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精選9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1
一、--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應提供給學生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應結合學生實際經驗和生活素材設計學習專題,使學生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將科學探究作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在豐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著眼于未來發展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已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地得到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中,我注重設計的不在是教師的教,而是設計讓學生如何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的學習、學會學習。設計中主要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1、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探究實驗的支持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踐制取二氧化碳三部分內容,設計教學時采用啟發質疑──實驗探索──總結實踐三個環節進行。做到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主體發展教育。學習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學會分享他人的觀點,學會如何讓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看法,并贏得對方的支持,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培養。
2、改變評價方式、內容。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注意從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強調評價的多元價值取向,既注重認知,也注重情感體驗,強調評價的激勵、發展作用。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地、客觀地評價自己、他人的表現,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程度。
3、教師角色的定位。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是作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服務者,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協作的關系,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教導者、監督者。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做到有效地提高、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奠定基礎。
二、教案
課 題
授 課 人
吳 建 利
學 校
哈爾濱市35中學秋實分校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說出在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能說出實驗裝置的一起名稱及操作要點;初步學習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
2、通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研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探索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探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讓學生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和方法,體驗化學實驗的方法的科學性;能進行初步的科學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合作的科學品質。
2、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探究成功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續不斷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制取方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從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出發,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儀器藥品
儀器:注射器、錐形瓶、平底燒瓶、燒杯、試管、集氣瓶、長頸漏斗、雙孔(單孔)帶直導管(彎導管)的導管、水槽、酒精燈、鐵架臺。
藥品:大理石、石灰石、稀鹽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炭、堿式碳酸銅、氧化銅。
【新課導入】設計了圖聲并茂的“地球與空氣的對話”。適時發問:你們知道“溫室效應”是由什么氣體過多引起的? 哪些因素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呢?這節課就來探究一下。從而引出課題。
【問題討論】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我們主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的?
【過渡語】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
看影視材料。
思考:由材料想到了什么?要做什么?匯報想法。
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過多引起溫室效應。
回憶、思考。
歸納后匯報、傾聽。
傾聽。
通過對話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使學生大腦神經很快進入亢奮的狀態,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
引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引起學生的期待和注意。
復習舊知識。
指導分析方法。
為新課作鋪墊。
引入新課。
確定探究的課題。
【知識再現】請大家思考,我們學習過哪些化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并寫出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要求:學生自主、自由地到前面書寫化學方程式。
【提供材料】化學家發現常溫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質與相應的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動畫講述以上事實),如: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鈣。
【問題】你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反應么?
【提供材料】指導學生看選擇化學反應原理的依據、反應物易找且價廉、反應條件易控制、有利于環保。
【各抒己見】其中哪一個化學反應適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請大家先提出假設,再實驗驗證,最后小結結論。
指導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小結
為了便于控制、易于收集。
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問題討論】通過學習氧氣實驗室制取的實驗裝置,請大家思考實驗時選擇實驗裝置的依據是什么?
回憶、思考。
歸納后匯報。
傾聽。
學生主動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化學方程式。
看影像和材料、思考。
分析、思考。
書寫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
co2↑
識記、獲得解決問題的新的信息。
討論、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適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
動手實驗探究。
歸納、小結結論。
思考、討論、回答。
1、 反應物的狀態。
2、 反應條件。
3、 生成物的物理性質(密度、溶解性)。
復習舊知識。
指導分析方法。
為解決新知做鋪墊。
讓學生學會主動評價他人的觀點。
設置情景。
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信息的獲得,尋找解決問題的依據,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出探究課題。
培養比較能力、鍛煉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如比較法等。
通過交流活動,使學生在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的過程中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克服原先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完整建構。
學會對已有知識的歸納、小結
設計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問題討論】請大家用提供的實驗儀器,結合化學反應原理,設計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連接實驗裝置。如沒有儀器選擇,畫出簡圖即可。補充、釋解學生的回答。
【問題討論】如果用你們設計的實驗裝置制取二氧化碳,你如何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氣體呢?
