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通用5篇)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篇1
教學目標 :
1熟練掌握酸和堿的定義和化學性質
2掌握鹽的定義,理解中和反應。
3鞏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
4掌握中和反應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應用
教學方法:實驗引導探索法、歸納練習法
教學用品: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引入
簡單復習酸和堿的定義和常見的化學性質
二、 課前小測:
1、 寫出酸和堿的定義并舉例說明(寫出電離方程式):
(1) 酸------
例如:
(2) 堿------
例如:
2、 酸和堿分別有哪些化學性質?
(1) 與指示劑反應
1) 酸使__________變紅
2) 堿使__________變紅,使________變藍。
(2) 酸與金屬(派在_____前)反應
例:鋁跟稀硫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鐵跟鹽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與金屬氧化物(酸)和非金屬氧化物(堿)反應
1) 鹽酸與氧化銅,方程式:___________
2) 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事實的化學方程式。
(1)用鹽酸除去鐵銹_____________
(2)漏置在空氣中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內加入適量的稀硫酸_________
(3)把生石灰放進水中,可以把雞蛋煮熟_____________
(4)石灰水長期裸露在空氣中,會變渾濁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蘸取酚酞試液在濾紙上畫一只小鳥。把濾紙放在濃氨水瓶口上方,濾紙上很快出現一只___小鳥。再把此濾紙放在濃鹽酸瓶口上方,小鳥逐漸___。
4、下列物質放在空氣中,質量會增加的是____,質量會減少的是___不會變質的是___.
A、粗鹽 B、濃硫酸 C、NaCO3.10H2O D、濃鹽酸 E、NaCl F、石灰水 G、NaOH H、CaO
4、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
A、 稀釋濃硫酸時,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濃硫酸的量筒中并攪拌;
B、 用滴管滴加液體時,為防止液滴飛濺,滴管應貼緊試管內壁;
C、 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D、 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E、 把氫氧化鈉固體放在托盤天平左盤的濾紙上稱量;
F、 將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三、 引入新課
[趣味實驗]“無中生有”:用兩支玻璃棒分別蘸上濃鹽酸和濃氨水后讓兩支玻璃棒靠近但未接觸,觀察現象。
[提問]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
[回答]鹽酸跟氨水(是一種堿)會反應
[提問]怎樣檢驗堿是否存在呢?
[回答]用指示劑(無色酚酞變紅,紫色石蕊變藍)
四、 新課講授
(一)中和反應
[活動與探究]在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恰好變為無色為止,觀察現象。
取2滴上述反應后的無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體蒸發,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
[討論]玻璃片上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寫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板書] NaOH + HCl =NaCl + H2O
[講解]NaOH =Na+ + OH- HCl =H+ + Cl-
溶液中的離子進行重新組合,Na+與Cl-結合成NaCl, H+和Cl-結合成HCl.
[練習]Ca(OH)2 + HCl =NaOH + H2SO4 =
[提問]以上反應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都生成水和另一化合物(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
[歸納并板書]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例如:NaCl、CaCl2、Na2SO4、AgNO3、KMnO4、Na2CO3
[提問]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物質叫做什么?(堿)
[歸納并板書]向上述這類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講解]中和反應不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前面我們學過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哪些?
