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鹽,(精選6篇)
生活中常見的鹽, 篇1
一、 --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 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世界。積極探究化學奧秘,形成持續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設計思想
本課題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的發展也不可分割。在--中,密切注意聯系社會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識,變枯燥為生動,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另一方面,課程設計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大量的實物、錄像、圖片,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本課題設計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介紹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第二課時介紹粗鹽的提純以及復分解反應。
本課時介紹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鹽: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本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用視頻資料介紹學生熟悉的物質──氯化鈉的制取過程,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用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學生的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展現化學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一些性質和用途。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化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真正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通過學生探究實驗,注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使學生切實感受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參與意識,體現合作性學習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最后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上網查詢為我國制堿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跡,將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
二、--
課 題 生活中常見的鹽
授課人 梁紅 肖何
學 校 重慶市第九十五初級中學
教學目標
1.了解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⒉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重點
⒈化學與生活、生產的關系。
⒉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難點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法、實驗探究法。
儀器、藥品 試管、單孔塞、導氣管、石灰石、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碳酸鉀溶液、碳酸鎂溶液、鹽酸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投影:上節課布置的“實驗與觀察”
⒈ 家中觀察食鹽的顏色、狀態。
⒉ 品嘗食鹽的味道。
⒊ 取一藥匙食鹽分別投放在冷水和熱水中,觀察食鹽溶解的快慢。
⒋ 食鹽的用途很多,請同學們通查閱報紙、書刊、上網了解食鹽的用途,并以“食鹽的妙用”為題編制資料卡片。
⒌ 通過此次對食鹽用途的了解,你能說說你對知識的積累有那些新的啟發。
一、氯化鈉
根據學生所談到的食鹽的用途,引導學生歸納氯化鈉在醫療、農業、食品、工業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⒈氯化鈉的用途 投影圖片:氯化鈉的用途
介紹食鹽在生活中的妙用:
⑴沐浴時,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可使皮膚強健。
⑵鮮花插入稀鹽水中,可數日不凋謝。
⑶新買的玻璃器皿,用食鹽擦一下,不易破裂。
⑷洗有顏色的衣服時,先用5%的食鹽水浸泡10分鐘,然后再洗,則不掉色。
⑸銅器生銹或者出現黑點,用食鹽可以擦掉。
⑹誤食有毒物,喝一些食鹽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
將自己所做的“實驗與觀察”與同學交流。
展示自己的資料卡片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食鹽的用途。
整理、歸納:
⒈醫療上:配制生理鹽水(100g水中含有0.9g醫用氯化鈉)、用鹽水消毒和漱口等。
⒉農業上:用10%-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
⒊食品業:用食鹽腌漬蔬菜、魚、肉、蛋等,使這些食品風味獨特,還延長保質期。
⒋工業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⒌交通上:將氯化鈉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積雪消融,減少事故的發生。
學生觀看資料圖片。
了解食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
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培養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方式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
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的方法。
食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
⒉氯化鈉的生理作用:
講解:
食鹽是重要的調味品。食用的氯化鈉大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于體液中。鈉離子:維持細胞內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進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氯離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鹽酸、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補充食鹽可補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鈉。需注意的是不能長期過量食用食鹽,而鈉離子攝入過少會使鉀離子進入血液,使血液變稠,皮膚變黃。
⒊介紹氯化鈉的分布:
提出問題:
同學們知道那些地方蘊藏有大量的氯化鈉嗎?
⒋食鹽的制取:
你想知道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嗎?
播放錄像:
① 海水曬鹽:
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鈉:將海水、鹽湖、鹽井中的水,先蒸發其中的水分,達到飽和再蒸發,食鹽就會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中含有很多雜質,又叫粗鹽。
投影圖片:鹽田
你想知道工業上是如何制食鹽的嗎?
②播放錄像:工業制食鹽的過程。
聆聽講解。
學生看書思考、回答:
自然界中的海水、鹽湖、鹽井、鹽礦中蘊藏有大量的氯化鈉。
觀看錄像、圖片,獲取新的知識。
觀看錄像、了解工業制食鹽的大概過程。
讓學生了解氯化鈉重要的生理作用。
養成看書、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理解、歸納能力。
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切身體會化學和生產的密切聯系。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了解食鹽的幾種制取方法。
⒌鹽與食鹽
你聽說過鹽中毒的事情嗎?
播放錄像:
①用工業鹽烹調食物引起中毒的事件資料。
②不法商販用工業鹽腌漬食品的資料
引導學生提出鹽和食鹽的區別。
簡介:幾種有毒的鹽
亞硝酸鈉(nano2)硫酸銅(cuso4)
二、碳酸鈣的用途
提出問題:
⒈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到和接觸到石灰石?
⒉同學們收集到哪些含有碳酸鈣的物質?
出示一塊石灰石和一只牙膏
⒊石灰石和牙膏之間有什么聯系?
講解:牙膏中的一種配料與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并且是由石灰石為原料制作的。這種配料就是——碳酸鈣(caco3)。
⑷碳酸鈣有什么用途?
