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伏安法測電阻》導學設計
2.實驗電路圖
(板書:“三、實驗電路圖”)
學生設計電路圖,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學生設計的電路圖,引導學生討論所設計的電路圖。(能不能測出燈泡的電阻,是否合理。)
預計意見:生:1.能,合理,能測出燈絲的電阻。2.可以測,但不合理,因為它只能測小燈泡一種工作狀態(亮度)的電阻。
師:如果要測出小燈泡在不同工作狀態(亮度)下的電阻,要對電路圖進行怎樣的改進呢?
生:(學生討論后得出)在電路中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師:對了,在電路中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就可以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從而測出小燈泡在不同情況(亮度)下的電阻。(介紹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的作用)
引導學生畫出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三)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師:電路設計好了,接下來就要弄清楚實驗怎么做。
(板書:“四、實驗步驟:”)
1.實驗步驟
(1)根據電路圖把實驗器材擺好。
(2)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接電路中應注意的事項:①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②注意電壓表和電流表量程的選擇,“+”、“-”接線柱。③滑動變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閉合開關前,滑片應位于阻值最大處。)
(3)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項:移動要慢),分別使燈泡暗紅(燈泡兩端電壓1v)、微弱發光(燈泡兩端電壓1.5v)、正常發光(燈泡兩端電壓2.5v),測出對應的電壓值和電流值,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實驗次數
燈泡亮度
電壓u/v
電流i/a
電阻r/ω
1
燈絲暗紅
1
2
微弱發光
1.5
3
正常發光
2.5
同時,在實驗過程中,用手感受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溫度。隨著燈泡亮度的增加,燈泡的溫度 。
(4)算出燈絲在不同亮度時的電阻。
(板書:“五、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數據。
教師巡視輔導。
教師關注細節:
1.學生電路的連接正確與否。
2.三次實驗盡量在允許的范圍內拉開三組數據的差距,便于分析結論。
3.注意實驗器材不因電流過大而損壞。
(四)分析與論證
(板書:“六、分析與論證”)
展示學生的幾組實驗表格,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相互交流分析實驗表格。
師:同學們發現什么問題?
生:燈泡的電阻不是定值,是變化的。
師:是什么原因使燈絲的電阻發生變化的呢?
生:……(1)是電壓變化了。(2)是電流變化了。(3)是燈泡亮度變化了。
師:同學們眾說紛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燈絲電阻變化的呢?是電壓與電流嗎?我們做一個補充實驗。
難點突破:(實物展示電路圖)(以下這個實驗可事先安排1-3組用電阻器代替小燈泡做實驗,便于比較,并能節約時間)
目的:用電壓表、電流表測定電阻的阻值。
器材:電源(v)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定值電阻(10ω)。
步驟:
1.如圖連接電路。
2.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讀電壓表、電流表。
3.根據r=u/i算出r。
表明:r是定值,不隨電壓、電流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