并舉例說明。
[回答]
1)化合反應:C + O2 點燃 CO2
2) 分解反應:2KMnO4 Δ K2MnO4 + MnO2 + O2↑
3)置換反應: Mg + HCl =MgCl2 + H2↑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改良酸性土壤H2SO3 +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 +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 + Al(OH)3 =AlCl3 + 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五、 課堂小結:
(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2、中和作用-----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NaOH + HCl =NaCl + H2O
Ca(OH)2 +2 HCl =CaCl2 + 2 H2O
NaOH + H2SO4 =Na2SO4 + 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H2SO3 +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 +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 + Al(OH)3 =AlCl3 + 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六、目標檢測:
1、 寫出鹽的定義,并舉例說明
鹽----
例如:
2、 寫出中和反應的定義,并舉例說明
中和反應---
例如:
3、 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只紅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漸漸消失。回答下列問題: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用__________畫的。
無色液體A是____,B是____,C是___;或A是____,B是___,C是____。
4、下列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Fe + H2SO4 =FeSO4 + H2↑ B、 H2CO3 =H2O + CO2↑
C、NaOH + H2SO4 =Na2SO4 + H2O D、 S + O2 點燃 SO2
5、Zn、Fe(OH)3、KMnO4、CaO、 稀H2SO4、H2O等物質中,按下列要求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1)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
(3)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
(4)中和反應:________________
6、某地有間大型火力發電廠(燃燒煤發電),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其方程式為_________,這種氣體會形成酸雨,造成土壤酸化,不利于作物的生長,為了減小土壤的酸性,可在土壤中加入適量________,以中和酸性,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__。
7、查得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會造成水體污染,應怎樣處理此工廠中的廢水?寫出你的想法,并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8、人的胃酸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或是胃痛,此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某些堿性物質,如_______或________,以中和過多的胃酸,寫出它們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胃穿孔,則不宜用__________方法(填第一種或是第二種)
9、我國西部地區有一個苦泉村,村子里的泉水蒸發得到藍色的膽礬(CuSO4.5H2O),當地居民用鐵鍋將水煮一煮就不苦了,久而久之鐵鍋就變成了“銅鍋”,試解釋這種現象。
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課題2
(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2、中和作用-----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NaOH + HCl =NaCl+H2O
Ca(OH)2 +2 HCl =CaCl2 + 2 H2O
NaOH + H2SO4 =Na2SO4 + 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H2SO3 +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 +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 + Al(OH)3 =AlCl3 + 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篇2
湖北省當陽市半月中學 饒正位
湖北省當陽市玉泉中學 雷昌錦
教學目標
學會用ph試紙測溶液的酸堿度;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測試一些物質的ph。
通過對各種操作的比較及對測試數據的分析,建立正確的測試和讀數方法。
讓學生自主測試,拓展活動的空間,培養尊重事實的觀念和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教學疑點
不同生長時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議測不同生長時期番茄ph進行了解。
觀察頭發光澤需要哪些條件,建議增強光線和利用放大鏡觀察。
頭發耐拉力,用手拉能否準確感知?建議用測力計去測更科學。為使測出的數據具有科學性,可引導學生取幾次的平均值。
重點和難點
測試方法。
活動方式
學生主持;分組實驗。
實驗準備
①分組準備:每組有5個燒杯分別裝20 ml ph為1、4、7、10、13的溶液,頭發五束(同一個人的頭發)。
②稀硫酸、稀鹽酸、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
③潔廁精、醋、洗潔精、石灰水、牙膏、西紅柿、牛奶、雞蛋、蘿卜、純堿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蘋果、造紙廠排放的廢水、點滴板、ph試紙、玻璃棒、鑷子、小刀、紗布、放大鏡、彈簧秤等。
--
師:先請同學們將5束頭發分別放進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燒杯中,等會觀察。
師:再請同學們看61頁內容,回答,我們從書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顯酸性,ph>7顯堿性,ph=7顯中性。
生2: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用ph試紙。
點評: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做主持,本身就是對能力的訓練,把講臺讓給學生,同學們相互理解與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行為和表達更具有學生自身的特點。但主持人和同學們是處于同一知識平臺,隨時需要老師的指點,老師在課前要幫助主持人理好提綱。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用ph試紙來測一些物質的ph。今天的主持人為a(男)同學和b(女)同學。(主持人上臺)
a:說是主持,我們會和同學們一樣,也要做實驗,我們一起做,一起討論。
b:各組還要把結果寫在黑板上,看哪組做得最好。(兩位主持人在講臺上做)
學生分組實驗:測稀硫酸、稀鹽酸、水、氫氧化鈉溶液的ph。(老師在黑板上畫表)
(學生自由上臺在黑板上板書實驗結果)
組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b
稀硫酸
1
1
1
1
1
1
1
1
1
1.5
1
1
1
稀鹽酸
2
2
2
2
2
2
2
2
2
2.5
2
2
2
氫氧化鈉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2.5
13
13
13
水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a:有11個組的數據都一樣,請問第八組的數據為什么有差別呢?
第八組同學:我們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這個數據。
b:你們堅持這個結論嗎?