小結:
碳酸鈣大量用于建筑業。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還可以用于補鈣劑等。
提出問題:
你參觀過溶洞嗎?投影圖片:
知道這些石筍和鐘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嗎?
介紹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過程:
講解: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巖組成的山體中,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鐘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三、碳酸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
實驗探究1:
你知道怎么樣檢測一種物質中是否含有碳酸鈣?
從上面的實驗中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提出問題:
從石灰石可以與鹽酸反應,你聯想到了什么問題?
投影圖片:鹽酸腐蝕含碳酸鈣的建材
實驗探究2:
在同學們的桌上各有一包藥品(na2co3、nahco3、k2co3、mgco3),都標有藥品的名稱,按照上面實驗的方法實驗,你會看到什么現象?因此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提出問題:
為什么以上的實驗現象相同呢?
引導學生從以上物質的化學式著手找出實驗現象相同的原因。
引導學生歸納碳酸根和碳酸氫根的檢驗方法。
小結:
⒈化學式中含有碳酸根離子的純凈物叫做碳酸鹽。
⒉碳酸根離子或者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設計家庭小實驗:
廚房中有兩個調味瓶都放著白色固體,只知道它們分別是碘鹽(nacl)、純堿(na2co3)。請你利用家中現有的條件將它們區分開來。簡要敘述你準備采取的實驗方案、實驗步驟、預測現象。
四、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
⒈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
flash演示:《蘇式三姐妹》
內容:
三姐妹:我們住在奇妙的化學王國里,我們是小有名氣的“蘇氏三姐妹”──蘇打、小蘇打和大蘇打。別看我們的名字這樣相似,可脾氣(性質)卻不一樣,對人類的貢獻(用途)也各不相同。
妹妹:我是蘇打,蘇打是soda的音譯,化學式為na2co3。我的名字頗多,學名就是碳酸鈉,俗名除叫蘇打外,又稱純堿或者蘇打粉。在三姐妹中,我的用途最廣。我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化工產品,是玻璃、肥皂、紡織、造紙、制革等工業的重要原料。在冶金工業以及凈水中也都用到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直接作為洗滌劑使用,在蒸饅頭時加入一些我,可以中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同時讓你吃到的饅頭柔軟疏松。
二姐:我是二姐小蘇打,我的化學式是nahco3 ,我的名字也頗多,學名碳酸氫鈉,又稱重碳酸鈉或酸式碳酸鈉。俗名除小蘇打外,還有發酵蘇打和重堿等。我的用途也很多,在滅火器中,我是產生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業中,發酵粉里的一種主要原料就是我;在制造清涼飲料時,我也是常用的一種原料;在醫療上,我更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⒉侯德榜:介紹侯德榜先生的事跡(投影)
純堿工業始創于18世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制堿技術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國留學的侯德榜先生為了發展我國的民族工業,應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之邀毅然回國,潛心研究制堿技術,成功地摸索和改進了西方的制堿方法,發明了將制堿與制氨結合起來的聯合制堿法(又稱侯氏制堿法)。侯德榜為純堿和氮肥工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東西?
你還有什么問題呢?
教師幫助啟發學生解決問題。
練習和鞏固
⒈在我國某地曾經發生過把外形和食鹽相似,有咸味的工業用鹽誤當食鹽,食用以后中毒的事件,這種工業用鹽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質可能是:( )
a. kmno4 b. cuso4
c. na2co3 d. nano2
⒉氯化鈉溶液中溶有少量碳酸鈉,下列物質中可用來除碳酸鈉的是:( )
a. zn粉 b. ca(oh)2
c. 鹽酸 d. 硫酸
⒊檢驗長期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可以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其檢驗過程中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
以“鹽一家的自白”為題,采用擬人的手法寫一篇短文,與同班同學或者其他班的同學交流常見鹽的性質和用途。
討論,交換信息。
觀看錄像,思考問題:
為什么食鹽可以食用而有些鹽不能食用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
鹽與食鹽的區別:食鹽不等于鹽,食鹽是一種物質,而鹽是一類物質,食鹽是鹽的一種。
回答問題,交流
展示生活中收集到的含有碳酸鈣的實物,介紹實物的用途。(石灰石、大理石、漢白玉)
思考、聯想、大膽猜測
提出結論:
① 石灰石和牙膏沒有任何聯系。
② 石灰石和牙膏中的主要成分相同。
學生交流課前通過查閱報紙、書刊或者是通過互聯網所收集到的碳酸鈣的用途。
觀看圖片
聆聽講解
欣賞廣西桂林地區的溶洞奇觀和教師旅游過程中拍攝的溶洞中的鐘乳石、石筍的照片。
討論實驗方案并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
每個小組用實驗來檢驗已準備好的石灰石、大理石。觀察現象并記錄。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交流匯報實驗結果:
樣品加入稀鹽酸,產生氣泡,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產生白色沉淀。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 caco3↓+h2o
思考、回答:
石灰石幾乎全部溶解在鹽酸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說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聯想鹽酸腐蝕含有碳酸鈣的建材。
思考:應如何預防建材的腐蝕?
