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要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起因、戰爭過程中的主要事件、戰爭的結局、戰爭的性質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實。
二、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起因以及由此而決定了南北戰爭的性質、結局和作用,培養學生對因果關系,一因多果關系的認識;通過南北戰爭中林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人民群眾與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引導學生對戰爭雙方力量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和讀圖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殘暴野蠻的統治始終是要被推下歷史的舞臺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為了國家進步、社會發展而獻身的人歷史是不會忘記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的作用。
教學難點:南北戰爭的起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復習提問:美國獨立戰爭前夕,原先十三個殖民地經濟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北部造船業發達,中部盛產糧食,南部盛行種植園經濟,各地之間的經濟交流頻繁而且日益密切。
教師復習提問:獨立戰爭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獨立,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教師導入:美國獨立后,原先的13個殖民地成了13個州,經濟上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是仍然保持著各自的特色。以南方為例,依然盛行使用黑人奴隸勞動的種植園經濟。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生產力的提高,美國國內南北兩種資本主義經濟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于是,在美國獨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發生了一場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
講授新課:
一、戰爭的爆發
教師讓學生認真本目教材內容。
教師講授:獨立前,美國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式,即北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獨立戰爭中,他們結成了同盟,實現了美國的獨立。
教師提問:
導入新課:
老師請學生閱讀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抒情詩《哦!船長!我的船長!》
學生朗誦:
“哦,船長!我的船長!
──選自惠特曼《草葉集》
哦,船長!我的船長!
我們的可怕的航程已經終了,
這只船已經經歷了一切風濤,
我們所追求的酬報也已經得到,
港口已經靠近,
我聽見了鐘聲,
人們全都在歡騰,
這時候,跟蹤著這堅毅的船,
這勇猛的大膽的船,
那千萬雙眼睛:
但是,哦,心啊!心啊!心啊!
哦,點點紅色的血痕,這時我的船長橫臥在甲板上,
倒下了,死得冰冷。”
老師:請問大家,這首詩所要紀念的‘船長’指的是誰呀?”(出示林肯照片)
學生:美國總統林肯!
老師:很好!就是被列夫•托爾斯泰評價為“他的地位相當于音樂中的貝多芬,詩歌中的但丁,繪畫中的拉斐爾和人生哲學中的耶穌”的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那么其中的“可怕的航程”又指的是什么?
學生:美國南北戰爭!
老師:對,就是差一點導致美國國家分裂的美國南北戰爭,歷史上又叫做‘the 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