【體驗實踐】請大家用你們設計的實驗裝置制取、收集、驗證二氧化碳
【說實話】通過以上的探究學習你有何收獲呢?
學生討論后提出設計方案,連接裝置,展示成果。
并簡要說明裝置連接的理由。
回憶舊知識,討論方法。
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
用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驗滿。
學生動手實驗,體驗成功。
小結、匯報自己的收獲。
提出探究課題。
培養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動手畫圖能力。
復習舊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驗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反饋教學效果。
【作業】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寫出探究活動報告。
【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2
教學目標
1.識與技能
(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2)探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二氧化碳和氧氣有關性質的比較,了解制備二氧化碳和氧氣時,其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異同,初步確立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讓學生在組裝并使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制取氣體的過程中,體驗、反思和完善實驗設計,掌握基本實驗技能,樹立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好奇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策略
本課題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掌握制取氣體時實驗儀器和收集方法的選擇。鑒于學生在第二單元已經學過氧氣的制法,具備一些制取氣體的簡單知識,通過自己動手,用硬紙片做的化學儀器圖進行裝置拼裝的探究活動,然后選擇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實驗裝置的選取,使學生盡快地從簡單模仿到有目的地選擇,體驗設計與實踐的樂趣。
教學中先復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收集方法和實驗裝置,分析制取二氧化碳與制取氧氣所用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質。從課本“活動與探究”提供的儀器中選取適當的儀器進行搭配,并通過合作討論,在小組內或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要求能說出理由),從中選出小組認為最優的設計裝置。根據得出的結論進行實驗實踐活動,并從各組不同的裝置中比較,得出最為優化的裝置,從中學會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制取裝置的確立和制取方法。
難點: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出發,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教學準備
(1)將教材中關于實驗室制取的實驗室儀器圖編號復印,要求學生自己用硬紙片做成儀器;
(2)制取二氧化碳的有關儀器藥品;
(3)學生分組;
(4)學生查閱資料(二氧化碳的反應物的狀態、條件、密度和水溶性等)
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
習
實
驗
導
學
了
解
原
理
和
裝
置
歸
納
拓
展
小
組
討
論
動
手
實
驗
總
結
提
高
分
享
成
果
要求學生完成:
1、寫出用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2、收集氧氣可用什么方法?原因是什么?
組織小組合作:
3、根據桌上的化學儀器圖形拼裝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制取和收集氧氣的裝置圖。
設疑:分別用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氣體發生裝置相不相同?你認為造成的原因有什么?。
歸納:①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氣體發生裝置應考慮的因素
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氣體收集裝置應考慮的因素。
(過渡)
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種氣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導入課題并板書)。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查閱資料:
①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學生討論:
o2
co2
kmno4
h2o2
反應物的狀態
反應條件
密度(與空氣相比)
水溶性
(板書)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
原理:
(討論與思考)
分析上表:(1)在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中,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與制取氧氣哪種制取類似?
(2)如果讓你收集二氧化碳,你認為選取哪一種收集方法最好?原因是什么?
追問:可用排水法嗎?原因是什么?
嘗試探究:
兩個同學互相合作,根據桌上的化學儀器圖形組裝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并把探究的結果記錄好。
小組之間相互交流:
講出自己組的裝置的優點,指出其他組的裝置不夠好的地方,相互交流心得體會。
實施探究:
根據討論、交流后的結果進行實物組裝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儀器,并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同時要求學生思考(1)收集好一瓶氣體后,瓶該如何放置;
(2)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能否知道已滿?那如何知道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滿?
(3)收集的氣體如何知道是二氧化碳?
(4)實驗的操作步驟有哪些?
分享體會、總結教訓:
各小組根據實施自己設計出來的意圖進行實驗中所得到成功的體會或碰到的困難,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全班共同分享,并得出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最優裝置。
(板書)
儀器:
步驟:
注意問題:
收集方法:
驗滿方法:
檢驗方法:
(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困惑?
