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崩潰
4、看圖學史:《15個歐共體成員國》:包括哪些國家?后來是如何發展的?
特色論壇:歐共體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經濟的發展,使西歐國家感到:美蘇兩國對西歐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數,提高西歐國家的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歐共體”。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
思維拓展:歐共體成立后,這些國家人民的生活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三、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議一議: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導主、客觀或國內外兩個方面分析)
2、想一想:美國為什么要扶植日本?怎樣扶植日本?戰敗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積極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特別是重視科學技術,注重人才培養,大力發展經濟,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從50年代中期起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60年代末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80年代后期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教學反思】
第3課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1)了解赫魯曉夫改革;(2)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3)以匈牙利為例,了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
過程與方法:通過蘇聯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蘇聯解體等史實,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要了解各國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實事求是,堅韌不拔地探索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過程。
【教學重點和難點】東歐劇變的實質、蘇聯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結束
【教學過程】:
導入
1.新課: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音像資料:有關蘇聯的解體的片斷。(為什么會解體?給我們留下哪些思考?)
一、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人物介紹:赫魯曉夫;小組活動:赫魯曉夫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線索梳理:赫魯曉夫為什么要進行改革?為了推行改革,赫魯曉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暢所欲言:你如何看待赫魯曉夫的改革?
2、東歐改革——匈牙利的改革
聯系舊知:東歐各國是怎樣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
線索梳理:匈牙利事件的大致經過。匈牙利改革的原因、措施、結果。
3、中國改革(學生自學)
二、東歐劇變
1、東歐劇變的歷史背景:首先肯定東歐國家4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接著指出它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種種問題。
2、東歐劇變概況和實質:從1989年到1992年東歐8個社會主義國家相繼發生急劇變化:短短
的兩三年間,執政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喪失政權,各國社會制度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其中德國統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3、思考與討論:東歐劇變的實質和原因?實質: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挫折。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三、蘇聯的解體
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首先把什么作為改革的重點?結果怎樣?為什么?(強調首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結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蘇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這是由于改革沒有對蘇聯長期形成的畸形經濟結構予以重點調整,改革倉促,阻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