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構成
布置作業:書上練習。導學手冊。
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表4)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近似整數值)
氫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鉀
19
20
19
39
1、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2、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近似整數值)
(表5)
原子
種類
質子
數
中子
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
氮
7
7
鎂
12
24
磷
16
15
鐵
30
56
本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微觀世界,對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原子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了解到了原子的構成,知道了原子質量的一種表示方法,還知道了學習微觀粒子的一些方法。(學生完成)
1、質子、中子、電子還能再分嗎?
2、原子核外的電子運動有規律嗎?
3、原子核外的電子會不會“跑掉”?如果會,又會變成什么樣的粒子?
……
培養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會從圖表中得出有效信息。
鞏固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的知識。
既讓學生學會小結,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讓學生永不滿足課堂的學習,培養他們帶著問題,不斷探究,不斷學習的精神。
【板書設計】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學習策略:類比想象 → 分析歸納 → 練習鞏固
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
2、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
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二、相對原子質量
1、定義—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2、符號—ar。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
1、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2、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近似整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