回憶舊知:
請兩個學生上黑板寫化學方程式,其他同學自己練習。
讓學生舉手發言。
學生進行儀器拼裝復習舊知,了解組裝儀器的思維方法。
得到兩套儀器進行比較、分析(不同:反應物的狀態、條件不同)。
反應物的狀態、條件。
密度與空氣密度比較(或與空氣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的比較)和水溶性。
查閱有關的資料進行學習;
完成表格。
學生討論、交流、發言
與h2o2制取氧氣類似。
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
不行,co2易溶于水。
學生合作討論、組裝。
學生互幫互學。
讓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意圖實施,檢驗效果。
體會、感悟
全班交流歸納,自由發言
總結收獲,交流體會
從學生熟識的知識入手,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氣氛。
通過硬紙片儀器,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實踐,減輕學生思想上的負擔,專心投入學習。從中培養科學觀察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訓練歸納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多角度、多方法的思維方法以及合作精神。
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通過設計、實施、檢驗的過程模式,培養學生創新和周密的思維方法。
通過實驗后成功的體會或碰到的困難,失敗的原因的總結,使學生知識層次的提高上升到能力的層面。
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相互激勵,發展和完善自我。
(板書設計)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藥品及反應原理
藥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裝置的確定
發生裝置;(反應物的狀態和條件)
收集裝置:(密度、水溶性)
三、制取二氧化碳
儀器:
步驟:
注意問題:
收集方法:
驗滿方法:
檢驗方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3
--思路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核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力爭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學的基礎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統一。基于以上思想設計此課,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使學生終生受益。
課 題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授課人 趙軍紅
學 校 黑龍江大慶市祥閣學校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2. 過程與方法:認識科學探究的重要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并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科學態度。
重點
采用活動與探究的方式研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難點
探究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設計思路,學習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討論歸納。
儀器、藥品
燒杯、燒瓶、錐形瓶、試管、集氣瓶、玻璃片、長頸漏斗、水槽、酒精燈、導管、鐵架臺、注射器、膠塞(單孔、雙孔)、點滴板、藥匙、較頭滴管等儀器;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鈣粉末、碳酸鈉粉末、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等藥品。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演示:在盛有稀鹽酸的燒杯里放一個雞蛋。
提供各種儀器和藥品,檢驗生成氣體,并為學生提供反應原理。
問:你知道產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你認為哪種方法更適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供多種藥品、儀器,鼓勵學生縝密思維、大膽嘗試、科學總結。
指導學生討論,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意見
對各組學生進行評價,鼓勵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學習體會。
觀察現象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中的氣體是什么?
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
學生回憶并進行比較。
分工合作,確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儀器并進行制取。
進行討論,并進行交流。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長處及存在的不足。
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及知識的總結,并寫出探究報告。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
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培養動手能力探究能力。
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使學生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具有評價意識,并體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使學生全面學習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總結出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4
教學目標
⒈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⒉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培養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裝置及收集方法。
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的選擇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法:對比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用品
實驗室制CO2所需儀器一套、碳酸鈉、大理石、濃HCl、稀HCl、稀H2SO4
教學過程
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裝置。
引入新課 實驗室如何制取CO2?
一、學生交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上的參考信息
二、學生進行活動與探究
〔板書〕1.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藥品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后討論
總結:
〔板書〕(1)理想藥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2) 化學反應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討論: 補充實驗: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
小結: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與硫酸的接觸,反應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從給定的儀器(見書上111頁)中選擇適當儀器,設計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也可用其它儀器)
討論:根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采用的最佳裝置(見書上111頁、圖6-10)
〔 板書〕(1)氣體發生裝置
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取氣體
展示實驗裝置
討論: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
⑵錐形瓶能否用別的儀器代替?
小結: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從漏斗處逸出。用長頸漏斗時,下端管口必須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錐形瓶可以用大試管、廣口瓶、平底燒瓶等玻璃儀器代替(展示實 驗裝置)
提問:實驗室里如何收集CO2氣體?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為什么?
