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案(1-2)單元(新教材)
.doc
希望這八課時的教案能給大家帶來方便
教師活動 | 教師活動 | 設計意圖 |
今天開始,同學們要接觸一門新的學科——化學,化學究竟是一門研究什么的科學呢? 教師通過書本內容和生產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知道化學是一門關于什么的科學。 | 通過教師啟發,明確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課本P-3]。 | 從實際出發 引起興趣 導入 新課 |
通過利用化學創造出新物質的一些實例啟發學生知道化學在各個領域的用處:化學已經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能源科學和環境科學的重要基礎,在人類面臨一系列危機的今天,化學尤其顯得重要, | 學生通過教師敘述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識和經驗明確化學可以使希望自己的身體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擁有的物品更豐富。 | 明確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
例如(課本P-2): 利用化學生產化肥和農藥,增加糧食產量——解決糧食危機; 利用化學生產藥物,抑制細菌和病毒——保障人類健康; 利用化學生產開發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解決環境危機和能源危機]; 利用化學從石油中得到優質纖維,生產出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使這件衣服冬暖夏涼,并且可以改變顏色)。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學可以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 ||
教師操作魔棒點燈和氨水使畫有酚酞試液的濾紙變紅的實驗。 | 學生觀察實驗。 | 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
教師介紹化學的學習方法和要求。 學習化學的要求: ①認真預習,重視實驗。 ②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與同學合作與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問,積極探究。 | 學生聽講和思索。 | 使學生知道化學的學習方法以及相關要求,為將來學習化學知識作好鋪墊。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新課引入】世界是物質的,化學主要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的重要手段。同學們,你做過蠟燭燃燒這個實驗嗎?你仔細觀察過燃燒的蠟燭嗎? | 【學生閱讀】P7"活動與探究" 【學生討論及猜想】1、蠟燭燃燒時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2、蠟燭燃燒后的物質到哪里去了?如何驗證? 3、蠟燭會有哪些性質? |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 ||||||||
【教師點撥】 1、 點燃前:觀察蠟燭的性質 (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 學生積極討論,放開思路,并設計實驗說明物質的性質。 | |||||||||
2、 燃著時:關注燃燒過程中發生的變化。 (1) 觀察火焰; (2) 火焰三部分溫度的高低比較; (3) 燃燒后的物質是什么? | 學生分組實驗(二人一組): 共同合作:一邊實驗,一邊記錄。 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 設計實驗說明火焰溫度的高低。(學生討論,并且按照方案,進行實驗) 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并且倒置過來,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并且推斷生成物是什么。 |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 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 ||||||||
3、熄滅后 | 觀察現象: 而后點燃蠟燭剛熄滅的白煙 (如果實驗不成功,學生可以多實驗幾次) |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科學的不斷的追求的精神。 | ||||||||
教師提示:還有什么有關蠟燭的實驗嗎? | 學生可以進行設計實驗。 | |||||||||
小結: 1、 關注物質的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石蠟能否燃燒、其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 關注物質的變化。 3、 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包括變化前、變化時、變化后)。 | 學生討論,信息反饋。 填寫實驗報告。 | 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 ||||||||
板書設計 :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 蠟燭燃燒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課前準備: 排水集氣法的練習 導入 新課 什么是呼吸作用 | 在家自找器皿練習 回答 | 使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 引入實驗探究 |
新授課: 1、 提問:呼出的氣體與吸入氣體有何不同 2、 小結: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氣 ③ 水 三種物質含量的區別 3、 小結歸納實驗方法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水---玻璃片 4、 提問、現象結論 | 猜想、討論 設計實驗 討論步驟、方法 分組實驗: 1、 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 2、 用澄清石灰水區別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3、 用帶火星的木條區別氧氣含量的多少 4、 玻璃片區別水分含量的多少 根據現象歸納結論 | 激發興趣 互相交流,體現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教學 重點知識 實驗探究 加深理解 觀察記錄 加深重點知識的掌握 |
布置作業 | 整理探究活動記錄 完成實驗報告冊實驗二 | |
板書設計 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二、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二氧化碳吸入氣<二氧化碳呼出氣 氧氣吸入氣 > 氧氣呼出氣 水蒸氣吸入氣 < 水蒸氣呼出氣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引入】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習化學必然要走進化學實驗室,那里有很多儀器和藥品期望你利用他們來探究化學的奧秘。 【說明】當你走進化學實驗室時,首先要仔細閱讀實驗室規則,他們是你安全實驗并獲得成功的保證。 | 傾聽 傾聽,理解 | 點明本節課的主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 |
