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九年級物理教案 > 電磁感應(通用16篇)

電磁感應

發布時間:2022-11-15

電磁感應(通用16篇)

電磁感應 篇1

  (一)教學目的

  1.知道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鐵4~6塊,漆包線,演示用電流計,導線若干,開關一只。

  (三)教學過程 

  1.由實驗引入新課

  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

  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能產生磁場)

  進一步啟發引入新課: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下面我們就沿著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索研究。

  2.進行新課

  (1)通過實驗研究現象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

  提問: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必須有開關。

  教師展示以上實驗器材,注意讓學生弄清蹄形磁鐵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按課本圖12—1的裝置安裝好(直導線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進一步提問: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呢?

  我們先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磁,反過來,我們可以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是平放?豎放?斜放?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磁場的強弱對實驗有沒有影響?下面我們依次對這幾種情況逐一進行實驗,探索在什么條件下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

  用小黑板或幻燈出示觀察演示實驗的記錄表格。

  教師按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每完成一個實驗步驟后,請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上面表格里。

  實驗完畢,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上述實驗說明磁能生電嗎?(能)

  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磁生電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或斜著運動時)

  為什么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斜著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呢?

  (師生討論分析:左右、斜著運動時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或靜止時不切割磁感線,所以不產生感應電流。)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概括后,教師板書:

  〈實驗表明: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現象。

  板書課題:〈第一節〉

  講述: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提問:我們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它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保持上述實驗裝置不變,反復改變磁場方向或改變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偏轉方向。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磁場方向、導體運動方向變化時,指針偏轉的方向也發生變化,即電流的方向也隨著變化)。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學生歸納、概括后,老師板書:

  〈二、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3)研究現象中能的轉化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在現象中,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機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電能)

  在現象中實現了什么能與什么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與電能的轉化)

  板書:〈三、在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4.布置作業 課本上的練習1、2題。

  (四)說明

  1.這節課的關鍵是設計并做好演示實驗,實驗的可見度要大。有條件的學校可改做學生實驗或用幻燈演示。

  2.要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并對實驗現象加以歸納、概括,培養學生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電磁感應 篇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鐵4~6塊,漆包線,演示用電流計,導線若干,開關一只。

  (三)教學過程 

  1.由實驗引入新課

  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

  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能產生磁場)

  進一步啟發引入新課: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下面我們就沿著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索研究。

  2.進行新課

  (1)通過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

  提問: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必須有開關。

  教師展示以上實驗器材,注意讓學生弄清蹄形磁鐵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按課本圖12—1的裝置安裝好(直導線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進一步提問: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呢?

  我們先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磁,反過來,我們可以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是平放?豎放?斜放?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磁場的強弱對實驗有沒有影響?下面我們依次對這幾種情況逐一進行實驗,探索在什么條件下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

  用小黑板或幻燈出示觀察演示實驗的記錄表格。

  教師按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每完成一個實驗步驟后,請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上面表格里。

  實驗完畢,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上述實驗說明磁能生電嗎?(能)

  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磁生電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或斜著運動時)

  為什么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斜著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呢?

  (師生討論分析:左右、斜著運動時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或靜止時不切割磁感線,所以不產生感應電流。)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概括后,教師板書:

  〈實驗表明: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課題:〈第一節電磁感應〉

  講述: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提問:我們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它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保持上述實驗裝置不變,反復改變磁場方向或改變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偏轉方向。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磁場方向、導體運動方向變化時,指針偏轉的方向也發生變化,即電流的方向也隨著變化)。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學生歸納、概括后,老師板書:

  〈二、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3)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能的轉化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機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電能)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實現了什么能與什么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與電能的轉化)

  板書:〈三、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4.布置作業 課本上的練習1、2題。

  (四)說明

  1.這節課的關鍵是設計并做好演示實驗,實驗的可見度要大。有條件的學校可改做學生實驗或用幻燈演示。

  2.要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并對實驗現象加以歸納、概括,培養學生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電磁感應 篇3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鐵4~6塊,漆包線,演示用電流計,導線若干,開關一只。

  (三)教學過程

  1.由實驗引入新課

  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

  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能產生磁場)

  進一步啟發引入新課: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下面我們就沿著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索研究。

  2.進行新課

  (1)通過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

  提問: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必須有開關。

  教師展示以上實驗器材,注意讓學生弄清蹄形磁鐵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按課本圖12—1的裝置安裝好(直導線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進一步提問: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呢?

  我們先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磁,反過來,我們可以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是平放?豎放?斜放?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磁場的強弱對實驗有沒有影響?下面我們依次對這幾種情況逐一進行實驗,探索在什么條件下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

  用小黑板或幻燈出示觀察演示實驗的記錄表格。

  教師按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每完成一個實驗步驟后,請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上面表格里。

  實驗完畢,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上述實驗說明磁能生電嗎?(能)

  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磁生電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或斜著運動時)

  為什么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斜著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呢?

  (師生討論分析:左右、斜著運動時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或靜止時不切割磁感線,所以不產生感應電流。)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概括后,教師板書:

  〈實驗表明: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課題:〈第一節電磁感應〉

  講述: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提問:我們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它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保持上述實驗裝置不變,反復改變磁場方向或改變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偏轉方向。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磁場方向、導體運動方向變化時,指針偏轉的方向也發生變化,即電流的方向也隨著變化)。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學生歸納、概括后,老師板書:

  〈二、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3)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能的轉化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機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電能)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實現了什么能與什么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與電能的轉化)

  板書:〈三、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4.布置作業課本上的練習1、2題。

  (四)說明

  1.這節課的關鍵是設計并做好演示實驗,實驗的可見度要大。有條件的學校可改做學生實驗或用幻燈演示。

  2.要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并對實驗現象加以歸納、概括,培養學生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電磁感應 篇4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鐵4~6塊,漆包線,演示用電流計,導線若干,開關一只。

  (三)教學過程 

  1.由實驗引入新課

  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

  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能產生磁場)

  進一步啟發引入新課: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下面我們就沿著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索研究。

  2.進行新課

  (1)通過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

  提問: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必須有開關。

  教師展示以上實驗器材,注意讓學生弄清蹄形磁鐵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按課本圖12—1的裝置安裝好(直導線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進一步提問: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呢?

  我們先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磁,反過來,我們可以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是平放?豎放?斜放?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磁場的強弱對實驗有沒有影響?下面我們依次對這幾種情況逐一進行實驗,探索在什么條件下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

  用小黑板或幻燈出示觀察演示實驗的記錄表格。

  教師按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每完成一個實驗步驟后,請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上面表格里。

  實驗完畢,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上述實驗說明磁能生電嗎?(能)

  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磁生電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或斜著運動時)

  為什么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斜著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呢?

  (師生討論分析:左右、斜著運動時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或靜止時不切割磁感線,所以不產生感應電流。)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概括后,教師板書:

  〈實驗表明: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課題:〈第一節電磁感應〉

  講述: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提問:我們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它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保持上述實驗裝置不變,反復改變磁場方向或改變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偏轉方向。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磁場方向、導體運動方向變化時,指針偏轉的方向也發生變化,即電流的方向也隨著變化)。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學生歸納、概括后,老師板書:

  〈二、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3)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能的轉化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機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電能)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實現了什么能與什么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與電能的轉化)

  板書:〈三、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4.布置作業 課本上的練習1、2題。

  (四)說明

  1.這節課的關鍵是設計并做好演示實驗,實驗的可見度要大。有條件的學校可改做學生實驗或用幻燈演示。

  2.要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并對實驗現象加以歸納、概括,培養學生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電磁感應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變化率是表示磁通量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對“磁通量的變化量”、“磁通量的變化率”進行區別;

  3、理解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4、會用解答有關問題;

  5、會計算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注意世界觀,尤其在分析問題時,注意把握主要矛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理解和應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 要嚴格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率這三個概念.

