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16.1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從分子的組成入手,先說明分之在做無規則運動,然后講到擴散現象,并對分子熱運動進行講解,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2)能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3)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2)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推測出物體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3)通過演示實驗以及與彈簧的彈力類比使學生了解分子之間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子的熱運動.
難點: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
教學器材:二氧化氮氣體的廣口瓶,空瓶,香水,冷熱水,燒杯,墨水,鉛圓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中,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物質:水、空氣、石頭、金屬、動物、植物等都是物質。而對于物質是怎樣構成的,通過我們化學的學習我們已科學地認識到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進行新課
(1)分子和分子運動
①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極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徑約10-10米,這是一個極小的長度,不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現代的顯微鏡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極小,所以物體含分子數目大得驚人。通常情況下,1厘米3空氣里大約有2.7×1019個分子,如果人數的速度能達到每秒數100億個,要數完這個數,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實驗:擴散現象
出示事先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廣口瓶。說明瓶內紅棕色的氣體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廣口瓶,其實瓶內裝滿了空氣。將裝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傾倒,這時看到紅棕色氣體流入空瓶,開始先沉到瓶底。此現象說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課本圖2—1所示,將其倒扣在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這時要強調:裝有密度較大的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在下,裝有空氣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氣體不會流進空氣瓶內。現在我抽掉隔板,沒有出現二氧化氮氣體流動的現象,我們停一會兒再來觀察瓶內出現的現象。
在等候期間,組織學生觀看墨水擴散實驗:桌上的燒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動桌子,保持清水平靜。請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觀察墨水的變化情況。滴入的墨水將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跡,過一段時間黑跡的輪廓變模糊,黑色變淡,周圍的水色變淡黑色。
在同學們觀看上述兩實驗時,悄悄打開香水瓶。
此時空氣瓶出現了紅棕色,下面紅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顏色變淡。實驗現象表明,二氧化氮氣體進入了空氣,空氣進入了二氧化氮氣體中。同時同學們也聞到香水的香味。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現象?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實驗現象使他們感到好奇,把他們注意力吸引過來,自然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濃了。)當然他們不明白其中原因,欲知其中道理當然請繼續聽講,通過實驗自然也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欲。通過實驗現象同學們很容易明白分子是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