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復習教學設計
[復習要求]:
1、能在教師指導下依據實驗要求進行實驗
2、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一、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以實驗為基礎。學習化學的途徑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1、現象:蠟燭逐漸熔化,燃燒,發出紅光,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
2、產物:二氧化碳和水
檢驗: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變渾濁)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燒杯(變模糊或有水珠出現)
水的驗證:用無水硫酸銅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藍色)
3、物理性質: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質軟
結論:
⑴ 燃燒前:蠟燭通常為黃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燒時:① 蠟燭發出黃白色的火焰,放熱、發光,蠟燭逐漸變短,受熱時熔化,冷卻后又凝固。
② 木條處于外焰的部分最先變黑,外焰溫度最高。
③ 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蠟燭燃燒后還生成co2,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現,更說明蠟燭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燒后:有一股白煙,能重新燃燒。說明蠟燭燃燒是蠟燭氣化后的蠟燭蒸氣被點燃。
實驗探究步驟
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象
結論、解釋
⒈觀察蠟燭的制作材料
燭芯棉線、外殼石蠟
由石蠟制成
⒉點燃前
⑴觀察蠟燭的顏色、
形態、形狀
乳白色固態圓柱狀
顏色:乳白色
狀態:固態
⑵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難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難溶于水
點
燃
蠟
燭
⑴用火柴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火焰
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層,第二層最明亮,內層暗
石蠟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層,第二層最亮,內層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桿接觸外焰部分先變黑
外層溫度最高,加熱用外層火焰
⑶用一干燥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
燒杯內壁有水霧,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⒋
熄滅蠟燭
⑴將蠟燭熄滅觀察
有白煙
蠟燭燃燒時先由固態轉變成液態,再汽化,而后燃燒
⑵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
白煙燃燒
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特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b、氧氣——支持燃燒(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供給呼吸。
2、結論:“兩多一少”——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比空氣多,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即:a.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
c.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比空氣中水的含量高。
實驗探究步驟
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象
結論、解釋、化學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