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說課稿
3.本課題教學主要采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方式展開,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要分層次對待,講解和提問要考慮到中下層學生的基礎,多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動手的機會、回答問題的次數。在分組實驗中讓好生給于差生合作式的幫助。讓他們盡可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使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把“自我參照性評價”運用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隨時隨地的進行反思。大量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開好“高帽子”公司,創設一種學生努力思考、積極動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和諧教學氛圍。充分肯定學生成功的地方,即使學生錯了,也表揚學生大膽,具有代表性,錯的也很有價值。并在教學的最后小結中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自我參照性評價,從三維教學目標的三方面進行反思,談體會、談收獲。從而進行對學生身心無毒無害的綠色評價。
【學習方法】
上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蠟燭燃燒時的現象,學生回答的不完整、不系統,給學生講明科學觀察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講解對比觀察法以及觀察的內容,和學生一起觀察蠟燭點燃前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等項目,現時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規范學生的觀察方法。再放手讓學生觀察蠟燭燃燒時、熄滅后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注意儀器的使用和藥品的取用。確保操作正確,實驗成功。學生在探究蠟燭燃燒時是否有co2、h2o生成時,不教給學生完整的探究方法,但要引導學生回憶co2、h2o的有關性質,設計一個有明顯現象的實驗證明co2、h2o的存在。讓學生重視探究步驟中的設計與實驗證明。即使是蠟燭的密度,也不要求學生精確測量,只要求與水進行比較,把蠟燭放到水中證明即可。白煙的點燃,強調要求與方法,注意多鼓勵學生。學生自我評價時不會太勇躍,應從方法上加以指導,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方面談體會、談收獲,反思自己提出問題是否積極?設計的實驗方案合理嗎?基本實驗操作規范嗎?分析問題思路是否清晰?掌握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本方法嗎?對學好化學有信心嗎?等問題。為以后開展“自我參照性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的重要手段。同學們,你做過蠟燭燃燒這個實驗嗎?你仔細觀察過蠟燭嗎? 學生粗略回答。
思考:為什么回答的不理想?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講授新課
1、教師講解觀察的方法與內容
引導學生觀察蠟燭點燃前的現象:(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傾聽、理解
驗證密度時,學生把蠟燭放到水中驗證
進行觀察方法的學法指導
2、學生實驗觀察燃著時現象
再交流討論
3、難點探究:如何間接觀察
火焰分層,生成水、二氧化碳,是液體還是氣體在燃燒。 學生分組實驗(三人一組):
共同合作:設計后再實驗,一邊實驗,一邊記錄。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