第八組同學:堅持,我們同組同學剛才討論過,可能是我們所測的液體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這回事,這可要問老師了。
師:我要向第八組同學表示欽佩,這組的液體和大家的確實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們做學問能置疑,能尊重事實。我們要向他們表示祝賀(鼓掌)。
點評:測ph的實驗操作并不難,如果用灌輸的方法,幾分鐘就可以解決,可是以上對方法的體驗和對問題的探究,學生樂學,印象深刻。學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讓學生自己做,更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就是抓住機會,讓學生易快樂的地方更快樂,把學習這種勞動變成樂事。
b:這個不同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種液體,濃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質的溶液因濃度變化ph也會發生變化,酸變稀了則ph上升,酸性減弱。堿變稀了,則ph下降,堿性減弱。
a:這個解釋讓我們明確了更多的知識。再請第十組同學說一下,你們得出稀鹽酸的ph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組代表:在測的時候,我們發現ph試紙的顏色和標準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們就取了中間值。
b:那就是說是想像出的一種顏色了,顏色是能想像出來的嗎?
第十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顏色反而更準確了。
生2:說明用ph試紙只能粗略地測量。□教學過程□點評
生3:書上說,用ph試紙測是最簡單的方法,我知道醫生給人看病時也常用ph試紙,而給人治病,應該是要求很高的,這是怎么回事呢?(冷場)
a:老師,請您回答。
師:這就如托盤天平也是粗略地稱量,大多數情況,所得到的值已足夠達到要求。現在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把已用過的ph試紙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一下有沒有變化。
生1:和先測的值比較,有變化。
生2:說明時間長了ph試紙的顏色會發生變化。
生3:要求我們在測ph時,把液體滴在ph試紙上后,要立即與比色卡比較,才能反映出液體的ph。
師:請同學們任取一種剛測過ph的液體,放在小燒杯中,用ph試紙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體變顏色了。
生2:取出試紙讀數,液體的ph與我們剛才的數據有區別。
a:我和小b同學也觀察到了這個現象,那這說明了什么?
生1:這個紙不是普通的紙,是ph試紙(笑聲,誰不知道),我是說上面有藥。
生2:對,就跟我們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會擴散到水中一樣。
生3:如果把ph試紙直接放入藥品里,藥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測不準。
b:同學們觀察和分析得很好,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們真棒。
點評:及時歸納與總結。
a:現在我們歸納一下用ph試紙測ph的方法。
b:還有,在測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師邊聽邊板書)
方法
注意事項(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試紙上不能把紙放在試劑瓶里(防止污染藥品)2.立即讀數準確讀數(時間一長,ph試紙會變色)3.取整數值更符合實際4.酸的ph<7,堿的ph>7,中性的ph=7
對書本知識進行了驗證
點評:在測之前先做猜想,是探究的要素,生活中的經驗,被科學實驗予以驗證。
a:現在我們來做下面的實驗。我們的桌面上老師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物品,在測之前,先按你們的經驗,把你們認為是酸性的擺放在左邊,中性的擺放在中間,堿性的擺放在右邊,不能確定的放在旁邊,請老師到各組去看看。
(學生討論,擺放→老師檢查,匯報給主持人:擺得不錯)。
b:老師認為我們和大家的擺得都不錯,可我還想知道你們這樣擺放的道理和我們的是否一樣。
生1:我們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聽大人們講,有澀味的就顯堿性,以前人們用草木灰水來洗衣服,我想草木灰顯堿性。
生2:聽媽媽講,做米糕要用石灰,有時米糕有澀味,所以石灰水顯堿性,造紙廠也用了石灰,所以造紙廢水也顯堿性。
生3:我是看了書62頁的圖1018后擺放的,圖上沒有的則是憑經驗和感覺分的,比如純堿溶液不就是堿性嗎,食堂就常用堿水洗油污。
a:現在,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方法,測一下我們桌面上物品的ph,看看我們的經驗對不對。
b:做好后,請各組派代表,把結果送上來讓我們比較一下。
(學生測試,各組代表公布測試結果)
a:同學們的結果比較一致,就是西紅柿的結果不大相同,是什么原因呢?