分組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填寫下表
na2co3
nahco3
現象
方程式
k2co3
mgco3
現象
方程式
思考現象相同的原因。
觀察以上物質的化學式,得出結論:以上物質的化學式中都含有碳酸根離子co32- 或者是碳酸氫根離子hco32-
歸納碳酸根離子或者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將稀鹽酸加入到物質中,如果生成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物質中含有碳酸根或者碳酸氫根。
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
觀看flash
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觀看投影
聆聽侯德榜先生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
學生在課堂上上網查找侯德榜先生的相關事跡,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
回答:
我們學到了以下一些東西:
⒈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用途。
⒉組成里含有碳酸根離子或者碳酸氫根離子的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有問題的學生提出問題。
思考、練習
課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完成
創設問題情景。
通過具體實物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正確知識的印象,糾正錯誤認識,完成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共同學習獲得新知識。
引導學生猜想、挑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聯系實際和地理知識,展現化學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河山的情感。
用豐富的實際素材讓學生感知熟悉的對象,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向學生滲透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的思想。培養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養學生用規范的語言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拓展學生思維,把所學知
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解決實際問題。
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取結論、解釋交流”這一個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勇于探究實驗的精神和創新精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活躍課堂氣氛,變學生的機械記憶為輕松愉快的學習形式。
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化學和生活密切相聯。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侯德榜先生的感人事跡,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國爭光,為民造福。
培養學生利用先進的手段獲得有用的資訊的能力。
概括、總結主要內容,知識系統化。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給學生留有余地,拓展學生思維。
鞏固,掌握和運用新知識。
以科普小短文的形式激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一步了解其它鹽的用途,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設計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一、氯化鈉
1.氯化鈉的用途 用途廣泛,食鹽的妙用
2.氯化鈉的生理作用
3.氯化鈉的分布 自然界中的海水、鹽湖、鹽井、鹽礦中蘊藏有大量的氯化鈉。
4.食鹽的制取 海水曬鹽 工業制取食鹽
5.鹽與食鹽 食鹽不等于鹽,食鹽是一種物質,而鹽是一類物質,食鹽是鹽的一種。
二、碳酸鈣的用途
1.大量用于建筑業
2.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
三、碳酸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
取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如果生成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此為碳酸鹽,該物質中含有碳酸根或者碳酸氫根離子。
四、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
1.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
2.侯德榜先生的事跡
生活中常見的鹽, 篇2
教學目標
通過資料收集和實驗探究,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鹽的種類和用途。
初步學會粗鹽提純和鑒定碳酸根離子的方法;能判斷復分解反應的類型及發生條件。
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了解我國科學家做出的杰出貢獻,從而激發愛國熱情和學習激情。
重點和難點
重點:粗鹽的提純、對碳酸鹽的特性的認識、復分解反應概念的形成。
難點: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判斷。
實驗準備
①粗鹽的提純:燒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發皿、酒精燈、藥匙、鐵架臺(帶鐵圈)、濾紙、剪刀、托盤天平、粗鹽、水。
②[實驗11-1]與[實驗11-2]:試管、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實驗: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
④多媒體電腦及投影儀。
課時安排 共3課時
--
第一課時 初步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鹽
課前準備
學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資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見到的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高錳酸鉀、碳酸鈣等實物。
②食鹽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③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等幾種常見的鹽,在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中的用途。
④氯化鈉、碳酸鈣在自然界的存在情況,我縣境內的碳酸鈣的含量如何?人們是怎樣從自然界中獲取氯化鈉、碳酸鈣的?
創設情境
多媒體投影播放電影《鹽》(節選),讓學生在輕音樂聲中,觀賞美麗的風光,了解鹽的歷史,初知鹽的用途等。
學生活動
1.交換觀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見鹽的實物,簡述其外觀及性質;交流課外閱讀或網上查找的文字、圖片等信息資料。
2.集體交流:各組代表匯報相互交流情況。(教師作必要的補充,給予恰當的點評)
3.閱讀教材p70-71頁,整理資料,完成下表。
氯化鈉
碳酸鈉
碳酸氫鈉
碳酸鈣
化學式
主要用途
組成上的共同點
結論
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鹽是指:
化學中所說的鹽是指:
(教師巡回指導、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發現典型)
4.集體交流:各組代表匯報交流整理后的資料。(學生可以補充、修正;教師給予提示、補充、點評)
教師指導
1.多媒體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資料表。(學生對照此表補充、完善自己的資料表,也可以提出疑問)
2.簡要說明、釋疑,評價學生學習狀況。
練習鞏固
學生主持,出示問題(常見鹽的名稱、化學式、用途等),小組競賽(搶答問題或爭搶板書化學式)。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同位同學交流與互查。
課后活動
1.作業:p76頁2題、p77頁4題。
2.家庭小實驗:將食鹽與細砂混合后,再分離出來。(提示:儀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簡易凈水器的原理。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第二課時 活動與探究:粗鹽的初步提純
創設情境
1.學生交流家庭小實驗情況(教師點評)。
2.教師出示:一瓶食鹽,一瓶粗鹽,一瓶食鹽的水溶液,一瓶粗鹽的水溶液。
3.學生觀察:
①固體食鹽與粗鹽的外觀差異;
②食鹽與粗鹽的水溶液的外觀差異。
4.提出問題:“如何將粗鹽轉化為精鹽?”“怎樣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今天的學習任務:活動與探究──粗鹽的初步提純。
學生活動
1.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實驗小組,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發現典型)
①通過觀察、比較固體食鹽與粗鹽的外觀和食鹽與粗鹽的水溶液的外觀,你得出什么結果?
