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再探究
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設計及實驗分析,鞏固堿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學科綜合思想和科學的探究能力。
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實驗,用實驗現象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難點:科學探究思想與方法的初步形成。
實驗準備
大理石 稀鹽酸 ca(oh)2溶液 naoh溶液 紫色石蕊試液 酚酞試液 試管 滴管 礦泉水瓶 集氣瓶 錐形瓶 各類導管 燒杯 單孔橡皮管 u型管 鐵架臺 氣球 雞蛋 紅墨水
教學設計復習 堿的通性;寫出常見的堿ca(oh)2 、naoh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書(一位同學回答堿的通性;一位同學上臺書寫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演示 將co2分別通入ca(oh)2、naoh溶液中。教師提問 利用反應現象的不同,可以解決哪類問題?學生回答 鑒別ca(oh)2與naoh。引言 co2與ca(oh)2反應有沉淀生成,而與naoh反應無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不是確實發生了反應?對于這種無現象的反應能不能設計出一些實驗,使反應產生一些現象,從而直觀地證明兩者發生了反應?本節課探究的課題就是:如何用實驗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板書 如何用實驗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提示 我們做過很多的實驗,看過很多的實驗現象,如:顏色變化,氣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學習過很多物質的性質。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質,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變化來設計實驗方案。學生討論 學生根據教師提示,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裝置圖。教師活動 進行巡視,參與討論,選擇有代表性的設計方案向全班展示。板書 部分同學將設計的實驗裝置圖畫在黑板上。展示討論 學生講解自己的設計方案,其他同學提出問題,分析討論!踅虒W設計方案一生1:由于co2與naoh反應生成na2co3,我設計的方案是:將co2與naoh反應,在反應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氣泡產生,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生:同意。師:我有一個問題:co2也能與h2o反應生成h2co3,同樣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與酸反應放出的co2,還是h2co3中的co32-與酸反應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響?生1:先將反應后的溶液加熱,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師:經過改進,這個實驗方案變得完整,設計的方案能否成功?我們用實驗說明。(老師根據學生的設計進行實驗,方案一獲得成功)師:實驗證明,有氣泡產生,證明co2與naoh確實發生了反應,這位同學的設計獲得了成功,我們向他表示祝賀!方案二生2:由于naoh是堿性的,生成的是鹽,應該是中性的,我設計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幾滴酚酞,這時酚酞顯紅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與naoh反應,酚酞會褪色。師:這位同學采用指示劑的方法,大家有異議嗎?生3:我認為不行,因為na2co3顯堿性,同樣會使酚酞顯紅色。師:兩位同學產生了分歧,到底誰對?我們也用實驗來檢驗。(老師演示方案二,酚酞沒有褪色,方案失。師:雖然這位同學的設計沒有獲得成功,但他考慮到了用指示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