一、 藥品的取用 指導學生閱讀P151藥品取用規則,指導學生認識幾種化學實驗室藥品的一些圖標 1、固體藥品的取用 【說明】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展示廣口瓶),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展示藥匙)。有些塊狀的藥品可用鑷子夾取。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干凈,以備下次使用。 【演示】1、取鋅粒 2、取少量碳酸鈉 【解釋】固體藥品取用時,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須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2、液體藥品的取用 【說明】液體藥品通常保存在細口瓶里(展示細口瓶)。 【演示】液體的傾倒。 【討論】1、細口瓶的塞子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傾倒液體時,瓶口為什么要緊挨著試管口 ?,應該快到還是緩慢地倒? 3、拿細口瓶倒液體時,為什么細口瓶標簽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體后,為什么要立即蓋緊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 | 閱讀P151藥品取用規則 傾聽,觀察,記憶 觀察,動手練習 理解,記憶 觀察,動手練習 思考,回答 | 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說明】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常用量筒量出體積。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體。 【解釋】1、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當接近刻度時,可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至刻度 3、取用液體,當不說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討論】量取液體時,如果實現沒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視或俯視的方法,將會對讀數產生什么影響 【演示】滴管的使用,實驗1-3 | 觀察并動手練習 理解,記憶 分析、思考、回答 動手練習 |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小結】1、固體的取用方法 2、液體的取用方法 | ||
板書設計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 藥品取用規則 二、 藥品的取用 1、 固體藥品的取用 保存:廣口瓶 取用:藥匙、紙槽(粉末狀)、鑷子(快狀)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須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2、 液體藥品的取用 保存:細口瓶 取用:傾倒 注意:當不說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3、 滴管的使用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引入】在前面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固體和液體的取用,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其他基本操作。 | 傾聽 | 點明本節課的主題,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 |
二、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演示】實驗1-4 2、給物質加熱 【演示】實驗1-5 | 【閱讀】 P16酒精燈的使用,并記憶理解 觀察、思考 【實驗】取3支試管,各加入3毫升水,將其中一支試管放在酒精燈火焰上方3厘米處加熱;另一支的底部與燈心接觸加熱;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熱,記錄上述三種情況將水加熱所需時間。完成P17 討論并歸納出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自己動手做實驗1-5,并觀察現象 | 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歸納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 |
三、洗滌儀器 講述洗滌儀器的方法、注意點、儀器干凈的標準 | 閱讀練習洗滌儀器 | |
【小結】:1、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2、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3、洗滌儀器 | 歸納、小結 |
板書設計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三、物質的加熱 1、 酒精燈的使用:外焰、內焰、焰心 2、 給物質加熱的方法:用外焰加熱 3、 儀器的洗滌 干凈的標準: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引入新課】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那你知道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嗎? | 根據已有知識,生活經驗說出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等 | 設疑,激發興趣 | ||||||||||
【內容新授】 一、空氣的組成 【引導】閱讀課本P22了解科學家對空氣成分的研究過程 【演示】實驗2-1 1、 如圖2-3連接好裝置 2、 向集氣瓶內裝入少量水,并作上記號,為什么? 3、 向燃燒匙中加入較多量的紅磷,為什么? 4、 點燃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 5、 提示觀察紅磷燃燒現象,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水面情況。 | 【閱讀】知道拉瓦錫研究空氣的實驗及結論 認識儀器 討論操作原因,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口答 1、瓶內放水是為了吸收生成的白煙,同時降溫。 2、燃燒匙中放較多紅磷是為了使瓶內氧氣充分消耗掉 3、 紅磷燃燒,黃色火焰,大量白煙 4、 熄滅后,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大約占集氣瓶剩余體積的1/5 | 用邊介紹實驗步驟邊提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觀察是邊記錄邊回答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觀察能力 培養分析能力 | ||||||||||
【提問】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 【歸納】 1、 裝置不嚴密 2、 紅磷量少,不能充分耗盡瓶內的氧氣 3、 空氣沒有冷卻 【講解】空氣的成分 | 猜想、討論 記錄 氮氣 78%、氧氣 21%、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 |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增強記憶 | ||||||||||
二、物質的分類 混合物:多種物質 純凈物:一種物質 | 舉例說明 空氣 自然水 泥漿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 | 加強理解 | ||||||||||
【小結】 1、 空氣的組成 2、 物質的分類 | ||||||||||||
【練習】課本P28 1、3 | 口答練習 | 鞏固知識 | ||||||||||
【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 | ||||||||||||
板書設計 課題1、空氣 一、 空氣的組成
二、 物質的分類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復習提問】 1、 空氣的成分 2、 課本P25討論題 【歸納小結】 1、 氮氣不能支持燃燒 2、 氮氣不溶于水 3、 氮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 口答 討論 知道氮氣的性質 | 復習鞏固 引入新課 通過討論引出物理性質的概念 |
