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二氧化碳(通用11篇)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1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導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 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1] [2] [3] 下一頁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2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導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 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 ,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3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導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 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 ,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4
化學學科《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廣州大學-小明)
(發稿時間:2004-10-30 )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導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 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 ,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5
第三節奇妙的二氧化碳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認識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3.學會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與裝置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地位、作用,認識二氧化碳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會觀察和描述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并從實驗事實歸納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質特點。
2.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設計思路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全面的認識與評價自然界中的物質。
學習重點與難點:
1.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
2.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的理解;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學習方法:
1.通過觀察與思考,來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環;
2.通過實驗的觀察,來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3.通過教師的介紹,來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干冰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4.通過與制氧氣、氫氣的比較,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5.通過利用化學文字表達式的比較,學生自行歸納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實驗探究:
1.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學習內容: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1)二氧化碳的產生:動植物的呼吸,動植物尸體在微生物作用下發生分解,煤、石油、天然氣等化學燃料的燃燒,其他有機化合物的燃燒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氣
2.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問題)
(1)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分子的運動速度比(空氣中)氮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的運動速度慢,再加上二氧化碳分子吸收太陽光中的紅外線的能力強,所以二氧化碳增多就像在地球表面蓋上了厚厚的被子,是熱量不容易散發出去,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即溫室效應。
(2)溫室效應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對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地球的氣溫上升,將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會被淹沒,有的地方會炎熱得無法居住,氣溫上升,會使更多的水蒸氣進入大氣,一些富饒的土地變成沙漠。
(3)防止溫室效應的措施
a. 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學燃料;
b. 更多的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
c. 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可作為溫室肥料。植物不但葉部、地上部分會吸收二氧化碳,就是根部也會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直接使用二氧化碳或使用分解出二氧化碳的肥料,可以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2)可用作于滅火,原因是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且一般情況下,不助燃也不燃燒。
常用的滅火劑主要有三種:
a. 泡沫滅火劑:適用于木材、棉布等一般性著火;
碳酸氫鈉(NaHCO3)+鹽酸(HCl)→氯化鈉(NaCl)+水(H2O)+二氧化碳(CO2)
b. 干粉滅火劑:除適用于一般性著火外,還適用于油料、氣體著火;
碳酸氫鈉(NaHCO3)加熱——→碳酸鈉(Na2CO3)+水(H2O)+二氧化碳(CO2)
c. 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劑:適用于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著火。
這些滅火器在適用時都能產生和噴出二氧化碳氣體。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且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從滅火器中噴出的二氧化碳好似給燃燒物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二氧化碳“被子”。使燃燒物與空氣隔絕開,燃燒物因缺氧而熄滅。但在撲滅鉀、鈉、鎂等活潑金屬失火時,不能采用二氧化碳滅火。因為這些金屬都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4.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影響
(1)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達到1%時,人就會感到氣悶、頭昏、心悸,達到4%~5%時,人就會感到氣悶、頭痛、眩暈;達到6%時,人就會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至死亡。但是二氧化碳沒有毒。
(2)減少二氧化碳危害的方法:
a. 保持室內經常通風;
b. 進入可能會含較多二氧化碳的地方(如菜窖)要檢查二氧化碳的含量。做燈火試驗。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氣體。加壓降溫的條件下,可變成液態二氧化碳,甚至固態二氧化碳。
液態二氧化碳主要用于滅火器,而固態二氧化碳做致冷劑,冷藏食物,人工降雨,舞臺制景等。
CO2(solid)
CO2(gas)
CO2(liquid)
(2)密度比空氣大(標準狀況下,1.97g/L),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3)能溶于水(通常情況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加壓可以增大溶解量,制汽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不但能溶于水,而且還能與水反應
實驗:二氧化碳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中,原來的紫色變成紅色,加熱該液體后,石蕊試劑重新變成紫色。
原因: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了一種酸性物質,而該酸性物質不穩定,受熱容易分解。
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CO2)+水(H2O)—→碳酸(H2CO3)
碳酸(H2CO3)加熱——→ 二氧化碳(CO2)+水(H2O)
判斷: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錯)
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了碳酸,從而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而非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更不能提供呼吸
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實驗:階梯蠟燭熄滅實驗
現象:當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傾倒于燒杯中時,其中的蠟燭由下而上逐漸熄滅。
原因:(1)二氧化碳氣體既不能燃燒又不能支持燃燒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容易沉積在下面。
(3)與澄清石灰水(即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CO2) + 氫氧化鈣[Ca(OH)2] —→ 碳酸鈣(CaCO3) + 水(H2O)
該反應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在露置的石灰水上,一段時間后會出現一層白膜,該白膜就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碳酸鈣固體。
石灰水涂墻也是利用該反應
思考:為什么用石灰水涂墻后,墻壁會出汗?
