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電阻》學案
師: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到第80頁,了解下電阻的單位、簡稱、符號等。
總結:電阻用字母r表示,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ω。由于歐姆是一個較小的單位,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兩個常用單位:千歐(kω)、兆歐(mω)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1kω=103ω 1mω=106ω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的導體接入電路時,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也就是電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呢?在大家進行猜想之前,先聽我舉幾個例子:
(1)某人要從a地到b地,一條是泥濘的小路,一條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問一下,哪一條路人走的時候受到的阻礙小?(平坦的水泥路)看來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組成材料有關。
(2)同樣是這個人從a地到b地,當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時,一條是直線到達,還有一條是要轉一大圈子才能到達,同樣到達目的地,從哪一條路走起來比較輕松,也就是說受到的阻礙比較小?(直線到達的比較輕松)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人所受到的阻礙跟人所通過的距離的長短有關。
(3)電影散場了,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是打開大門還是打開旁邊的小側門讓觀眾出去?(打開大門)為什么呢?(如果僅僅打開側門,很多人就會被阻在門口不能很快的出去,而打開大門人們很快地就能通過了。)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人群通過門的快慢跟門的大小有關,也就是跟門的橫截面積有關。橫截面積越大,人群越容易通過,也就是受到的阻礙越小。
師:跟據我剛才所舉的事例,請你猜想一下,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活動2、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1)思路:讓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并由電流表的讀數變化總結出電阻與材料、橫截面積、長度的關系。
(2)目的:通過實驗找出導體電阻與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的關系。
(3)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流表、不同規格的金屬絲
(4)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5)設計電路圖:
(6)交流設計實驗方案
(7)實驗并記錄
表一
結論:(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時,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表二
結論:(材料和長度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表三
結論:(在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時,電阻還跟材料有關。)
分析與歸納: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的性質有關,此外,還與導體的溫度有關。因此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小結:這堂課的重點是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知道導體電阻的大小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溫度有關。難點是電阻概念的建立,可以從不同導體接入同一電路時,電流大小不同說明導體在導電的同時還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再導出電阻的概念。
五、作業設計
為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課堂檢測的設計應緊扣重點,難點,針對這個目的,就電阻的概念、單位和單位換算以及利用控制變量法來探究影響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設計了相關的題目。(見附頁《課堂檢測》)
六、板書設計
1、 影響電路中電流大小的因素
(1) 電路兩端的電壓
(2) 連接在電路中的導體的電阻
2、 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3、電阻的單位:歐姆 簡稱:歐 符號:ω
電阻的常用單位有:千歐(kω)、兆歐(mω)
4、 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有關,還與導體的溫度有關。
電阻是導體的一種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