  ⑵ 求磁通量的變化量一般有三種情況:

  當回路面積 不變的時候, ;

  當磁感應強度 不變的時候, ;

  當回路面積 和磁感應強度 都不變,而他們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如轉動)的時候, ( 是回路面積 在與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⑶ E是 時間內的平均電動勢,一般不等于初態和末態感應電動勢瞬時值的平均值,即:

  ⑷ 注意課本中給出的公式中的磁通量變化率取絕對值,感應電動勢也取絕對值,它表示的是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⑸ 公式 表示導體運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一個重要的公式.要使學生知道它是的一個特殊形式,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使用比較方便.使用它計算時要注意B、L、v這三個量的方向必須是互相垂直的,遇到不垂直的情況,應取垂直分量.

  建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以便加深對已經學過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學的概念和原理.在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聯系,希望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注意:

  ⑴ 由“恒定電流”知識知道,閉合電路中要維持持續電流,其中必有電動勢的存在;在電磁感應現象中,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流也必然要存在對應的感應電動勢,由此引出確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問題.

  ⑵ 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人們研制新的電源提供了可能,當它作為電源向外供電的時候,我們應當把它與外電路做為一個閉合回路來研究,這和直流電路沒有分別;

  ⑶ 用能量守恒和轉化來研究問題是中學物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化學電源中的電動勢表征的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感應電動勢表征的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

  教法建議

  的重點是研究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是什么,這一知識點無法從前面的知識得出,因此做好實驗,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的內容,是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關鍵;

  由于上一節學習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時,就使學生明確了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與否,決定了感應電流的有無,因此,本節實驗的重點是使學生觀察感應電流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校,建議將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完成,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教師加以引導分析.

  關于感應電動勢的幾點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講述了感應電動勢的概念,通過對實驗的定性分析,得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最后給出了計算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公式:  ,但沒有講述.在講授這節教材時,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學生死記幾條干巴巴的結論.

  (1)感應電動勢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此,各人雖有不同主張,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環節上下功夫.在感應電動勢概念的教學中,也應注意這幾個環節.

  ①引入感應電動勢的概念時,教材利用前面幾章學過的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知識來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電路,得出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必然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教學實踐表明,這樣引入學生較易接受.

  ②比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一種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質的好方法.由感應電流過渡到感應電動勢,對學生來說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深化過程.為了讓

  學生認識感應電流與感應電動勢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用大型電流表和電壓表演示電路在接通與斷開條件下的回路電流與路端電壓,讓學生看到回路斷開時,沒有感應電流,但路端電壓(即感應電動勢)仍存在.而電路中出現感應電流,是要以電路閉合與電動勢的同時存在為前提條件.從而說明感應電動勢的有無,完全決定于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與回路的通斷,回路的組成情況等無關.而電路中的感應電流存在,只是在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動勢存在的必然結果.對純電阻電路,感應電流強度與感應電動勢的數量關系滿足 .教師通過上述演示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到,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比感應電流更能反映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

  ③讓學生把初學的概念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對鞏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師可以教材中產生感應電流的二個實驗,即圖1、圖2為例,讓學生找一找,電路中哪部分導體產生了感應電動勢,起到了電源的作用(在圖1中是AB導體、圖2中是線圈B).

  (3)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利用課本圖4-1和圖4-2的實驗裝置,演示在閉合電路內磁通量變化快慢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不同,從而分析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然后直接指出:理論和實踐證明,導體在勻強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在B、l、v互相垂直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用公式 來計算,即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應強度、導體長度、導體運動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說明:①磁鐵相對線圈運動的快慢不同時或導體切割磁感線的快慢不同時,磁通量變化的快慢不同.②由于產生感應電流的閉合回路情況沒有變化,所以感應電流大小的變化反映了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變化.

  由于必修課中不講,公式 不能從理論推導出來,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與B、l、v的正比關系,可以采用下述教法.利用圖2來分析 與B、l、v的關系.圖中abcd為放在勻強磁場中的矩形線框,線框平面跟磁感線垂直,讓線框中長為l的可滑動導體ab,以速度v向右運動,單位時間內運動到 .由圖可以看出,lv是導體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大小,Blv是單位時間內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條數,即單位時間內磁通量的變化.由此可見,當B、l、v各量越大時,單位時間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大,或者說磁通量變化得越快,這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越大.公式 反映了感應電動勢 跟B、l、v成正比.

  講完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律之后,可讓學生通過練習來掌握規律.除了做節后的例題之外,還可把課本中練習二(1)題和習題(5)題在課堂上討論,必要時可再適當補充一些基礎練習.的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部分示例:

  復習提問:

  1:要使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引導學生回答:這個電路中必須有電源,因為電流是由電源的電動勢引起的)

  2:如果電路不是閉合的,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源的電動勢是否還存在呢?

  (引導學生回答: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提供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路不閉合電源電動勢依然存在)

  引入新課:在電磁感應現象里,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也必定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里產生的電動勢叫做感應電動勢,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就相當于電源.

  1:引導學生找出下圖中相當于電源的那部分導體?

  2:在電磁感應現象里,如果電路是閉合的,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強弱決定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和電路的電阻.如果電路是斷開的,電路中就沒有感應電流,但感應電動勢仍然存在.那么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實驗部分示例:

  分析:磁鐵相對于線圈運動得越快—電流計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感應電流越大---表明感應電動勢越大.

  磁鐵相對于線圈運動得越快,即穿過線圈的磁能通量變化越快---表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

  演示實驗:如圖所示——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的實驗示意.

  分析: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電流計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感應電流越大---表明感應電動勢越大.

  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即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越快---表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

  小結: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系

  設時刻 時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為 ,設時刻 時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為 ,則在時間 內磁通量的變化量為   ,則感應電動勢為:

  :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

  理論和實踐表明:

  長度為 的導體,以速度 在磁感應強度為 的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的大小跟磁感強度 ,導體的長度 ,導體運動的速度 以及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的夾角θ 的正弦 成正比,即:

  在 、 、 互相垂直的情況下,導體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為:

  即:導體在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里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強度、導體的長度、導體運動的速度成正比.

電磁感應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磁通量的定義,公式的適用條件,會用這一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什么是.

  3、理解“不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適用于.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學生認識“從個性中發現共性,再從共性中理解個性,從現象認識本質以及事物有普遍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學分析

  1.

  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2.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①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里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

  ②當磁體相對靜止的閉合電路運動時,電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

  ③當磁體和閉合電路都保持靜止,而使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改變時,電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

  其實上述①、②兩種情況均可歸結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改變,所以,不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

  3.中的能量守恒

  中產生的電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或者是電能在不同電路中的轉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議

  1、課本中得出結論后的思考與討論,是一個進一步啟發學生手腦并用、獨立思考,全面認識的題目,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2、本節課文的最后分析了兩種情況下中的能量轉化,這不但能從能量的觀點讓學生對電磁感應有明確的認識,而且進一步強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義.有條件的,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自行分析,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是本節的教學重點,而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是本節教學的難點.由于學生在初中時已經接觸過相關的,因此在講解電流的產生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現象的認識,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并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分組討論,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來引導實驗的進行,例如:對實驗數據表格的設計以及相關問題的探討,讓學生明白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義,知道磁通量的國際單位,知道公式  的適用條件,會用公式計算.

