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碳的幾種單質(精選16篇)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對比思維能力;
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非金屬單質。此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 ”。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現,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球碳的發現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代科技發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學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學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現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現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現史的調查報告。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2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對比思維能力;
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非金屬單質。此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 ”。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現,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球碳的發現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代科技發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學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學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現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現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現史的調查報告。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對比思維能力;
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非金屬單質。此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 ”。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現,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球碳的發現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代科技發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學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學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現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現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現史的調查報告。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5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1]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6
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至82頁第一節
教學目的:1、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
2、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 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教學的重點難點:1、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
2、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過程
【引入】講述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舉例講解】用玻璃刀切割玻璃,用鉛筆寫字、用電池做導電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彩圖中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由于 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出示】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過渡講述】常見的無定形碳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
【講解】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課本P.80~P.81實驗5-2、5-3)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除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焦炭、炭黑的形成及主要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三、無定形碳
【出示】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本節小結】
1.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2.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3·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 )
A.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 ( 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
(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1.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 )
(A)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2.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 )
(A)木炭比木材輕 (B)木炭不溶于水
(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 (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3.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7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1]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8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9
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至82頁第一節
教學目的:1、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
2、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 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教學的重點難點:1、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
2、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過程
【引入】講述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舉例講解】用玻璃刀切割玻璃,用鉛筆寫字、用電池做導電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彩圖中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由于 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出示】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過渡講述】常見的無定形碳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
【講解】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課本P.80~P.81實驗5-2、5-3)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除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焦炭、炭黑的形成及主要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三、無定形碳
【出示】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本節小結】
1.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2.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3·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 )
A.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 ( 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
(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1.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 )
(A)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2.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 )
(A)木炭比木材輕 (B)木炭不溶于水
(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 (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3.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0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1]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對比思維能力;
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非金屬單質。此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 ”。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現,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球碳的發現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代科技發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學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學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現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現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現史的調查報告。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2
第一節 碳的幾種單質
(1課時)一.知識教學點碳的單質(金剛石、石墨、無定形碳)。二.重、難、疑點解決辦法1.重點: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2.難點:金剛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質上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 3.疑點:碳和炭的區別是什么, 4.解決辦法 (1)通過學生閱讀教材、教師演示試驗、學生動手實驗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掌握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并理解木炭的吸附性。(2)教師運用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金剛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質上存在差異的原因。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和用途。2.理解金剛石、石墨由同種元素組成但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3.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二)整體感知 本章主要是較為全面、完整地學習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內容包括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制法、用途和鑒別等方面。從學習研究物質的角度看,本章具有典型性;從本章在全書中的地位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節主要講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并以木炭為例簡介了無定形碳。通過對碳單質的學習,掌握固態非金屬單質所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這是學好本章內容的基礎。(三)教學過程[新課引入]:前面我們學習了氧氣和氫氣兩種氣態非金屬單質,從這章開始學習碳及其化合物。首先學習碳的幾種單質。[板書]:一.碳的單質:金剛石、石墨、無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二.金剛石和石墨。[教師活動]:(1)演示玻璃刀裁玻璃。 (2)讓學生閱讀教材第79頁,用列表法引導學生總結出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第79頁,用列表法總結出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學生用手摸鉛筆芯粉末。 (3)石墨導電的實驗。[目的意圖]: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和自己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掌握金剛石和石墨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質。[板書]:1.物理性質及用途
金剛石
石墨
色、態
無色透明、正八面體狀的固體深灰色有金屬而不透明的鱗片固體
硬度
最硬
最軟的礦物之一——有滑膩感
熔點
很高
很高
導電性
無
良好
用途
①裝飾品②鉆探機鉆頭③刻刀
①鉛筆芯②電極③高溫潤滑劑[教師提問]:金剛石、石墨都是碳的單質,為什么在物理性質上存在巨大差異?[教師活動]: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磚條,把金剛石、石墨比喻成用磚蓋成的建筑物。指出兩種“建筑物”外形不同,牢固程度也存在差異,并繪出簡單的圖形。通過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金剛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這句關鍵詞語。[總結板書]:2.物理性質存在很大差異的原因:碳原子排列不同。 (1)一種元素可以形成多種不同的單質。由此可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 (2)多種單質可能由一種元素組成,如紅磷和白磷。 三.無定形碳[講解]: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也是碳的單質,它們通常稱為無定形碳。下面我們主要以木炭為例,學習它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80頁最后一段,列出木炭的物理性質。[實驗]:演示實驗5-2、5-3。[提問]:在實驗中分別觀察到什么現象?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和紅色顏料到什么地方去了?木炭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木炭的結構特點方面進行思考,并解釋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板書]:1.木炭的物理性質(1)灰黑色的多孔性固體。(2)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使它的表面積較大)。[教師活動]:展示簡易凈水器,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目的意圖]: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動手實驗的能力。[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第8l頁,總結焦炭、炭黑的用途。 (2)閱讀“黑火藥”選學內容。[目的意圖]:聯系我國古代發明的黑火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板書]:2. 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用途(四)總結、擴展1.碳和炭的區別。 碳:是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學用語,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時使用。 炭:是指具體的物質。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2.介紹c60新單質及我國在c60的超導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科教興國”的意義。四.布置作業書面作業:教材第82頁習題1、2、3。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對比思維能力;
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非金屬單質。此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 ”。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現,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球碳的發現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代科技發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學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學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現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現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現史的調查報告。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4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1]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5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重點難點 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用品 儀器:鐵架臺、燒杯、漏壯舉、直玻璃管,帶導管單孔塞。
藥品:木炭、活性炭、紅墨水(或紅糖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金剛石、鉆石樣品或投影幻燈片等。展示具有金屬光澤、深灰色、鱗片狀的石墨樣品。
觀察金剛石、石墨。
通過實物使學生有親切感
[演示實驗]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鉛筆寫字
用電池做導電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的色態、硬度、導電性。
邊觀察,邊記錄:
1.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 色呈 形透明狀的晶體,硬度。
2.石墨是一種 色有 不透明的細磷片狀 體。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夠 。
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及它們的用途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對比的方法學習。
[講述]實驗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氣中燃燒,而且都生成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剛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問](1)燃燒產物是什么?
