曾遭受過不公正待遇和絕癥的折磨,因而對劉老師了解更深,對劉老師的尊敬、懷念更濃、更重。
四.指導自學,合作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自學探究。
(1) 本課“閱讀提示”中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些“自問”有什么特點?
(2) 鼓勵學生學習“閱讀提示”的方法,通過給自己提問題,思考解答學習課文。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掌握文章內容重點。
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么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五.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主體部分。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自問。
如:(1)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寫了什么事,每件事寫了幾層意思?
(2)作者寫人物用了哪些表達方法?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熱愛、尊敬、懷念了劉老師什么?
(3)作者為什么不寫劉老師左腿殘疾的原因?
(4)怎樣理解課題?
2.按照“自問”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1) 指導方法:先找出有關句段;再讀那些句段(反復地讀,邊讀邊品味);思考并說說對“自問”的理解。
(2) 點撥、指導,通過群體評議,歸納總結。
作者寫人物的表達方法:選材是最能表現(xiàn)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我”在其中,作者寫自己的心情、想法。
這樣寫人,一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對工作和生活強烈熱愛、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質更鮮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寫,通過襯托更強化了劉老師的美德和形象。
a 寫“我”的心理活動“后來我考入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進一步說明了劉老師的課講得好,對學生的發(fā)展、成長影響至深。這也是在暗點文題——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升起了理想的風箏。
b 劉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里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讀、品讀。
七.作業(yè) :
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本課后的一些收獲。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語言加深體悟劉老師的人物形象。
2. 進一步體會濃濃的師生情,弄清劉老師對作者的影響。
3.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
4. 學習文章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教學重點:
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劉老師的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
教學媒體: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伙伴。培養(yǎng)學生搜集課外資料的習慣,運用補充的課外資料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設疑,引入。
1.學生齊讀課題。
2.師述:上節(jié)課同學們提出“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它作題目?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文本、走進劉老師的內心世界,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設計理念:由上節(jié)課學生的疑問引入,學生學起來會更專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三件事?教師引述:一是(談腿疾),二是(寫板書),三是(放風箏)。
這位劉老師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人呢?為什么作者會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讓我們深入研讀這三件事,走進劉老師的內心深處。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習興趣,帶著疑問去學習。】
二.感悟劉老師形象,理解“理想的風箏”的一層含義。
1.請自由讀這幾部分的描寫,畫出最能表現(xiàn)劉老師特點的句子或圈出相關的詞語,把你讀到的劉老師的特點寫在旁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讀邊思,學會讀書】
2.說說你從文中讀懂的劉老師。別人發(fā)言時要耐心傾聽,傾聽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有不同收獲可以發(fā)表。
【設計意圖:按新課標的要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伙伴,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學生交流過程中相機出示句子,引導進一步體會,練習感情朗讀。
。1)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風趣、幽默、樂觀)
抓住“笑著”體會劉老師的幽默源自對生活的樂觀。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為什么不寫呢?引導學生明白圍繞中心選材。
(2)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
圈出描寫劉老師寫板書動作的詞,仔細體味,你從中體會出什么?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的跳躍旋轉多少次。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想想為什么要對“寫板書”描寫得如此細膩?
劉老師工作上認真,堅強不屈的個性還可以從哪句話看出?
。ā八豢恐训挠彝群鸵恢A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保
“站上好幾個小時”說明什么?為什么他不坐下來?透過這幾個字我們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老師?(工作認真、堅強不屈、嚴于律己、一絲不茍、樂于奉獻、意志頑強等)
你此時有什么感受?把你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帶進去讀。
文中像這樣細膩的描寫還有多處,我們要細心體會,只有會讀書的人能夠成為它的知音。
一個殘疾教師對工作如此認真,對自己的要求這樣嚴格,為什么?
。3)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瓦片兒”,也有長達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風箏。(心靈手巧、熱愛生活、樂觀)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引導從“絕不肯”來體會。指導讀出劉老師的堅強不屈。)
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樂觀、開朗)
理解“漾”的表達效果,體會劉老師的樂觀堅強。
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于,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xiàn)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樂觀堅強、自強不息)
劉老師去抓風箏可能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對劉老師說什么?他為什么還非要自己去拿?想象師生對話,揣摩劉老師的內心。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zhí)著的追求。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于用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之間的聯(lián)系,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因課文較長,又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jù)“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學引導。
二.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2.認識本課5個生字。
重點:了解課文通過哪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與工作態(tài)度是緊密聯(lián)系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質疑。
1.導言:“風箏”同學們并不陌生,放風箏是許多同學的愛好。今天我們學習“理想的風箏”一課(板書),你有什么疑問嗎?
2.質疑:如,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二.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學生帶著疑問聽讀思考。
三.學生談聽讀后的感想,就讀前疑問談談各自理解。
教師相機介紹作家蘇叔陽的一些情況,使學生知道,作者曾遭受過不公正待遇和絕癥的折磨,因而對劉老師了解更深,對劉老師的尊敬、懷念更濃、更重。
四.指導自學,合作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自學探究。
(1) 本課“閱讀提示”中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些“自問”有什么特點?
