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教案
(5)再想一想,三個方框部分是怎樣講述道理的?(讀一部分,議論一部分)
讀1-4段后議論:先擺“想”和“做”脫節兩種事例“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只顧做事,不動腦筋”,接著分析說理。
讀第6段后議論:分三層,先說理“想”要從實際出發,接近實際,行動;再舉學游泳事例;最后再說道理。
讀第8段后議論:從正反兩方面連舉幾個事例,邊舉例邊說道理。
(6)這三個部分說道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都舉例子擺事實來講明道理。但例子和說道理怎樣配合,寫法并不一樣。明確:舉例說理是議論文常用的說理方法。有開頭先舉例的,有在中間舉例的,有邊舉例邊說理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結合的。根據需要,寫法富有變化。
(7)“想”和“做”都很重要,但是課文議論的分量并不一樣,而是有所側重,有的詳,有的略。側重論哪一方面?從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側重寫“想”。第3、4段略寫“只會空想,不會做事”,詳寫“只顧做事,不動腦筋”。第8段著重寫只知“用功”,不會用思想。
為什么著重寫“想”?又為什么最后兩段又著重寫學校里學生的學習?
——文章主要針對青年特別是學生的思想方法問題。“只讀不想”和“只記不想”是一般學生學習的通病,所以著重寫學生,著重寫“想”的重要。這樣的文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
四、總結、擴展
本文針對人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現象,評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闡明了“想”和“做”的辯證關系,指出應當從實際出發,把“想”和“做”緊密地聯結起來,并特別強調了只有用“想”來指導“做”才會得到進步。
學生可在理解了本文所講的道理后,聯系自己以前的實際,寫一點學習本文的心得,以便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用,獲得終身的教益。
五、板書設計
段落提綱
第一部分(1-5段)評述“空想”和“死做”兩種傾向,提出中心論點。
第一層(1-2段)概述兩種人的不良傾向。
第二層(3-4段)評析兩種人。
第三層(5段)歸納上文,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辯證關系,闡述把想和做聯結起來的途徑。
第三部分(8段)聯系學校實際,論述學生應當注意把想和做聯結起來。
第四部分(9段)總結全文,再次強調要養成思考的習慣,不斷總結經驗。
六、作業
課后寫學習心得,要求聯系以往自身實際,寫真實感想。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本文說理脈絡清晰,論述逐層深入。全文總的思路是:第一步,概括敘述想和做脫節的事例,提出論題,評析這種作風的危害性,提出中心論點。第二步,深入論述怎樣把想和做聯結起來,以得到進步。第三步,簡要總結全文,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主要傾向強調“想”的重要,深化中心論點。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邏輯性強,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部分段落也是如此。本節課著重結合語段的理解,學習改寫,仿寫以加深認識。
二、正課
1.重點理解第8段。
(1)朗讀第8段,分析各句間的關系。
(2)畫出本節結構示意圖。
學語文 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