②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鹽提純的基本步驟有哪些,怎樣設計?
④每個步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交流討論結果:
①組內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為補充。(教師發現典型,及時評價;根據問題,及時指導)
教師示范
1.制作過濾器。
2.簡要說明過濾操作注意事項。
學生活動
1.分組實驗:分工協作,分步操作,記錄現象及數據。(教師巡回指導,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發現典型)
2.交流實驗結果:各組代表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的得與失。(教師適時點評,告訴精鹽產率的理論值)
3.學生評議,提出疑問:
①我們小組得出的精鹽產率大于理論值,為什么?
②我們小組得出的精鹽產率遠低于理論值,為什么?
4.分組討論:
①造成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據實驗誤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還應該注意什么?怎樣改進?
5.交流討論結果:盡可能多找出造成實驗誤差可能出現的原因。(學生可以進行爭論,教師給以引導)
教學小結
1.學生: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學生自我評價)
2.教師:對粗鹽的初步提純的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歸納小結,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激勵性評價)
問題拓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基本會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如果要除去粗鹽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鎂、氯化鈣、碳酸鈉等可溶性雜質,你將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樣操作?
學生討論
針對拓展問題進行討論,根據時間,討論可長可短。如果討論不夠充分,可讓學生課后再查找資料進行探究。為下一節課做鋪墊。
課后活動
按要求寫探究實驗報告。
第三課時 復分解反應及發生條件的探究
創設情境
1.教師演示: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
2.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鹽能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學生活動
1.分組實驗:按要求完成[實驗11-1]、[實驗11-2],記錄實驗現象。
2.集體交流: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3.創新嘗試:
仿照示例:①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試著書寫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碳酸鈉與鹽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氫鈉與鹽酸:nahco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鈉與氫氧化鈣:na2co3+ca(oh)2 =2naoh+caco3↓
4.觀察與思考(一):
①觀察:反應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點?
②討論:由此你發現了什么?
③歸納: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的鑒定方法。
④舉例:填寫下表
被鑒定的物質
加入的試劑
現 象
5.觀察與思考(二):
①觀察:第④個反應有什么特點?
②討論:由此,你又有哪些新發現?
③歸納: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一般形式與特點。
6.回憶與反思:根據你具有的酸、堿、鹽知識,列舉幾個酸與堿、鹽與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觀察判斷它們是否屬于復分解反應?為什么?
7.討論與歸納:
①討論:你所做實驗中的復分解反應與你所列舉的反應,它們的生成物有什么特點?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②歸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問題拓展
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如果要除去粗鹽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鎂、氯化鈣、碳酸鈉等可溶性雜質:
①你將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樣操作?
④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活動
1.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小組了解討論情況,傾聽意見,發現問題與典型)
2.交流討論情況(教師根據討論情況、發現的問題與典型,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
自我反思
1.小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同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查漏補缺。
2.本節課的學習中,你又有哪些新發現?你對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是滿意?是基本滿意?還是不滿意呢?
教師小結(重點在于評價、知識歸納、給予學習方法)
課后活動
1.作業:p76 1、3。
2.歸納整理本課題的知識要點。
相關鏈接
1.閱讀資料(相關網址):
① 食鹽與健康
② 食鹽鮮為人知的醫藥功能
③ 食鹽與亞硝酸鈉的區別是什么?
④ 碘鹽及其用途
⑤ 小蘇打與健康
⑥ 亞硝酸鈉當食鹽 內蒙古臨河29人中毒
⑦ 人教網-初中化學
2.《素質教育新學案》
點評: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初中化學到了第十一單元已接近尾聲,教材在編排上沒有按知識體系進行,所以顯得比較散。但通過教師頗具匠心的重新組織教學素材,使學生學起來更加系統和流暢。
設計者突出了三個基本理念:一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聯系實際,學生既感到親切,又感到有用;課前,讓學生多渠道收集資料,課中,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不是“我講你聽”,自然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取新的知識,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三是,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注重了協作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相融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
點評:湖北省興山縣教育培訓研究中心 黃教先
生活中常見的鹽, 篇3
教學目標
知道雞蛋殼、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離子,醋、檸檬中含酸類物質;掌握含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能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通過不同的含碳酸根離子的鹽能與不同的酸反應的實驗,學習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設計實驗,體會并初步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并用此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質及其實驗探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做一個學化學的有心人。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含碳酸根離子的鹽與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實,掌握碳酸根離子的鑒定方法。
難點:通過控制實驗條件設計實驗的思維過程與方法。
實驗準備
儀器:試管架、小試管、大試管、與之相配套的單孔橡皮塞(帶導管)、小燒杯、藥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紗布、濾紙。
藥品:雞蛋殼、醋、稀鹽酸、檸檬、純堿、澄清的石灰水。
--
復習引入 學生板演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提問 出示一瓶純堿,我們要知道純堿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應采取什么方法?