(2) 鼓勵學生學習“閱讀提示”的方法,通過給自己提問題,思考解答學習課文。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掌握文章內容重點。
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么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五.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主體部分。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自問。
如:(1)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寫了什么事,每件事寫了幾層意思?
(2)作者寫人物用了哪些表達方法?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熱愛、尊敬、懷念了劉老師什么?
(3)作者為什么不寫劉老師左腿殘疾的原因?
(4)怎樣理解課題?
2.按照“自問”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1) 指導方法:先找出有關句段;再讀那些句段(反復地讀,邊讀邊品味);思考并說說對“自問”的理解。
(2) 點撥、指導,通過群體評議,歸納總結。
作者寫人物的表達方法:選材是最能表現(xiàn)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我”在其中,作者寫自己的心情、想法。
這樣寫人,一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對工作和生活強烈熱愛、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質更鮮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寫,通過襯托更強化了劉老師的美德和形象。
a 寫“我”的心理活動“后來我考入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進一步說明了劉老師的課講得好,對學生的發(fā)展、成長影響至深。這也是在暗點文題——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升起了理想的風箏。
b 劉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里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讀、品讀。
七.作業(yè) :
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本課后的一些收獲。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含3個多音字)及10個新詞。
2.能從第2、5、6、9自然段中自選一段背誦。
3.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4.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感受作者對劉老師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個人對生活要有追求,要熱愛生活。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通過作者回憶的四件往事,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
三、教學難點: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四、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含3個多音字)及10個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回憶劉老師的四件往事的內容,學習課文的第1—4自然段。初步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樂觀的殘疾老師。
3.指導背誦課文的第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氣等詞語的意思。
(二)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簡介作者。
。ㄈ├砬逦恼陆Y構,知道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四件事,指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件事在敘述之后都有描寫“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畫一畫。質疑。
(四)學習課文的第1—3自然段。指導學生運用想像畫面的方法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ㄎ澹⿲W習“笑談腿殘”這件事: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樂觀的殘疾老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六)作業(yè):
1.寫生字詞。
2.背誦課文的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感受作者對劉老師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個人對生活要有追求,要熱愛生活。
2.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體會到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
教學難點:
理解“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齊讀課題。播放課件,學生看畫面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瀏覽全文,看看“我”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①笑談殘腿;②講課極好;③提問學生;④放飛風箏)
回憶第一件事的學習內容。
。ǘ┥钊雽W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5—10自然段,畫出描寫劉老師具體表現(xiàn)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做簡要批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學生自學批注,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順學而導):
(1)講課極好:
學生體會劉老師是一個熱愛祖國,愛崗敬業(yè)的人。引導學生想像和課文有關的內容,通過師生對讀體現(xiàn)劉老師在講授不同內容時的不同表現(xiàn)。
。2)提問學生:
同桌兩個人合作朗讀劉老師課堂上提問同學的內容,從中體會劉老師的特點。教師指導朗讀。
。3)放飛風箏:
、龠吥x邊想像劉老師放飛風箏的畫面,看看哪個情景給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畫下來。
②學生交流所畫的內容,可能談到劉老師平時放飛風箏時的情景;也可能談到劉老師故意撒手線拐時的情景,教師要順學而導。其間,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著劉老師笑談自己的殘腿,理解劉老師為什么要故意撒手線拐?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厶K叔陽先生的話能否代表我們的心聲呢?出示:“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敝该首x。
、荦R讀第10自然段。之后出示資料:94年蘇叔陽患腎癌,病中的他仍寫下了二百多萬字的作品。20__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并堅持參加許多社會活動。用他的話說,“我要盡情享受這五彩斑斕的生活。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斌w會蘇叔陽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回答了當年自己的問題。讀過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身患絕癥還會如此堅強呢?學生談感受。
(三)升華情感,突破難點:
劉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著他的每一個學生。此時你能理解為什么說劉老師放飛的是理想的風箏嗎?指名回答之后,教師要小結課題的兩層含義:風箏象征著劉老師對生活的愛與追求;他在課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著學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使學生也成長為像他那樣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說劉老師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
師生對讀結尾兩個自然段。
。ㄋ模┬〗Y全文,領會寫法:
縱觀全文,你欣賞作者的哪些寫法呢?(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
再次播放春天美景的畫面,出示小練筆:我忘不了劉老師_____________的情景,這情景深深感動了我,我想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試寫,展示,評價。
。ㄎ澹┎贾米鳂I(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9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2.修改課上的小練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檢查背誦。
2.進一步體會本文的寫作手法和安排材料的方法,體會四件事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指導小練筆。
4.處理練習題。
教學過程:
1.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示背誦第2、5、6、9自然段的方法,指導、檢查背誦。
2.小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鑒賞文中的好詞佳句,領略作者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方法的巧妙,體會作者議論、抒情點睛之筆的精妙。體會四件事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交流小練筆的內容,指導修改,強調表達的規(guī)范性,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4.處理《學習·探究·診斷》中的本課練習題。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5
教材解讀:
