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復習提綱
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復習提綱一、溫度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通常用攝氏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攝氏度(℃)。攝氏溫度中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 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兩種溫度的換算關系t=t + 273k3.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或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勻地刻有刻度。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② 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4.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②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醫用溫度計也叫做體溫計,內裝液體是水銀,比普通溫度計多一個縮口 ,使溫度計離開人體后仍能表示人體的溫度,所以體溫計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體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測人體溫度。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 35℃---42℃ , 分度值是0.1℃。
二、分子動理論
1.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間隙,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2.擴散現象:不同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是有空隙的。
3.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的特點:
項目
分子
間距
分子間
作用力
分子運動的特點宏觀表現的特點
固體
很小
很大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
有固定形狀
有固定體積
液體
較小
較大
在一個位置振動一會又到另一位置振動
無固定形狀
有體積可流動
氣體
較大
較小
可以運動到所能到達的空間
無固定形狀
無體積可流動三、物態變化1.熔化(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熱。(2)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種,晶體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鹽、各種金屬等,非晶體如: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等,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3)熔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兩個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5)如圖1是晶體的熔化圖象,ab段物質處于固態,表示晶體吸熱升溫過程。bc段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表示晶體的熔化過程,特點是雖然吸熱但溫度不變。cd段物質處于液態,表示液體吸熱升溫過程。b點表示物質達到熔化溫度,但沒有開始熔化,物質完全處于固態;c點表示晶體剛好完全熔化,物質處于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