投影實驗 1.將0.5 g碳酸鈉放入試管, 并加入2 ml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重復上述實驗。
學生思考 實驗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什么問題?
指導板演 上述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 上述三個反應有何共同點?怎樣檢驗某種物質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
學生實驗 檢驗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將少量水垢放入試管中,并加入5 ml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現象。
觀察、分析 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離子;檢驗的方法:用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講述 在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分別與稀鹽酸反應的這一組實驗中,相同的反應物是稀鹽酸,稱為這組實驗的恒量;不同的反應物是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我們稱為這組實驗的變量。(板書注明)
變量 恒量
caco3+2hcl==cacl2 + h2o + co2↑
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提問 你所知道的酸除鹽酸外,生活中還有哪些酸?
舉例 稀硫酸、醋酸、檸檬酸等。
提問 上面一組實驗(三個實驗)中為相同的酸與不同的鹽反應,那么不同的鹽能與相同的酸反應嗎?請你設計實驗證明。
學生實驗 1.將醋加入放有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將檸檬的汁擠出,代替醋做上述實驗。
觀察、分析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不同的酸也能與相同的鹽發生反應。
提問 分析第二組的三個實驗中,哪些反應物為恒量,哪些反應物為變量?(指導學生注明)
恒量 變量
na2co3+ 稀鹽酸
na2co3+ 醋酸
na2co3+ 檸檬酸
講述 不同的含碳酸根離子的鹽能與不同的酸反應。
學生實驗 1.分別測出稀鹽酸、醋、檸檬汁的ph值,并記錄在下表。
2.在3個小燒杯中先分別放入小蘇打1/2小匙,然后同時在3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 ml稀鹽酸、檸檬汁、醋,比較反應速度。
3.通過上述實驗,你的結論是 。
ph值
與小蘇打的反應速度比較
稀鹽酸
檸檬汁
醋
學生練習 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色的花瓣上出現了紅點點。波義耳對這一意外發現做出了種種假設,經過多次實驗驗證,探究普通規律,終于獲得成功。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請寫出你的假設,并設計出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
你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化現象的各種假設
驗證方案
解題思路 本題是通過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學家是怎樣捕捉化學現象深入思考,運用假設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形成開放性作答題。通過“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這一實驗事實,分析這一實驗中,“紫羅蘭花瓣”和“鹽酸”為實驗的兩個條件,由控制這兩個實驗條件來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當“鹽酸”為恒量,另一量為變量時,推陳出新,鹽酸能使除紫羅蘭花瓣以外的花瓣變色嗎?同理,當“紫羅蘭花瓣”為恒量,另一量為變量時,推測,其他物質能使紫羅蘭花瓣變色嗎?當實驗條件都是變量時,推測,其他物質能使其他花瓣變色嗎?這些都是根據控制實驗條件做出的合理假設,這對活躍學生思維和發展創造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
你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化現象的各種假設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鹽酸能使其他種類花瓣變色嗎?將鹽酸分別滴到其他種類花瓣上,觀察現象。其他酸、堿或鹽能使紫羅蘭花瓣變色嗎?將稀硫酸、稀硝酸、燒堿溶液等滴到紫羅蘭花瓣上,觀察現象。 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變色嗎?將燒堿、碳酸鈉、食鹽等溶液滴到花瓣上,觀察現象。
課堂練習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雞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問題:
(1)若向杯中逐漸加入食鹽粉末直至溶液飽和(飽和食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將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并解釋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漸滴加濃鹽酸,雞蛋殼表面將會有什么現象?這會使雞蛋怎樣運動?寫出上述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反應類型。
小結 1.碳酸根離子的鑒定方法。
2.在做一組實驗時,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課后練習 設計再探究: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溫度對小蘇打和酸的反應的速度是否有影響。
學案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
一、回憶與再現
反應物
化學方程式
碳酸鈉+稀鹽
酸碳酸氫鈉+稀鹽酸
二、活動與探究(一)
1.將雞蛋殼少許放入大試管中,加入5 ml稀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2 ml澄清石灰水中(見右圖)。(可用另一小試管裝入2 ml澄清的石灰水對比)
2.寫出雞蛋殼的主要成分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若要檢測某種物質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氫根,你采用的方法是 。