生1:大家看,我們的西紅柿的顏色不同。
生2:我們的西紅柿是青的,是沒有長大的,它是ph大于7。
生3:對,沒有成熟的西紅柿有的有澀味,今天清楚了,原來顯堿性。
生4:在不同的生長期,西紅柿的酸堿度不同。
生5:我有疑問,同學們測的西紅柿的ph不一定就是這個值,因為它的汁液的顏色與ph試紙上的顯色差不多,說不定ph試紙的顏色是汁液的顏色。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嚴謹的思維,老師都還沒想到呢!那么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討論、設計、重做(想到的方法有:用濾紙、棉布等過濾,用活性炭吸附等)。
點評:應當為學生歡呼,這就是科學的素質,這就是創新的能力。
b:我和a同學,想知道更多物品的ph,準備向老師要幾張ph試紙回家做一做。
大部分學生:我也要。
老師:好,每人另發幾張。(提示:課本61頁有比色卡)
a:那我代表同學們謝謝老師了,同學們可要認真做喲。到校后,我們還要好好地交流。另外,我剛才看到,第十一組的同學把一張分成了幾小張,這是個節約的好方法,我們還要看誰測的物品多。
b:大家準備測些什么呢?
點評:學以致用,課內外銜接。
生1:我想測我家魚塘的水,進行科學養魚。
生2:我想測雨水,了解我們這里空氣的質量。
生3:我想測土壤,讓農民增產。
生4:我想測廚房中的物質,讓生活更健康。
……
b:同學們要測的東西還真不少呀,測了之后,我們再好好地交流吧。
a:現在,我們一起看書63頁。(學生自學)
b:我們剛才看了書,了解了溶液酸堿度的重要意義,可要記牢。
a:請大家把放在不同ph的溶液里的頭發取出來,按照書上的提示做一下看看。
生1:我們沒有觀察出書上所描述的現象。
生2:我們覺得用手拉頭發很不好掌握。
b:我們能不能再想出一些方法來測呢?利用實驗臺上的工具,請同學們再設計、再實驗。
點評:對數據進行分析,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老師有意用一組不同濃度的溶液,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景,讓學生明白,物質濃度不同,其ph不同。通過怎樣操作和讀數的討論,有效地弄清了學科知識,并且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事實這個基本觀點。課堂中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做,讓學生說,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的自主理念,如讓學生先擺后測,這樣處理,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經驗和生活常識。通過對操作方法的探究,調動了學生的創造和設計欲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像把一張紙分成幾張小紙(節約),用放大鏡觀察頭發,用測力計測拉斷所需要的力,用手觸摸頭發的表面確定粗糙程度等等,這些教科書中沒有的東西,都反映了這一特點。因為這節課的難度不大,讓學生做主持,同學之間有更強的親和力,課堂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學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濃厚。老師的組織、引導、幫助的角色到位。整個課堂活躍而不失嚴謹,開放而不失章法。
生1:我們發現觀察一根頭發的光澤有點難,觀察一束頭發,能夠發現差異,并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我們得出的結論是:ph=1和ph=13時,頭發受損最大。
生2:用手觸摸,能感受到浸入到ph=1和ph=13里的頭發確實變得粗糙了。
生3:用彈簧測力計更能準確地測出拉斷的難易程度。我們經過多次實驗,決定用雙股套在彈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鑷子夾緊并繞幾圈,再均勻用力,直到拉斷。怕數據不準,我們還取了幾次的平均值。這是我們組所測的數據。(展示數據)
ph=1
ph=4
ph=7
ph=10
ph=13
拉力(n)
2.2
2.8
3.4
2.5
2.0
生4:你們真會想辦法,我要提醒的是做實驗的頭發要一樣,否則,就沒有科學性。
生5:看來,在堿性環境下頭發更易損傷,我們以后洗發時要多用水清洗幾次。
生6:我們還要注意洗發液的質量,畢竟是件“頂上功夫”呢。
a:頭發還是不易腐蝕的東西,我曾發現一只死老鼠,肉都爛了,可它的毛還是好好的,酸或堿對頭發就有這樣的損壞,何況其他了。
b:54頁那個可怕的雞爪實驗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a:大家今后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頭發,可以向理發師請教。
b:以后我們可要像關注食物是否有毒一樣,關注物質的酸堿性了。
a:請大家總結我們這堂課的所得,并整理好筆記。
b:還請同學們將實驗臺收拾整理好。
ab:謝謝大家的合作。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篇3
湖北省當陽市官當中學 肖作后
湖北省當陽市雙蓮中學 李 明
教學目標
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難點: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實驗準備
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至紅色剛好褪色。
蒸發實驗所得溶液結晶。
相關的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
第一板塊:問題結構
引導性材料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前準備的有關焦裕祿主要事跡的材料;介紹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水的情況(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紀錄片)。
問題1:從上面的材料中我們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問題2:能否利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解決的辦法?要利用到哪個知識點?該知識點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學們在討論回答上面的問題后,教師做簡要的評價,然后請學生閱讀課本第60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3:課文中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4:你還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哪些應用了中和反應的實例?它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問題5:你能寫出本課題中關于怎樣處理工廠廢水的反應原理嗎?