〔板書〕(2)氣體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氣法(CO2密度比空氣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
〔板書〕三、制取二氧化碳
學生實驗:制取并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總結:
〔板書〕1.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滿?
〔板書〕2. 驗滿方法 ── 將燃著的木條或火柴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證明已滿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板書〕3. 檢驗方法 ──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四、比較與歸納
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見書上110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
本節課小結: 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
課堂練習 P112第1、5題
家庭作業 (1) P112第2、3、4題
(2)寫出探究活動報告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5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節課對學生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節知識的學習比較容易,學生在前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上經過討論便可解決。本節學習的重點是能力訓練。學生在前面學習的氧氣、實驗室制法,具備了一些氣體制備的實踐經驗,各項實驗技術也已經具備,此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正是時機。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設計方案、表達交流、實施方案、總結表達等環節完成整個探究。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1)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方法和設計思路,探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實驗裝置,讓學生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和方法,體驗化學實驗的方法的科學性;能進行初步的科學探究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通過實驗、問題討論,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合作的科學品質。
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探究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的選擇,并利用設計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點突破:通過提問預讓學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題已知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師生共同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演示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大理石與稀鹽酸及稀硫酸的反應確定反應原理,并提醒學生注意不能用濃鹽酸和硫酸;課前布置學生設計實驗裝置到課堂展示,讓部分學生到臺上演示實驗,教師針對學生演示指出實驗注意事項。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難點突破: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圖,讓學生分析對比兩套裝置,從而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四、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思路:
教材中直接給出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這樣學生雖能一下子記住所用藥品,但是過后接觸到其它能夠產生二氧化碳的藥品時可能會混淆,故本人在介紹完教材中所用藥品后又初充介紹為什么不用濃鹽酸或硫酸代替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關發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選擇則采用探究的方式進行。具體設計如下:
①讓學生列舉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分析學生所舉例子后直截了當介紹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通過演示實驗探究反應原理,并投影出相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通過比較演示的方式提醒學生不能用濃鹽酸或硫酸來代替稀鹽酸制取co2 ,原因是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制得的氣體不純,硫酸與碳酸鈣反應后產生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阻止硫酸與碳酸鈣進一步發生反應。反應無法徹底進行。也不好用碳酸鈉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從而歸納出實驗室在選擇藥品制取氣體時應注意的事項。由此確立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意識。
②引導學生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套裝置,學生討論并思考如下問題:a、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b、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c、收集氣體一般有哪兩種方法?d、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通過氧氣和二氧化碳相關性質的比較,了解制備氧氣與二氧化碳時其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異同。初步確立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在教學中本人將相關比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體展示,一邊引導學生回憶氧氣制取的裝置一邊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用表格歸納出方法并投影出來。
③投影教材p111有關實驗儀器。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選擇相關儀器進行實驗。
本人在組織課堂的同時依據投影上的注意事項適時提醒學生注意正確操作。如:a、長頸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導管伸入錐形瓶不能過長(<0.5cm)。c、收集氣體時應用向上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co2溶于水)。d、檢驗氣體是否集滿的方法(補充說明檢驗c02氣體的方法)。
整個過程讓學生體驗、反思和完善實驗設計,掌握基本技能,體現師生互動。
④隨堂小結,結合我校采用講學案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拿出預先發給的講學案,本人對該節內容進行小結,并指導學生完成隨堂練習,并當場講評。最后布置學生回去完成課后鞏固練習。
2.教學方法:
活動探究、對比探究、合作交流、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法。
五、教具準備:歸納路,通過靈活選擇儀器,創設培養學生類比、歸納、演繹能力的情景
儀器:注射器、錐形瓶、平底燒瓶、燒杯、試管、集氣瓶、長頸漏斗、雙孔(單孔)帶直導管(彎導管)的導管、水槽、酒精燈、鐵架臺、課件。
藥品:塊狀大理石、碳酸鈉粉末、稀鹽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對于氣體的制法與收集較為熟悉,懂得氣體的收集方法與物理性質有關,并且學生懂得要制取某種物質,必須通過含有該物質元素的其它物質通過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來實現,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學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燒,碳還原氧化銅,除了看書之外不會想到用大理石與鹽酸反應來制取,所以要在課前安排學生查覽資料,收集能產生二氧化碳的物質。學生的基本情況是:素質參差不齊,一個班級約40人,其中10左右較優秀,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近10個,中等水平學生約20人。針對這一情況,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講一些基礎知識,有關提高部分可將課后鞏固題作為提高題,讓較優秀的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試著做。時間安排上重點放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確定,事先讓學生根據學案預習并設計方案,鼓勵部分學生到臺上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組織討論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通過實驗導學并了解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藥品及反應原理→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及裝置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關儀器,讓學生設計、展示、并動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隨堂小結,結合講學案進行。→布置作業。