《理想的風箏》是新入選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憶了兒時一位失去左腿的劉教師給我們上課、和我們一起放風箏的情景,熱情地歌頌了他高尚的師德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眼”。身有殘疾的劉老師不僅放飛自己的理想,也放飛著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同時他也在指引著學生放飛遠大的理想和純真的感情。風箏在這里顯然是個象征,具有多重的隱喻:“知識的風箏”—他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情感的風箏”—他的表現(xiàn)使我們酸澀、激動;“生命的風箏”—他生命的強壯,精神的豐富和樂觀令我們欽佩……啊,我們就像這風箏一樣,在劉老師的精心呵護下,飛上了藍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系。
4、學習作者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各方面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
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生生字詞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舉了哪幾個事例描寫劉老師的形象;初步感受劉老師的良好品質及他對工作、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2、學習描寫春天的句子,并進行積累;學習描寫劉老師外貌的句子,明白劉老師是個慈祥、忠厚的殘疾人。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激發(fā)閱讀期待
1、又是一年春來到,春風吹紅了桃花,吹綠了柳枝。想乘著這股春風出去放風箏嗎?在放風箏時的心理感受。
2、質疑: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板書:理想的風箏)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1、請學生帶著疑問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幾部分?怎么分?并記錄下自己的疑問。
課文主要寫“我”回憶李老師心酸執(zhí)教,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表達了對老師深深的懷念之情。
課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來,“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放上天空的風箏。
第二部分:(4——9)回憶劉老師的為人和他放風箏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寫“我”對分別近30年的劉老師的懷念之情。
3、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和文章脈絡?吹诙糠种,回憶了對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概括出三件事:笑談腿疾、上課板書、喜放風箏
三、走進文本,享受春景
1、課文主要回憶劉老師的為人及他放風箏的情景,可開頭卻描寫了什么?(春景)
作者為什么要寫春景呢?
指名讀第2自然段
2、看到這么美的春天,你會感受怎么樣?(舒服、舒暢、心境愉快)
3、課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話是描寫春天時人們的心情很舒暢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當春天吹綠了……浮上心頭!碧貏e是哪個詞語更表現(xiàn)出了人們的心情很愉快?(。
4、原來,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樹木,還在于藍天上的一只只美麗的風箏,還在于人們的舒暢心情。作者看到風箏,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風箏。
5、再次讀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為喜歡春景才寫這些春景的嗎?
小結:作者從景寫到風箏,寫到想起劉老師,過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認識主角
1、從景到人,從看到的景象聯(lián)想到并開始回憶自己喜歡的人物,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以后同學們寫作時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
2、寫人物時,一般喜歡先描寫人物的什么?(外貌)
3、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劉老師的外貌吧。
4、課文中又是如何描寫他的呢?
5、從這幾句話中,讀出了一位怎樣的劉老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師生情,受到劉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和熏陶,熱愛生活、勇敢地面對生活。
2、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組
2、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會讓你想到劉老師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細節(jié),感受人物
出示自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第4——9自然段,劉老師的哪些細節(jié)撥動了你的心弦?講它們畫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從中讀出一位怎樣的老師?
。ㄒ唬┬φ勍燃
(二)旋轉板書
(三)喜放風箏
三、品味心聲,深化情感
1、可是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憶,因為作者已近30年沒有見到劉老師了。
2、這段飽含深情的文字中你們聽出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哪些情感?(板書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風箏成為作者心中最美的風景……、
四、提升感悟,放飛情感
1、漫長的30年,劉老師又在哪里呢?
出示:“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無窮的省略號!
3、續(xù)寫
五、總結延伸,拓展積累
1、交流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
2、從劉老師等強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讀名言
4、總結
生活中雖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難、挫折,但是,只要我們有一顆永遠愛生活的年輕的心,只要我們頑強地面對生活,微笑著不斷追求,藍藍的天空一樣屬于你,燦爛的明天一定屬于你。
板書設計
22 理想的風箏
笑談腿疾 樂觀、開朗、風趣
旋轉板書 愛崗敬業(yè) 身殘志堅
喜放風箏 熱愛生活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隨文學習生字“箏”“翩”,了解課文的內容。
2. 學習“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感悟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點語句,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學重點:
抓住文本特點,通過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的學習,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勗拰耄鍟n題。
1.談話導入。
介紹作者蘇叔陽,回憶他的心靈獨白。
2.板書課題,指導生字“箏”的讀音和寫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引發(fā)學生情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規(guī)范的“箏”字,感受漢字的美,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ǘ┌盐仗攸c,理清文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特點。
2.梳理文章脈絡,理清課文中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引導概括四件事 (師相機板書)
笑談殘腿、上歷史課、傾聽發(fā)言、放飛風箏
3.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出示單元訓練重點,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依據(jù)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特點,明確學習任務,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ㄈw會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導入,出示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點語句,品詞析句,梳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舉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看風箏的同學們說笑。”
重點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拐,還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拐,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談體會,隨文識字“翩”。
(2)師相機引導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
。3)指導朗讀,體會兩個“最幸!痹诓煌榫诚滤磉_的思想感情。
。4)師相機引導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讀重點句、關注課題、感情朗讀······
4.師生共讀,升華情感。
【設計意圖:依托文本,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取舍,通過品詞析句,在對劉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滲透“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
(四)遷移練習,加深感悟。
根據(jù)課堂生成,抓住課文最后一段,進行補白練習。
課件出示:劉老師,我深深地想念您……。
想念您 ;
想念您 ;
想念您 。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感悟,更要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表達!