  2、啟發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中分析歸納通過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

  3、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儀器:電池組,電鍵,導線,大磁針,矩形線圈,碲形磁鐵,條形磁鐵,原副線圈,演示用電流表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10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

  二、教學內容

  1、磁通量( )

  復習:磁感應強度的概念

  引入:教師:我們知道,磁場的強弱(即磁感應強度)可以用磁感線的疏密來表示.如果一個面積為 的面垂直一個磁感應強度為 的勻強磁場放置,則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的條數就是確定的.我們把 與 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

  (1)定義:面積為 ,垂直勻強磁場 放置,則 與 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單位:韋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條數.

  注意強調:

  ①只要知道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和所討論面的面積 ,在面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條件下 (不垂直可將面積做垂直磁場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過討論面的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在今后的應用中往往根據穿過面的凈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定性判斷穿過該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來計算磁通量,但是只適合于勻強磁場.

  ②磁通量是標量,但是有正負之分,磁感線穿過某一個平面,要注意是從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

  內容引入:奧斯特實驗架起了一座連通電和磁的橋梁,此后人們對電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電呢?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10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3、實驗演示

  實驗1:學生實驗——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的運動

  觀察現象: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可見電流表指針偏轉.

  學生得到初步結論:當閉合回路中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有了電流.

  現象分析:如圖1導體不切割磁力線時,電路中沒有電流;而切割磁力線時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回憶磁通量定義 (師生討論)對閉合回路而言,所處磁場 未變,僅因為AB的運動使回路在磁場中部分面積 變了,使穿過回路的磁通變化,故回路中產生了電流.

  設問:那么在其它情況下磁通變化是否也會產生感應電流呢?

  實驗2:演示實驗——條形磁鐵插入線圈

  觀察提問:

  A、條形磁鐵插入或取出時,可見電流表的指針偏轉.

  B、磁鐵與線圈相對靜止時,可見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師生討論)對線圈回路,當線圈與磁鐵有沿軸線的相對運動時,所處磁場 因磁鐵的遠離和靠近而變化,而 未變,故穿過線圈的磁通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而當磁鐵不動時,線圈處 , 不變,故無感應電流.

  實驗3:演示實驗——關于原副線圈的實驗演示

  實驗觀察:移動變阻器滑片(或通斷開關),電流表指針偏轉.當A中電流穩定時,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對線圈 ,滑片移動或開關通斷,引起A中電流變,則磁場變,穿過B的磁通變,故B中產生感應電流.當A中電流穩定時,磁場不變,磁通不變,則B中無感應電流.

  教師總結:不同的實驗,其共同處在于:只要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不管引起磁通量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閉合電路中都有感應電流產生.

  結論:

  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就有電流產生,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中的能量轉化: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上述三個實驗中能量的轉化情況.

  3、例題講解

  4、教師總結: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個普遍定律,同樣適合于.中產生的電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或者是電能在不同電路中的轉移.

  5、布置作業 

電磁感應 篇7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 王文梅

  【教學目的

  1.理解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的存在;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概括與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有關的因素,從而掌握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并使學生體會在發現和認識物理規律中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學重點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教學難點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教學器材

  演示用:大型示教萬用電表;原副線圈;學生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

  學生用:靈敏電流計;線圈;條形磁鐵。

  【教學過程

  一、學生思考回答,引入課題

  1.下圖所示兩種情況中,線圈中是否有感應電流?

  2.根據穩恒電路知識──導體中要有電流,導體兩端存在電勢差,閉合回路中若有電流,必存在電源,思考:(a)圖中有電流產生,但看不到明顯的電源存在,你怎樣認為?讓學生充分地發表看法,可能有的學生認為一定存在電源,有的則認為不存在電源,因為看不到電池、學生電源。要引導學生從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分析(a)圖中ab棒在切割磁感線的過程中即實現了這一轉化功能,充當了回路中的電源。

  3.(a)圖中電路若在某處斷開,與(b)圖表現相同,但原因一樣嗎?不同。無論(a)圖中電路是否斷開,電源總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先來研究電源,而電動勢是描述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的物理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及其滿足的特殊規律,即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一)感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板書)

  1.學生體會:感應電動勢比感應電流更能反映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特征。

  2.進一步提出問題并分析: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學生實驗探究:如果要設計一個實驗,你會怎樣設計?如果給定條形磁鐵、線圈、靈敏電流計三種儀器,你怎樣來完成實驗?讓學生充分活動,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給予以下提示性的問題:

  (1)實驗中誰充當電源?

  (2)靈敏電流計的示數如何反映電動勢的大小?

  (3)如何做會改變電動勢的大小?

  (4)你怎樣表達電動勢的大小?

  4.得出結論:插入快慢不同,單位時間磁通量變化量不同,即磁通量變化率不同,電動勢的大小不同。

  5.演示實驗與驗證結論:

  (1)演示實驗:如何改變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實驗方案由學生分析,每小組兩人,一學生分析另一學生演示。

  (2)驗證結論:副線圈插入、拔出的快慢,滑動頭移動快慢不同,都使磁通量變化快慢不同,產生的電動勢大小不同。磁通量變化快慢類比于速度變化快慢,用δφ/δt表示,電動勢大小與δφ/δt有關。

  法拉第利用實驗,精確得出──

  (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

  即:e∝δφ/δt(板書)

  e=kδφ/δt(板書)

  若e、δφ、δt均取國際單位,上式中k=1(板書)

  由此得出:(板書)e=δφ/δt

  若閉合電路有n匝線圈,則e=nδφ/δt(板書)

  學生練習:

  把矩形線框abcd放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里,線框平面跟磁感線垂直。線框可動部分ab的長度是l,以速度v向右運動,求線框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e的大小。

  解析:設在δt時間內可動部分由ab運動至a′b′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δφ/δt

  δφ=bδs

  δs=l·vδt

  由上述方程可以推出:e=blv

  問題:

  (1)線框中的哪一部分是電源?(ab棒)

  (2)若不存在線框的固定部分,只有棒的上述運動,電源還存在嗎?(存在)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孤立導體棒在上述運動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推導1:b、l、v三者相互垂直,導體棒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e=blv(板書)

  若b、l、v中只有兩者相互垂直,v與b有一夾角θ,導體棒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又是多大?

  學生活動:觀察導體棒的空間運動,畫出平面直觀圖,并做分析──

  v1為有效切割速度v1=vsinθ

  推導2:二垂直(v與b的夾角為θ),導體棒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e=blvsinθ(板書)。

  學生練習:課本p198第(1)、(4)、(5)題。

  課堂小結:

  (1)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感應電動勢由e=blvsinθ確定。

  (2)穿過電路的磁通量變化時,感應電動勢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確定,即e=nδφ/δt。

  (3)感應電流的大小由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和電路的總電阻決定,符合歐姆定律。

  【教學說明

  1.“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電磁學的核心內容。從知識發展來看,它既與電場、磁場和穩恒電流緊密聯系,又是后面學習交流電、電磁振蕩和電磁波的基礎。它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2.本節課從能的轉化和守恒原理出發,從較深層次分析了電磁感應現象中存在電源,進而引出感應電動勢。

  3.本節課采用以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去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電磁感應 篇8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優化--上海市金山中學 姚武斌

  一、--的思考

  高二物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一節傳統課。通過訪問互聯網確定這一節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課的傳統教學方法都是運用演繹法。教材通過復習電路中有關電動勢及產生電流的條件,通過一個演示實驗先給學生觀察當條形磁體插入組成閉合電路的線圈中時產生的電流和插入速度的快慢間的定性關系,然后引入感應電動勢的概念并在定性的基礎上直接給出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最后再利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研究有關導體在勻強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時的規律。教材試圖通過這一過程達到以下目的:(1)讓學生搞清感應電流是由感應電動勢產生的;(2)感應電動勢由磁通量的變化快慢決定;(3)學會應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反思以往十多次的教學實踐,我找到了該--的幾個缺陷:(1)--中對電動勢的討論只停留在電路理論上,缺少用實驗的方法加以直接測量研究。缺少關鍵的直接測量實驗正是傳統設計的最大缺陷;(2)--中對應用能力的培養只體現在解決導體在勻強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時的理論規律的研究,沒有進一步的更深層次的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事例的展示。針對以上問題,我在本教案的設計中應用了示波器測量直流電壓功能直接測量了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使教學方法實現了從演繹法到實驗歸納法的突破,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教學難點的突破,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導學探索中,不斷優化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

