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教案 5-8
3,談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4,談學習方法,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
5,談學習態度,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6與7則,談學習態度,要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
8,談思想品德修養,鼓勵門人為實現“仁“而奮斗。
9,談思想品德修養,面對利害關系,遇到事變關頭,方能見君子的操守。
10,談思想品德修養,為人處世之道。
五,聯系自己生活體驗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小結課文
七,作業布置:1,背誦并翻譯課文。
2,選做“導學“部分練習。
八,板書: 10,《論語》十則
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
思想品德修養
教學目的
一、教育學生懂得溫故知新、學而不厭等道理。
二、初步學習“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三、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本文的教學特點和重點是:理解每一則的大體意思和內中蘊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實詞的意思;弄清課文中哪些是講學習態度的,哪些是講學習方法的。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是掌握“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三、當堂完成課文背誦。
四、學生初讀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虛詞上糾纏,以免枯燥乏味,喪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五、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人:
同學們已經懂得了不少有關學習的道理。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論是談學習的。今天,我們讀了《論語》十則,一定會有新的收獲。(板書課題)《論語》,讀作l*n y(,“十則”,十條。
二、布置自讀課文。
要求:
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確讀音:慍、罔、殆、謂、哉、焉。
2.思考:《論語》是怎樣的一部書?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3.查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詞語的含義。
溫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擇其善者而從之
三、學生自讀課文,回答上述問題。
明確:
1.慍y)n 罔w3ng 殆d4i 謂w8i 哉z1i 焉y1n
2.據“閱讀提示”和課文注釋回答。(略)
3.“故”,舊知識。“慍”,怨恨。“厭”,滿足。“倦”,疲倦。“善”,優點,好的方面。
四、討論重點內容。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明確:談學習態度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談學習方法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等。
2.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習,指實習。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實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