。ㄎ澹┗貧w總結,布置作業(yè)。
1.總結學法,提出下節(jié)課學習要求。
2.布置作業(yè)。
、庞懈星榈睦首x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并做批注。
、扑鸭嘘P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將課內向課外延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板書設計:
26 理想的風箏
笑談殘腿
激情上課
傾聽發(fā)言
放飛風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第一課時梳理的閱讀方法,自學其他三件事,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題和課文內容的聯(lián)系。
3.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確定目標。
1.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劇作家蘇叔陽的世界,跟他的劉老師一起去放飛——生讀課題《理想的風箏》。
2.課文主要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學生回顧并板書)
笑談腿疾 上歷史課 傾聽發(fā)言 放飛風箏
3.回憶上節(jié)課梳理的學習方法
通過“重點句、典型事例、課題、朗讀”等方法體會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細節(jié),感受人物。
。ㄒ唬┳プ≈攸c語句,運用上節(jié)課梳理的學習方法,深入感受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出示自讀要求:默讀課文,思考:在“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fā)言” 這幾件事中哪些細節(jié)描寫撥動了你的心弦?表現(xiàn)了劉老師怎樣的特點?運用上節(jié)課的方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得。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
(預設一)品悟外貌
⑴學生根據(jù)自己板書的詞語(其貌不揚、有殘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A設二)品悟“談腿疾”
、艑W生根據(jù)自己板書的詞語(幽默風趣、堅強樂觀、豁達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茙熛鄼C引導。
⑶指導朗讀。
、茸プ懽髡吒惺艿年P鍵句品讀。
(預設三)品悟“上歷史課”“傾聽發(fā)言”
⑴學生根據(jù)自己板書的詞語(愛祖國、愛學生、熱愛工作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二)突破難點,理解課題
1.師:劉老師用心放飛的僅僅是風箏嗎?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復引讀課題。
(三)補充了解作者坎坷經(jīng)歷,加深對文中人物的感受。
三、體會景物描寫的精妙
文中除了講這幾件事,還有一段景物描寫,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自由讀讀,想想文字描繪的畫面,說說你的感受。(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了解景物的襯托作用。
四、總結全文,感情升華(播放音樂)
師引讀生接讀讀2、3、10、11、12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寫寫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師。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揣摩劉老師具體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豐富的情感。
2、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感受文中細膩生動描寫的作用,理解文章關鍵詞句在文中的意思。
3、感情朗讀文章,學習文中人物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及頑強的生命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揣摩課文生動細膩的描述,體驗人物豐富的.情感和表現(xiàn)的積極精神。
教學策略:
開展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創(chuàng)建自由流暢的交流平臺,指導有效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詞語組讀,構建課文內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讀下面每組詞語,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每組詞語使你想到文章中劉老師什么樣的故事
女媧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丟了腿
旋轉跳躍 撐 離 急速一轉
手持線拐 翩翩起舞 扶搖直上 翱翔盤旋
撒脫 蹦跳 氣喘吁吁 得以滿足
2、交流板書:說丟腿 寫板書 放風箏 追風箏
3、交流:初讀課文,在你的心里,劉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
二、學習事件,體驗人物豐富情感,感受細膩描寫之妙
。ㄒ唬⿲W習劉老師笑談丟退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讀了這一段你認為文中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3、情感體驗: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情感,同時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ǘ⿲W習劉老師上課寫板書
1、自讀課文感受: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劉老師又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2、具體學習劉老師上課寫板書的生動描述,體驗劉老師的敬業(yè)精神和上課換發(fā)的工作激情。
。ㄈ⿲W習劉老師春天放風箏
1、自學課文相關內容,自學要求:
思考你讀懂了劉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 圈畫文中關鍵詞句,寫上讀后感。
2、交流學習,執(zhí)導朗讀
重點語句
。1)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和我一樣的少年。
(2)它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
三、感受主要畫面,揣摩課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
1、出示語言,感受畫面: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繩,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中翱翔盤旋。
2、討論揣摩:劉老師僅僅放飛的是風箏嗎 這理想的風箏告訴,給予了劉老師的學生什么呢
3、出示課文一二段,討論:是什么讓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
4、深情呼喚:劉老師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著您……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8
導入部分: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說話!