  二、教學過程的再次創新設計

  我的這一課是根據反思性教學理論設計的,以探索電磁感應規律這一問題為出發點,以發展學生應用能力為目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情景。

  2.1 教學準備

  (1)在本課之前的楞次定律的教學中已教會學生應用示波器觀察直流電壓大小和電勢高低從而了解感應電流方向的方法,在實驗的可見度上已取得了突破。

  (2)準備感應線圈兩個,把它們按圖1所示的繞向緊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根導線將兩個線圈的上端接線柱連起來使它們組成正向串聯電路;蹄型磁鐵一塊,在外面用很薄的布裹起來,直到恰能插入兩個感應線圈中為止(如圖2所示);學生用j2459型單蹤示波器兩臺并定好相同的標度75mv/格:方法是將衰減置于10倍處,將1.5v干電池的正極連到“y”輸入,負極連到“地”,調節y增益旋鈕,使水平線偏轉2格。然后將衰減置于1倍處,掃描范圍置于1k位置。實驗中要注意定標好以后不能再調節y增益旋鈕。

  2.2 --

  (1)新課引入

  點評1: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設問1:在電磁感應現象中,閉合電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所以一定存在電源,那么維持這一感應電流的電源是誰呢?答:感應線圈,它相當于電源。

  設問2:在研究楞次定律的演示實驗中我們改進了實驗方法,用圖1所示的電路用示波器清楚地觀察了回路中感應電流的方向,如果我們把電阻箱去掉,回路中還存在感應電流嗎?為什么?答:沒有,電路已斷開。

  演示并設問3:當感應電流不存在時,從定好標度的示波器上測出的電壓值是什么物理量?答:是電路在斷路時的路端電壓,即感應電源的感應電動勢。

  (2)實驗研究感應電動勢與磁通量變化率及匝數的關系。

  點評2: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索

  ①定性研究感應電動勢與磁通量變化率的關系

  演示及定性觀察1:取兩個在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用的相同的感應線圈,把它們按圖3所示的繞向緊靠放在水平桌面上,按電路3連接電路,使示波器1可以觀察線圈a上的感應電動勢大小,示波器2就可以觀察b線圈上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實驗時將一蹄形磁鐵的n、s兩極插入線圈a、b中,請學生觀察兩個示波器上掃描線的偏轉幅度的關系。實驗可多做幾次以使學生觀察到結果。(結果是偏轉幅度基本相等,且都向一個方向偏轉)

  演示及定性觀察2:將蹄形磁鐵在單個線圈中插入或拔出得快一些,請學生觀察示波器1的水平掃描線的偏轉幅度與插入速度間的關系。

  設問: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

  第1個實驗中由于用的是同一個磁鐵,因此,在任意時刻兩個線圈中的磁通量的變化率一定是相等的。這一實驗說明,當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率相等時,兩個線圈上的感應電動勢相等。

  第2個實驗說明線圈插得越快,感應電動勢越大。此現象說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由穿過電路的磁通量變化率決定。

  ②定量研究感應電動勢與線圈匝數的關系并估測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演示及定量觀察3:按電路4連接電路,使示波器1可以觀察線圈a上的感應電動勢大小;示波器2就可以觀察匝數加倍后線圈上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實驗時將一蹄形磁鐵的n、s兩極插入線圈a、b中。改變插入速度使示波器1的水平線偏移為2格左右,就可從示波器2上清楚地觀察到它們的偏移方向相同,偏轉格數為4格左右,即每個線圈上的感應電動勢為150mv左右。實驗可多做幾次以使學生觀察到結果。

  請學生歸納結果: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匝數成正比。

  在兩個實驗的基礎上歸納出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與線圈的匝數成正比。

  ③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點評3:利用導學提綱請二位學生進行板演,師生相互點評,讓學生感受自主解決問題的喜悅。

  師生一起完成推導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的公式并指出這一公式的適用的條件。

  (3)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應用:《電磁流量、流速計介紹》。

  點評4: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

  圖5是電磁流量計的照片(示意圖),適用于飲用水的流量測量。

  電磁流量計是由傳感器、轉換器和顯示儀表組成,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工作。基本原理就是當導體在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且當b、l、v,三者方向互相垂直時,感應電動勢,用儀表測得流體中兩點間的電勢差,就可確定流速,及流量。

  流速 ,流量

  應用示例:測血管中血液的流量和流速。

  診斷心血管功能必須測得血管中血液的流量和流速,血液中有正負離子,將人體血管垂直于磁感應強度為2t的磁場中,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用儀表測得血管兩側有200μv的電勢差,透視測得該血管內徑1mm,求:血液流速為多少cm/s,血管中血液的流量為多少cm3/s。

  三、教學實踐的反思

  本節課的--思路打破了以往的傳統設計,從向學生的調查詢間看,學生對我處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教學和電磁感應現象一章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的改變相當滿意。教學方法的創新是這一節課最突出的亮點和成功之處。通過這一次再實踐,使我重新感受到了基礎的魅力,再次樹立了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新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既體現教師的創造性又能培養有創造性的學生。所以,我覺得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是關鍵,而優化--的源泉是教師的創新意識。

電磁感應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變化率是表示磁通量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對“磁通量的變化量”、“磁通量的變化率”進行區別;

  3、理解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4、會用解答有關問題;

  5、會計算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注意世界觀,尤其在分析問題時,注意把握主要矛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理解和應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 要嚴格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率這三個概念.

  ⑵ 求磁通量的變化量一般有三種情況:

  當回路面積 不變的時候, ;

  當磁感應強度 不變的時候, ;

  當回路面積 和磁感應強度 都不變,而他們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如轉動)的時候, ( 是回路面積 在與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⑶ E是 時間內的平均電動勢,一般不等于初態和末態感應電動勢瞬時值的平均值,即:

  ⑷ 注意課本中給出的公式中的磁通量變化率取絕對值,感應電動勢也取絕對值,它表示的是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⑸ 公式 表示導體運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一個重要的公式.要使學生知道它是的一個特殊形式,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使用比較方便.使用它計算時要注意B、L、v這三個量的方向必須是互相垂直的,遇到不垂直的情況,應取垂直分量.

  建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以便加深對已經學過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學的概念和原理.在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聯系,希望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注意:

  ⑴ 由“恒定電流”知識知道,閉合電路中要維持持續電流,其中必有電動勢的存在;在電磁感應現象中,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流也必然要存在對應的感應電動勢,由此引出確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問題.

  ⑵ 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人們研制新的電源提供了可能,當它作為電源向外供電的時候,我們應當把它與外電路做為一個閉合回路來研究,這和直流電路沒有分別;

  ⑶ 用能量守恒和轉化來研究問題是中學物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化學電源中的電動勢表征的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感應電動勢表征的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

  教法建議

  的重點是研究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是什么,這一知識點無法從前面的知識得出,因此做好實驗,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的內容,是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關鍵;

  由于上一節學習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時,就使學生明確了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與否,決定了感應電流的有無,因此,本節實驗的重點是使學生觀察感應電流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校,建議將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完成,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教師加以引導分析.

  關于感應電動勢的幾點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講述了感應電動勢的概念,通過對實驗的定性分析,得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最后給出了計算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公式:  ,但沒有講述.在講授這節教材時,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學生死記幾條干巴巴的結論.