【講解】一、物理性質 【提問】氮氣有哪些物理性質? 【過度】空氣中除了氮氣還有其他成分,他們各有用途 | 知道物理性質一般指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口答】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 閱讀教材,觀察圖示,小結口答 |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引導學生看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
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1、氧氣 | 用途: 1、 潛水、醫療 2、 煉鋼、氣焊 3、 化工生產 4、 宇宙航行 | |
2、 氮氣 3、稀有氣體 | 用途 1、 化工原料(硝酸、化肥) 2、 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入燈泡、食品防腐) 3、 醫療、麻醉 4、 超導材料 性質 無色、無味、性質不活潑 1、 保護氣(焊接金屬、充燈泡) 2、 各種用途的電光源 3、 激光技術 4、 制造低溫環境 (氦) 5、 醫療麻醉 (氙) |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用途,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
三、保護空氣 1、 空氣污染的原因 有害氣體 煙塵 2、 空氣污染的危害 3、 保護空氣 | 關注環境、分析討論 觀察圖示,結合生活討論回答 1、 損壞人體 2、 影響作物生長 3、 破壞生態平衡 例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酸雨 討論、分析、回答 1、 加強大氣質量監測 2、 使用清潔能源 3、 積極植樹造林 | 關注環境 保護環境 養成環保意識 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
【布置作業 】完成指導手冊課題1 | ||
板書設計 課題1、 空氣 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1、 氧氣 2、 氮氣 3、 稀有氣體 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三、保護空氣 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引入】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而空氣中有氧氣 【提問】氧氣具有哪些性質 【板書】1、物理性質 【提問】1、什么是物理性質 2、 物理性質包含哪些內容 【展示】一瓶氧氣 【討論】色、態、氣味、密度、水溶性 【講解】改變條件 氧氣 → 液氧 → 固態氧 (無色) (淡藍色) (淡藍色) 【演示】實驗2-2 【講解】氧氣能支持燃燒 【提問】如何檢驗氧氣 【演示】實驗2-3 1、 硫的色、態 2、 硫在空氣中燃燒 伸入氧氣中 【小結】硫+氧氣→二氧化硫 | 傾聽 思考、猜想 口答 觀察、討論 氧氣:1、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大 3、不易溶于水 觀察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討論回答: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復燃則為氧氣 觀察現象; 在空氣中:1、淡藍色火焰 2、放熱 3、有刺激性氣味 在氧氣中:1、藍紫色火焰 2、放熱 3、有刺激性氣味 記憶 | 設疑創設情境 復習舊知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
【補充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板書】 碳+氧氣→二氧化碳 【演示】實驗2-4 【板書】 鋁+氧氣→氧化鋁 【提問】實驗前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細沙 【補充實驗】鐵在氧氣中燃燒 【板書】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強調】實驗前在瓶底鋪一層沙或少量水 【提問】課本P30討論題 【小結】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由于空氣中氧氣含量相對較少,因此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 | 觀察現象: 1、 發出白光 2、 放熱 3、 生成一種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觀察現象 1、 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2、 放熱 3、 生成白色固體 【回答】防止集氣瓶破裂 觀察現象; 1、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2、 放熱 3、 變成黑色的固體 討論 | 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
【練習】課本P32 2、3、4 | 完成練習 | |
【布置作業 】背誦記憶氧氣的性質及反應現象 | ||
板書設計 課題2、 氧氣 一、 氧氣的性質 1、 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學性質 ① 支持燃燒 ② 硫+氧氣→二氧化硫 ③ 碳+氧氣→二氧化 ④ 鋁+氧氣→氧化鋁 ⑤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復習】寫出磷、硫、鋁、碳、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提問】上述幾個變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 完成練習 討論回答 都生成了新物質 | 復習舊知 引入新課 |
二、化學變化 【提問】石蠟融化、紙張破碎、水變成冰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三、物理變化 【練習】說出下列變化屬于什么變化 ① 鐵生銹 ② 酒精揮發 ② 瓷碗破碎 ④ 紙張燃燒 【講解】 1、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同時也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2、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 3、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 四、化學性質 【提問】上述幾個反應有什么共同點 【講解】五、化合反應 六、氧化反應 七、氧化物的概念 【小結】氧氣具有氧化劑 講解】八、燃燒、緩慢氧化 【小結】化學反應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 【練習】1、在下列變化中 A、氧化鈣+水→氫氧化鈣 B、水→氫氣+氧氣 C、磷+氧氣→五氧化磷 D、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 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既屬于氧化反應又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2、 列變化不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A、植物呼吸 B、實物腐爛 C、鐵生銹 D、硫燃燒 | 理解、思考 理解、完成練習,判斷硫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舉例說明(蠟燭燃燒) 思考、回答 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 都與氧發生反應 生成物是氧化物 比較兩者的不同點,舉例動植物的呼吸 完成練習 | 掌握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 設疑、引出新知 |
【布置作業 】 完成指導手冊課題2 | ||
板書設計 課題2、氧氣 二、物質的變化 1、 化學變化 2、 物理變化 三、物質的性質 1、 化學性質 2、 物理性質 四、化合反應 五、氧化反應 六、緩慢氧化 |
|
[化學教案]九年級上冊《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