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應提供給學生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應結合學生實際經驗和生活素材設計學習專題,使學生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將科學探究作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在豐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著眼于未來發展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已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地得到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中,我注重設計的不在是教師的教,而是設計讓學生如何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的學習、學會學習。設計中主要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1、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探究實驗的支持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踐制取二氧化碳三部分內容,設計教學時采用啟發質疑──實驗探索──總結實踐三個環節進行。做到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主體發展教育。學習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學會分享他人的觀點,學會如何讓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看法,并贏得對方的支持,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培養。
2、改變評價方式、內容。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注意從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強調評價的多元價值取向,既注重認知,也注重情感體驗,強調評價的激勵、發展作用。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地、客觀地評價自己、他人的表現,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程度。
3、教師角色的定位。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是作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服務者,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協作的關系,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教導者、監督者。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做到有效地提高、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奠定基礎。
二、教案
課 題
授 課 人
吳 建 利
學 校
哈爾濱市35中學秋實分校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說出在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能說出實驗裝置的一起名稱及操作要點;初步學習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
2、通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研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探索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探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讓學生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和方法,體驗化學實驗的方法的科學性;能進行初步的科學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合作的科學品質。
2、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探究成功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續不斷的學習化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