三、化學反應類型之一——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combination reaction):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多變一”。
2.分解反應(decomposition reaction):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一變多”。
四、二氧化碳的制法
工業制法
煅燒石灰石
文字表達式:碳酸鈣(CaCO3)高溫——→氧化鈣(CaO)+二氧化碳(CO2)
實驗室制法
1.藥品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
碳酸鈣(CaCO3)+鹽酸(HCl)→氯化鈣(CaCl2)+水(H2O)+二氧化碳(CO2)
補充:
1)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能否用碳酸鈣粉末或者碳酸鈉粉末代替石灰石作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答:不能,化學反應的速率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有關。反應物顆粒越小,接觸面積就越大,反應速率就越大,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就不易收集。
2)鹽酸就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否能夠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
答:不能。鹽酸都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如果利用濃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揮發性太強,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較多量的氯化氫氣體,影響實驗結果。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
答:不能。如果用稀硫酸,會與石灰石發生反應生成一種微溶性的固體——硫酸鈣,包裹在固體表面,從而使液體與固體反應物隔絕,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看到的現象時首先有少量氣泡,馬上停止。
2.反應儀器選擇:固體與液體發生反應生成氣體不需要加熱。選擇與過氧化氫制氧氣相似的儀器。
反應儀器中,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代替,不過,長頸漏斗的下端必須要神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氣體從漏斗口逸出。
該裝置的優點:
(1)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開始和結束,節約藥品
(2)可以隨時向反應容器中加入液體藥品
(3)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
思考:還有哪些類似原理的裝置
3.實驗步驟:與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相似。
4.二氧化碳的檢驗及驗滿
1)檢驗:向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
2)驗滿: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木條馬上熄滅則說明已經收集滿。
5.收集氣體: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氣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補充:如果要得到干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該怎么辦?
答:可以將反應生成的氣體首先通過水,或碳酸氫鈉溶液(吸收HCl氣體),然后通過濃硫酸(干燥),順序絕對不能調換。
練習: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區分4瓶集氣瓶中的氣體,其中分別為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
答:首先分別取樣。然后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到4瓶集氣瓶中,觀察現象。如果正常燃燒,則是空氣;燃燒更加劇烈,說明是氧氣;如果馬上熄滅,則是氮氣或二氧化碳,在該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若變渾濁,則為二氧化碳;若不變渾濁,則為氮氣。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6
“二氧化碳”是學生經常聽到、用到的詞匯,學生似乎十分熟悉它,但實際上學生對它并不了解。從課的開始就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景來導入,能很快地把學生的興奮點引向二氧化碳的性質上來,再由問題情景設下懸念去引導學生進行性質的猜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本節課能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最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組實驗探究,交流討論等形式來得到結論,避免學生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只重實驗結論的弊病,也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生積極性高,參與面廣,可避免課堂教學變得沉悶、乏味。
通過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如:人造云霧、人工降雨、滅火器、溫室效應等),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科學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樹立學生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實驗中應允許失敗,切不可急于求成,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個別學生會對某些實驗提出改進意見(用醫用注射滴管經加工后代替),應引起教師的重視,保護學生的創造性,不應敷衍了事。如有學生就對“向石灰水中吹氣”這個實驗提出了改進意見。
本節課對于時間的把握還存在欠缺,若條件允許的話,應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把學生的學案制成課件(如幻燈片),探究完一個實驗就放映一個探究報告,可以節約一定的時間。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7
初三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識,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系統。隨著學習的逐步推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系統,使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系統。因為本節課重難點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與用途上,所以在我的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中,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以得出最終結論。這樣,通過重現已有的知識,再創設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比把舊知識簡單重現,把新知識硬塞給學生的做法效果更為明顯。
教學過程中,多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進而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動力。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加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通過這一節課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是多么重要。只有問題情境創設得好,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此外,問題的設置應有啟發性、層次性。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使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很輕松,教師也園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使自己受益匪淺。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8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導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 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 ,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9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 )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導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 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 ,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10
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提出了“重視學生的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的觀點,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的。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了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意義;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制取和用途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盡可能地體現《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學習。
初三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識,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系統。隨著學習的逐步推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系統,使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系統。為此我先設計讓學生回憶剛剛學過的制氧氣的過程,并引導提示學生二氧化碳的制法過程可參考氧氣的制法,學生則順理成章說出制二氧化碳也分工業制法和實驗室制法。又因為本節課重難點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上,所以在我的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中,讓學生之間以補充糾正式方法口答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狀態、反應條件、收集方法、選擇什么樣的發生裝置、需要幾個步驟、操作中注意什么等等。這樣,通過重現已有的知識,再創設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比把舊知識簡單重現,把新知識硬塞給學生的做法效果更為明顯。
