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以南聯盟軍隊屠殺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族人為借口,對南聯盟境內進行狂轟濫炸,造成南聯盟的重大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
影響:科索沃戰爭是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科索沃戰爭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將是長期的、曲折的斗爭過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違背國際法基本準則,公然對一個聯合國成員國動武,嚴重削弱了聯合國的作用。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第16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一、選擇題
1.b 2.c 3.a
二、填空題
1國際和平發展
2經濟全球化 機遇挑戰
三、列舉題
具體表現有: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這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四、簡答題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互相競爭。由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影響也進一步加大。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對策是:建立防范風險的有效機制,引進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高速度發展。
第七單元自測題
一、選擇題
1.a 2.d 3.c 4.a 5.a 6.a 7.c 8.d 9.a 10.d 11.a 12.c 13.a 14.d 15.d
二、填空題
1美國 蘇聯 西歐 日本
2杜魯門 共產主義 杜魯門主義
3地區沖突 民族矛盾 宗教紛爭 霸權主義 科索沃戰爭
4和平 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 全球化
三、材料解析題
(1)蘇軍在打擊德國法西斯過程中進入東歐一些國家。蘇聯幫助這些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2)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
(3)兩人都認為社會主義威脅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自己必須承擔起“遏制”共產主義向西方滲透的責任。
(4)美蘇兩國已由戰時“同盟關系”轉化為“冷戰對抗”。
四、識圖題
(1)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美國總統肯尼迪。
(2)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3)蘇聯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不及美國,美國在美蘇爭霸中占據優勢。
五、簡答題
1.20世紀50年代中期,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領導人后,企圖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蘇爭霸從此開始。70年代,爭霸達到高潮。美國因深陷“越戰”之中,尼克松上臺后,實行收縮戰略。蘇聯則因實力增強,對外采取積極進攻戰略,把中東、非洲和南亞次大陸作為擴張對象。1979年,蘇聯出兵占領阿富汗。到80年代,長期爭霸使蘇聯經濟衰退,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實行緩和戰略,從阿富汗撤軍。美國也因經濟困難,同意實現有限的緩和。90年代,蘇聯解體,美蘇爭霸隨之結束。美蘇爭霸曾經數度引起世界緊張局勢;但因雙方勢力均衡,又維持了相對和平局面。
2.冷戰格局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迄今尚未形成。
一方面,冷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成為新的“世界領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戰略。它利用北約集團隨意干涉他國和地區事務,又大力發展高科技武器,加緊研制和部署導彈防御系統。這些成為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