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第六章知識點總結
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具有還原性。木炭在反應c+2cuo 2cu+co2↑中作還原劑。
第二節(jié)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阻礙反應的繼續(xù)進行。
不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濃鹽酸易揮發(fā),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而不純。
不用純碳酸鈣或碳酸鈉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們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較高。
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發(fā)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原因:固體和液體混合,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氣體)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長頸漏斗插入液面內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緊閉導氣管出口,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wěn)定后水面下降,則表明漏氣;若水面不下降,則表明不漏氣。
驗滿: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要伸入瓶內),如果火焰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經(jīng)收集滿了。
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凈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時,可先將氣體通過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再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除去水蒸氣并進行干燥)。
注意事項見第二單元。
二、 二氧化碳和氧化鈣的工業(yè)制法:caco3 cao+co2↑
第三節(jié)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對應的探究實驗:
無色無味,常溫常壓下為氣體。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實驗操作】如右圖(1),將co2氣體慢慢倒入杯中。
【實驗現(xiàn)象】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實驗分析】二氧化碳氣體沿燒杯內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漸上升,把杯內的空氣自下而上排出。
【實驗結論】①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②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實驗操作】如右上圖(2)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
【實驗現(xiàn)象】瓶體變癟。
【實驗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時,使瓶內的氣體體積減小,因而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把瓶子壓癟了。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沒有毒性)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實驗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紙花的顏色變化。然后將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烘烤,觀察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