成長需要空間,讓孩子在尊重中長大;
成長需要理想,讓孩子在希望中長大;
成長需要激勵,讓孩子在肯定中長大;
成長需要體驗,讓孩子在自信中長大;
成長需要溝通,讓孩子在和諧中長大。
關于以上的句子,能讀懂的同學請舉手。
好,大致上大家都明白,很好!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句話,這一次聽老師讀:
教給學生們惠及一生的東西,是用傳統(tǒng)的精華為其奠基,用人文的環(huán)境為其培植,用現(xiàn)代的技術為其武裝,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其發(fā)展.
能聽懂的舉手!顯然有一定的難度。知道這些句子,袁老師是從哪里搜集來的嗎?
是的,其實在我們校園里有許多的名言警句,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而我相信,上完這一課之后,你們對剛才的語句一定會有更多一點兒理解,那么這一堂課你的收獲就已經(jīng)很多了,F(xiàn)在我們開始學習新課。
新授部分:
1、質疑。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理想的風箏》(板書課題)。學貴有疑,疑則進也。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2、讀詞。
我們的思維十分廣闊,很好!說明大家也已經(jīng)有了預習的習慣,那么先來認讀課文中的詞語,誰來讀?請跟老師讀一遍,注意體會詞語的思想感情。
3、初讀。
下面我們就要帶著問題快速地讀課文,同時拿出筆來請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有價值的詞句,可以是語言優(yōu)美的,可以是描寫細膩的,可以是含義深刻的,讀完之后,想想我讀懂了什么?或者又有什么新的疑問嗎?
請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是作者回憶自己的劉老師(板書),描寫了劉老師上課時講課和下課后放風箏的情景,贊揚劉老師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且對生活充滿著愛與追求。理想的風箏指的是劉老師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等內容。)
4、品讀。
那么,你們認為劉老師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大家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小組合作學習)
現(xiàn)在我們就來發(fā)展自己的觀點,誰來說呢?(學生說出詞語,老師進行板書,并且請學生結合課文原文說明理由,中間進行朗讀指導,并啟發(fā)結合生活的例子來談。)
總結的特點估計如下:(樂觀向上、身殘志不殘、勇敢堅強、慈祥忠厚、熱愛生命、有著陽光的心態(tài)、關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愛祖國、對學生充滿著賞識、懂得尊重學生、不辭勞苦等。)
學生分析的語段估計有如下:
1、他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
2、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這一段話中的動詞十分傳神,請大家圈出來,然后想像此時你就是他的學生,看著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師這樣不辭辛勞地為你講課,請讀一讀。)
3、他的課講得極好。祖國的歷史,使他自豪。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常常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
。ㄟ@位老師正是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精神在為我們的人生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從而讓我們立志報效祖國呀。)
4、倘若同學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案一側,微仰著頭,瞇起眼睛,細細地聽,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后,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shù),親切、大聲地說:“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關切地瞧著這個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币贿叢蛔〉攸c頭,好像那每一次點頭都給學生注入一次啟發(fā)。
5、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抻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躥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
6、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嘴里還不停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ㄟ@一處有動作描寫、有語言描寫還有什么神態(tài)描寫,仿佛這位老師就近在眼前一樣清晰,同學們,這就是細節(jié)描寫。我們前面看到的一些句子也可以稱為細節(jié),我們來讀這一段語:所謂細節(jié)描寫,在寫人的文章中就是要根據(jù)文章的立意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外貌形象、表情神態(tài)、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等,這樣才能讓人物的形象更生動,人物的特點更突出。)
同學們,作者正是運用細節(jié)描寫這一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劉老師是一位:指著黑板上的板書讀。
5、研讀。
這又讓我想起《快樂大作文》讀本(出示原書)中的一段話,標題是《快樂是一種美德》,我念給大家聽吧:
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它不但表現(xiàn)自己對世界的欣賞與贊美,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與輕快。
希望不能沒有但不要太奢望。不要希望那些自己所夠不上去希望的事。本分一點,知足一點,憂愁也就可以少一點了。
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雨幾晴和,愁水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坦蕩外,還有一種自我凈化的功能。欣賞你目前的環(huán)境,愛你目前的生活。在無意義之中去找意義,在枯燥之中去找趣味。
你們能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6、題詩。
同學們,快樂是一種美德,在本文而言作為學生的“我”能感受到老師的快樂,看到一張和藹可親又快樂幸福的面孔,而其實背后是老師博大的胸懷、艱苦的付出、堅強的精神和永恒的追求、不滅的希望,此時,再看到課文的這兩張插圖,你們要說點什么或者寫點什么嗎?每個人都想一想,然后舉手,與大家分享。
結束部分:
同學們,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就是我們的語文。相信大家學了這一課后,對校園里的那幾句名言不僅僅停留在就認得那幾個字的程度上,一定會去思索它們背后傳達的信息和內函。家庭作業(yè)是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選擇一處在原句后注明自己的理由或見解。2、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任選一幅寫一首現(xiàn)代詩。3、學習課文中關于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選擇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進行小練筆。以上三項,請從中任選兩項。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9
一、 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咱們繼續(xù)學習22、《理想的風箏》。(讀題)
1、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談腿疾、寫板書、放風箏)
2、 真是個好記性的孩子!上節(jié)課我們從談腿疾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劉老師的樂觀幽默。就是這樣一位笑對人生、積極向上的劉老師30多年來,一直行走在作者的記憶深處。他在文中這樣寫道(出示):“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保ㄖ该x,質疑)
3、 同學們,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能夠為作者放飛理想的風箏呢?文中有許多地方描寫生動細膩,默讀課文5—9自然段,看看有哪些細節(jié)打動了你?也許是劉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tài)、一句話,有感受的地方,別忘了批注。
二、 精讀感悟
生默讀,批注,師巡視。
交流,相機點撥:
。ㄒ唬皩懓鍟辈糠
師:同學們剛才在書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跡。現(xiàn)在,誰來說說文中寫板書部分哪一細節(jié)描寫打動了你?
