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二氧化碳的性質
(2課時)一.知識教學點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4.滅火和滅火器簡介。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反應。 2.難點: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及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疑點:當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超過1%時候,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可是為什么又說二氧化碳無毒? 4.解決辦法: (1)學生閱讀教材,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3)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碳和石灰石的用途。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操作、實驗現象描述及其反應方程式)。 3.常識性了解滅火原理和滅火器。 4.了解石灰石的用途。(二)整體感知 本節課堂演示實驗較多,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也較多,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問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三)教學過程[教師提問]:在空氣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沒有二氧化碳會怎樣?[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圖5-9,簡述二氧化碳對自然界中生命活動的重要性。[教師活動]:(1)展示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演示[實驗5—5]。 (2)講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板書]: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與氧氣比較)注意:“干冰”是指固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氣
色、味、態
無色、無味的氣體
無色、無味的氣體
密度
比空氣大
比空氣略大
溶解性
能溶于水
不易溶于水[講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板書]: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師活動]:①演示[實驗5—6]。 ②提出問題:為什么下層的蠟燭先熄滅?[學生活動]:觀察實驗現象,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板書]:1.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不能供給呼吸。[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87頁,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②在進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時,應先采取怎樣的措施來保證安全?[講解]:二氧化碳對自然界的生命活動很重要。人體的血液中也需要適量的二氧化碳,以促使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則呼吸作用就會減弱,以至停止;但如果吸人多量的二氧化碳,則又會妨礙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進行。所以當空氣的二氧化碳超過1%時,對人有害處,達到10%時,會致人死亡。但是這不能說明二氧化碳有毒。[板書]:3.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教師活動]:①演示[實驗5—7] ②講解實驗中所發生的兩個化學反應,寫出反應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