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性質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演示實驗鐵跟硫酸銅反應也采用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方法,便于學生觀察、提問一學生,觀察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并將學生的回答整理后,顯示在屏幕上。
[現象:1.鐵絲表面上覆蓋了一層紅色的銅;
2.藍色硫酸銅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的feso4溶液。]
[說明:鐵能與硫酸銅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又問:為什么鐵能從硫酸銅溶液中將銅置換出來,而新生成的鋼不會從硫酸亞鐵溶液中將鐵置換出來呢?
引導學生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討論,鐵比銅更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離子,當鐵絲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鐵失去2個電子給銅離子,銅離子得到電子變成金屬銅,而鐵轉變成離子后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亞鐵。由此可見,鐵比銅更容易失去電子,說明了鐵比銅活潑,也說明了在置換反應中,一定是活潑的物質將相對不活潑的物質置換出來。
為了生動、直觀地解釋這一問題;便于同學們理解;用電腦將整個變化過程模擬下來。(模擬圖略〕
[小結:從上述幾個實驗可知,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與氧氣反應生成不同的產物,其化學活潑性雖不及鋅,但比銅活潑。]
[三.鐵的重要性及防銹]
從鐵是人類生活和生產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及鋼鐵的生產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兩個方面,闡述鐵的重要性,并配合一些圖片加以說明,尤其是在講到鐵制品容易生銹,全世界每年因生銹而損失的鋼鐵約占世界年產量的四分之一這一驚人數字時,配合一些機器、橋梁被銹蝕得零亂不堪的畫面,使同學們觸目驚心,產生一種強烈的愿望,保護鐵制品,防止它們生銹。可是如何防止鐵生銹呢?教師及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上進行討論,最后得出正確的方法:
[防銹的原理:隔絕空氣和水份。]
[方法:涂油、涂漆、電鍍及生成氧化膜等](配錄像畫面)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易生銹?(學生回答正確后,b點閃動幾次)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節至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相同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為什么?
學生討論解答后,電腦模擬兩邊燒杯氣泡產生的量,并模似指針慢慢向產生氣泡少的一邊偏移(即盛有鐵的一邊),最后鋅反應完,鐵繼續反應,生成的氣體的總量比鋅多,指針又慢慢向放有鋅的燒杯一邊偏移(右邊)偏移。
注釋:[ ]表示每按一次鍵,屏幕所顯示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