生:“逢到要板書的時候……再轉向講臺!保ǔ鍪荆
1、師: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哪些詞句觸動你的心靈?
。ㄉ勼w會:艱難、堅強等)
2、師: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劉老師,你心中涌起的是怎樣的情感?
師:看來劉老師已走進了你的心里,那就請你帶著這種情感讀句子。
3、師:孩子,你的朗讀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劉老師寫板書的情景。
你看,上課了,講著講著劉老師要寫板書了(指讀——“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你看,他講到慷慨激昂時又要寫板書了(指讀——
就這樣,每逢要寫板書時,劉老師總是用(齊讀——
師: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引讀——“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
師:同學們,一天好幾個小時的站立,無數(shù)次的跳躍旋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老師靠著一根圓木棍撐地,你說支撐起他的僅僅是這根圓木棍嗎?(不是)那是什么?(是劉老師的堅強;是他對工作的熱愛等)
4、 師:看來這圓木棍已和劉老師融為一體了。它撐起的是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工作的熱愛。所以——(引讀:他每轉一次……激動的心跳。)
5、 小結:我知道劉老師的一舉一動已觸動了你們的心靈,也觸動了郭老師的心,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腦海里。文革期間,作者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由大學教授淪為傘廠員工,他在工長的`呼來喝去中備受折磨,;他在眾目睽睽之下,頂著用衛(wèi)生紙做的帽子,挨批斗,遭棍打,甚至游街示眾。當時多少人因此而自殺!他曾經(jīng)對生活也感到了絕望,但他在絕望的邊緣想起了小學時的劉老師,想起了他上課的情景。此時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師:正是劉老師的這份勇敢、頑強的信念,激勵著我笑對命運。多少年來他一直——(齊讀“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
(二)“放風箏”部分
師:同學們,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誰來說說這當中又有哪些細節(jié)打動了你?
生:“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得意和滿足的神氣”
1、 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自信、放風箏的快樂、追線端的艱難等)
請大家再仔細讀讀這幾句話想想哪些地方還寫出了老師放風箏時的不容易?(生交流)
2、 同學們,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飛跑。劉老師立刻——(指名讀:他笑著……線端)紙燕帶動線繩跑得好快,一個四肢健全的人要追上它尚且不易,可我們那年過半百又有腿疾的劉老師還是——(指名讀:他笑著……線端)在這奮力追趕當中,劉老師可能——(指名說)可能——還可能——同學們不由得沖過去想伸出手去,他卻喊著——(指名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不用任何人的幫忙,劉老師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xiàn)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
3、 同學們,劉老師緊緊抓住線繩,同時也抓住了什么?面對這樣的劉老師你想說什么?那就請你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指名讀)
4、 的確,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一次又一次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讓我們齊聲朗讀,記住這感人的一幕吧!(齊讀)
5、 瞧,風箏抖著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劉老師仰望白云,(引讀)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少年。
解詞“漾”:本指液體過滿而溢出,在這怎么理解?
6、小結: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劉老師的堅強與樂觀,在作者的心中從小播下了理想的種子,時時影響著他。
7、(出示作者照片及資料:)1993年不幸身患腎癌,1994年4月切除左腎,20xx年癌細胞轉移到肺部,又切除了一葉左肺,后又發(fā)現(xiàn)脾臟內有一塊腫瘤……面對癌魔的一次次挑戰(zhàn),他也曾極度絕望,死神似乎要把他拽入永遠的黑暗。又是一年春天,蘇叔陽躺在病床上,他又想起了親愛的劉老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說)抗癌14年來,蘇叔陽幾次三番從癌魔的指間飛過,依舊笑對人生,依舊筆耕不輟,寫作300多萬字,出書7本,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勝病魔的奇跡。他說“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燭火還在燒著,我就會走,哪怕是爬行,也還在這路上掙扎!
可見,劉老師對作者的影響是一生的,蘇叔陽就是劉老師放飛祖國藍天的一只理想的風箏。同學們,師恩難忘。《嗌倌炅俗髡呷愿屑ざ鲙,因此他在文中寫道:“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保R讀)
三、 升華情感
不見劉老師已經(jīng)30年了!作者對劉老師的思念綿綿不絕,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出示: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同學們,劉老師的言傳身教,一舉一動給學生深遠的影響。他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也讓我們的心飽脹著濃濃的敬意與感動。最后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再次奏響這永恒的思念之歌(配樂)朗讀: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2、了解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細致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作者感受等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學生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冬去春又來,又是一年春柳綠?矗{天上那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嬉戲,引動許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這個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風箏。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劉老師,繼續(xù)學習22課《理想的風箏》。
二.交待學習任務:
復習: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身殘志堅;樂觀幽默。
這節(jié)課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這理想的風箏又是什么?