(2)它們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根據學過的CO2檢驗方法得出結論。
(1)燃燒后都生成 。
(2)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單質。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設問]為什么同一種元素的形成幾種不同單質?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模型(或示意圖)(最好用計算機演示),并加以說明。
設想、思考。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種單質,它們的 性質有較大的 。
引起思考和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提問]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它們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歸納總結:
討論并回答
歸納、總結并記錄。1。金剛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質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鉆頭或裝飾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膩感,可制成鉛筆芯;能夠導電、溶點高,可做干電池和電爐的電極、制造能熔融金屬的坩堝等。
結合實驗教學
聯系實驗學習和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一
及時記憶
[過渡]講述;常見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樣品。
觀察、比較、記錄
聯系實驗學習
[演示實驗]1。木炭的吸附性(課本P80~P81實驗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課本P.80~P.81實驗5-2、5-3)
觀察、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提問]木炭、活性炭為什么能余去有色氣體、色素或異味氣體?
[講述]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講座講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討論
思考、理解并記錄:
因為木炭具有 結構,可以 。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常見的炭
閱讀識記
聯系實驗學習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指導學生完成
完成練習二
理解并記憶所學知識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金剛石、石墨及幾種常見的碳,雖然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在物理性質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沒而引起的。 根據它們的性質掌握它們的主要用途。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小結。
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附1:課堂練習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單質有 和 .在天然物質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里燃燒后,生成的產物都是 ,說明它們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它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大的 ,這是由于它們的晶體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單質的一組物質是 金剛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種元素只能形成一種單質(B)一種元素可能形成幾種單質(C)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性質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附2:課堂練習二 木炭可用來脫色、除臭味,這是利用它的 可燃燒(B)穩定性(C)還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這是因為 木炭比木材輕(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質發性化學反應 將下面碳的單質與它的用途用短線聯接起來:
碳單質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黑火藥
金剛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金剛石 石墨 金鋼石 鉆石、鉆頭等 石墨 鉛筆芯和電極等
2.二氧化碳 碳 單質 差異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電極
焦 炭 制墨火藥
金剛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隨堂驗測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的 ,但是它們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這是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駝們可以 。
3.試舉出金剛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種物質的一種主要用途。
[1]
5.1 碳的幾種單質 篇16
實驗中學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研討課結束了,作為參與研討課的教師中的一員,感觸很深。通過對《碳的幾種單質》的課堂教學,有如下體會:
一、疑始疑終,設置懸念,引發興趣
所謂疑始疑終即以問題引入新課,又以問題做總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設計一定的疑問或鼓勵學生提出拓展性和質疑性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本節課的引入就以問題“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鉆石——金剛石的成分是什么?”引入新課,學生好奇心非常強,并產生懷疑,這樣的問題我們能研究明白嗎?以此牽動學生揭開疑團的欲望,將學生牢牢地吸引進入化學課堂中。再如:講解“金剛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礦物質時,教師提出疑問“昂貴的鉆石——即金剛石能刻劃玻璃嗎?”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玻璃刀(頭部是金剛石)裁玻璃,學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答案,效果非常好!
二、鼓勵學生積極做課前準備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中,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時代氣息,具有新穎性,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化學初學者對一些新接觸到的知識是非常陌生的,鼓勵學生做充分的預習,并通過各種手段查閱相關資料,會對知識形成深刻的初步印象,再通過課堂學習,學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識。例如:學生通過預習得知,防毒面具中的濾毒劑是活性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是難點,不容易理解,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書籍及網絡查閱“防毒面具的由來”以及“齊齊哈爾芥子氣中毒事件”。在課堂上由學生匯報查閱結果,并引導學生,如果齊齊哈爾民工在挖掘出毒氣罐后,能戴上防毒面具,危險性就小多了,不至于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說明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此知識點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記憶,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三、把社會生活融入到化學學習中
在學生的社生活中,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教學中要設法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融入社會生活中,把學生的學習引入廣闊的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用化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化學科學來實踐生活,在生活中學化學,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價值,能有力地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是激發和維持學生課堂學習動機的不竭源泉。例如:在學習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知識時,教師鼓勵學生設計實驗:如果引用水被紅墨水污染了,如何將色素出去呢?利用生活用品去嘗試。結果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在加中帶來空礦泉水瓶,酸奶瓶做凈水器,棉花過濾,吸管做導管,再用教師提供的活性炭、木炭完成了此實驗,效果非常好,學生興趣濃厚。
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完善,將課改真正落到實際教學中來。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至82頁第一節教學目的:1、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 碳的幾種單質
教學目的;知識;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能力: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 《碳的幾種單質》
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至82頁第一節教學目的:1、了解金剛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
- 九年級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