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1-2知識點總結
課題1 愛護水資源
1. 人類擁有的水資源
地球上的總水儲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且分布不均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活、生產用水量不斷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體污染減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緊張的水資源更為短缺。
2. 愛護水資源
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如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傳統習慣來減少工農業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
(1)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2)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3)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和排放。
3.節水標志
新千年節水標志及含義“國家節水標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變形而成。綠色的圓形代表地球,象征節約用水是保護地球生態的重要措施。標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變形,寓意節水,表示節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人人動手節約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條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匯成江河。
課題2 水的凈化
一、水的凈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純水,都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都屬于混合物。
2、自來水廠凈化過程
原水→靜置→絮凝沉淀(明礬)→反應沉淀→過濾→吸附→消毒(化學過程)→生活用水(殺菌:利用氯氣、漂白粉等殺菌劑,消滅水中的細菌、病毒。這是一個化學變化的過程。)
3、天然水通過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不同途徑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凈化。(在這四種凈化水的方法中,蒸餾的凈化程度最高,蒸餾后,得到的水是純凈物)
凈化方法 原理 作用
靜置沉淀 靜置,使不溶性雜質沉降并與水分層 有時又叫沉降或沉淀,用來除去水中較大顆粒不溶于水的雜質。
吸附沉淀 加明礬等凝劑使懸浮物凝聚沉淀 除去不溶性顆粒較大的雜志
過濾 把液體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分離 除去不溶于水的雜質
吸附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雜質和一些可溶性雜質吸附在表面 除色素和異味
蒸餾 通過加熱的方法使水變成水蒸氣后冷凝成水 除去溶于水的雜質的方法,相對凈化程度較高
4、經過沉淀、過濾、吸附等凈化處理后的水變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純水,還溶有可溶性雜質。
二、過濾
1、過濾是一種將固體和液體分離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圖):
(1)原理:可溶性物質能透過濾紙,固體不能透過濾紙而留在濾紙上
(2)適用范圍: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雜質
(3)操作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要留有氣泡;
“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
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玻璃棒靠在濾紙的三層折疊處;
裝混合液的燒懷口緊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盛接濾液的燒懷內壁。
2、備注:
(1)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為了加快過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