板書:22 理想的風箏?
劉老師
?
三、學習第三件事(表現(xiàn)劉老師熱愛、關心學生,與學生心心相。
出示:輕聲朗讀5—6,抓住劉老師言行神態(tài)去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
“極好”(講課的老師,聽課的學生)(男.女.分讀)
關心學生:
。1)他便靜靜……微仰著頭……細細的聽……
(學生讀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談體會或句子,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他就吃了一驚的瞪大眼睛,關切……細聲“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補助點頭。
(3)課文從兩個角度寫了劉老師對同學的提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學,面對老師的鼓勵與關愛,內心會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過你的讀使我們更深切的看見這可敬的劉老師。
。4)喜歡哪種情況就讀哪種情況。
(5)投影:(老師邊說邊投影)
、龠@情景,已經(jīng)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你們讀讀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受呢?)
、谔顚懀
(提問同學的、關心同學的)情景,已經(jīng)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想起來,(關心鼓勵同學的樣子)依舊那么清晰、親切。
過渡:劉老師的課及對學生的態(tài)度,雖然事隔三十年,卻使我已經(jīng)……親切(生齊讀)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四、學習第四件事
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想:作者主要回憶了那兩個情景?
把打動你的情景讀讀,想想這情景為什么打動你。
。1)放風箏
。2)故意撒手……(對命運的抗爭,對困難的挑戰(zhàn),他覺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態(tài)度、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過渡: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時我深深感動!
五、處理11、12自然段:
1、想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ㄓ米约旱难孕腥ソ逃腥疚覀,要向他那樣對失業(yè)、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六、總結
我們認識了一位可愛、可敬的劉老師。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帶著對劉老師無限的愛戴與思念。其讀最后一段。
結尾:
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但我堅信我的劉老師他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柱,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向人們展示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講課 熱愛工作
聽講
22、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
熱愛生活
追拐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1
在第四次作業(yè)中提交的《<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是本人執(zhí)教的一次公開課例教學設計,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課堂教學實施,當時頗得教師好評,現(xiàn)在精心整理一下,做個深入的反思:
一、回歸詞串,巧妙串聯(lián)復習,整體回顧全文內容。
詞串識字作為蘇教版教材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特色,在開課伊始出示的詞串巧妙遷移運用,形式新穎,又呼應低年級內容,加上所選詞串是對本課內容的概括提煉,學生一讀即懂,作為第二課時復習導入,有效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整體內容,了解課文主要是從具體的三件事來寫劉老師的。
二、關注作家,適時適度延伸拓展。本人在回顧全文內容后以伴樂課件出示作家圖片及心靈獨白“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shù)不清幻想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翱翔!眲(chuàng)設了走進作家心靈的情境,加上教師的深情朗讀,喚起學生探知作家心靈的強烈愿望,開啟學生閱讀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走進文本,探究課文內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為了讓學生真正深入文本,深入作家心靈,我找準了焊接點,挖掘搜索了相關背景資料——介紹蘇叔陽如何堅強面對失敗和挫折的資料,讓學生走出文本,走近蘇叔陽,課內與課外有機融通,領悟劉老師樂觀開朗、自強不息的堅強品格,實現(xiàn)了對教材的超越,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
三、以生為本,把準重難點長文短教。高年級的課文長,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也越來越多,而課時卻沒有增加, “長文教短”,是唯一的選擇,加上學生經(jīng)過多年的閱讀訓練,已經(jīng)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學中,我一改以往教師的按部就班教學法,采用了直撲中心的方法,從重點段開始突破,這一方法提領而頓,輻射全文,使長文變短,不僅突出了重點(課文第8—11自然段),也突破了難點(課文為什么以“理想的風箏”為題),無關緊要的內容暫且忽略,也巧妙實現(xiàn)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四、以讀為本,深入細膩品味言語。言語是文章情感流動的血脈,縱橫組合,唯有引導抓住關鍵詞句深入品味,方可達到閱讀教學的的效果。圍繞“找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劉老師,”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的`重點,研讀課文,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思考、圈畫批注,然后,引導學生匯報交流,引導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指導品味,就是師生共同走進文本,解讀文本,咬文嚼字,品詞析句的過程,學生準確地抓住課文中的細節(jié)、詞句,感受和體會句子背后蘊藏的深刻含義,這正是課標要求我們培養(yǎng)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咬文嚼字,品詞析句的同時,自然會真切地感受到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這一過程,既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又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自主合作、探究升華,自然順暢。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由扶到放,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自我咬文嚼字過程中的默讀思考,讀書批注,抓住“騰起一片笑聲—泛起酸澀—更增加尊敬”系列心理活動的變化,以及劉老師旋轉板書時的情景等句子,去朗讀體會,悟文明情,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更為豐滿,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分享閱讀所得,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理解生活、工作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與工作態(tài)度是緊密聯(lián)系的,感悟體會到是因為劉老師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支持著他工作敬業(yè)執(zhí)著、自強不息,更好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語文特點。