問題6: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想過對誰提出什么好的建議?或者擬訂一份調查報告給有關部門,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況和改進的方案。
點評:問題結構是構成教學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智力保證。教師展示問題結構的技巧是,先給學生“焦裕祿事跡”等各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將學生的思路送進“前沿陣地”,然后再層層深入。問題結構在抓住知識屬性的基礎上,針對中和反應的應用,采用層層遞進的形式不斷深入,不斷變換研究問題的角度實質,這一過程落實了知識技能目標,強化了過程方法目標,點撥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二板塊:--
創設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廁潔精洗廁所里的污垢
引入課題探究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活動與探究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匯報、交流
活動與探究是酸中的什么離子,與堿中的什么離子相互作用。學生猜測、討論、分組實驗、總結
用課件演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驗證猜想與結論)
實踐與應用“酸雨”導致土壤酸化;用洗潔精清洗廚具
實踐與應用設計實驗:皮蛋有澀味,如何驗證它呈酸性還是堿性,在食用前可如何處理并完成該實驗
點評:本塊設計從學生已經知道的向酸性土壤中撒熟石灰改良土壤等創設情景(激趣),這是為什么(起疑),通過中和反應的實質進行小結(釋疑),通過學生的實踐與應用(深化),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各得其樂、各得其所。從教學思路中我們還品味出,從縱向教師展示了科學探究的思路與方法,從橫向分析,教師把握了“教與學一一對應的原則”,這種動態的課堂結構必然為學生提供多種展示才華的機會,為學生營造出寬廣的樂學的思維空間。
第三板塊:教學范例
我們已經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
②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③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④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堿性物質(如氨水)的藥水,可減輕痛癢。
我們還應知道
提出問題:
酸有哪些性質?堿有哪些性質?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反應?
猜想:
我猜想酸和堿之間會發生的反應有: 。
實驗探究 收集證據: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1.取10 ml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試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鹽酸,邊滴加邊攪拌至顏色剛好為無色。
3.蒸發反應后的溶液。 小結:
1.酸與堿反應的實質──中和反應。
2.鹽的定義。
知識小結 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物是鹽和水。
我發現的新問題:
猜想
依據
設計實驗驗證
實驗現象
結論
1
2
我們怎樣應用
①解釋“向土壤中灑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廠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質最合適?
③皮蛋味澀,如何做可除去澀味,親自動手試試看。
④被蚊蟲叮咬處腫成大包,這是蚊蟲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可涂一些堿性物質(如nh3·h2o)的藥水,可減輕痛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⑤醋可以將熱水瓶膽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說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時,為什么要少吃蘋果(或酸性食物)較好?涼胃后醫生建議吃的藥丸,請想一想主要藥物的化學性質是酸性還是堿性?治療胃病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⑦上網收集有關中和反應在生活中應用的資料。□--
我們的感受
學完本節,我的收獲是: 。
我的啟示是: 。
我的發現是: 。
點評:新課標呼喚新教法,本案例中第三塊從“我們已經知道”“我們還應知道”“我們怎樣應用”“我們的感受”暗示學法,從宏觀(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到微觀(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的實質)以學生為主體探究,使學生在各方面的素質得到了提高。樂中求知,其樂無窮。
這一教學案例三個板塊給予了三種思維方法,每個板塊又是較完整的體系,反映出設計者“圍繞核心目標,提供多種方法”的理念,所以它的借鑒性較強。
點評:湖北省當陽市教研室 朱吉杰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篇4
教學目標 :
1熟練掌握酸和堿的定義和化學性質
2掌握鹽的定義,理解中和反應。
3鞏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
4掌握中和反應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應用
教學方法:實驗引導探索法、歸納練習法
教學用品: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引入
簡單復習酸和堿的定義和常見的化學性質
二、 課前小測:
1、 寫出酸和堿的定義并舉例說明(寫出電離方程式):
(1) 酸------
例如:
(2) 堿------
例如:
2、 酸和堿分別有哪些化學性質?