4.你認為上述三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中, 是恒量, 是變量。
三、活動與探究(二)
按上述裝置:
1.將醋(3 ml)放入盛有小蘇打(1/3小匙)的大試管中,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試管裝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對比)
2.將檸檬用紗布擠出10 ml檸檬汁放在小燒杯中,以備下面實驗及“活動與探究三”用:將檸檬汁(3 ml)放入盛有小蘇打(1/2小匙)的大試管中,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試管裝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對比)
3.通過上述反應,你的結論是 。
四、活動與探究(三)
1.分別測出稀鹽酸、醋、檸檬汁的ph值,并記錄在下表。
2.在3個小燒杯中先分別放入小蘇打1/2小匙,然后同時在3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 ml稀鹽酸、檸檬汁、醋,比較反應速度。(如圖所示)
3.通過上述實驗,你的結論是 。
ph值
與小蘇打的反應速度比較
稀鹽酸 檸檬汁 醋
五、設計再探究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溫度對小蘇打和酸的反應的速度是否有影響。
點評:這堂課的設計是受了一本名為《我們身邊的化學知識》的書的啟發,書中講述的都是美國中學生科學實驗活動,上面的實驗操作性非常強,主要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技能,極具生活化。
這節課的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理解實驗中恒量和變量的含義,并學會用這類方法進行實驗設計,同時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完全可以從身邊開始。進行這節課的設計時,閔靜老師參看了《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對于這節課的內容中讓學生對酸的ph值與反應速度的關系的探究這一設計進行了認真的思考,雖然課標在這一內容上并沒有這么高的要求,但對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并學習掌握這些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技能,正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盡管有些知識高于課標,不要求掌握,課后,發現學生完全能理解這些知識,這也說明我們中國的中學生比美國的毫不遜色。
點評: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 劉永舜
生活中常見的鹽,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⑴了解氯化鈉的組成、性質及其用途;⑵復習過濾操作的要點,學習蒸發操作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綜合運用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對粗鹽提純的實驗操作體驗,掌握分離、提純固體混合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和同學共同進行粗鹽的提純實驗,增強同學間的合作意識,并增進同學間的友情。
二、教學重難點
認識氯化鈉的用途;通過粗鹽的提純過程,掌握分離固體混合物的一般技能;學習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合作實驗法
四、教學過程
[提問引入] 我們每個人家里都有一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沒有它,什么菜都食之無味,它是那種物質?
[生] 思考并回答:食鹽。
[師] 展示一袋食鹽,引導學生觀察,結合生活經驗說說食鹽的物理性質;指定一學生讀食鹽包裝袋上的說明,了解食鹽的組成。
[生] 得出結論:食鹽是一種白色顆粒狀的固體,有咸味,易溶于水;食鹽由精制鹽、碘酸鉀和抗結劑組成,食鹽是一種混合物。
[師]展示一瓶粗鹽和一瓶食鹽,一瓶食鹽的水溶液,一瓶粗鹽的水溶液,讓學生對比觀察。
[生] 觀察:①固體食鹽與粗鹽的色澤有差異;②食鹽水澄清透明、粗鹽的水溶液渾濁。
[師] 請大家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 1.將固體從液體中分離出來有哪些方法;如何從溶液中得到溶質?
2.怎樣將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泥沙)除去,如何從溶液中得到精鹽(提示:要從溶解度的角度考慮)?
3.實驗操作中需要那些儀器?怎樣制作過濾器?
4.實驗中要注意那些問題?
[生]將固體從液體中分離出來的方法有:過濾、(蒸餾)等;從溶液中得到溶質的方法有:蒸發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
2.除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的方法可用過濾的方法;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可知,要把氯化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
3.實驗中需要的儀器有: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玻璃棒、燒杯、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量筒、藥匙、托盤天平。
[生] 學習制作過濾器。
[轉引] 今天的學習任務:活動與探究──粗鹽的初步提純。我們今天的實驗稱取多少克粗鹽呢?
[生] 書上的質量太多,如果取少了又達不到實驗效果,(為了節約課堂時間)取2.5克吧。
[師] 下面請大家結合剛才的討論設計并完成粗鹽提純的實驗。
[投影] 1.探究名稱:
2.探究目的:為了得到較為純凈的氯化鈉(精鹽)
3.探究步驟:
(1) :①稱取2.5g粗鹽,②量取5ml水。注意:逐匙加入并攪拌,到粗鹽不再溶解。
(2) : 注意:①一貼、二低、三靠;②如果濾液渾濁應再過濾
(3) :注意:①攪拌;②蒸發中出現較多固體的時候,停止加熱。
(4)計算產率:
[生]兩人一組進行實驗:分工協作,分步操作,記錄現象及數據。
[師] 巡視學生實驗,巡回指導;加入某組和學生一起實驗,了解情況、尋找問題、發現閃光點。
[生] 報告結果(食鹽的產率),交流實驗的得與失。
[師] 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論進行誤差分析:(給出理論產率)
[投影] 1.造成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根據實驗誤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還應該注意什么?怎樣改進?
