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二氧化碳》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主要介紹co2的性質和用途。本章前兩節研究的是碳的單質,從本節課開始研究碳的化合物。并且co2是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一種物質,學生比較熟悉,但都是零散的不系統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探究,使學生從理論上真正認識co2,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并提高學生對co2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為以后酸堿鹽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滅火,能制汽水,還知道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但它為什么會有這些用途,是什么性質決定的,它還有哪些用途,是學生不知道的。要求學生通過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所以這節課重點不是知識的本身,而是形成結論的過程和方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具備探究事物內在本質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同時,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就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培養學生用化學的視覺去看待世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用生活中的材料創設問題情景,整堂課圍繞一瓶可樂展開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興趣,調動思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再將結論運用到生產、生活當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同時,把課堂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完成探究的過程, 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了學生透過現象挖掘本質的能力,從而樹立科學的探究觀和世界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用二氧化碳性質分析身邊的物理化學現象。
過程與方法:
1、 觀察和描述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并從實驗事實歸納其性質的特點
2、 通過對小實驗的設計,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2、通過實驗探究,形成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創新、合作精神及科學的態度。
重點難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教學器具:酒精燈、火柴、試管、試管夾、錐形瓶(帶單空橡皮塞)、放短蠟燭的小燒杯、2瓶二氧化碳(飲料瓶中)、空氣1瓶、雪碧1瓶、蒸餾水、石灰水、紫色石蕊試液、藍色石蕊試紙(小花)吹管、肥皂液、制二氧化碳裝置一套、物理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