  (1)感應電動勢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此,各人雖有不同主張,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環節上下功夫.在感應電動勢概念的教學中,也應注意這幾個環節.

  ①引入感應電動勢的概念時,教材利用前面幾章學過的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知識來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電路,得出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必然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教學實踐表明,這樣引入學生較易接受.

  ②比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一種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質的好方法.由感應電流過渡到感應電動勢,對學生來說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深化過程.為了讓

  學生認識感應電流與感應電動勢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用大型電流表和電壓表演示電路在接通與斷開條件下的回路電流與路端電壓,讓學生看到回路斷開時,沒有感應電流,但路端電壓(即感應電動勢)仍存在.而電路中出現感應電流,是要以電路閉合與電動勢的同時存在為前提條件.從而說明感應電動勢的有無,完全決定于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與回路的通斷,回路的組成情況等無關.而電路中的感應電流存在,只是在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動勢存在的必然結果.對純電阻電路,感應電流強度與感應電動勢的數量關系滿足 .教師通過上述演示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到,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比感應電流更能反映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

  ③讓學生把初學的概念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對鞏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師可以教材中產生感應電流的二個實驗,即圖1、圖2為例,讓學生找一找,電路中哪部分導體產生了感應電動勢,起到了電源的作用(在圖1中是AB導體、圖2中是線圈B).

  (3)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利用課本圖4-1和圖4-2的實驗裝置,演示在閉合電路內磁通量變化快慢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不同,從而分析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然后直接指出:理論和實踐證明,導體在勻強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在B、l、v互相垂直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用公式 來計算,即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應強度、導體長度、導體運動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說明:①磁鐵相對線圈運動的快慢不同時或導體切割磁感線的快慢不同時,磁通量變化的快慢不同.②由于產生感應電流的閉合回路情況沒有變化,所以感應電流大小的變化反映了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變化.

  由于必修課中不講,公式 不能從理論推導出來,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與B、l、v的正比關系,可以采用下述教法.利用圖2來分析 與B、l、v的關系.圖中abcd為放在勻強磁場中的矩形線框,線框平面跟磁感線垂直,讓線框中長為l的可滑動導體ab,以速度v向右運動,單位時間內運動到 .由圖可以看出,lv是導體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大小,Blv是單位時間內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條數,即單位時間內磁通量的變化.由此可見,當B、l、v各量越大時,單位時間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大,或者說磁通量變化得越快,這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越大.公式 反映了感應電動勢 跟B、l、v成正比.

  講完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律之后,可讓學生通過練習來掌握規律.除了做節后的例題之外,還可把課本中練習二(1)題和習題(5)題在課堂上討論,必要時可再適當補充一些基礎練習.的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部分示例:

  復習提問:

  1:要使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引導學生回答:這個電路中必須有電源,因為電流是由電源的電動勢引起的)

  2:如果電路不是閉合的,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源的電動勢是否還存在呢?

  (引導學生回答: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提供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路不閉合電源電動勢依然存在)

  引入新課:在電磁感應現象里,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也必定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里產生的電動勢叫做感應電動勢,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就相當于電源.

  1:引導學生找出下圖中相當于電源的那部分導體?

  2:在電磁感應現象里,如果電路是閉合的,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強弱決定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和電路的電阻.如果電路是斷開的,電路中就沒有感應電流,但感應電動勢仍然存在.那么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實驗部分示例:

  分析:磁鐵相對于線圈運動得越快—電流計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感應電流越大---表明感應電動勢越大.

  磁鐵相對于線圈運動得越快,即穿過線圈的磁能通量變化越快---表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

  演示實驗:如圖所示——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的實驗示意.

  分析: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電流計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感應電流越大---表明感應電動勢越大.

  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即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越快---表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

  小結: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系

  設時刻 時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為 ,設時刻 時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為 ,則在時間 內磁通量的變化量為   ,則感應電動勢為:

  :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

  理論和實踐表明:

  長度為 的導體,以速度 在磁感應強度為 的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的大小跟磁感強度 ,導體的長度 ,導體運動的速度 以及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的夾角θ 的正弦 成正比,即:

  在 、 、 互相垂直的情況下,導體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為:

  即:導體在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里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強度、導體的長度、導體運動的速度成正比.

電磁感應 篇10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鐵4~6塊,漆包線,演示用電流計,導線若干,開關一只。

  (三)教學過程 

  1.由實驗引入新課

  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

  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能產生磁場)

  進一步啟發引入新課:

  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下面我們就沿著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索研究。

  2.進行新課

  (1)通過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

  提問: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必須有開關。

  教師展示以上實驗器材,注意讓學生弄清蹄形磁鐵的N、S極和磁感線的方向,然后按課本圖12—1的裝置安裝好(直導線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進一步提問: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呢?

  我們先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磁,反過來,我們可以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是平放?豎放?斜放?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磁場的強弱對實驗有沒有影響?下面我們依次對這幾種情況逐一進行實驗,探索在什么條件下導體在磁場中產生電流。

  用小黑板或幻燈出示觀察演示實驗的記錄表格。

  教師按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仔細觀察,每完成一個實驗步驟后,請學生將觀察結果填寫在上面表格里。

  實驗完畢,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上述實驗說明磁能生電嗎?(能)

  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磁生電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或斜著運動時)

  為什么導體在磁場中左右、斜著運動時能產生感應電流呢?

  (師生討論分析:左右、斜著運動時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或靜止時不切割磁感線,所以不產生感應電流。)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概括后,教師板書:

  〈實驗表明: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課題:〈第一節電磁感應〉

  講述: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提問:我們知道,電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它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保持上述實驗裝置不變,反復改變磁場方向或改變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偏轉方向。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磁場方向、導體運動方向變化時,指針偏轉的方向也發生變化,即電流的方向也隨著變化)。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學生歸納、概括后,老師板書:

  〈二、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3)研究電磁感應現象中能的轉化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機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電能)

  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實現了什么能與什么能之間的轉化?(機械能與電能的轉化)

  板書:〈三、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4.布置作業 課本上的練習1、2題。

  (四)說明

  1.這節課的關鍵是設計并做好演示實驗,實驗的可見度要大。有條件的學校可改做學生實驗或用幻燈演示。

  2.要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并對實驗現象加以歸納、概括,培養學生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電磁感應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變化率是表示磁通量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對“磁通量的變化量”、“磁通量的變化率”進行區別;

  3、理解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4、會用解答有關問題;

  5、會計算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注意世界觀,尤其在分析問題時,注意把握主要矛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理解和應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 要嚴格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率這三個概念.

  ⑵ 求磁通量的變化量一般有三種情況:

  當回路面積 不變的時候, ;

  當磁感應強度 不變的時候, ;

  當回路面積 和磁感應強度 都不變,而他們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如轉動)的時候, ( 是回路面積 在與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⑶ E是 時間內的平均電動勢,一般不等于初態和末態感應電動勢瞬時值的平均值,即:

  ⑷ 注意課本中給出的公式中的磁通量變化率取絕對值,感應電動勢也取絕對值,它表示的是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⑸ 公式 表示導體運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一個重要的公式.要使學生知道它是的一個特殊形式,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使用比較方便.使用它計算時要注意B、L、v這三個量的方向必須是互相垂直的,遇到不垂直的情況,應取垂直分量.

  建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以便加深對已經學過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學的概念和原理.在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聯系,希望教師教學中加以注意:

  ⑴ 由“恒定電流”知識知道,閉合電路中要維持持續電流,其中必有電動勢的存在;在電磁感應現象中,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流也必然要存在對應的感應電動勢,由此引出確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問題.

