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美國南北戰爭》學案
這些矛盾無法解決就只能通過戰爭。所以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兩種不經濟制度的矛盾。
二、南北戰爭的導火線
如何解決這些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沒有人提出很好的辦法。1860年林肯提名為總統候選人,1861年,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成為南北戰爭的導火線。(課件顯示)
三、南北戰爭的過程
1、戰爭初期
(看力量對比圖,課件展示)
北方在人力物力方面占絕對優勢。南方搞分裂、擴內戰、維護奴隸制,奴隸主不得人心,所以,北方還占有政治上的優勢。但戰爭初期北方卻節節失利。
2、戰爭轉折
林肯總統于1862年先后頒布了兩個法令《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課件顯示)
“《宅地法》規定,只要交納10$手續費,所有美國人都可以得到西部的一塊土地,連續耕種5年后,這塊土地就成為他的私人財產。”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需求,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課件顯示)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允許黑人參加北方軍隊。”不僅使南方種植園主后院著火,破壞其經濟,而且也調動了黑人參加戰斗的積極性。(課件顯示)
3、戰爭結束
1864年北方發動全面進攻, 1965年4月攻占“南部聯盟”“首都”里士滿,南方軍隊投降,歷時四年的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北方勝利有什么作用?(一邊講解一邊出示課件)
林肯作為黑人奴隸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奴隸主卻對他十分仇恨。就在戰爭結束后的第五天,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的時候,被南方奴隸主收買的一個暴徒暗殺,終年56歲。
我們怎樣評價林肯?(教材上)
除此之外,林肯還有哪些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值得我們學習呢?”(課件顯示林肯一生簡介)他的人生經歷艱辛、坎坷,堪稱“平民總統”他的成功為19世紀美國人樹立了自我奮斗追求理想的榜樣。
學生看簡介討論發言。
四、戰爭的性質和意義:
性質:美國歷史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意義:維護了美國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課后小結】
(出示幻燈片,逐項投影,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出示答案)
【板書設計】
第18課 美國南北戰爭
(1861.4—1865.4)
一、原因: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
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
南方:使用奴隸的種植園經濟
二、焦點:黑人奴隸制的存廢
三、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
四、過程:
1開始:南方挑起內戰,北方失利(1861年4月)
2轉折: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
3結束:攻占里士滿,南方軍隊投降(1865年4月)
五、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六、意義:1、維護了美國統一;
2、廢除了奴隸制度;
3、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鞏固練習】
(課件顯示)
【布置作業】
1、比較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異同點。
2、完成《導學與訓練》叢書本課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