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b.電于先填充能量較低的電子層,然后填充能量較高的電子層。[提問]:那么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有何關系呢?[板書]:三.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提問]: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那么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板書]: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的。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he為2個),化學性質穩定,這種結構稱為穩定結構;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少于4個,易失去電子,化學性質活潑;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于都大于或等于4個,易得到電子,化學性質活潑。結論:結構決定性質。[講解]:由于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易失去電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易得到電子,形成穩定結構,這樣,原來的原子中的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就不相等而使原子帶電,這樣帶電的原子就叫做離子。[板書]:四.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陽離子; 陰離于:帶負電荷的原于(或原于團)叫做陰離于。[講解]:離子形成的過程。[提問]:原子我們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離子我們應該怎么樣來表示呢?[板書]:1.離子符號:陽離子:na+、mg2+、al3+(nh4+)陰離子:cl-、o2-、s2-(so42-、co32-、oh-)。[提問]:下面同學們思考一下離子與原子的有何區別?如何相互轉化?[總結板書]:原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 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 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mg2+
cl-
相 互
轉 化
[提問]:鈉原子最外層有一個電子,氯原子最外層有七個電子,它們之間是否可以形成化合物?如何形成的?[教師活動]:講解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總結板書]:五.離子化合物1.定義:由陰陽離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2.離子化合物中,陰陽離子所帶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化合物本身不顯電性。[提問]:在前面學習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我們曾經用到鹽酸,它是氯化氫的水溶液。而氯化氫是氫氣和氯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的。那么,氯化氫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61頁有關內容。[教師活動]:講解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總結板書]:六.共價化合物1.共用電子對:p612.共價化合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3.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小結]:①形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②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和稀有氣體。 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雙原子分子單質,共價化合物。 ④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離子化合物。(四)總結、擴展 本節所學內容要求同學能夠識別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掌握離子的概念,能夠區別離子和原子,知道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和原理。 通過學習我們還應該學會從微觀想象中鍛煉自己分析推斷的思維方法。四.布置作業課本第62頁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