  ⑵ 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人們研制新的電源提供了可能,當它作為電源向外供電的時候,我們應當把它與外電路做為一個閉合回路來研究,這和直流電路沒有分別;

  ⑶ 用能量守恒和轉化來研究問題是中學物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化學電源中的電動勢表征的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感應電動勢表征的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

  教法建議

  的重點是研究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是什么,這一知識點無法從前面的知識得出,因此做好實驗,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的內容,是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關鍵;

  由于上一節學習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時,就使學生明確了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與否,決定了感應電流的有無,因此,本節實驗的重點是使學生觀察感應電流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校,建議將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完成,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教師加以引導分析.

  關于感應電動勢的幾點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講述了感應電動勢的概念,通過對實驗的定性分析,得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最后給出了計算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公式:  ,但沒有講述.在講授這節教材時,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學生死記幾條干巴巴的結論.

  (1)感應電動勢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此,各人雖有不同主張,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環節上下功夫.在感應電動勢概念的教學中,也應注意這幾個環節.

  ①引入感應電動勢的概念時,教材利用前面幾章學過的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知識來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電路,得出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必然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教學實踐表明,這樣引入學生較易接受.

  ②比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一種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質的好方法.由感應電流過渡到感應電動勢,對學生來說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深化過程.為了讓

  學生認識感應電流與感應電動勢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用大型電流表和電壓表演示電路在接通與斷開條件下的回路電流與路端電壓,讓學生看到回路斷開時,沒有感應電流,但路端電壓(即感應電動勢)仍存在.而電路中出現感應電流,是要以電路閉合與電動勢的同時存在為前提條件.從而說明感應電動勢的有無,完全決定于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與回路的通斷,回路的組成情況等無關.而電路中的感應電流存在,只是在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動勢存在的必然結果.對純電阻電路,感應電流強度與感應電動勢的數量關系滿足 .教師通過上述演示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到,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比感應電流更能反映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

  ③讓學生把初學的概念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對鞏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師可以教材中產生感應電流的二個實驗,即圖1、圖2為例,讓學生找一找,電路中哪部分導體產生了感應電動勢,起到了電源的作用(在圖1中是AB導體、圖2中是線圈B).

  (3)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利用課本圖4-1和圖4-2的實驗裝置,演示在閉合電路內磁通量變化快慢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不同,從而分析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然后直接指出:理論和實踐證明,導體在勻強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在B、l、v互相垂直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用公式 來計算,即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應強度、導體長度、導體運動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說明:①磁鐵相對線圈運動的快慢不同時或導體切割磁感線的快慢不同時,磁通量變化的快慢不同.②由于產生感應電流的閉合回路情況沒有變化,所以感應電流大小的變化反映了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變化.

  由于必修課中不講,公式 不能從理論推導出來,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與B、l、v的正比關系,可以采用下述教法.利用圖2來分析 與B、l、v的關系.圖中abcd為放在勻強磁場中的矩形線框,線框平面跟磁感線垂直,讓線框中長為l的可滑動導體ab,以速度v向右運動,單位時間內運動到 .由圖可以看出,lv是導體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大小,Blv是單位時間內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條數,即單位時間內磁通量的變化.由此可見,當B、l、v各量越大時,單位時間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大,或者說磁通量變化得越快,這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越大.公式 反映了感應電動勢 跟B、l、v成正比.

  講完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律之后,可讓學生通過練習來掌握規律.除了做節后的例題之外,還可把課本中練習二(1)題和習題(5)題在課堂上討論,必要時可再適當補充一些基礎練習.

  的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部分示例:

  復習提問:

  1:要使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引導學生回答:這個電路中必須有電源,因為電流是由電源的電動勢引起的)

  2:如果電路不是閉合的,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源的電動勢是否還存在呢?

  (引導學生回答: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提供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路不閉合電源電動勢依然存在)

  引入新課:在電磁感應現象里,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也必定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里產生的電動勢叫做感應電動勢,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就相當于電源.

  1:引導學生找出下圖中相當于電源的那部分導體?

  2:在電磁感應現象里,如果電路是閉合的,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強弱決定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和電路的電阻.如果電路是斷開的,電路中就沒有感應電流,但感應電動勢仍然存在.那么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實驗部分示例:

  分析:磁鐵相對于線圈運動得越快—電流計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感應電流越大---表明感應電動勢越大.

  磁鐵相對于線圈運動得越快,即穿過線圈的磁能通量變化越快---表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

  演示實驗:如圖所示——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的實驗示意.

  分析: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電流計指針偏轉角度越大—感應電流越大---表明感應電動勢越大.

  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即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越快---表明: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

  小結: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系

  設時刻 時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為 ,設時刻 時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為 ,則在時間 內磁通量的變化量為   ,則感應電動勢為:

  :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

  理論和實踐表明:

  長度為 的導體,以速度 在磁感應強度為 的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的大小跟磁感強度 ,導體的長度 ,導體運動的速度 以及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的夾角θ 的正弦 成正比,即:

  在 、 、 互相垂直的情況下,導體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為:

  即:導體在勻強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里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強度、導體的長度、導體運動的速度成正比.

電磁感應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變化率是表示磁通量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對“磁通量的變化量”、“磁通量的變化率”進行區別;

  3、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4、會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解答有關問題;

  5、會計算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注意世界觀,尤其在分析問題時,注意把握主要矛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理解和應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 要嚴格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率這三個概念.

  ⑵ 求磁通量的變化量一般有三種情況:

  當回路面積  不變的時候,  ;

  當磁感應強度  不變的時候,  ;

  當回路面積 和磁感應強度 都不變,而他們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如轉動)的時候,  ( 是回路面積 在與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⑶ E是 時間內的平均電動勢,一般不等于初態和末態感應電動勢瞬時值的平均值,即:

  ⑷ 注意課本中給出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公式中的磁通量變化率取絕對值,感應電動勢也取絕對值,它表示的是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⑸ 公式 表示導體運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一個重要的公式.要使學生知道它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一個特殊形式,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使用比較方便.使用它計算時要注意B、L、v這三個量的方向必須是互相垂直的,遇到不垂直的情況,應取垂直分量.

  建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以便加深對已經學過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學的概念和原理.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聯系,希望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注意:

  ⑴ 由“恒定電流”知識知道,閉合電路中要維持持續電流,其中必有電動勢的存在;在電磁感應現象中,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流也必然要存在對應的感應電動勢,由此引出確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問題.

  ⑵ 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人們研制新的電源提供了可能,當它作為電源向外供電的時候,我們應當把它與外電路做為一個閉合回路來研究,這和直流電路沒有分別;

  ⑶ 用能量守恒和轉化來研究問題是中學物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化學電源中的電動勢表征的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感應電動勢表征的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

  教法建議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重點是研究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是什么,這一知識點無法從前面的知識得出,因此做好實驗,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是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關鍵;

  由于上一節學習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時,就使學生明確了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與否,決定了感應電流的有無,因此,本節實驗的重點是使學生觀察感應電流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校,建議將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完成,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教師加以引導分析.

  關于感應電動勢的幾點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講述了感應電動勢的概念,通過對實驗的定性分析,得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最后給出了計算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公式:  ,但沒有講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在講授這節教材時,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學生死記幾條干巴巴的結論.

  (1)感應電動勢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此,各人雖有不同主張,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環節上下功夫.在感應電動勢概念的教學中,也應注意這幾個環節.

  ①引入感應電動勢的概念時,教材利用前面幾章學過的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知識來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電路,得出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必然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教學實踐表明,這樣引入學生較易接受.