六、緊扣主題,滲透人文教育。在課堂學習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里“回顧開頭,升華情感”再次回旋,緊扣主旨,讓學生深刻明確劉老師的形象,理解了課題,更是由此躍出文本,與文中人對話,培養(yǎng)學生應對挫折的人文教育,放飛屬于學生自己的理想的風箏。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2
《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描繪了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小朋友們根據(jù)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的風箏,并將這些風箏放到蔚藍的天空,讓風箏帶著自己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文中一共寫了7個小朋友放了不同的理解,如作者是放飛水兵帽,希望以后能夠當一名海軍;小薇薇放飛蝴蝶希望以后可以當昆蟲學家等。
講完全文,讓學生明白不同風箏代表不同理想后,我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理想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理想。那么請問你們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話剛說完,整個班級就沸騰起來了:老師,我想當科學家;老師,我想當老師;老師,我想當作家;老師,我想當一名工程師……
但是有些學生的答案竟然是要當孫悟空,學他大鬧天宮,還有的要當神仙……
等大家講完后,我進行小結:同學們的理想都很好,如當老師、作家、工程師……但我們說你現(xiàn)在并不是有了理想就等于你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理想,還需要大家面向這一理想的方向去努力和奮斗,付出汗水才能實現(xiàn)。但有一些理想應該值得注意:想當孫悟空的同學,這樣的理想與眾不同,有獨特的想法,但不是很切合實際。因為孫悟空畢竟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是靠我們人去想象出來的。雖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孫悟空身上的一些本領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一些:如神六的上天等,有些還要大家以后去努力實現(xiàn)。但也有些卻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如72變、一根毫毛變成一只猴子,大鬧天宮等,因為天上沒有天宮。所以對于這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希望大家要去掉。
小學生處于兒童時代,對什么都感到好奇、善于模仿。很容易對一些想象中的英雄人物由于佩服而崇拜,特別是童話、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常常希望有朝一日也象他們一樣能夠神通廣大,大干一番。因此理想就向這一方向去追求。所以我覺得這一些都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并加以引導。在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追求的同時,必須引導他們怎樣去通過奮斗來實現(xiàn)理想。并指導他們去掉那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如前面所說的孫悟空的72變、大鬧天宮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人教第十冊《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篇13
設計理念:
此課堂教學是曉院附小“先學后教,提升教學品質的研究”專題下的系列研究課之一。該課題旨在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結合高年段學生的特點及教材的特點,文章中學生能讀懂的情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揣摩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作用,讀懂文章的內涵。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文中的心理描寫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一、一、復習引入
1、讀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2課。(理想的風箏)
又是一年春來到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shù)的人仰望天穹。
每逢這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
課文寫了劉老師哪幾件事情?
(板書: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飛風箏)
二、講讀課文
。1) 笑談腿疾
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1、誰給我們讀讀劉老師說的話?
2、交流感受
3、不知你留意沒有,在感受到劉老師的幽默風趣后,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
4、聽老師這么說自己腿斷的經(jīng)歷,同學們心中會怎么想?
。2)旋轉板書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次一轉,就引起同學們一陣激動的心跳。
1、 請每位同學小聲讀讀。
2、 交流感受。
3、 你能想象一下,劉老師是怎樣旋轉的嗎?
4、教室里的同學們和大家有著同樣的感受,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劉老師的教室里,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劉老師的一言一行都震撼著同學們的心,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shù)的人仰望天穹。
人們的身心也(一齊蘇醒),劉老師便放起了他親手制作的風箏。
。3) 放飛風箏
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瓦片兒”,也有長達丈余的蜈蚣,而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1、誰給大家念念?
2、交流感受
★ 連轉身寫個字都很困難,卻能做出各種各樣的風箏,這心靈手巧的背后是什么?(對生活的熱愛)
★“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就是說他(一定要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他是在(制造歡樂)。
3、放飛風箏的時候,作者常?吹絼⒗蠋熌樕涎龅哪翘鹈鄣男λ男θ菔且驗椤
4、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注視著風箏,劉老師也許會想——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于,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xiàn)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我想,那時候他一定覺得幸福而充實,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1、每位同學放開聲音讀讀。
2、交流感受
★ “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中體會到了什么?
3 這里“得意”寫出了劉老師——
4、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描寫,你覺得此刻的劉老師像什么?
出示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shù)的人仰望天穹。
這哪里是在寫春天的景物,分明就是在寫人,就是寫劉老師在舒展腰身,在吹奏生命之歌,在同白云戲耍。
四、回顧課題,理解“理想的風箏”
1、現(xiàn)在,你能回答嗎?課題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2、如果讓你在劉老師的風箏上寫一句話,你會寫什么?
。▽W生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