3.本實驗中出現精鹽產率偏低的原因正確的是 。
①溶解時未充分攪拌;②蒸發時液體可能被濺出;③轉移固體時氯化鈉可能有灑落;④蒸發時水分未蒸干;⑤鹽粒濺出蒸發皿;⑥過濾時液體滴到漏斗外。
4.請討論還有什么原因使實驗結果偏低并補充 。
[生]分組討論并交流結論:
1.造成誤差有兩類原因:①偏高的原因,稱量時多稱了,蒸發時未充分蒸干等;②偏低的原因,稱量粗鹽時不足2.5克,溶解時未充分溶解,過濾時液體有灑落,蒸發時液體濺出,鹽粒濺出蒸發皿,轉移固體時氯化鈉可能有灑落。
2.過濾時遵循一貼、二低、三靠;溶解時要充分攪拌使之充分溶解;蒸發時要不停攪拌,防止液體飛濺等。
[師] 肯定、點評學生的結論并根據情況給予補充。
[轉引] 剛才大家就實驗室如何提純粗鹽進行了討論和實驗探究;了解了制取食鹽的方法之一,下面請大家根據剛才的實驗和你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談談你對氯化鈉的認識?
[投影] 溫馨提示:請從生活、醫療、工業、農業等方面進行歸納。
[生] 生活方面:作調味品,腌漬蔬菜、魚、肉、蛋等;醫療方面:配制生理鹽水;工業方面:作為工業原料;農業方面:用氯化鈉溶液選種等。
[師] 大家說的很好,下面請自學課本70~71頁,相互討論,填寫下面內容:
[投影] 1.氯化鈉的化學式 ,化學名稱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 化學式),食鹽是 物。
2.nacl的物理性質:(1) 色 體;(2) 溶于水;(3)具有 味道;(4)粗鹽:(因含有mgcl2、cacl2)易 解,敞放質量變 。
3.nacl的用途
(1)na+和cl-生物理功能:
(2)其他功能:
4.nacl的分布:
5.粗鹽的提純步驟:
[生] 小組競賽(搶答問題或爭搶板書化學式)。
[課堂反饋]
(一) 是除去液體中混有不溶固體物質的一種方法,過濾裝置是由 等儀器組成的。
(二)如果在過濾操作后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原因有:
1. ;2. ;
3. ;4. 。
(三)粗鹽提純過程中有 處用到玻璃棒。
(四)除去粗鹽中不溶性固體雜質是 變化,得到的鹽是 (純凈物、混合物),粗鹽中還有可溶性的 等雜質能否用過濾的方法除去 (能或不能) ,能除去的方法和步驟是 。
(五)設計實驗證明,試劑中的白色固體是氯化鈉。(寫出步驟、現象、結論或方程)
(六)實驗室里有無標簽的飽和食鹽水和蒸餾水各一瓶,請你至少用兩種簡單方法加以區分。
[師] 請大家思考一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
[生]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怎樣將粗鹽提純和粗鹽提純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還知道了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和氯化鈉的物理性質,以及氯化鈉在工、農業、醫療和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如何評價你的合作者?
[生]他比我操作熟練,還細致。
[師] 對粗鹽的初步提純的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歸納小結,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布置作業] 完成教案中課堂反饋部分的內容,按要求寫探究實驗報告。
生活中常見的鹽,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學習使用酸、堿、鹽溶解性規律判斷某些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2.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過程與方法
會觀察實驗現象,并能通過討論、分析、歸納,整理實驗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前人的事跡,激發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對碳酸鹽的特性的認識、復分解反應概念的形成。
難點
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判斷。
教學工具
1.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2.[實驗11—1]與[實驗11—2]:試管、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實驗: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的華表、人民大會堂前的柱子、豪華酒店的地面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大理石。
二、新課教學
師:碳酸鈉在工業上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等。碳酸鈣大量用于建筑業,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它們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前的華表、人民大會堂的許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鈣還用作補鈣劑。碳酸氫鈉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醫療上,它是治療胃酸過多癥的一種藥劑。
你們能寫出這三種物質的化學式,說出它們的俗稱嗎?
生: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蘇打;碳酸氫鈉:NaHCO3,俗稱小蘇打;碳酸鈣:CaCO3,俗稱石灰石。
師:我們知道,純堿在化工生產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國是不是最早生產純堿的國家呢?
[投影]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純堿工業始創于18世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制堿技術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國留學的侯德榜先生為了發展我國的民族工業,應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之邀毅然回國,潛心研究制堿技術,成功地摸索和改進了西方的制堿方法,發明了將制堿與制氨結合起來的聯合制堿法(又稱侯氏制堿法)。侯德榜為純堿和氮肥工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師:侯德榜先生憑借自己對科學的一片赤誠,懷著一顆愛國的心,為我國的制堿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發展了我國的民族工業。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為社會做點事情。
師:寫出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生: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師: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將一個新鮮的雞蛋放在盛有足量稀鹽酸的玻璃杯中,可觀察到雞蛋一邊冒氣泡一邊沉到杯底,一會兒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時又下沉。
[討論分析原因]當雞蛋遇到鹽酸時會發生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產生氣泡,由于雞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邊冒氣泡邊下沉。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CO2氣體不斷地附著在蛋殼表面,于是它們的總體積就比雞蛋原來的體積大得多,被它排開的水量不斷增多,浮力也就逐漸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雞蛋重力時,雞蛋便慢慢上浮。當雞蛋浮到接近液面時,附在它上面的氣泡破散逸出,這時平衡被破壞,雞蛋又下沉。以后,繼續重復以上過程,表現為雞蛋不斷地上浮下沉。
師:碳酸鈣、碳酸鈉及碳酸氫鈉在化學式組成上有無共同點?