教學過程中,多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進而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動力。由于本課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手、腦合一”的操作能力,因此我選擇在實驗室授課。通過課前學生準備器材,加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堂上通過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器材自己設計小實驗,自主探索,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以及自我調控的機會。通過對藥品的選擇和裝置設計,給他們自我體驗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在安排分組實驗時,我故意安排了其中的四組實驗臺上的儀器設備是比較完善(可控制反應發生或停止),其余各組是最簡單的儀器組合,這樣在開始探究實驗時,同學之間就發現了這種不同。當實驗結束進行師生之間的問題互動時,學生就提出了疑問:為什么儀器配備不同?這時我趁熱打鐵讓這四組同學將儀器展示給大家,引導同學們細心觀察并與自己的裝置對比一下,然后各述己見,這期間我的重要角色就是及時將學生之間的問題及所答引入正軌并加以肯定,再將學生沒發現的問題刻意地啟發一下,如將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以上是否可行等等,讓學生從中總結出兩套不同裝置的優缺點,同時還順利的解決了許多習題中具體問題。而在藥品選擇上,因為學習制取氧氣時學生已知道藥品的選擇依據(1、能否制出。2、反應速率適中。)再加上學生知識點的欠缺,為此我親自演示兩組藥品實驗:碳酸鈉粉末和稀鹽酸、石灰石和稀硫酸,與學生手中的藥品(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現象進行對比,對第二組藥品現象我直接給出原因,從而讓學生肯定了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藥品。這種設計比學生獨自操作,討論并歸納實際深刻的多,而且還省時。
通過這一節課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是多么重要。只有問題情境創設得好,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此外,問題的設置應有啟發性、層次性。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使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很輕松,教師也園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使自己受益匪淺。
當然,在教學中也暴露了不足。本課改成分組實驗教學,學生動手機會較多而耽誤了時間,說明學生的實驗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要不斷培養。但不論怎樣在本節課學習中學生還是大有收獲的。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任重而道遠,今后還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新,探索出新教材下的課堂設計以適應改革的需要。
奇妙的二氧化碳 篇11
新課程理念下,新型的教師只能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實踐的機會,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充足的學習材料,悉心安排好實踐操作內容。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由的活動中,探究學習,從而學有所得,學有所進。
在教學中,我反復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教學,發現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下面,談一談我對本課教學的課后反思。
1、體現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從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出發,設置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中來,把學生擺在主人的位置,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式教學理念
從本節課的課堂效果來看,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并重。通過將演示實驗改為小組探究實驗,調整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調整了教學關系;通過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優良品德。尤其是對現實生活問題的探究,既鞏固和升華了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以培養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
3.體現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教師是學生學習資源的設計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親密伙伴。本課在導入部分,曾經過多次修改,后確定引用“學生已有知識及生活常識中引出問題”為課堂切入點,引發學生產生問題,引出本課的學習任務,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本課設計了四方面的課外閱讀任務,有利于學生獲取對周圍的社會生活環境深刻、客觀的認識等。
4.本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過高地估計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暴露了學生實驗操作訓練不過關的問題,致使探究實驗操作費時過長,使得教學計劃不能按時完成,反映出進行教學設計時對學生的分析、了解不夠。
- 第一冊二氧化碳的性質介紹(通用2篇)
教學內容初中化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總目標1. 通過實驗演示,幫助同學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能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并且對二氧化碳的實際應用有所了解。2.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 第二冊二氧化碳的性質(通用3篇)
摘 要:通過創設情境、分析討論、推測結果、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研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關鍵詞:二氧化碳、學習目標、實錄正 文:一、教 材 分 析本章教材的前二節研究的是碳的單質,從本節開始研究碳的化合物,碳的化...
- 二氧化碳的性質(精選14篇)
摘 要:通過創設情境、分析討論、推測結果、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研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關鍵詞:二氧化碳、學習目標、實錄正 文:一、教 材 分 析本章教材的前二節研究的是碳的單質,從本節開始研究碳的化合物,碳的化...
-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精選14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的基礎上,研討;通過討論,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反應原理;通過實驗探究,學會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裝置的探...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學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1、。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制造者。2、說明光合作用的實質。3、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上的應用 .4、通過演示實驗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5、通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 第四節 二氧化碳(精選3篇)
第四節 二氧化碳教學目標:1)體驗對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探究過程,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認識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掌握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3)了解實驗室制二氧化碳、體驗在實驗中學習和邊學習邊實踐的學習方式。...
- 探討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通用3篇)
一. 教學目標通過此實驗,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 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精選2篇)
一. 教學目標通過此實驗,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二.課時安排:1——2課時三.教學準備一些的裝置、材料、錄像、課件等。...
- 《二氧化碳》說課稿范文(精選2篇)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 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精選6篇)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⑴聯系實驗室制取氫氣,學會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⑵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使用的藥品、儀器名稱和收集方法。...
- 第三節 二氧化碳的性質(通用4篇)
一、教學目標1、聯系自然界生命的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質和用途。3、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化學性質。4、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教學重點二氧化碳跟水跟石灰水的反應。...
- 二氧化碳的性質(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聯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精選17篇)
一.知識教學點。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制取方法。2.難點: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設計思路出發,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 室制取方法。...
- 《二氧化碳》教學反思(精選5篇)
本節教材著眼于生活中的化學。而教學中要活學用教材使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還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圍加深難度的誤區。要落實課程標準使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又能靈活運用它們,這就對問題的情境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學反思(精選4篇)
新課程理念下,新型的教師只能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實踐的機會,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充足的學習材料,悉心安排好實踐操作內容。...
- 九年級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