  ②比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一種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質的好方法.由感應電流過渡到感應電動勢,對學生來說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深化過程.為了讓

  學生認識感應電流與感應電動勢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用大型電流表和電壓表演示電路在接通與斷開條件下的回路電流與路端電壓,讓學生看到回路斷開時,沒有感應電流,但路端電壓(即感應電動勢)仍存在.而電路中出現感應電流,是要以電路閉合與電動勢的同時存在為前提條件.從而說明感應電動勢的有無,完全決定于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與回路的通斷,回路的組成情況等無關.而電路中的感應電流存在,只是在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動勢存在的必然結果.對純電阻電路,感應電流強度與感應電動勢的數量關系滿足  .教師通過上述演示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到,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比感應電流更能反映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

  ③讓學生把初學的概念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對鞏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師可以教材中產生感應電流的二個實驗,即圖1、圖2為例,讓學生找一找,電路中哪部分導體產生了感應電動勢,起到了電源的作用(在圖1中是AB導體、圖2中是線圈B).

  (3)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利用課本圖4-1和圖4-2的實驗裝置,演示在閉合電路內磁通量變化快慢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不同,從而分析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然后直接指出:理論和實踐證明,導體在勻強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在B、l、v互相垂直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用公式 來計算,即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應強度、導體長度、導體運動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說明:①磁鐵相對線圈運動的快慢不同時或導體切割磁感線的快慢不同時,磁通量變化的快慢不同.②由于產生感應電流的閉合回路情況沒有變化,所以感應電流大小的變化反映了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變化.

  由于必修課中不講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公式 不能從理論推導出來,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與B、l、v的正比關系,可以采用下述教法.利用圖2來分析 與B、l、v的關系.圖中abcd為放在勻強磁場中的矩形線框,線框平面跟磁感線垂直,讓線框中長為l的可滑動導體ab,以速度v向右運動,單位時間內運動到 .由圖可以看出,lv是導體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大小,Blv是單位時間內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條數,即單位時間內磁通量的變化.由此可見,當B、l、v各量越大時,單位時間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大,或者說磁通量變化得越快,這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越大.公式 反映了感應電動勢 跟B、l、v成正比.

  講完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律之后,可讓學生通過練習來掌握規律.除了做節后的例題之外,還可把課本中練習二(1)題和習題(5)題在課堂上討論,必要時可再適當補充一些基礎練習.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部分示例:

  復習提問:

  1:要使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引導學生回答:這個電路中必須有電源,因為電流是由電源的電動勢引起的)

  2:如果電路不是閉合的,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源的電動勢是否還存在呢?

  (引導學生回答: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提供電能本領的物理量,電路不閉合電源電動勢依然存在)

  引入新課:在電磁感應現象里,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也必定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里產生的電動勢叫做感應電動勢,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就相當于電源.

  1:引導學生找出下圖中相當于電源的那部分導體?

電磁感應 篇13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 王文梅

  【教學目的

  1.理解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的存在;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概括與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有關的因素,從而掌握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并使學生體會在發現和認識物理規律中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學重點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教學難點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教學器材

  演示用:大型示教萬用電表;原副線圈;學生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

  學生用:靈敏電流計;線圈;條形磁鐵。

  【教學過程

  學生探究問題一:

  怎樣使一根導線起到“導線電源”的作用?怎樣使“導線電源”的電動勢能變大?(預定時間為5分鐘。提示:從“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入手。)

  1.(a)圖中電路若在某處斷開時出現的現象與(b)圖表現相同。請問原因相同嗎?請做解釋。

  2.上面兩種實驗中,根據所起到的作用分類,下列導線段可以分成幾類:

  ab cd ad bc a′b′ c′d′ a′d′ b′c′

  3.請回答:“怎樣使一根導線起到電源作用”?有幾種回答方法?哪種回答最好?上面提到的8根導線哪一根是“導線電源”?為什么說其他都不是“導線電源”?

  學生探究問題二:

  怎樣利用一根導線,獲得更大的電動勢?

  1.猜想:從圖(a)入手,參考對“怎樣使一根導線變成‘導線電源’”的答案,進行猜想。

  2.嘗試:設計一種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

  3.教師提出注意事項并適時進行提示。

  4.學生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如果不在實驗室或實驗器材不夠,教師也可以進行演示實驗,但一定要關注、尊重并采納學生的猜想)。

  5.學生展示自己的猜想。

  6.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或者由教師談自己的意見或做一簡要總結:或者進行全班性的討論。

  7.學生質疑。

  8.學生練習,進行鞏固與拓展。

  學生探究問題三:

  導線電源與干電池、蓄電池有何相同點?

  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與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并提出見解。

  2.學生互評,進行辨析和匯總。

  3.教師小結。要求:要肯定和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探究,但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嚴謹態度、正確方法和求真務實的精神。

  學生探究問題四:

  請設計發電機,并動手做最簡單的發電機。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以獲得比較大的電動勢。

電磁感應 篇14

  電磁感應現象--方案

  教學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義,知道磁通量的國際單位,知道公式 的適用條件,會用公式計算.

  2、啟發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中分析歸納通過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

  3、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教學儀器:電池組,電鍵,導線,大磁針,矩形線圈,碲形磁鐵,條形磁鐵,原副線圈,演示用電流表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XX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電磁感應現象:

  二、教學內容

  1、磁通量( )

  復習:磁感應強度的概念

  引入:教師:我們知道,磁場的強弱(即磁感應強度)可以用磁感線的疏密來表示.如果一個面積為

  的面垂直一個磁感應強度為 的勻強磁場放置,則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的條數就是確定的.我們把 與 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

  (1)定義:面積為 ,垂直勻強磁場 放置,則 與 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單位:韋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條數.

  注意強調:

  ①只要知道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和所討論面的面積 ,在面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條件下 (不垂直可將面積做垂直磁場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過討論面的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在今后的應用中往往根據穿過面的凈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定性判斷穿過該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來計算磁通量,但是只適合于勻強磁場.

  ②磁通量是標量,但是有正負之分,磁感線穿過某一個平面,要注意是從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電磁感應現象:

  內容引入:奧斯特實驗架起了一座連通電和磁的橋梁,此后人們對電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電呢?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XX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3、實驗演示

  實驗1:學生實驗——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的運動

  觀察現象: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可見電流表指針偏轉.

  學生得到初步結論:當閉合回路中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有了電流.

  現象分析:如圖1導體不切割磁力線時,電路中沒有電流;而切割磁力線時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回憶磁通量定義

  (師生討論)對閉合回路而言,所處磁場 未變,僅因為ab的運動使回路在磁場中部分面積 變了,使穿過回路的磁通變化,故回路中產生了電流.

  設問:那么在其它情況下磁通變化是否也會產生感應電流呢?

  實驗2:演示實驗——條形磁鐵插入線圈

  觀察提問:

  a、條形磁鐵插入或取出時,可見電流表的指針偏轉.

  b、磁鐵與線圈相對靜止時,可見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師生討論)對線圈回路,當線圈與磁鐵有沿軸線的相對運動時,所處磁場 因磁鐵的遠離和靠近而變化,而 未變,故穿過線圈的磁通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而當磁鐵不動時,線圈處 , 不變,故無感應電流.

  實驗3:演示實驗——關于原副線圈的實驗演示

  實驗觀察:移動變阻器滑片(或通斷開關),電流表指針偏轉.當a中電流穩定時,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對線圈 ,滑片移動或開關通斷,引起a中電流變,則磁場變,穿過b的磁通變,故b中產生感應電流.當a中電流穩定時,磁場不變,磁通不變,則b中無感應電流.

  教師總結:不同的實驗,其共同處在于:只要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不管引起磁通量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閉合電路中都有感應電流產生.

  結論:

  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就有電流產生,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電磁感應現象中的能量轉化: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上述三個實驗中能量的轉化情況.

  3、例題講解

  4、教師總結: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個普遍定律,同樣適合于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或者是電能在不同電路中的轉移.

