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復習教學設計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復習要求]:
1、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理解反應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系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1、概念: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例: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
化學變化——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 例: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
2、判斷變化依據:是否有其它(新)物質生成。有則是化學變化,無則是物理變化
3、相互關系:常常伴隨發生,有化學變化一定有物理變化,有物理變化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伴隨現象:放熱、吸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和生成沉淀。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導電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金屬活動性等。
它們的區別是:物理性質在靜止狀態中就能表現出來,而物質的化學性質則要在物質運動狀態中才能表現出來
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在變化語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會”“難于”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伴隨現象
物質的形狀、狀態等發生變化
常伴隨有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本質區別
變化時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
實例
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
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
相互關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如石蠟燃燒時先發生石蠟熔化現象。在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伴隨化學變化。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實質
物質的微粒組成結構不變所呈現出的性質。
物質的微粒組成結構改變時所呈現出的性質。
實例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穩定性、助燃性、還原性、酸性、堿性等
確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定
通過化學變化方可知
區別
是否需要通過化學反應表現出來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解答此類題要熟悉下列要點: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狀等發生
變化
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
等等
實例
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
木材制成桌椅
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爛
根本區別
(判斷依據)
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關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鞏固練習] 詳見配套資料
課題2 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