(1) 與指示劑反應
1) 酸使__________變紅
2) 堿使__________變紅,使________變藍。
(2) 酸與金屬(派在_____前)反應
例:鋁跟稀硫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鐵跟鹽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與金屬氧化物(酸)和非金屬氧化物(堿)反應
1) 鹽酸與氧化銅,方程式:___________
2) 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事實的化學方程式。
(1)用鹽酸除去鐵銹_____________
(2)漏置在空氣中已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內加入適量的稀硫酸_________
(3)把生石灰放進水中,可以把雞蛋煮熟_____________
(4)石灰水長期裸露在空氣中,會變渾濁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蘸取酚酞試液在濾紙上畫一只小鳥。把濾紙放在濃氨水瓶口上方,濾紙上很快出現一只___小鳥。再把此濾紙放在濃鹽酸瓶口上方,小鳥逐漸___。
4、下列物質放在空氣中,質量會增加的是____,質量會減少的是___不會變質的是___.
A、粗鹽 B、濃硫酸 C、NaCO3.10H2O D、濃鹽酸 E、NaCl F、石灰水 G、NaOH H、CaO
4、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
A、 稀釋濃硫酸時,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濃硫酸的量筒中并攪拌;
B、 用滴管滴加液體時,為防止液滴飛濺,滴管應貼緊試管內壁;
C、 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D、 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E、 把氫氧化鈉固體放在托盤天平左盤的濾紙上稱量;
F、 將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三、 引入新課
[趣味實驗]“無中生有”:用兩支玻璃棒分別蘸上濃鹽酸和濃氨水后讓兩支玻璃棒靠近但未接觸,觀察現象。
[提問]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
[回答]鹽酸跟氨水(是一種堿)會反應
[提問]怎樣檢驗堿是否存在呢?
[回答]用指示劑(無色酚酞變紅,紫色石蕊變藍)
四、 新課講授
(一)中和反應
[活動與探究]在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恰好變為無色為止,觀察現象。
取2滴上述反應后的無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體蒸發,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
[討論]玻璃片上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寫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板書] NaOH + HCl =NaCl + H2O
[講解]NaOH =Na+ + OH- HCl =H+ + Cl-
溶液中的離子進行重新組合,Na+與Cl-結合成NaCl, H+和Cl-結合成HCl.
[練習]Ca(OH)2 + HCl =NaOH + H2SO4 =
[提問]以上反應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都生成水和另一化合物(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
[歸納并板書]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例如:NaCl、CaCl2、Na2SO4、AgNO3、KMnO4、Na2CO3
[提問]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物質叫做什么?(堿)
[歸納并板書]向上述這類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講解]中和反應不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前面我們學過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哪些?