  5、布置作業

電磁感應 篇15

  1、[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1、e=n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線運動)    {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電機最大的感應電動勢){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以ω旋轉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正對面積(m2)}

  3、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利用感應電流方向判定{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由負極流向正極}

  4、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數(h)(線圈l有鐵芯比無鐵芯時要大),

  δi:變化電流,δt:所用時間,δi/δt:自感電流變化率(變化的快慢)}

  注:(1)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判定,楞次定律應用要點

  (2)自感電流總是阻礙引起自感電動勢的電流的變化;

  (3)單位換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關內容:自感〔見第二冊p178〕/日光燈。

電磁感應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變化率是表示磁通量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對“磁通量的變化量”、“磁通量的變化率”進行區別;

  3、理解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4、會用解答有關問題;

  5、會計算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注意世界觀,尤其在分析問題時,注意把握主要矛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理解和應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 要嚴格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率這三個概念.

  ⑵ 求磁通量的變化量一般有三種情況:

  當回路面積 不變的時候, ;

  當磁感應強度 不變的時候, ;

  當回路面積 和磁感應強度 都不變,而他們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如轉動)的時候, ( 是回路面積 在與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⑶ E是 時間內的平均電動勢,一般不等于初態和末態感應電動勢瞬時值的平均值,即:

  ⑷ 注意課本中給出的公式中的磁通量變化率取絕對值,感應電動勢也取絕對值,它表示的是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⑸ 公式 表示導體運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一個重要的公式.要使學生知道它是的一個特殊形式,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使用比較方便.使用它計算時要注意B、L、v這三個量的方向必須是互相垂直的,遇到不垂直的情況,應取垂直分量.

  建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以便加深對已經學過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學的概念和原理.在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聯系,希望教師教學中加以注意:

  ⑴ 由“恒定電流”知識知道,閉合電路中要維持持續電流,其中必有電動勢的存在;在電磁感應現象中,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流也必然要存在對應的感應電動勢,由此引出確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問題.

  ⑵ 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人們研制新的電源提供了可能,當它作為電源向外供電的時候,我們應當把它與外電路做為一個閉合回路來研究,這和直流電路沒有分別;

  ⑶ 用能量守恒和轉化來研究問題是中學物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化學電源中的電動勢表征的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感應電動勢表征的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

  教法建議

  的重點是研究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因素是什么,這一知識點無法從前面的知識得出,因此做好實驗,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的內容,是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關鍵;

  由于上一節學習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時,就使學生明確了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與否,決定了感應電流的有無,因此,本節實驗的重點是使學生觀察感應電流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對于程度比較好的學校,建議將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完成,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教師加以引導分析.

  關于感應電動勢的幾點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講述了感應電動勢的概念,通過對實驗的定性分析,得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最后給出了計算感應電動勢大小的公式:  ,但沒有講述.在講授這節教材時,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學生死記幾條干巴巴的結論.

  (1)感應電動勢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對此,各人雖有不同主張,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環節上下功夫.在感應電動勢概念的教學中,也應注意這幾個環節.

  ①引入感應電動勢的概念時,教材利用前面幾章學過的電動勢、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知識來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電路,得出既然閉合電路里有感應電流,那么這個電路中必然有電動勢.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教學實踐表明,這樣引入學生較易接受.

  ②比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一種使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質的好方法.由感應電流過渡到感應電動勢,對學生來說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深化過程.為了讓

  學生認識感應電流與感應電動勢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用大型電流表和電壓表演示電路在接通與斷開條件下的回路電流與路端電壓,讓學生看到回路斷開時,沒有感應電流,但路端電壓(即感應電動勢)仍存在.而電路中出現感應電流,是要以電路閉合與電動勢的同時存在為前提條件.從而說明感應電動勢的有無,完全決定于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與回路的通斷,回路的組成情況等無關.而電路中的感應電流存在,只是在閉合電路中有感應電動勢存在的必然結果.對純電阻電路,感應電流強度與感應電動勢的數量關系滿足 .教師通過上述演示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到,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比感應電流更能反映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

  ③讓學生把初學的概念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對鞏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師可以教材中產生感應電流的二個實驗,即圖1、圖2為例,讓學生找一找,電路中哪部分導體產生了感應電動勢,起到了電源的作用(在圖1中是AB導體、圖2中是線圈B).

  (3)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利用課本圖4-1和圖4-2的實驗裝置,演示在閉合電路內磁通量變化快慢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不同,從而分析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改變快慢有關.然后直接指出:理論和實踐證明,導體在勻強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在B、l、v互相垂直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可用公式 來計算,即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磁感應強度、導體長度、導體運動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說明:①磁鐵相對線圈運動的快慢不同時或導體切割磁感線的快慢不同時,磁通量變化的快慢不同.②由于產生感應電流的閉合回路情況沒有變化,所以感應電流大小的變化反映了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變化.

  由于必修課中不講,公式 不能從理論推導出來,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與B、l、v的正比關系,可以采用下述教法.利用圖2來分析 與B、l、v的關系.圖中abcd為放在勻強磁場中的矩形線框,線框平面跟磁感線垂直,讓線框中長為l的可滑動導體ab,以速度v向右運動,單位時間內運動到 .由圖可以看出,lv是導體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大小,Blv是單位時間內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條數,即單位時間內磁通量的變化.由此可見,當B、l、v各量越大時,單位時間內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大,或者說磁通量變化得越快,這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越大.公式 反映了感應電動勢 跟B、l、v成正比.

  講完決定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律之后,可讓學生通過練習來掌握規律.除了做節后的例題之外,還可把課本中練習二(1)題和習題(5)題在課堂上討論,必要時可再適當補充一些基礎練習.

  第 1 2 頁  

電磁感應(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光現象(通用8篇)

    教學設計青島市城陽區實驗中學 韓同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 導體和絕緣體(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物體導電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導體絕緣體概念.2.使學生能鑒別,知道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并向學生進行用電安全的教育.3.在復習電流形成原因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導體容易導電和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5.本課重點是鑒別...

  • 電流的形成(精選6篇)

    教學目標1.知道,明確電流方向的規定.2.知道電路中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引出電源的概念.3.知道電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知道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4.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學...

  • 摩擦起電的原因 原子結構(精選7篇)

    教學目標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4.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各種媒體資料,建立原子及電子得失的微觀圖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 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精選8篇)

    教學目標1、知道摩擦起電的現象.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以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3、知道電荷量的概念及其單位.4、培養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分析、概括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本節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

  • 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精選6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內能的實際利用,知道內能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能力目標通過的關系的學習,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情感目標聯系能量轉化和守恒的關系,感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建立發展的觀念教學建議教法建議本節的教學要注重科技...

  • 熱機的效率(精選8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2)了解提高效率的途徑能力目標用物理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聯系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感受技術與社會的聯系,建立廢物利用的觀念.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教材從提出問題入手,讓學生思考熱機中的效率指的是什么...

  •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一、教學背景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

  • 第四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精選2篇)

    第四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1)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

  • 九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 蝴蝶中文综合娱乐网 |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 欧美制服在线 | 在线视频久草 |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乱码 |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 欧美一二三四五六七区 | 久久免费看毛片 | 97视频一二区 | 午夜精品一二三区 | 乱子伦xxxx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亚洲资源站 |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 91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 |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 国产裸体裸美女无遮挡网站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1P | 老司机成人影院 | 日韩免费看视频 | 天天干天天搞天天射 | 丁香五月天一二三四在线视频 | 欧美最猛性XXXXX潮喷 | 大地资源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黄色片 |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69影院一 | 国产精品啪一品二区三区粉嫩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一品道门免费视频日本 | 福利一区和二区 | 久久美女高清视频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 夜夜操网站 | 超碰97在线资源 | 麻豆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成人亚洲A片V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