八、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室制取的研究
(一)藥品及反應原理
藥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
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
(二)裝置的確定
反應物的狀態
發生裝置
反應條件
向上排空氣法
排空氣法
收集裝置 向下排空氣法
排水法
(三)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發生裝置:固體液體不加熱型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法
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熄滅則滿
檢驗: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九、作業
學案課后鞏固、教材p112 1、2、5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6
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意目標)
知識和技能:(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過程和方法:(1)通過對獲得二氧化碳氣體的途徑的討論與分析,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理想藥品,樹立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意識。
(2)通過對二氧化碳和氧氣有關性質的比較,分析裝置的不同,初步確立實
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讓學生設計、組裝實驗裝置,體驗、反思和完善設計,掌握基本實驗技能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合作、勤于思考、大膽實踐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制取方法
難點: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出發,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三、教學模式(或方法)
實驗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組織小組討論與交流:
觀察家庭小實驗(雞蛋殼和醋酸反應)的現象,從中可以得出結論
聯系以前的內容和小實驗,這些反應能否用于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簡要說明理由。
匯報實驗現象,猜測反應中生成了二氧化碳
分析得出:不理想。(取材不便,條件限制,氣體不純)
創設情境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激發興趣,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教育
(導入新課并板書)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投影演示)
實驗1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
實驗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應
實驗3石灰石和稀鹽酸的反應
比較這三個實驗,分析哪個比較適合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為什么?
學生實驗或仔細觀察實驗
討論分析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理想的原料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的觀察、規范表達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板書)
一、 藥品及反應原理
藥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過渡)我們已知道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原理,那么實驗室該用何種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呢?
二、 裝置的確定
(投影)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兩套裝置,小組討論幾個問題:1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2 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時應考慮那些因素?3 收集氣體一般有哪些方法?4確定收集裝置時應考慮那些因素?
歸納小結
復習舊知,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鞏固舊知,為新知的學習奠定基礎
(投影)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
反應物狀態:
反應條件:
氣體的密度:
能否溶于水:
通過對比找出異同,從而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完成表格,討論裝置
培養學生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投影;有關實驗儀器,讓學生自己拼裝裝置,小組交流優劣。
學生自己動手組裝
展示和匯報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板書)制取二氧化碳
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按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
讓學生體驗自己設計的成果的樂趣
(討論與思考)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怎么檢驗瓶內氣體已收集滿了?實驗的步驟有哪些?
思考,回答
(小結)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
總結收獲,交流體會
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相互激勵,發展和完善自我
板書設計
課題2二氧化碳的研究藥品及反應原理
藥品:石灰石(大理石)和稀鹽酸 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一、 裝置的確定
發生裝置 反應物的狀態 反應條件
向上排空氣法
收集裝置 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
排水法
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思想教育:通過實驗室制取O2、CO2裝置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滲透對比的方法
重點難點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
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實驗探究教學法。
教學用品 儀器:錐形瓶(或廣口瓶、大試管)、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集氣瓶、玻璃片、導氣管、單孔塞、試管、水槽等。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稀硫酸。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學生學過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鑒于學生掌握了著方面的相關知識,可通過回憶、對比分析等方法,歸納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時對氣體的實驗室制法作出對比性總結,為今后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懂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自己推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培養和提高學生觸類旁通、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是這節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情景創設:同學們還記得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嗎?實驗中用到哪些藥品?反應物是什么狀態?反應什么條件?需要哪些儀器?使用裝置怎樣?