生:含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
師: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CO2,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否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
師:通過下面的活動與探究,你們就會明白上述問題的。
【活動與探究】(投影展示)
向盛有0.5 g碳酸鈉的試管里加入2 mL鹽酸,迅速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并將導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現象。
用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進行上述實驗,并分析。
碳酸鈉十鹽酸
碳酸氫鈉十鹽酸
現象
試管內出現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試管內出現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分析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現象]兩次實驗反應試管內都出現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
師:這兩組物質反應都生成CO2氣體。上述反應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如下:
Na2CO3+2HCl===2NaCl+H2CO3
CO2↑+H2O
NaHCO3+HCl===NaCl+H2CO3
CO2↑+H2O
師:通過上述三個反應的學習,你能做何歸納?
生: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師板書)
師:你如何檢驗某物質里含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需要哪些試劑?
[板書]CO32-或HCO的檢驗
生: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鹽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師:我們再探究一個實驗,看有何特殊現象。
【活動與探究】向盛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
[現象]試管里出現白色沉淀。
[分析]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難溶物。
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師:分析上述四個反應,從單質、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與反應物的結構關系討論各反應的共同點。
生:都是化合物間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板書]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師: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否也屬于復分解反應?為什么?
生:屬于復分解反應。因為這類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例:HCl+NaOH===NaCl+H2O,在這個反應中,H+與OH-結合生成H2O,Cl-與Na+結合生成NaCl。
師:分析歸納上述幾個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它們的生成物有什么特點?
生1:氣體。
生2:沉淀。
生3:水。
[師歸納,板書]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沉淀或水。
(組內互相討論完成下面練習,組與組之間展開比賽,看誰更快,更準)
下列物質間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若能反應,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投影:物質溶解性表)
1.硫酸和硝酸鈉溶液
2.氫氧化鉀溶液和硝酸
3.硫酸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4.硝酸和碳酸鉀溶液
5.硝酸鉀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師:緊張的學習之后,我們來輕松一下,大家一起來參觀一下溶洞。
(投影出示一些溶洞的圖片)
師:看了這些圖,或者親自參觀過溶洞后。你是否會想了解這些石筍和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投影]溶洞分布在石灰巖組成的山地中,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鐘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生:本節課我們了解了三種鹽的重要性質和用途,總結出了含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的檢驗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及反應條件。
師:熟記[附錄]部分酸、堿和鹽的溶解性質。
生活中常見的鹽, 篇6
二、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
[教學目的]
1.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生。
3.掌握碳酸根離子檢驗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化學與生活、生產的關系。
2.酸、堿、鹽的反應──復分解反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試管、碳酸鈉、碳酸氫鈉、鹽酸、食醋、石灰水等。
[教學過程]
(復習練習)
(1)寫出下列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
(2)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口答)
一、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的用途
(展示圖片、實物) 請學生舉例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演示鹽酸腐蝕大理石實驗)寫出此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引入):比較碳酸鈣(caco3)、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的化學式有何相似之處?
(提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否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呢?
二、化學性質
1.與酸反應
師生探究實驗(2組):
a組(老師演示):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b組(學生完成):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即課本實驗11-1),觀察現象,填寫下表: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由此可得出的結論(規律)
碳酸鈣+鹽酸
有氣泡產生
caco3+2hcl=cacl2+co2↑+h2o
填寫:
碳酸鈉+鹽酸
填寫:填寫:填寫:
碳酸氫鈉+鹽酸
填寫:填寫:填寫:
(小結)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取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若有氣體生成,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此為碳酸鹽。
(家庭小實驗) 廚房里的兩只調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體,只知道它們分別是精鹽(nacl)、純堿(na2co3)中的某一種。請你利用家中現有的條件將它們區分開來。簡要敘述實驗步驟、現象、結論。
2、與堿反應
(展示皮蛋圖片引出下面的實驗)(課本實驗11-2)
現象
化學方程式
(分析)下列四個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反應物是通過什么方式變成了生成物?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2hcl=nacl+h2o+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
(小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練習1.下列化學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o=ca(oh)2 d、cuso4+2naoh=cu(oh)2↓+na2so4
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討論1)
1.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否也是復分解反應?為什么?
2.是不是所有的酸、堿、鹽之間都能發生復分解反應?
3.分析、歸納上述幾個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它們的生成物有什么特點?
(小結)酸、堿、鹽之間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演示動畫)為何生成有沉淀或氣體或水復分解反應就能發生?
(練習)下列物質間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可利用書后p111附錄ⅰ所提供的信息)?如能發生反應,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硫酸和硝酸鈉溶液
(2)氫氧化鉀溶液和硝酸
(3)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
(4)碳酸鉀溶液和鹽酸
(資料)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資料)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課后閱讀)
(學生反思與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收獲、體會、方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