并舉例說明。
[回答]
1)化合反應:C + O2 點燃 CO2
2) 分解反應:2KMnO4 Δ K2MnO4 + MnO2 + O2↑
3)置換反應: Mg + HCl =MgCl2 + H2↑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改良酸性土壤H2SO3 +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 +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 + Al(OH)3 =AlCl3 + 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五、 課堂小結:
(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2、中和作用-----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NaOH + HCl =NaCl + H2O
Ca(OH)2 +2 HCl =CaCl2 + 2 H2O
NaOH + H2SO4 =Na2SO4 + 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H2SO3 +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 +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 + Al(OH)3 =AlCl3 + 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六、目標檢測:
1、 寫出鹽的定義,并舉例說明
鹽----
例如:
2、 寫出中和反應的定義,并舉例說明
中和反應---
例如:
3、 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只紅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漸漸消失。回答下列問題: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用__________畫的。
無色液體A是____,B是____,C是___;或A是____,B是___,C是____。
4、下列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
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Fe + H2SO4 =FeSO4 + H2↑ B、 H2CO3 =H2O + CO2↑
C、NaOH + H2SO4 =Na2SO4 + H2O D、 S + O2 點燃 SO2
5、Zn、Fe(OH)3、KMnO4、CaO、 稀H2SO4、H2O等物質中,按下列要求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1)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
(3)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
(4)中和反應:________________
6、某地有間大型火力發電廠(燃燒煤發電),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其方程式為_________,這種氣體會形成酸雨,造成土壤酸化,不利于作物的生長,為了減小土壤的酸性,可在土壤中加入適量________,以中和酸性,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__。
7、查得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會造成水體污染,應怎樣處理此工廠中的廢水?寫出你的想法,并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8、人的胃酸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或是胃痛,此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某些堿性物質,如_______或________,以中和過多的胃酸,寫出它們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胃穿孔,則不宜用__________方法(填第一種或是第二種)
9、我國西部地區有一個苦泉村,村子里的泉水蒸發得到藍色的膽礬(CuSO4.5H2O),當地居民用鐵鍋將水煮一煮就不苦了,久而久之鐵鍋就變成了“銅鍋”,試解釋這種現象。
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課題2
(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
2、中和作用-----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NaOH + HCl =NaCl+H2O
Ca(OH)2 +2 HCl =CaCl2 + 2 H2O
NaOH + H2SO4 =Na2SO4 + 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H2SO3 +Ca(OH)2=CaSO3+H2O
2、處理工廠的廢水 H2SO4 +Ca(OH)2=CaSO4+H2O
3、用于醫藥
HCl + Al(OH)3 =AlCl3 + 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教材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酸和堿的一些性質,通過學生的活動與探究引入中和反應比較自然;同時,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還能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教材設計了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探究實驗來讓學生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而后再通過討論的方式了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目標:
⑴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⑵學會借助指示劑判斷酸堿發生中和反應的探究方法,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
⑶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
4、教學難點:中和反應概念的理解及其應用。
二、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通過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學生對常見的酸和堿的性質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認識,課題2提出酸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順應了學生深入學習的需要,會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欲望。酸堿溶液混合后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可能會產生疑惑,這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在本單元課題1中已經掌握了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這就為實驗探究該問題準備了條件。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還為學生從離子的角度認識酸堿之間的反應作了鋪墊。但要較好地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對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些困難。關于中和反應的概念,學生可能會錯誤的認為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教學方法:實驗引導探索法、歸納練習法。
3、難點突破:⑴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體現的結論。
⑵采用對比法,將實驗所體現的結論進行歸納,提煉。
⑶將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三、教學設計:
1、設計思路:從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和反應——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中和反應及其實質——通過問題討論和交流,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評價與反思。
2、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課件展示一起濃硫酸泄漏事故及當時的應急處理措施。
【提問】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搶險?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課題的引入作鋪墊,引發學生提出酸與堿能否反應的猜想。)
【過渡】酸和堿之間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如果發生化學反應,又會有什么特點?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
【課件展示】熟石灰與濃硫酸反應的探究實驗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四人一組按上述方法進行實驗。
【質疑】你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通過指示劑的指示作用和加入蒸餾水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熟石灰與濃硫酸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同時為下面探究氫氧化鈉和稀鹽酸能否反應做知識和方法的鋪墊。)
【過渡】其他的酸和堿之間是否也能發生化學反應呢?
【演示】用滴管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
(兩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顯的變化,形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質疑】你認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了嗎?怎樣用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設計方案驗證猜想。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得出正確的結論,加深對實驗探究新知識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愉悅感和自信心,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酸堿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引導歸納】什么是中和反應
【課件展示】展示圖片,從微觀角度揭示中和反應的實質。
(通過課件展示,加深對中和反應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化學反應微粒觀。)
【課件展示】①一塊土壤酸性太強,不利于作物的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②做完實驗后剩余的酸性或堿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應怎樣處理?
③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④被蚊蟲叮咬后,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減輕痛癢?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
(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生產、健康的密切聯系,體會化學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環保意識。)
【評價與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感悟?
(使學生能對自己一節課的收獲、不足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教材p65 4、6、8。
(書面作業強化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板書設計:
課題2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