思考并討論
設問,激發學生思考
[引入]碳在氧氣中燃燒、碳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等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我們在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這些反應?根據前面學過的實驗室制取O2的方法,設計實驗室制取CO2的思路是什么?
思考并討論:
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應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討論回答:
應從使用的藥品、原理、裝置、操作等幾個方面設計思路。
設問,激發學生思考
應用實驗室制取O2的思路進行分析
[實驗]取兩支試管,一支放塊狀大理石,另一支放碳酸鈉,然后均加入同等濃度的鹽酸,觀察對比產生氣體的程度。
另取塊狀大理石加同樣濃度的稀硫酸反應情況。
提問:(1)用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行不行?
(2)用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會得出什么結果?
展示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得出:
因為CaCO3微溶于水,過多的CaSO4附著在CaCO3表面,使CaCO3和H2SO4脫離接觸,使反應停止。
加深理解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稀鹽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藥品
為儀器、裝置的選擇做輔墊
[演示實驗]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 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啟發學生得出反應原理
提問:用什么樣裝置來制取 二氧化碳?引導同學們對比制取氧氣實驗裝置收集方法及依據的原理進行討論
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后得出實驗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 CO2↑
討論得出: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是確定氣體發生裝置的依據,而生成氣體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決定氣體的收集裝置。
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滲透復分解反應的書寫規律
比較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性質,根據比較,設計二氧化碳的裝置,并與同學們討論交流分析各自設計的優缺點
[投影]幾種儀器圖:
大試管、燒杯、錐形瓶、酒精燈、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導氣管、玻璃片、集氣瓶、水槽、注射器、平底燒瓶等。
[提問]1。根據實驗室制取CO2所用藥品的狀態、反應條件及氣體的性質,應選用上述哪些儀器制取CO2?
上述儀器中,哪些可以作為反應容器?
說明:作為反應容器,廣口瓶也可以。
這些儀器應如何組裝成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
在學生基礎上,教師分步投影裝置圖。
根據所給的儀器圖通過討論選擇實驗室制取CO2所需的儀器及最佳裝置。
回答:大試管或錐形瓶
邊討論,邊觀察教師展示的儀器裝置圖。
應用所學的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有關儀器的使用范圍及注意事項。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復習有關實驗基本操作。[投影]課堂練習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選用 石灰石和稀硫酸(B)鋅和稀硫酸(C)大理石和稀鹽酸(D)碳酸鈉和稀鹽酸
2.現在有下列實驗儀器:(1)大試管(2)燒杯(3)酒精燈(4)集氣瓶(5)長頸漏斗(6)帶導管的雙孔塞(7)導氣管(8)玻璃片(9)鐵架臺(10)水槽等儀器,在實驗制取CO2時,應選用的儀器有(填序號) 。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完成練習
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室制取CO2
操作步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藥品(固體)、連接儀器
[提問]1。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
[提問]2。如何收集CO2?為什么?
收集一瓶CO2氣體
[提問]3。如何檢驗集氣瓶中的CO2是否收集滿?
(5)驗滿
對比氧氣實驗邊討論,邊回答、邊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
回答:用澄清石灰水檢驗生成的氣體
因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思考并回答:
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火焰是否熄滅,得結論。
及時歸納、總結
聯系CO2有關物理性質并應用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小結]投影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幾種實驗裝置圖
[提問]1。實驗室制取O2、CO2應該選擇哪種裝置?
2.觀察制O2和CO 2的裝置有何異同。
觀察、對比
用列表法回答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兩套裝置實質相同
復習O2、CO2的制法及時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指導觀察和分析的方法[投影]課堂練習二下列氣體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 )H2(B)O2(C)CO2(D)O2和CO2
2.驗CO2氣體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 )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B)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C)將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氣瓶中、振蕩(D)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3.你能舉出幾種鑒別O2、CO2氣體的方法?
完成練習
反饋
小結:1:學完本課題要能說出實驗室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及反應
2: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要點,能演示二氧化碳的收集與驗滿
3:通過學習氣體的實驗室制法總結規律。
[投影]隨堂檢測實驗室制CO2應選用的一組藥品是 大理石和稀硫酸(B)大理石和稀鹽酸(C)碳酸鈉和稀硫酸(D)碳酸鈉和稀鹽酸
3.實驗室收集CO2的正確方法是
排水法(B)向下排空氣法(C)向上排空氣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
4.檢驗集氣瓶中C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向集氣瓶中倒入少量石蕊試液(B)向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C)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D)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獨立完成
及時反饋課后記:本節內容探究性強,需要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學生接受情況良好。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8
教學目標
⒈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⒉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培養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裝置及收集方法。
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的選擇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法:對比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用品
實驗室制CO2所需儀器一套、碳酸鈉、大理石、濃HCl、稀HCl、稀H2SO4
教學過程
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裝置。
引入新課 實驗室如何制取CO2?
一、學生交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上的參考信息
二、學生進行活動與探究
〔板書〕1.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藥品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后討論
總結:
〔板書〕(1)理想藥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2) 化學反應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討論: 補充實驗: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
小結: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與硫酸的接觸,反應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從給定的儀器(見書上111頁)中選擇適當儀器,設計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也可用其它儀器)
討論:根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采用的最佳裝置(見書上111頁、圖6-10)
〔 板書〕(1)氣體發生裝置
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取氣體
展示實驗裝置
討論: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
⑵錐形瓶能否用別的儀器代替?
小結: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從漏斗處逸出。用長頸漏斗時,下端管口必須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錐形瓶可以用大試管、廣口瓶、平底燒瓶等玻璃儀器代替(展示實 驗裝置)
提問:實驗室里如何收集CO2氣體?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為什么?
〔板書〕(2)氣體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氣法(CO2密度比空氣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
〔板書〕三、制取二氧化碳
學生實驗:制取并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總結:
〔板書〕1.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滿?
〔板書〕2. 驗滿方法 ── 將燃著的木條或火柴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證明已滿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板書〕3. 檢驗方法 ──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四、比較與歸納
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見書上110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
本節課小結: 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
課堂練習 P112第1、5題
家庭作業 (1) P112第2、3、4題
(2)寫出探究活動報告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9
教學目標
⒈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⒉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培養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裝置及收集方法。
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的選擇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法:對比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用品
實驗室制CO2所需儀器一套、碳酸鈉、大理石、濃HCl、稀HCl、稀H2SO4
教學過程
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裝置。
引入新課 實驗室如何制取CO2?
一、學生交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上的參考信息
二、學生進行活動與探究
〔板書〕1.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藥品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后討論
總結:
〔板書〕(1)理想藥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2) 化學反應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討論: 補充實驗: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
小結: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與硫酸的接觸,反應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從給定的儀器(見書上111頁)中選擇適當儀器,設計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也可用其它儀器)
討論:根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采用的最佳裝置(見書上111頁、圖6-10)
〔 板書〕(1)氣體發生裝置
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取氣體
展示實驗裝置
討論: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
⑵錐形瓶能否用別的儀器代替?
小結: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從漏斗處逸出。用長頸漏斗時,下端管口必須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錐形瓶可以用大試管、廣口瓶、平底燒瓶等玻璃儀器代替(展示實 驗裝置)
提問:實驗室里如何收集CO2氣體?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為什么?
〔板書〕(2)氣體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氣法(CO2密度比空氣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
〔板書〕三、制取二氧化碳
學生實驗:制取并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總結:
〔板書〕1.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滿?
〔板書〕2. 驗滿方法 ── 將燃著的木條或火柴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證明已滿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板書〕3. 檢驗方法 ──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四、比較與歸納
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見書上110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
本節課小結: 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
課堂練習 P112第1、5題
家庭作業 (1) P112第2、3、4題
(2)寫出探究活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